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清明節插柳

時間:2022-05-03 20:45:04 六年級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風民俗作文:清明節插柳

  導語:人間有個說法,那就是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插柳,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民俗作文:清明節插柳

  【清明節插柳作文1】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人間有個說法,那就是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說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這樣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清明節與冬至本身所處的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

  清明前后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打馬球,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著歲月的賡續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容。

  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插柳作文2】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插柳、折柳之俗與我國人民種柳、愛柳之風有關。柳為優良的樹種,大凡有旱柳、河柳、龍爪柳、垂柳數種。晉代陶侃鎮守武昌時,在當地遍植柳樹,名為“官柳”。漢代太尉周亞夫在軍營種植很多柳樹,使軍營從此得名“柳營”。隋煬帝曾號召全民種柳護堤,并賜以重賞,白居易曾有《隋堤柳》記之曰:“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里。”唐代的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把長安的一株柳樹帶到拉薩,并親手種植在大昭寺前,這棵樹迄今還郁郁蔥蔥。

  【清明節插柳作文3】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于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于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并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后卻于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于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六年級優秀作文清明時節雨紛紛

2.2016年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

3.清明時節雨紛紛

4.六年級清明節日記錦集

5.清明節掃墓日記500字

6.清明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7.清明節感恩作文【精華】

8.清明節祭祖優秀作文

9.2016年清明節作文550字

10.小學六年級清明節日記

【民風民俗作文:清明節插柳】相關文章:

清明節插柳的作文03-21

清明節的習俗:戴柳插柳的來歷04-04

清明節的民風民俗作文01-06

清明節的插柳習俗小學作文(通用54篇)04-24

民風民俗的作文精選:古代清明節的習俗01-28

難忘插柳之恩作文1200字01-28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1-22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