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大器晚成

時間:2022-01-27 20:14:07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歷史典故: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小編整理了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歡迎欣賞與借鑒。

歷史典故:大器晚成


  【釋義】大器:大才。大才需要經過長期的磨煉方能成就。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歷史典故】

  三國時期,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yǎn)。

  他從小學習武藝,不過直到二十三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等書籍。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墓毀棄敵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意思是說,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擔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職,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擔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

  【成長心語】

  懷才不遇是一件讓人感到可惜與遺憾的事情,這使得很多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傷心失望之余放棄了最初的理想,等到機遇來臨的時候,對他們而言,已經毫無意義了。但是,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堅持下去,或許現在前面是一片黑暗,但誰又能保證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呢!歷史上大器晚成,干出一番事業的人有很多。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歷史典故:大器晚成】相關文章:

大器晚成歷史典故07-27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經典歷史典故09-23

「歷史典故」08-11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无毒五月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 | 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