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的作文[常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螞蟻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螞蟻的作文 篇1
炎熱的夏天,小朋友們要去避暑,下午他們就要走了,半路中,媽媽的背包中掉了半個西瓜。
一群螞蟻發現了這塊西瓜,一只螞蟻說:“咦,這是什么?”
另一只螞蟻說:“好像很好吃的樣子,讓我嘗一嘗。”那只螞蟻咬了一口,說:“啊!真解渴!”
一只螞蟻提出意見:“那么大塊的西瓜,我們吃不完,現在走又浪費,不如我們把它搬回家吧!”
于是,這些螞蟻用吃奶的力氣推,一、二、三,推!只用了幾分鐘,這些螞蟻就筋疲力盡了,渾身無力,累得倒下了。大家攤在地上開始想其他的.辦法了。
“我還有點力氣,我去把大家召集過來。”
于是,這只螞蟻來到螞蟻洞口,大喊道:“兄弟們,我在地上發現了好東西了,大家快來呀!”
地下的螞蟻有的在儲存水分,有的在儲存食物,有的在造房子,有的在種植蘑菇,有的在鍛煉身體……
它們放下手中的工作,成千上萬以風的速度,大步流星地排成方隊。
“快點,大家快點!一定要把好東西搬回我們的王國!”螞蟻隊長不停地在集合部隊,它們朝著西瓜有序地前進了。
最終,在螞蟻不斷的努力之下,團結之下,終于把龐大的西瓜幫回了“家”,原來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螞蟻的作文 篇2
大家好,我是一只剛出生的小螞蟻,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螞蟻窩里,我一生最大的冤枉是工作一輩子。這一天,我的心愿實現了。我可以和集體出去找吃的`了。
我到了一小塊荒無人煙的草坪。"這里什么都沒有."我自言自語到。突然,我嗅到了食物的香味。于是我順著香味爬了過去。做螞蟻好辛苦啊!不過勤快一些也好。我找到一小塊面包渣,我自己哎呀呼叫的把它云了回去。回來繼續找,我已經累得精皮力盡了。一會后,我發現了一塊大面包,于是我打了個口哨,大家一起邁著齊齊的步子走來了。后來大家挨挨呀呀的把面包運了回去。
我長大了,想自己去外面闖闖了。有一次,我在草地上睡覺,不知不覺中,一點震動把我從夢中叫醒。我看見了一直腳向我踩來。我想躲,可是來不及了,過后,我的一只腳被踩扁了。過了一會兒,下起了雨,高出的一大片水把我推了下來。我回到了團體中。我感到了團結力量大。我在外也收益很多。有很多次,我都依靠團體的力量找到吃的。
我很向往新生活,于是我離開了集體,我會記住自己明白自己的道理的,再見。
螞蟻的作文 篇3
“懶螞蟻”看起來“懶”得很,其實不然:當食物來源被切斷時,它們會率領蟻群前往自己早已偵查好的新地盤。“懶螞蟻效應”同樣適用于人們的日常工作:人們合作完成某個項目時,不僅需要踏實肯干的“勤螞蟻”們,更需要悉心觀察團隊薄弱之處并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的“懶螞蟻”們。
確實,在一個分工協作的組織內部,勤者與“懶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個組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也需要“懶”于做具體事務而勤于思考與創新的決策者謀劃者、指揮者。沒有了這樣的“懶者”,勤者很容易無所適從,亂了頭緒。
古時常有戰爭,士兵們苦練武藝,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們的拼搏、努力固然對戰局有著重要影響;但是,軍師、謀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分析形勢排陣布局等靠的正是他們。漢代有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觀天象借東風,他們出謀獻計使軍隊在戰斗中勢如破竹、勇往直前。在我看來,那些士兵就如同蟻群中的大多數勤螞蟻,盡力為取勝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軍師就像那“懶螞蟻”,平日里看似悠閑,實則心系大局,他們對戰局的作用,是決定性的。由此可見,團隊中的“懶螞蟻”是十分重要的。
不僅是古代,現代社會更迫切需要“懶螞蟻”。記得在《非你莫屬》這檔求職節目中,清華博士李一舟曾單人“挑戰”十位企業老板,以求得實習機會。在做出選擇前,他逐一針對各個企業挑毛病,從用戶體驗到網站設計,全都頭頭是道,讓大老板們嘖嘖稱贊,紛紛邀請去自己的公司工作。李一舟的細致觀察和專業水平實在令人折服,他本身是學產品創新設計的,像“懶螞蟻”一樣,他需要不斷地探索新事物,同時又要找出企業的短板。事實上,很多企業都有創意部門(往往是核心部門之一),這個部門的職員不像工人們那樣,整天如機器那樣不停地運轉,但有時他們靈機一動冒出的一個金點子,就可以決定工人們較長時間的`行動方向。
細心觀察的人,一定會發現許多成功的團隊,不僅有勤奮工作的成員,而且有在關鍵時刻能引領大局的成員。后者不斷探索、創新,在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帶領團隊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喬布斯對智能手機的構想,將蘋果手機的發展推向頂峰;諾基亞公司不思開拓進取,最終面臨倒閉的危險,這些都是明證。
螞蟻的作文 篇4
我是只小小的螞蟻,個頭不大,很不起眼,人們常常表達容易的意思時會說“就像踩死一只螞蟻那樣容易”,要是想形容不大的物體時還就會說“就像螞蟻那么小”,可見我們是多么地不被你們人類看好。
其實你們錯了,大錯而特錯,太小看我們了。我們雖然個頭不小,但卻有無窮的力量。我們能舉起自己體重400倍的重物,拖動170倍的物體,就是倒掛在玻璃上,我們也能提動100多倍的物品。就你們人類來說,即使世界舉重冠軍也舉不過自身體重3倍的重量。
你們人類自認為很有智慧,能建造高樓大廈,據說當今世界最高的迪拜大廈要有828米,就覺得你們人類高高在上了。其實我們蟻國個個都是建筑大師,筑有龐大的城堡,宮殿與宮殿之間有大道相通,也有小徑相輔,我們建造一座宮殿通常要搬動40多噸泥土,建筑面積50多平方米,且具有良好的通風、空調設備。深入地下8米以下,高達45米以上,這些數字雖然在大,但與你們人類比起來這就相當于你們人類4500多米高的通天大廈。幾十座這樣的大廈組成一個龐大的蟻城,形成一個巨大的、繁榮的、有序的的母系氏族社會。
其實最能體現我們力量的不是個體,而是龐大的集體,群體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不可戰勝的。通常我們的行軍隊伍會有兩千多萬人馬,每小時可通過25萬大軍的速度向前挺進,所到之處,以摧古拉朽之勢橫掃一切。當遇到河流或遭遇大火時,我們會包作一團,形成一個大大的'蟻球,不顧一切地滾過對岸或沖出大火。如果在沼澤地帶,我們就會搭起蟻橋讓大部隊從我們頭頂上走過。我們的戰士個個是體寬、個大、嘴寬、牙長的勇士,當遭遇敵方時,先用我們的化學武器向對方噴射酸液,當敵人越過防線沖入我們陣地時,我們會個個奮不顧身,與對方抱作一團,張開我們的強有力的大嘴把他們一個一個地吞噬掉。單就個體而言,我們每天就能殺掉五萬多只動物,一年內就能吞吃掉上千萬只動物,我們所消耗的肉食比獅子、老虎和狼群所消耗的總合還要多。我們最善長的戰術是游擊戰,常常采用“人海”戰術,大打殲滅戰,當偵察兵一旦發現敵情后,我們通常會有幾百個、幾千個,甚至幾萬個圍而殲之,把敵人淹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為了加強后方的供給,我們可以飼養大量的“家禽”、收割我們的“牧草”、放養我們的“牲畜”、栽培我們的“蔬菜”、種植我們的“植物”,使我們有足夠的食物來源。為了有強大的后備兵源,我們的英雄母親會一刻不停地生育后代,一個月就能產下200多萬名小戰士,他們會在幾周之后就可以奔赴戰場。
我們的口號是“一切為了我們的群體而活下去”,我們的軍歌是“前進!前進!我們是不可戰勝的隊伍……”,我們的目的是“所向披靡,蕩然無存”。
和我們同一時代的龐大恐龍及上千萬個生物都消失了,而我們卻勇敢地生存了下來。我們蟻類有一萬六千多個種族,總重量達幾百萬噸,遠遠超過陸地上其他動物的總合,其中就包括你們“不可一世”的人類。你們人類僅僅在地球上生活了140萬年,而我們早在一億年前就出現了,將來我們還有可能會主宰這個星球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推選的、這是我們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總之,我們是不可戰勝的!
螞蟻的作文 篇5
我一向就是很歧視那用一根小指頭就能將其碾死的微小生物——螞蟻。不知是因為它的渺小而產生與生俱來的輕視,還是如何,每次我看到它們在崎嶇的路上來回奔波時,我心里總會暗笑它的弱小與不自量力。
一個炎熱的下午,太陽將熾熱的陽光射向每一個角落,我瞇著波斯貓般的雙眼,呆坐在椅子上,宛如一尊“睡佛”。我漫無目的掃視著院子,一群忙碌的螞蟻吸引了我。它們個個馱著東西,徑直地往洞里奔去。黑壓壓的一片,猶如一支運輸隊伍。我感到惡心,便用枝條打亂它們的`隊行。我本以為它們會亂成一團,沒想到不一會功夫,便恢復了秩序。我有使出絕招,軟硬兼施,可是它們也應對自如。一只螞蟻扛不起,就兩只團結起來,快速地奔回洞中。
陽光還在肆虐著,可它們仍不停息地工作著,我開始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愧疚,我這么一個懶散的人,不珍惜為數不多的青春,卻在這兒摧殘生命。螞蟻大小不如人的指甲,卻能負起比自己重幾倍的東西。而我呢,空有高大的身軀,卻是個精神上的侏儒。韓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我要說他錯了,螞蟻敢去撼大樹,總比像我這樣的懶漢強多了。
我突然間意識到:螞蟻的樸質、堅強、勇敢多么像廣大的勞動人民呀!在此,我要贊美螞蟻,贊美它的堅強不屈與團結,贊美像螞蟻一樣的廣大勞動人民,贊美堅強不屈、勇敢、團結的中華民族的精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螞蟻精神卻成了歷史。鮮為人見了。懶散、不求上進充斥著人的內心。社會發展了,人的思想也不能落伍,讓我們高舉螞蟻精神,學習螞蟻精神。贊美螞蟻精神吧!
【螞蟻的作文】相關文章:
團結的螞蟻_螞蟻作文10-07
關于螞蟻的作文:螞蟻11-15
螞蟻的作文06-10
精選螞蟻作文08-30
【經典】螞蟻的作文09-19
螞蟻的作文[經典]03-07
螞蟻作文【經典】04-04
(精選)螞蟻作文03-24
螞蟻的作文(經典)02-12
螞蟻的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