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風的作文匯總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的作文 篇1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么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閑的滋味。這里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好迎接新年的到來!比缓笠麴z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團。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面團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
等饅頭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里的水響了以后,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里。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風的作文 篇2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后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后,由張著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著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后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面食為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秘地在后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里癢癢的激動。泡好后,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蛇@奶茶味道怪怪的,說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赡苊總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
民風的作文 篇3
我們的風俗很好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民風的作文 篇4
春節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就開始了,從除塵、祭灶、請菩薩……各種充滿年味的活動就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了。
春節的序幕從撣塵開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床,拿著雞毛撣子這里掃掃,那里撣撣,做媽媽的小幫手?墒菫槭裁匆龎m呢?在網上一查,才知道這跟灶王爺有關。灶王爺會把每戶人家做過的好事壞事都記下來,因為事情太多了,灶王爺靠記憶是記不全的,因此它把這些事情記在哪里呢?傳說是記在這些灰塵上面的。也就是說你這戶人家如果灰塵越多,灶王爺記的事情就越多。各家為了讓灶王爺把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塵,好讓灶王爺沒什么事情可向玉皇大帝匯報。
臘月二十三,就得祭灶神了。外婆早已把準備好的祭灶果給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在祭灶神結束后,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膩膩的祭灶果了。然后要上年貨市場購買年貨等一些過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彩排”,寧波地區俗稱“小年”。
這一天過后,春節就來的特別快。伴著“年”味漸漸濃起來。炮仗聲漸漸多起來,三十年夜在一轉眼之間來臨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親朋好友都會在飯店吃完年夜飯后,給我包上紅包,讓我晚上壓在枕頭底下,過一個平平安安的年。據說,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我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
民風的作文 篇5
我們和導游一起坐上大巴車,一路上導游跟我們說了一些關于苗族人的介紹,還告訴我們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卻是赤游,一個頭上長牛角的怪物,那時赤游和我們的炎帝發生了戰爭炎帝荒落而逃,戰敗之后炎帝和炎黃帝一起商量要打敗赤游。最終赤游也被打敗了,他逃過了張家界的兩條大河,在第三條和的前面停了下來。從此他們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們的后代就變成了現在的苗族人。后來苗族人又和漢族人發生了沖突,最后漢族人贏了苗族人也逃過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吉祥物是龍,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卻是牛,因為苗族人過河的時候都是牛載著他們過去的,當然他們也殺牛吃牛。苗族人還喜歡佩戴銀子,因為他們認為銀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學家想查清楚苗族人為什么那么長壽,查出來的結果令人震驚,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他們喝水前都用銀杯子過濾一下再喝,如果杯子變黑了,就說明不能喝,如果沒有變的話就是能喝的。他們吃果子也一樣,他們用的是銀叉子,把叉子插進果子里,如果叉子變黑說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沒有變說明沒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們都戴銀耳環,因為銀耳環是他們的身份證,上面刻著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耳環交給自己的親人,如果戴著去打仗的話,你戰死了,耳環被別人搶走了就麻煩了。苗族人結婚需要三銀,而我們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別,如果一個孩子出身了但他卻一直哭他的家人就會認為他是惡魔付了身,那一個已經煮熟了的蛋,把蛋黃拿出來,把銀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滾來滾去,就這樣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賓館,我們各回各的'房間睡覺了。
民風的作文 篇6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里。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鞓窡o比的生活。
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山鄉田園生活,有著山里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里,喜歡農村,喜歡山里的生活,更喜歡家鄉的風俗節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云縫里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里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么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F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家鄉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娘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據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尸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吧!
民風的作文 篇7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我的家鄉在東北,現在生活在大連,不管去怎么理論,我也應該是個東北人了吧!
有句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過話說回來,東北那里和其它地方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吧!首先,東北地區民居就與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東北那里,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房。東北人在住房上從不拮拘,從不去認認真真地分什么臥室、什么客廳、什么廚房的。他們所做的,僅是一墻之隔而已。東北的廚房有一口地窯,不太大,用來存放土豆之類的食物。東北的廚房還有一口生活的爐子,燒出的熱氣通過一根鐵管子給輸送到臥室,用來取暖。
再看,就是兩口鑲在大水泥中的鍋,當然,要一個通口來生火用。中間56個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軟軟的床(我現在也是!)而東北那,睡得卻是“炕”,所謂“炕”其實是一種又長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兩三米呢!)。床下有一條空洞,是用來連接廚炊的。這樣一來,當外面在做飯時,你做在熱炕頭上,如果是冬天,該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呀!東北民居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客廳,從正門進去,先是廚房,再就是有炕的臥室了。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有一間小屋子。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就會毫無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顯親切!其次,東北人家的口味也與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東北人尤其愛吃燉菜。什么豬肉燉粉條什么小雞燉蘑菇什么土豆燉排骨,都是東北人的最愛。
再說,東北哪里的文化習俗也與其它地方的文化習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幾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東北的二人轉卻是不同凡響,清新脫俗。二人轉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小到十幾歲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隨時隨地那么來上一段,既不需要舞臺,又不需要服飾?梢砸贿吅吆吒枨,一邊載歌載舞,又養眼有養心,不開心時來上一段,說不定心情會多云轉晴呢!最后,東北人的性格也與其它民族有些不同。
東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特樣風情,讓人頓生親近之意。有句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就是東北這些獨特的民風、習俗養育了像東北人這樣大方、豪爽、不拘小節的民族吧!
【【精品】民風的作文匯總7篇】相關文章:
【精品】民風的作文匯總六篇05-12
【精品】民風的作文匯總8篇05-08
【精品】民風民俗作文匯總7篇04-21
【精品】民風的作文4篇05-14
【精品】民風的作文八篇04-22
【精品】民風的作文四篇04-14
【精品】民風的作文5篇05-13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五篇05-14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四篇05-11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8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