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美德作文匯編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承美德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美德作文 篇1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使我們炎黃子孫受益不淺。中國文化就像是中華兒女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才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受到了豐厚的滋養。
一束陽光灑落在安靜的小院里,蘋果葉的影子落在我的臉上。我坐在樹下搭建好的秋千上,膝上攤開一本厚厚的《孟子》,感覺書中的每個字都說得很對,很有哲理。我不停地讀著、背著,那感覺真好呀!讀著讀著,一個下午的時間靜悄悄的過去了,可能就是因為很快樂,所以才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吧!
就在這時,一股清新的風吹來,好舒服呀!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鳥兒飛來飛去,美麗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時而清脆動聽。
所謂的中國文化,就像是風雨中堅韌不拔的大樹,無論多大的風雨雷電都無法將它打倒;就好似風雨來臨時,人們同舟共濟的努力,用愛溫暖每一個人;就像風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后才會顯現。
我國是擁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勤勞刻苦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名人是天資聰穎,卻不勤奮的呢?就算有的人大腦不夠靈活,但是卻勤奮好學,任勞任怨,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取長補短了。當然,還是有很多很多勤勞向上的名人,都成為了世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曾子殺豬》中的曾子堅持說到做到;商鞅的立木為信等故事我們都耳濡目染。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歷史和時間或許把它們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無論光陰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都決不會被一個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國人會遺忘、丟棄。
我們學習中華的文化,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有利益,而是為了中華文化能感化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都來學習中國文化,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寶貴和精彩。
傳承美德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媽媽去姥姥家看她。
我們在站點上等公共汽車,我們好不容易擠上去了,找了個位置站下來。過了五站,上來一位白發如銀的老奶奶。這時,售票員姐姐說:“誰給這位老奶奶讓個座?”這時公共汽車上的人有的玩手機,有的看窗外,有的講話。在后排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老奶奶您坐我這吧!”她看上去是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頭發烏黑油亮,梳著一個馬尾辮,水汪汪的大眼睛,鼻子端正,櫻桃小嘴。老奶奶說:“小女孩,你坐吧!我可以站一會兒,等我累了和你說。”小姑娘說:“您坐吧!”老奶奶說:“要不然咱一起坐吧?”小姑娘高興地說:“好吧!”于是,攙著老奶奶坐了下來。周圍的乘客都贊許的點頭。
看了這件事我想: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培根曾經說過:“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我們應該向小姑娘學習,做一個擁有正能量的好少年。
傳承美德作文 篇3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不可放棄的重要精神!
擁有誠信,那么別人自然而然會尊重你,而相反的,如果不尊重這一美德,拋棄了誠信,那么將會被世界所遺棄!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著這樣一件講誠信的事例。
這是在一個暑假里發生的事情,那天的陽光比往日都要明媚,都要溫馨和溫暖。從一個平凡的老爺爺身上學會了誠信應該是怎樣的。一天中午,我們正坐在大門口,一個老爺爺來賣香,只見他穿著一件破舊的白襯衫,背駝駝的,紅紅的眼睛好像總有流不完的淚,手里挽著一個大提筐,奶奶向他買了7把香,他說一元一把,應該是7元錢,奶奶奶給他10元錢,他找不開,奶奶也沒有零錢,就說:“算了吧,今天你就不用找了,反正我們都認識,你下次再找給我吧。”老爺爺說:“那我到下一個村子回來找你吧。”奶奶說:“也行。”他就挽著那個大提筐走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那老爺爺又來了,送給奶奶3元錢,他說他到下一個村子后又走了好幾個村子,彎了很多路,香都要賣完了,也快到家了,才想起還有三元錢沒給奶奶,就又走到奶奶家來。奶奶說:“你這老頭子,不就這幾塊錢嗎?你下次來時再給不就行了嗎?”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他說:“不,我已說好到下一村子后還錢給你的,我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這句話,深深地印入我腦海中,此時我看他,腰還是彎彎的,但走起路來一步一個腳印,是那么的踏實。
通過這些事請也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來,也是今年署假,當我們要去北京在無錫火車站買票時,一個自稱是旅行社的青年來賣票,他衣著時尚,講起話來很牛氣,他把票賣給我們,少找一元五角錢,我爸爸說少找了錢,他不耐煩地說:“哎呀,不就一元五角嗎,就這么一點,你還跟我煩。”就走了,我當時想,那就這么一點,你怎么也不找呢?他成默了一會,把錢找給了我們。
從例子中,我們應該都明白了誠實守信的道理,就好像那一段名言:
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
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悄悄臨近;
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懂得誠信的道理,知道誠信的真正意義所在,那么,祖國的明天將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的朝氣蓬勃!
傳承美德作文 篇4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早晨,天空灰沉沉的。這天氣讓人冷得直打哆嗦,但是這天氣再冷,也冷不過在“母子上車處”那條道上的幾個人的行為。
那個站在最前面的是一個胖胖的人,穿著風大衣,眼睛直視著前方,好像沒看見“母子上車處”這幾個大字似的。第二個人,一看就是軍人,頭上戴著軍帽,身穿軍大衣,他眼睛微微閉著,裝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想:我是軍人,我為人民服務人民理應報答我的。第三個人戴著一副眼鏡,皮鞋擦得雪亮,顯然是上層人士,他也一副旁若無人的的站在那里。他后面的是一位白衣天使——醫生,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想著:反正這又不是醫院,我想干嘛,誰管得著呢!他們的旁邊站著一位瘦弱的婦女,身上抱著一個小小的孩子,她呆呆的看著那四位“大人物”,心里想:難道他們不識字嗎?難道,他們是文盲嗎?不,不可能是,他們是假文盲!
轉念再想想,這種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還少見嗎?在公交車上坐在“老人專座”不是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而是強壯的小伙子,老人卻站在一邊;草坪上的那些警示語,人們卻還是當做沒看到一樣,草坪上還是有一條“小小的路”;景區里面有提醒人們“垃圾入桶”的,可地面上還是有大小各異顏色不同的包裝紙、紙袋……難道,他們是文盲嗎?是的,肯定是,他們不是文化的文盲,而是文明的文盲!
知識上的文盲固然可怕,但道德上的文盲更加觸目驚心!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靈上的門;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他英語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一個多么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敬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不要讓時代的變遷,使我們忘記了,華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讓我們掃除心中的垃圾,讓心靈恢復純凈吧!不要讓自己成為道德上的文盲!
傳承美德作文 篇5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傳統美德教育中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是擺在當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實踐和思考,對在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深遠意義
1.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經典文化的傳承
中華民族的祖先曾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天,人類正處在社會極具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事實證明,一個具有優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民族,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寶貴思想。比如,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對國家和社會都起到了巨大的維系和調節作用。我們希望,通過對學生的國學教育,使他們可以繼承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品質,尋找中華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偉大其理想,豐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承繼先賢,澤被后世,讓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一個更加和平安定和繁榮昌盛的世界里。
2.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需要經典文化的洗禮
毋庸諱言,在現代化進程中,伴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很多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問題,有人稱之為信仰危機、信任危機、道德危機、生態危機。腐敗孳生蔓延、貧富兩極分化、生態環境惡化、社會誠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遭受挑戰和破壞等等,這些發展中的問題使人們享受物質生活日益現代化的實惠的同時,也承擔著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學說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說:“仁者愛人”,強調對人要有仁愛之心。作為道德規范的“仁”,要求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形成相親相愛的和諧人際關系。孔子又說:“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獨”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來,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金錢至上、誠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這些都越來越重要。傳承經典文化,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3.民族團結的協調發展需要經典文化的促進
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有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有利于促進祖國統一。中華民族的子孫不管你現在生活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種社會制度之下,但對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揚儒學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華人聯系起來,團結起來,拋開政治信仰的分歧,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繁榮出力盡智。
二、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價值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可見,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積淀豐富洗練的民族語言,領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感受靈活機敏的處世哲學,陶冶高尚寬廣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而許多燦爛的文化遺產則是歷練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如音韻和諧,言簡意深的《弟子規》《三字經》《朱子家訓》等,敘事、融情、傳道、明理,在聲情并茂的誦讀中,學生自然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諦,處世的原則,懂得了什么叫仁愛、孝道、禮儀、誠信、奉獻、盡責、利民、報國……經典凝練的中華成語匯聚了古人的智慧,闡明了千古良訓。或針砭實事,或促學啟智,或敦品勵行……
總之,在歷代經典名作的誦讀之中,既是文學的積淀,又是心靈的洗禮;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傳承;既是氣節的體悟,又是意志的磨練;既是壯行的激勵,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途徑
1.科研引領
將兒童經典誦讀作為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來抓,旨在提高全體教師的責任意識,從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經典誦讀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案、有行動、有檢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實處。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來認識。使經典誦讀,美德熏陶與教學科研課題、德育科研課題有機結合,以課題促教研,以教研促發展,從而實現博學啟智,立德樹人的愿景。
2.學科滲透
語文學科是經典誦讀工程的主要載體,通過傳統名篇的學習,誦讀課的開設等,最終實現以語文學科為龍頭,其他學科適時滲透,有機整合的原則,形成全校師生的大教育觀,從而實現“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目標。
3.校本研發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分學段納入各年級誦讀計劃,并整合相關資源,開展主題單元性資源整合,從而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環境熏陶
所謂環境熏陶包括軟環境:學科教育的滲透、學習氛圍的營造;硬環境:校園文化布置等。在這兩方面為學生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經典誦讀的魅力與價值。
5.活動凸顯
通過詩詞擂臺賽、勵志故事宣講、讀書匯報會、每日名言、主題班隊會、歷史名人故居參觀等活動,強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家庭、社會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經典誦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的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為,實現學校學習和家庭學習的有機整合。
7.學用結合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心系國家,情牽社會,學習致用。如開展討論:《論語》與人生、“朱子處世”與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談古論今說誠信等。再如讓學生走入社區,開展“國學小博士”、國學小講堂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體驗到了經典誦讀的價值。此外,還可以通過生活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和傳統美德、傳統文化聯系起來,提升全體學生的公民意識,道德意識,從而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一筆豐厚文化遺產,對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更影響著世世代代中國人。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承美德作文 篇6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悠悠五千年的的歷史,沉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是我們肩負的神圣使命。
傳承中華美德,首先是熱愛祖國。古往今來,熱愛祖國的事例不勝枚舉。比如為了抗日救國而獻身的張自忠;為喚醒國人而橫眉冷對的魯迅先生;放棄美國重金聘用而回國的華羅庚……他們都是熱愛祖國的楷模。當然也有為了個人利益而賣國求榮的人。這就更要求我們時刻不忘熱愛祖國。
其次是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古來就有“百善孝為先”之說,我們耳熟能詳的“黃香溫席”的故事講的就是孝敬父母的故事。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要好好學習,學好了本領好孝敬他們。不僅要孝敬父母,還要尊敬師長,愛護我們的同齡人,保護比我們小的小朋友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再就是勤儉節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讀過《上下五千年》,知道漢朝的時候有文景之治,唐朝的時候有貞觀之治,正是在帝王帶領的勤政下,才有了國力的強盛和經濟的繁榮。記得過年的時候貼對聯,有個對聯是“勤儉持家遠詩書繼世長”,說的就是勤儉節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熱愛勞動;愛惜糧食、節約用水、不浪費一張紙一支筆;衣服只要干凈就好,不攀比……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
現在我們國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愛國 敬業 誠信友善”就是從各個層面要求我們能夠弘揚中國文化,傳播中華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7
世界大小國家,歷史長至五千年,短有二百年,無一不恪守傳承自己的民族精神,而一個人安身立命,也要傳承“家風家教",傳承是種美德。
五千年歷史長河,傳承已然成為中華民族血脈里流淌的精神。古有孔子傳承周禮三千弟子周游列國,今有文學巨匠季羨林筆耕不輟傳承教育事業;古有屈原、文天祥以死明志流傳千古;今有黃繼光、邱少云捐軀報國精神永存。傳承,作為一種美德,早已深深凝聚在國人的血脈間,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傳承"這一紐帶間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傳承這一美德下發揚光大,然而那些歷史長河間,因傳承的紐帶斷裂而丟失的歷史片段,豈不令人扼腕痛惜?
尺八,一種竹制樂器,聲音空靈而秀麗,起源于中國,南宋后便無人傳承,后為日本所得發揚光大;唐刀,隋唐時為軍中所用,削鐵如泥,五代后無人問津,復為日本所得,改為"武士刀";明代所造寶船,排水量堪比美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永樂之后,竟不再研制,日漸朽爛;火器,原為宋時所制,明時光大,至于清兵入關,竟將火銃火炮之書籍付之一炬……當德國人拿著最新的毛瑟槍沖入京師時,滿清貴族可否想到《兵器全書》中那句“夷虜所最畏中國者,火器也"?失去了傳承這一紐帶,再無畏的精神也會日漸軟弱,再偉大的發明也會日漸朽爛,可見傳承之重要。
民族精神發展到當代,更需要用傳承這一美德來發揚光大。古人云:“一日之師,終身為父",你是否尊敬師長?孔子云:“匹夫不可奪志",你是否篤定了自己的志向?劉備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又是否對他人施以援手?我們更需要將民族精神傳承,讓它綻放光芒。
三百年短短歷史的美國尚知傳承“美利堅精神",彈丸小國韓國還能繼續發揚“韓國精神"。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我國更應發揚傳承的美德,讓民族精神與華夏文明永不褪色。
傳承美德作文 篇8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著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于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
我認為誠信就是我們需要傳承的美德之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后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道: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你別當真。可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后,他告訴妻子:許諾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看著這一個個誠信的例子,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動的熱潮。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青少年做人的根本。在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像曾子一樣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讓我們向著傳承中華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吧!讓我們從誠信做起,昂首闊步向著文明而和諧的社會前進!
【傳承美德作文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傳承美德作文10篇12-31
關于傳承美德優秀作文12-23
傳承美德作文五篇07-31
傳承美德作文三篇07-15
傳承中華美德作文匯編9篇10-31
關于傳承美德作文八篇01-05
【精選】傳承美德作文3篇01-05
【精選】傳承美德作文三篇01-05
【必備】傳承美德作文5篇01-05
關于傳承美德作文六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