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成語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精選
紙上談兵寫的是趙國將領趙括死搬書本知識結果導致趙軍慘敗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您收集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趙括很驕傲,自以為能夠百戰百勝。然而趙括的父親趙奢卻很替趙括擔憂,認為趙括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趙括帶兵打仗就罷了,如果用趙括為將軍,趙括一定會使趙軍慘遭失敗。”
果然不出趙奢所料,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國軍隊在長平(現山西省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趙括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對自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說“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接替了廉頗。
趙括自以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全部被秦軍消滅,趙括自己也被秦軍殺死。后來,人們便用"紙上談兵"來諷刺趙括這種只會空講,沒有實際行動的人。
"紙上談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成語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紙上談兵歷史典故01-30
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06-04
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歷史典故12-21
趙括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02-16
紙上談兵的趙括歷史典故09-19
關于趙括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09-28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9-14
歷史成語典故大全08-09
包含歷史典故的成語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