歷史典故:武王伐紂

時間:2022-12-08 12:30:03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歷史典故:武王伐紂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典故:武王伐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典故:武王伐紂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在豐京繼位,稱為武王,并將自己的父親西伯昌追稱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為軍師,用對待父輩的禮儀尊重他。武王還團結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等,使全國上下一條心,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起兵滅商。

  數年后,武王率軍東進。但他沒有公開打出滅商的旗號,相反卻仍以商朝屬國的名義,讓軍隊在前面抬著自己父親的木牌位,大旗上書寫著西伯昌的名號,而自己也不稱王,只稱太子發。武王的這種做法,顯然是為了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進行一次虛實試探。

  武王的軍隊東進渡過黃河來到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果然許多商朝屬國的諸侯們紛紛趕來匯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慮到紂王在商朝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紂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貴族大臣們還在竭力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覺得滅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進行了一次觀兵演習,與諸侯們聯絡了一下感情,便帶兵回到了豐京。

  這時紂王的昏庸暴虐卻更加變本加厲了。有天早晨,紂王在鹿臺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景。此時正是隆冬天氣,他們看見遠處的淇水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赤著腳在蹚水過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輕人卻縮手縮腳,一副十分怕冷的樣子。為什么年輕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紂王覺得奇怪。妲己說,這是因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時很年輕,因此他的骨髓飽滿、精血旺盛;而這年輕人則相反,是一對老年夫婦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飽滿。紂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將兩人抓來,當場砍開他們的腳脛骨看個究竟。還有一次,紂王為了與妲己打賭在鹿臺下路過的一個孕婦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讓武士馬上剖開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見紂王實在鬧得不像話,進宮去勸諫。紂王一怒之下,下令將箕子剃了光頭,關到后宮做奴隸。比干去為箕子說情,紂王竟命武士將他剖胸剜心,說是要看看他這個裝假正經的圣人到底長了幾個心眼。微子看到紂王實在無藥可救了,他不愿親眼目睹商朝的滅亡,就帶著家眷逃離了朝歌,隱居起來了。

  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況,知道紂王已經眾叛親離,商朝的氣數已盡,于是便正式出動了復仇大軍。武王的軍隊有兵車三百乘、精兵五萬人,由周武王和軍師姜尚統帥,一路向東進發。

  周軍正在前進,忽然被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攔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問,才知道兩人一個叫伯夷,一個叫叔齊,是北方的孤竹國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來投奔的,聽說周軍要去滅商,認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罷兵。姜尚見是兩個不識時務的迂老頭,便不和他們爭論,只叫士兵將他們拉開后,便命令軍隊繼續前進了。

  周軍于當年年底來到黃河邊。黃河正好封凍,大軍踏冰渡河,順利地抵達孟津。四方諸侯聞訊,也都紛紛帶了軍隊趕到孟津與周軍會師。

  第二年初,周軍的五萬精兵與號稱八百路諸侯的聯軍浩浩蕩蕩地繼續東進,二月上旬便抵達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縣)。周武王在牧野與各路諸侯誓師。誓師大會上,武王歷數了紂王的暴政與罪狀,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師伐紂,同時規定了作戰的紀律——不準搶劫騷擾百姓,不許殺害俘虜,勇敢殺敵者有獎,臨陣逃脫或后退者處死。

  誓師以后,伐紂大軍便以高昂的士氣準備進攻朝歌。這時紂王才著慌起來,連忙組織軍隊抵抗。但朝歌的守城軍隊不多,他只好臨時抱佛腳,將城內的大批奴隸和前幾年與東夷的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武裝起來,開往前線。紂王親自率領這支號稱有七十萬人的'雜牌軍,來到牧野與武王的聯軍對陣。

  兩軍在數量上雖然很懸殊:聯軍總共不超過十萬人,而紂王的商軍有七十萬,但聯軍精神抖擻、士氣旺盛,而紂王軍隊中的奴隸和俘虜則恨透了這個暴君,巴不得他失敗。更加可悲的是,紂王到這時還耍小聰明,他讓奴隸和俘虜們沖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壓陣督戰。于是,兩軍一接觸,戰場上便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紛紛舉著戈矛,調轉身去,殺向紂王自己的軍隊。商軍的前隊倒戈,再加上周軍的勇猛沖殺,紂王的軍隊頓時土崩瓦解,潰不成軍。紂王在幾個親信的保護下返身逃進朝歌,還未來得及關閉城門,周軍已潮水般沖了進來。

  紂王見大勢已去,便逃到鹿臺上,點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

  周武王滅紂以后,在離豐京二十五里外的灃水東岸,建造了一座氣勢宏偉的新都,定名為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宣布自己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為太王,祖父季歷為王季,父親西伯昌為文王。從此便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期。

  背景介紹

  商朝末期形勢圖周部落源自華夏民族,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為黃帝之后,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陜西岐山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詩經·魯頌·閟宮》中有“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說明周在古公亶父時期就有取代商朝的計劃。

  商紂王在古公亶父與季歷的治理下周部落逐漸強盛,商王文丁為拉攏周國,把女兒嫁給季歷,并封他為“牧師”。但周始終是商朝的隱患,日漸強大的周與日漸衰落的商相互猜疑,進而相互征伐。商王文丁為扼制周勢力發展,殺了季歷,周商矛盾陡然加劇。

  姬昌繼位后,國力不足與殷商對抗,固繼續臣服于殷,為殷西伯。但殷商對周并不放心。商紂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殺其子作為肉湯、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寶馬、美女賄賂商紂,求得釋放姬昌。姬昌歸國后,謀商之心并無松懈。他一方面倡導發展生產,制定“有亡荒閱”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隸,防止勞動人口流失,增強周族實力,使周國附近一些部落歸附。另一方面進行武力擴張,根據《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討伐西方犬戎及密須等小國,以固后方,接著東伐耆國(在今山西長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陽),最后伐崇國,深入到商朝勢力范圍。此時周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遷都于豐都(今陜西省西安市戶縣灃河西岸),準備進取殷商。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姬發以姜尚做他的師,周公做他的傅,召公、畢公一班人輔佐周武王,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并加緊予以落實。

  結果

  周朝分封國武王伐紂之后,姬發把殷商的遺民封給帝辛之子武庚。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周武王派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輔佐武庚治理殷國。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獄。命畢公放百姓出獄,在商容的閭門上設立標志以表彰他。命南宮括散發聚集在鹿臺的錢財和巨橋的糧食,用來賑濟貧苦的野人和賤民。命南宮括、史件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寶玉。命閎夭為比干之墓培土為冢。命宗祝祭享于軍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發巡狩,記錄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諸侯,分賜殷的宗廟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發追懷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農的后代于焦,黃帝的后代于祝,帝堯的后代于薊,帝舜的后代于陳,大禹的后代于杞。接著又封功臣謀士,姜尚是第一個被封的,被封于營丘,為齊;封周公旦于曲阜,為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周武王召見九州之長,登上豳的高地,遙望商的都城。周武王回到周后徹夜不眠,周公旦來到他的住處,問:“為什么不睡?”王說:“告訴你,只因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從我沒生下來的時候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年,遠郊和遠郊以外到處是麋鹿和飛蟲。因為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國,殷國有賢人三百六十人,卻不重用,所以會有今天的結果。我還沒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覺!”接著又說:“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我們必須應依靠太室山,把作惡的人統統找出來,加以貶黜,與殷王受同罪。日夜慰勞人民,安定我西方,我要提倡克盡職守,直到我們的德教弘揚四方。洛水拐彎處到伊水拐彎處,是人們定居在平坦之處,這是夏人的活動中心。這里南面可見三涂山,北面可見太行山,背靠黃河,還有洛水、伊水,距離太室山又近。”于是在雒邑(今河南洛陽)營建了周城離去。把馬放于華山之南,把牛放于有桃林之野外,把武器收起來不用,整頓軍隊,解除武裝,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歷史典故:武王伐紂】相關文章:

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03-13

武王伐紂歷史典故10-12

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09-01

有關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07-19

關于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06-17

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推薦】12-17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經典歷史典故09-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一本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 亚州欧州日本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