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魯迅的作文匯總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的作文 篇1
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讓魯迅留下深刻的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的作文 篇2
我們這個時候認識歷史中的偉人的方式,也不過就是兩種:看別人寫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寫別人的文字。那些在歷史中的人也許離我們太遠,唯有文字是永恒且歷歷在目的。于是魯迅,這個曾經名譽極大,為民肝膽涂地對敵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這樣走近了我。
魯迅的文字是極犀利的,哪怕是在溫暖的書頁上靜靜呈現,也具有讓人靈魂顫栗的力量。那長著紫色圓臉的少年閏土,一聲“老爺”讓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這樣折現出的魯迅冷靜而堅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腦海中其實完全相反。
七年級學課文《社戲》,不長,卻讀起來艱澀無比的背誦段落,曾讓人連連嘆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兒,是和同齡孩子一樣的頑皮機靈,加上讀書帶來的升華,讓他的形象十分討喜。而雖然是小說題材,人物原型卻還是屬于魯迅自己,不免讓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為魯迅一定是擁有一個極快樂的一生。
這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可以窺見端倪。那無憂無慮的百草園承載了多少美好的記憶,與蟋蟀蜈蚣作伴,與皂莢樹桑樹一同成長,就連學習生活也蠻多樂趣。
然而,這終于不是一成不變的,魯迅快樂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嘗艱辛,魯迅在一步步蛻變和成熟。過程自然無從細知,然而我卻知道,這樣的改變一定會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魯迅始終是想沖破黑暗的,父親被愚醫反反復復折騰了幾年,他勘破這樣的麻木,立志學醫去醫人;可日本留學中,中國國人的麻木,又讓他升起強烈的不甘,他想改變這一切,于是毅然棄醫從文,學著用一支筆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鋒利不過的文字去醫人。第一醫,醫的是身體,第二醫,醫的是心靈。
他這樣步步艱辛的`探尋著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擊科舉考試下對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圖》抨擊教育制度,《狗貓鼠》中,他冷言相對那些虛偽又無趣的人……
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軟與堅硬的一個轉折點。求學尚且稱得上快樂無憂,但在目睹弱國被欺凌的慘狀后,他已經變得極為堅硬。文中說與藤野先生分別后,他們再無書信來往。我想這大概是魯迅在向過去的自己說一聲再見,斬斷的一干二凈。
成長畢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這一路,嘗過多少苦澀。魯迅是一個堅硬的人,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懼遇到的挫折越來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嗎?他怕,他怕自己的快樂越來越少。
于是,魯迅留下一部與其他風格大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將記憶中彌存的溫暖與快樂保存起來,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把柔軟化作直面黑暗現實的動力。
這是魯迅,他無比的真實,在他身上既有柔軟,也有堅硬。
魯迅的作文 篇3
當我睜開眼睛時,我正仰面朝天地躺著。我摸了摸四周,光滑的紋路立刻讓我意識到,這——正是魯迅先生的藤椅。我慢慢坐了起來。
“吱——”門開了,許先生想必是聽到了我的動靜,走了進來,手上還端著冒著熱氣的茶。“料到你快醒了,喝口茶暖暖。剛入春,還冷著呢。剛才先生商量著晚上去看電影,你醒得還真是時候呀!”許先生把茶杯輕輕放在茶幾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淺灰色長袍。我方才想起來昨晚來找魯迅先生閑談,過后竟一覺睡到了第二天下午。
不一會兒,太陽便下山了。同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的,還有周建人先生與他的女兒們。我與許先生在樓下,很快就從樓上傳來了腳步聲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魯迅先生一手拿著煙斗,看到我便說:“哈哈,?瑩啊,昨夜聊完,要不是許先生扶你去睡覺,你怕是要睡在樓梯上嘍……”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八九分鐘過去,只等來一輛車,魯迅先生二話沒說,便先把海嬰與周建人的兩位女公子抱上車,隨后又側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面上帶笑。我和許先生也便上了車。車開了,魯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有說有笑地聊著,話聲明朗,直到我們的車走出了很遠才消失。
到了電影院,沒過二十分鐘,魯迅先生也趕來了。外面的人來車往,他的臉上似乎淌著汗珠。
我們看的是一個喜劇片,每到一個好笑的地方,我和許先生就捂住嘴笑,而魯迅先生呢,雖然不像家中一樣肆無忌憚,卻笑得合不攏嘴,濃濃的“一”字胡須跟著顫動起來。“咕咚”一聲,煙斗掉在了地上,魯迅先生便俯下身子去,一邊笑,一邊在黑暗中摸索著。
電影結束后,魯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談論著剛才的電影。許先生說:“他這個人呀,就是直誠!要是真想笑,才不遮著擋著呢。”
回去時依舊只有一輛車,魯迅先生讓周建人先生一家先離開了。畢竟我與魯迅先生的家隔著不遠,便一起步行回家。夜色深了,海嬰坐在魯迅先生旁邊左顧右盼著,我和許先生也坐在旁邊歇歇腳。魯迅先生又端起了煙斗,吸上一口。他逆著月光,顯得黑漆漆的,但又安靜得如同一座山丘,在寂靜的夜中默默守護著什么。我探過頭去,他正仰望著天空,悠閑地微笑。
魯迅的作文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歡迎大家來到紹興。紹興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一個小型游樂園。
魯迅故里是一個江南民居與園林情趣之勝。
進了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關于魯迅的畫。只見畫中的魯迅正在抽煙,相傳這便是魯迅的標志,他正在凝視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慮如何寫作。
從臨街石庫臺門的右側進去并穿過長廊,再經過桂花名堂,便來到了魯迅的臥室。在辛亥革命時期,魯迅便住在這里。
來到了魯迅家燒菜的地方;我們知道了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章福慶的農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經常到周家來作“忙月”。還給少年魯迅做過許多玩具,受魯迅喜愛。
最后,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一進大門,便看見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詩書”。而仔細一看,發現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魯迅是紹興人,但他屬于全中國,屬于全人類。
魯迅的作文 篇5
他如一顆閃亮的明珠矗立在山巔,閃射出耀眼的光芒。以文代兵,以筆代槍,帶著人民的期望走上了為中華,為名族的抗爭之路!“他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以一己之力譜寫了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界壯烈的篇章!他就是我們為之驕傲的大文豪——魯迅!
家境敗落的他
魯迅先生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原本是個不愁吃穿的“小公子哥兒”,但13歲那年,遠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最終家境敗落下來。
在敗落困頓中,魯迅先生看清了人世間丑惡的面目。父親辭世前,人們還帶著羨慕的眼神看著魯迅。可惜,人走茶涼,父親因為庸醫的醫治遺憾的離開人世后,彼此間竟只剩冷眼相待,避而遠之。那時他便明白,曾經的關懷備至,都只是那些人為功名利祿前來恭維,以表“孝心”、“關心”罷了。
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父親的離開成了魯迅先生永遠的痛。父親的辭世,世態的炎涼讓魯迅先生失望至極。于是他遠赴外地求學,以求日后可以救助更多像父親這樣的人。多年以后,魯迅先生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家境的敗落,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填充了些灰暗的色彩,短暫的不幸并未讓這個少年失去生活的方向,反而,他迎著眼前的不幸,樹立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想想自己,無比慚愧,每每挫折來臨,就逃避哭泣,動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認真幽默的他
我們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教科書中,那時只知道他是一個愛國愛民的讓人欽佩的大作家,心中滿是敬意卻不敢靠近。偶然查閱起他的趣事,竟發現他如此認真、幽默。
小時候他就無比熱愛讀書,對書也是視若珍寶。每每看書前,必須要洗洗手,才鄭重的拿起書籍閱讀,好像生怕弄臟了那神圣的書籍似的。他對書的熱愛遠遠超出了對物質的享受。有一次,因為成績優秀,學校給他獎勵了一枚金質獎章,結果他竟跑到街頭將它賣了換錢。年幼的他又做了一件超乎我們意料的事情,他竟然沒有拿著那些錢去買好吃的,而是拿著那些錢買了一串紅辣椒和幾本書。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串紅辣椒是給他看書時提神驅寒用的。每當晚上寒冷難耐,他就摘下一顆紅辣椒放入口中吃起來,以此抵擋嚴寒和困頓。
他那愛書的樣子、吃辣椒噴火的樣子,認真看書的樣子仿佛就在眼前,不覺讓人覺得親近了幾分。要是你還知道魯迅先生那些幽默的故事,相信你會更喜歡他。
有一次他被特務跟蹤,由于特務穿著比較破爛,他心生戲弄之意,給了特務一個銀元,讓他去買點吃的。想想那個特務當時的臉色,該是一陣紅一陣青吧。晚年的魯迅先生除了奮筆疾書,還多了幾分孩子氣。據說有一次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作,結果被屋外的野貓打斷了好幾次思路,于是他就拿起香煙盒對野貓發起了攻擊,讓那貓落荒而逃。想想一個如此厚重的大文豪竟也會有如此舉措,著實讓我大吃一驚,卻也讓我更喜歡他了。
真希望自己也能如魯迅先生這般熱愛讀書,也能擁有這般幽默的處事智慧。
手執利劍的他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誓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中,而事實上,他也拼盡全力實現了心中的愿望。
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人民,給了國家,他的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他曾不遠萬里奔赴日本學醫救民救國,無奈卻看透了中國人的麻木不仁和精神殘缺,于是他棄醫從文,以筆代搶,向那風雨飄搖的社會發出時代的強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目標和寫照。面對反動派一次又一次的激壓,他沒有放棄,沒有屈服。他打的是一場以筆為槍的永無休止的沒有硝煙的思想和精神之戰!日本留學期間發生的看電影事件,讓他深深明白,中國需要的是思想上的治療,需要的是一次痛入骨髓的精神“治療”。那雙原本拿起針管的雙手拿起了注入民族精魂的筆,此后便用利劍般的文字刺向那些埋在人們思想中的“毒瘤”。他用這把“利劍”擊破了人世間一張張丑惡假意的嘴臉,揭開了那帝國主義的“人面獸心”。事實證明,他實現了自己救國救民的愿望,他是成功的,是全勝的!
魯迅先生就像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歷久彌新,在往后的日子里,魯迅先生的精魂也將被我們永遠銘記,他的浩然正氣必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文明而學習,為祖國富強而拼搏。而此時,我要讓自己喜歡上讀書,并努力實現自己小小的夢想——考上理想高中。為此,我會堅定不移的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
魯迅的作文 篇6
庸醫,什么是庸醫?庸醫指的是那種醫德敗壞之人。而魯迅的父親曾遭遇過庸醫的毒害,魯迅的《父親的病》就是關于魯迅筆下庸醫的形象的《朝花夕拾》中的一個篇目。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筆下的庸醫吧!
魯迅,一位杰出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他的筆戳穿了無數的封建社會形象,而《父親的病》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這是《朝花夕拾》中唯一較為正面描寫父親的一篇。
醫生,在現在是一個多么偉大的詞,而在隔了我們現在一個世紀的封建社會,醫生這個詞在魯迅眼中是多么無恥的形象啊!
第一,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于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地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先生,這病看來不輕了,用藥怕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后說。“可以。”他說。于是另開了一張方:憑票付英洋貳百元。下面仍是署名畫押。運用諷刺之法,對“名醫”開藥過程寫得很詳細。這個是為父親治病的一個縮影。“特拔”、“草草”、“死”與后文照應,語言從容,卻能讓讀者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悲傷與憤怒。而他的所謂的“藥方 ”僅不過是身外之物——金錢,且那所謂的“名醫”其實就是個幌子罷了。
第二,“蘆根與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這里的“從來”就可以說明病人從來沒有聽說過要用這些神奇的藥材,辛辣諷刺出“名醫”所開藥的離奇怪誕。寫出了作者對于“名醫”的懷疑。而后句的“蟋蟀一對”與“原配”。所謂“原配”便是天生的一對兒才行,不可離了再續。這里的藥材更加離奇,甚至不能作藥材。而“名醫”的藥材自然有一點難度,但這個難度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魯迅這里運用了暗喻,將那些“名醫”能治好父親的病的可能性比為了原配蟋蟀。“敗鼓皮丸”也是那些“名醫”藥村之一,就是打破的舊鼓皮做成的藥丸。而這道理更加離奇,水腫一名鼓脹,用破鼓皮便能打敗它。但“破鼓皮丸”只是一鼓皮打破罷了,那這樣怎么可能治好病(水腫)呢?那照“名醫”這么一說那未何不用魚泡呢?這樣謠言便不攻自破了。而且這原因也十分奇怪,為了打洋鬼子的神藥,但是父親單吃了一百多天也不見好轉,那些所謂的理由也與沒有理由沒有區別了。
第三,他仍舊泰然地開了一張方子,但已停止用“敗鼓皮丸”,這里不僅寫出了這么庸醫他的行為方式十分之多,所以他才如此泰然自若。而且“破鼓皮丸”停用了,就說明這位庸醫的話便十分不可信了,透過這點既可以看出人們的“愚”,又可以看出這么庸醫的“庸”。而且這位庸醫還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賺錢的機會,充分搜刮,刮盡最后一點錢,醫德敗壞到了極致。而那位醫生說:“什么冤愆,醫能醫病,不能醫命”,推卸責任,稱或許是前世的故事,給少年魯迅留下了怨恨的種子,同時傳達了作者對宿命論的批判。
第四,陳蓮河這個所謂的名醫,一直在找借口洗清自已的嫌疑或者用一些根本找不到的東西去當藥引子。快治不好就說:“什么冤愆”這是你上輩子的罪過;敗鼓皮丸當藥引子,原配蟋蟀當藥引子。而這種事放在鐘南山爺爺身上,他也會跟庸醫一樣嗎?當然不會,他只會盡心盡力地調養著魯迅父親的身體,再到實在治不好時,他也只會說:“先生,您的病過于嚴重了,我的水平恐怕治不好您了,您好好珍惜剩下的時間吧。”這才是一個醫德高尚的人該有的言辭。就算治不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如曾子的“為人謀而不忠乎”而他是“為人醫而不忠乎”。醫德高尚的人不會像陳蓮河一般:萬事不怪我,都怪它他她。
第五從“我父親沉思了一會,搖搖頭”及后面的冤愆可發看出陳蓮河還在想著怎么壓榨別人?榨干魯迅家的血汗錢。別人之前都十分爽快地給錢,甚至自已主動提出加錢。而陳蓮河應該是知道魯迅家快沒錢了,所以才用便宜的價格試探別人家的底線,慢慢壓榨別人的一點錢財,而這更加突出了陳蓮河的惡毒。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寫了兩位庸醫。一個藥引難得;另一個不僅藥引難得又推銷靈丹。這兩個都沒有將父親治好,而且還故意蒙騙。看似是靈丹妙藥實際卻是故弄玄虛。這兩位庸醫的草菅人命讓魯迅十分悲憤。連在寫文章時還不忘關注那位庸醫。魯迅還運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全文語言娓娓道來,但他還是在字里行間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的悲憤,蘊含著作者的激憤的批判與諷刺,這件事后魯迅從醫,再棄醫從文,與這件事有很大關聯。這樣魯迅才成為了我們熟知的魯迅。
《朝花夕拾》給予了我全新的人生視窗,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讓我懂得了世人皆為醫,何為名醫?何為庸醫?
魯迅的作文 篇7
魯迅,原名周樹人.大概是他的父親想讓他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吧.給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他也沒讓父親失望,在上私塾的時候父親過世,母親又有病在身.小魯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親安頓好后才去上學,因為遲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從那以后小魯迅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小魯迅也做到了“時時早,事事早”.過完了他那毫不松弛地一生.
1902年,20多歲的魯迅東渡日本去學醫,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因為沒錢而耽誤了救治的時間才去世的.他要學好醫術救治中國人民.但是在一次學習的時候看到: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而圍觀的,那些所謂的清國留學生卻鼓掌喊萬歲!
從那以后,魯迅意識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棄醫從文.拿起筆桿當槍使,寫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迅的一生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榮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作文】相關文章:
魯迅話題作文:與魯迅的對話01-09
魯迅故里讀魯迅作文05-30
魯迅作文01-11
魯迅的作文07-06
魯迅作文11-17
高中作文:游魯迅的故里-魯迅12-19
走近魯迅—游覽魯迅的故居作文11-25
高中我讀魯迅作文-魯迅12-18
夢見魯迅作文800字-魯迅12-18
相遇魯迅作文1000字-魯迅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