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個女漢子的故事
導語:現如今越來越多女性自詡為“女漢子”,女漢子已然變成一個褒義詞。那么古代的女漢子你知道有誰么?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人物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女漢子1:秦宣太后羋月
《羋月傳》很火,據說16集的播放量就達到了16億,這得要繞地球多少圈啊!不過這部劇之所以能火成這樣,完全是劇組改編和炒作的結果,為此好像還打過幾場官司呢?如果不是各種各樣的宣傳和包裝(劇情改編也算是包裝),百分之八十五的中國人可能都不知道“羋”字怎么念,更別提知道羋八子(羋月)是誰了(估計知道宣太后的人多一點)。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藝術很豐滿,比如👆這張電視劇的海報;但是現實很骨感。
歷史上的羋月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王的老娘,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秦始皇的高祖母。史稱宣太后,也叫羋太后。可能有人不明白什么是高祖母,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羋月是秦始皇的爹的爹的爹的爹的媽。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稱王后,第二妻子稱夫人,其余妻子的名號順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當時,宣太后是“八子”,因此被稱為“羋八子”。《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提到: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
這個“羋”字也很有意思,它的本義是羊的叫聲,羋姓據說源出于上古的火神祝融,周成王時羋姓的熊繹受封,建立楚國,所以楚國公室是羋姓熊氏,羋姓下面還分出很多氏,如屈(名人如屈原)、景、昭等。
至于秦宣太后的閨名到底是不是叫“羋月”,其實未見史料記載,但兵馬俑上殘存有兩個字“羋月”,阿房宮筒瓦上有著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人們推測這可能是宣太后的名字。
宣太后跟甄嬛不一樣,她在歷史上是真的很有地位。宣太后的老公惠文王(就是車裂了商鞅的.那位)死后,秦武王即位,這人生而有神力又愛爭強好勝,當了四年不到的秦王,扛大鼎時把自己砸死了,死得窩囊,還沒兒子,只能找弟弟即位。
俗話說,人總有一死,但不作,就不會死這么快。于是宣太后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秦昭王走了運,在舅舅魏冉的幫助下,趕走了競爭對手當了秦王。
昭王即位的時候年紀還小,由其母宣太后主政。從此宣太后開始了近四十年的執政生涯。相傳宣太后城府極深,雄才大略,在秦國把持朝政、呼風喚雨近40年,可以說是垂簾聽政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掌權的太后。
和所有掌權的太后一樣,宣太后大肆重用自己的娘家人,私生活也非常的豐富,她和秦國的老鄰居義渠王私通,生下了兩個兒子。風流的宣太后在臨死之前還想讓自己的面首魏丑夫給自己殉葬。
不同于我們以往對王后,太后的印象,宣太后不僅沒有母儀天下的端莊,而且說話十分的口無遮攔。
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省禹州市東北),長達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
而宣太后因為自己的故鄉是楚國,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對他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意思是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并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言外之意,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么好處?”
面對外國使臣,竟然能毫無避忌的用這種比喻,那么宣太后做出什么事兒來,也就都不足為奇了。但是,如大家所知,秦昭王在位期間,秦國蒸蒸日上,這其中宣太后功不可沒。
至于宣太后平生還發生了什么,我賣個關子,先不講了,大家先接著看《羋月傳》,回頭我再給大家講講后面的史實,事半功倍。
女漢子2:商代走來的軍事家婦好
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漢子還真不是宣太后,而是比他早以前多年的婦好,他是有跡(甲骨文)可尋的第一位女軍事家和女政治家。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據說她還有六十多個“姐妹”(武丁的老婆可比漢武帝多多了)。婦好生活于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當時她的丈夫武丁正在重整商王朝,為了配合丈夫的政治活動,婦好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
她是是個善于打仗的女將軍,甲骨文中記錄了很多她攻克周邊方國的戰事,當時商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幾個遠古文明一樣,同樣遇到了古印歐人的威脅,但正是在婦好的帶領下,商人成功地戰勝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種族和文明保存了下來。
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占都城十分之一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這位女漢子卻不幸在三十余歲去時世,這讓武丁十分悲痛,因此給婦好建了一個巨大的墓穴,其中有很多巨型青銅器陪葬。
女漢子3:敢向十一國宣戰的慈禧太后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的形象都是很不好的,仿佛就是因為這個老太婆,近代的中國才會遭受那么多屈辱。我們先把這些口水官司放在一邊,做為一個女人,慈禧能夠在男人的權力層中獨掌大權,實在是當之無愧的女漢子。
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死的時候,慈禧只有二十七歲,論到現在也就大學畢業一兩年的樣子。
咸豐臨死前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然后又任命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但同時,咸豐為了實行權力制衡,又給了慈禧和此案兩枚印章,詔令必須加蓋印章之后才能頒行。這樣,八大臣同兩宮太后就發生矛盾。
咸豐死后,弟弟恭親王奕䜣就獲準趕到承德避暑山莊,然后秘密的在行宮拜見了兩宮皇太后,定下除掉肅順等人的計策。而當時醇郡王奕繕又成為了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
在護送咸豐皇帝的遺體回北京的過程中,慈禧和慈安只陪了靈駕一天,然后就以皇帝(同治)年齡小為借口,從小道提前趕回北京部署。
慈禧回京之后,立即召見了恭親王,瑞后發動政變,公開宣布在載垣、肅順等人的罪狀,并將他們全部緝捕,隨后處斬。
公元1861年農歷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就是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后面設一道黃幔,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親王奕䜣立于左,惇親王奕繕立于右,這在中國歷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
【中國歷史上三個女漢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形容女漢子的詞語11-30
描寫女漢子的作文07-13
“女漢子”的煩惱作文09-21
女漢子的我的作文06-02
女漢子作文1500字09-29
女漢子作文400字10-04
女漢子600字作文10-08
膽大的女漢子小學作文10-20
同桌是個女漢子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