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的作文

時間:2022-07-10 12:51:37 民風 我要投稿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九篇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贊嘆。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松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朱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它是一朵鮮艷的花,它具有著其它民族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臟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后,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腿四芗槿缫,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發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發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并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殮,就是給尸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尸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尸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弊,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

  殯,就是入殮后停柩于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吊喪”或“吊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制成,按親疏關系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F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挽詞或挽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挽聯。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后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后,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并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于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挽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挽歌詩》三首。后世的挽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挽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都t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后,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么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閑的滋味。這里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后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團。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面團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

  等饅頭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里的水響了以后,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里。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聽爺爺說:“正月十五是點燈節。誰家生了男孩必須在臘月十五的宗氏祠點上一盞燈,一直點到正月十五。這表示宗氏又添了一口丁了。”真是重男輕女,現在可都不時興這個了。

  正月十五,太陽一下山,我們全家吃完元宵,就立刻走向xx公園——花燈集中點。

  夜幕降臨,xx公園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個個滿臉笑容。我們看到的是花燈海洋,我們隨波逐流,觀賞著各種各樣的花燈:有飛龍噴火、獅子玩球、鯉魚吐珠、龍鳳呈祥……真是千姿百態。

  “轟!轟!轟!”啊!xx廣場開始放煙花了,人們朝xx廣場的方向望去,看到天邊五顏六色的煙花,真像仙女散花,美麗極了,人們無不歡呼雀躍,感到無比幸福、快樂。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說實話,我的家鄉民風挺淳樸的。而且,人都挺實在,也沒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多的是人與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風俗。

  鄉里鄉親們的原則就是不太會計較。也不占小便宜,別人有錯都會直說。自己有錯就會改。

  比如說:有個老太太買魚,賣魚人一般都會自動便宜些價錢 。他已經看到了,老太太的沒辦法了的樣了啊,他是會能便宜一點就便宜一點,更有把魚切好的老板呢?吹竭@一幕,我著實的感動了一把。這,不是一種民風嗎?這,不是一種鄉情嗎?這,又何嘗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發抖之時給你送上一杯熱水。

  又或者是鄰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媽又不在怎么辦?放心,只要你家旁邊有人,你的鄰居肯定會幫你送到醫院。還會慰問你更多的甚至還會買牛奶,棒棒糖什么的。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一點心意卻是足以溫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著孩子是留守兒童,直接說:不需要還藥費了。這又是多么溫暖的一件事啊!

  關于風俗,家鄉人則是很謹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個糖。寓意天長地久,長長久久。等新娘來了。一大堆孩童會贏,用方言說著:“添丁添丁!”然后新娘就會給你紅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后晚必定一張張疊起來,代表著更上一層樓,還有就是碗不能過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這么遵守著風俗是為什么呢?其一:它是習慣了。其二:民風,民風實在。不勾心斗角,所以風俗,也變成了民風之一。因民風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時,我看著家鄉蔚藍的天空,我會覺得很自由,有時,我看著家鄉的綠地,我會覺得很平靜,我看著我的家鄉,我會覺得世界很美好?赡芗亦l……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吧!

  家,生我養我。鄉,則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鄉!我愛你,同時也愛你那淳樸的民風!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7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一: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后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二:

  **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云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在城市里,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村里,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著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腌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著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著我們說﹕“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

  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著制作年糕!本o接著,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伙伴齊心協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后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團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團,米粒黏在了一起。接著,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團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團上防止木槌與飯團黏在一起。

  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團,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手腳酸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余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三:

  民俗文化村生活著無數個少數民俗,他們和睦相處,團結一致,整天沉浸在歡笑之間……

  在清明節這天,我來到“傳說”中和諧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哦!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布達拉宮。雖小,卻與真的一模一樣:一樣的房頂,一樣的顏色,伴著香氣甜甜的花兒,是那樣美麗!那樣宏偉!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著琢磨著:西藏是美妙的,拉薩是神奇的,那布達拉宮呢?是偉大的!

  北京的長城是獨立一地無二的,舉世地雙的?涩F在卻有了一個特小版!從嘉峪關到山海關,一直伴隨著我的步伐與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見長城的盡頭,分明就是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我的心頭怦然一震:我的天啊!這可是特小版啊,連這么小的長城都無邊無際,那真正的長城到底是它的幾倍呢?

  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規模宏大。一個個將士們右手持刀,左手持弓,側臥馬背,大喊著:“為國家做殊死拼搏,沖啊!”沙地上塵土飛揚,喊叫聲如五雷轟頂。這個縮小版生動地再現了秦軍昂首挺胸,雄兵百萬的氣勢。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秦軍十萬,在刀光劍影的戰場上,也不懼怕,反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一會兒去了“西藏”,一會兒去了“北京”,一會兒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8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蛇年即將過去,馬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說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敘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捌卟怀,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9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們的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傳統服裝是闊衫長袍,高領長袖,腰系皮帶,腳蹬皮靴。蒙古人的穿著不同季節也是不同的,夏穿單夾袍,色彩鮮艷,冬季則穿羊皮袍,舒適暖和。

  蒙古族是個放牧的民族,這一區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時候折起來用車拉走,找到合適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撐起來。蒙古人就是這樣,過著“逐水草而遷徒”的游牧生活。

  說起飲食,蒙古人喜歡吃羊肉,大塊大塊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著吃,怎么也吃不厭,有時也吃點奶酪。他們還喜歡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一個盛大的節日,十分隆重。“那達慕”大會上可以進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著三色短裙、繡花馬褲和長靴。摔跤的時候,膝蓋以上部位碰著地就算失敗,各位摔跤手誰也不肯讓誰,用自己驚人的力量和絕妙的技巧來贏得對手。他們每贏一次,就在胸前掛上一條彩布條,觀眾也隨之歡呼起來。

  騎馬也是大會上驚險動人的比賽,能在這個大會上比賽的,個個騎術精良,馬匹也嬌捷如飛,槍一響,各位騎馬手便疾風般地沖向終點,一轉眼的功夫,冠軍便產生了,大家都用歡呼聲表示祝賀。

  蒙古族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風格與眾不同的民族。

【民俗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6-13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風民俗作文08-05

民風民俗的作文03-26

民風民俗作文11-12

★民風民俗作文01-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 久久午夜福利视频 | 日本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