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的作文

時間:2023-01-20 12:49:55 民風 我要投稿

【精品】民風民俗的作文錦集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民風民俗的作文錦集十篇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1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沖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占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舉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斗馬、斗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于貴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著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說故事流傳至今!帮w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舍不得走。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2

  客家人,又稱河洛郎,是一個有著顯著特征并且歷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風俗習慣繁多而獨特,身為一名客家人,我還是覺得客家的春節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級的一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五華過春節?图掖汗澥菑霓r歷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節。我們到五華的時候,剛好是除夕,時間大概是下午5點。我下了車,走到奶奶家門前,敲起了門,叫了一聲:“奶奶,我們來了!”奶奶笑著給我開了門,說:快進來吧!“我進了門,只見爺爺、姑爺、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處忙活著:桌子上堆滿了結米糖和桔子、柚子;到處都是年畫和對聯;窗戶、大門、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凈凈,廚房里還傳出一陣陣剁菜的聲音,一副大大的年畫掛在客廳的'中央,旁邊還有兩只金元寶,很有過年的氣氛。

  我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就跑進廚房里幫忙去了。一進廚房,一陣香味就撲面而來,差點沒讓我滴出口水來。奶奶見我進來,說:"來得正好,快過來幫忙!”我就跑過去幫手了,一會兒端端那個,一會兒切切這個,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晚上。經過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許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讓香菇和讓豆腐,雞鴨魚肉到處都是,按照習俗,今天還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飯”。先用一個大木盆蒸一鍋飯,飯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閏年還要各多插一根。木盆還要擺放銀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這濃濃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來,洗漱干凈,接著來到家門外點香燭、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長壽面”,寓意健康長壽。我和爸爸吃過早餐,就和往常一樣到處串門、拜年。叔叔阿姨們按照規矩在這一天給我了許多桔子、糖,爺爺奶奶們則要給我紅包掛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稱“掛頸”。就這樣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極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凈,到頭就睡。

  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殺了一只閹雞,把雞血淋在一個裝滿了紙錢的鐵盆里,謂之“血錢”,是祭拜祖先前的一個重要習俗。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過早餐,大家把門鎖上,就拿著紙錢、貢品和香燭一起開車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掃墓,祭祖,燒錢,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這一天也叫做“ 拜祖日”。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節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幾天,但我永遠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節和習俗。你家鄉的習俗呢?一起說給同學們聽聽吧!怎么樣?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3

  我家在遂昌大柘大墳山,這是個美麗的村莊,住的都是山哈(畬族人自稱)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為山哈村。

  我們山哈人有許許多多傳統風俗,如三十夜搖毛竹、三月三歌會,九月九對山歌。四月八吃烏飯、搶“饅頭”,以及婚嫁時搶狗洞包,討新娘餅。捉“蛤蟆”等等。我最喜歡畬族人嫁女兒時的捉“蛤蟆”了。

  堂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酒席沒散,我和小伙伴們就吵著嚷著:“我要捉‘蛤蟆’,我要捉‘蛤蟆’!”酒席好不容易結束了,我們就在大人的指點下,迫不及待地在廳堂中央擺上兩張長凳和兩臉盆熱水,邊唱著山歌,邊把來自男方的媒人、客郎請過來。我指著臉盆里的熱水說:“媒人大官,客郎官,洗洗臉兒擦擦嘴,撲通撲通‘蛤蟆’跳下水。”媒人、客郎應聲道:“臉兒洗洗嘴擦擦,撲通撲通‘蛤蟆’會下水!闭f完,媒人和客郎撈起毛巾,洗了臉,擦過手后把毛巾蓋在臉盆上,再從口袋里摸出事先準備好的硬幣扔進臉盆里。聽到“當當”的硬幣落水聲后,我就高高興興地把臉盆端走了?匆娢矣小案蝮 弊搅耍吷系男』锇橐糙s快把準備好的臉盆端了上去。真幸運,第一輪我就捉了兩個“蛤蟆”,我趕緊換好了水,再捉一輪“蛤蟆”。

  捉“蛤蟆”是我們畬族人嫁女兒時,為了增添喜慶氣氛進行的一種熱鬧而有趣的`游戲。可是“蛤蟆”也不是那么好捉的,捉了幾次后,媒人、客郎就會以天氣冷、溪水涼、天氣干旱。“蛤蟆”少等種種理由來推托。這時候就要比耐心、比機靈了。我們會變著花樣,使出一些絕招,比如在媒人和客郎臉上抹泥巴、抹上鍋煙灰,把媒人和客郎的臉上弄得灰不溜丟的。經不起我們的軟磨硬泡,媒人和客郎只得拿起毛巾把大花臉擦干凈,然后讓大“蛤蟆”跳入水中。到了最后,他們干脆會讓一大把“蛤蟆”同時跳入水中,熱鬧而有趣的游戲也結束了。

  這一晚,為了多賺喜錢,我來來回回不停地端水,請客郎洗臉和摸“蛤蟆”,賺到了二十多元喜錢呢!

  你說,我們畬鄉這捉“蛤蟆”的風俗開心嗎?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4

  鮮族風情: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歌舞、服裝、民風、民俗都極有特色,是我國56個民族大花園中一朵鮮艷亮麗的奇葩。

  鮮族人愛整潔,身上的衣著和屋里的器具,總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鮮族人喜歡睡火炕,炕面上鋪著油漆過的厚紙板,進屋就脫鞋,然后不論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盤腿而坐。喝茶和吃飯時,都在炕上擺放著一張小飯桌子,茶飯都擺在小桌子上。鮮族人極講究禮貌,待人友善,民風淳樸,極好客。

  鮮族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稱。男人的褲子襠大腿肥,便于盤腿打坐;上衣斜襟無鈕扣,用一條長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歡套一件帶鈕扣的深色坎肩。婦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寬而又長。上年紀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輕姑娘則是五顏六色,鮮艷靚麗的裙襖。鮮族人有自己獨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樣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翹,穿脫都方便。婦女承擔著家中繁重的勞動,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們都習慣用頭部頂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鮮族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們說“長袖善舞”,鮮族人喜穿長裙長袖衣服,舞起來自然是好看的了。連老大爺、老大娘幾步簡單動作的舞蹈,也非常優美動人。女人經常出來表演的,有長鼓舞、紅綢舞;男人經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長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風琴,是伴舞的`主要樂器。朝鮮的民歌優美動聽,像《桔梗謠》、《春耕謠》等,則是讓人百聽不厭的。

  朝鮮族的民族體育,更有其悠遠的歷史傳統,在民間極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蕩秋千是他們的長項。男子比較喜愛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許用拳頭和腳傷著對方,也不用背部著地計較輸贏,只要將對方摔倒即算是結局。女人則喜歡跳翹翹板和蕩秋千。每逢端午節和中秋節,年輕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結伴地做跳板和蕩秋千游戲。蕩秋千最是她們的拿手戲,她們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飛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種舞姿動作,坐在四周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邊為她們喝采,有的也在一邊飲酒唱歌為之助興。

  拔河是鮮族一項古老的比賽項目,每次比賽規模都很大,經常是村與村、隊與隊之間在節日里舉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周圍參觀的人更多。因為鮮族人是以種水稻見長的民族,因拔河的繩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徑可達2米多粗。賽完之后,得勝者將繩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擺酒席慶賀。抬回去的賽繩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人們多用它紡織些器物使用,以作將來辦事吉利的預兆。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泵總少數民族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和風格。下面,讓我來為大家講一下苗族的風俗和習慣吧!

  苗族是一個發源于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xx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谷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說起苗族的歷史,那可是源遠流長,讓表達能力差的人來說就算說上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和長江中下游;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經常遷移, 一會兒到湖南,一會兒到貴州、過幾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閱資料,資料上還顯示說苗族有只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語言。資料上說是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還是個音樂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除了這些,苗族還有很多的工藝美術,如: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

  苗族的簡稱也有許多,如:他們曾自稱“牡”、“蒙”、“摸”、“毛”、 “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這就是苗族。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6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紀念屈原,便有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將其中6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游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7

  一大清早,一聲聲吆喝聲便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這么多人,雖然有些嘈雜,但也十分的熱鬧。每個人從身邊路

  過,伴隨著一陣陣香氣,伴隨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什么東西令他們如此幸福?早點。

  孝感早點并沒有上海那樣食物美味,又不如重慶那邊辣得有特色,也沒有國外那邊滿街的芝士味。我們孝感的早點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樸的。

  孝感米酒,應當屬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選才考究,制法獨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又聞著有種隱隱的'酒香,卻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品種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櫻桃米酒,銀耳米酒......,種類繁多,但樣樣都十分美味。

  老人帶著小孩去吃熱干面,老人呢,在旁邊點壺龍井品茶,小孩就在旁邊吃著,吃完抬起頭來,滿嘴都是芝麻醬,用小手一擦,卻越擦越臟,熱干面不同于涼面,又不同于湯面,面條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蔥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來面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有種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點的人們都散了,但賣早點的人們又忙了起來,準備著第二天要賣的早點。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8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新年、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新年。

  新年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新年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新年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新年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你們家鄉過年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9

  前幾天,我和媽媽去了云南西雙版納,這里是傣族人生活的地方。他們的房子很獨特,是用四根柱子撐著 的,下面是一塊很大的空地,用來養動物,樓上是用來住人的。他們的.稱呼很有意思,下面我給大家講講我知 道的。

  他們管小男孩叫小龍仔,小女孩叫小龍妮,管爸爸叫貓多哩,媽媽叫哨多哩,管老奶奶叫老咩淘,老爺爺 叫老波淘,在那里哨是漂亮的意思。這個地方是女人當家,男孩在八歲的時候要送到村寨的寺廟去學習他們的 文化,一直要呆到二十歲,女孩要在外邊工作。傣族人最喜歡孔雀舞,媽媽說楊麗萍就是出生在西雙版納,以 孔雀舞出名的。

  在村寨里,我看到了傣族人的熱情好客,也看到了他們獨特的風俗習慣。我喜歡這個民族。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10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說注重節日和規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日,三服飾,四建筑。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并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開齋節,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日。開齋節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里還會在那幾天里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基本和開齋節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致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仿佛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刈暹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日和規矩的回族人。

【民風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6-13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風民俗作文07-15

民風民俗作文08-05

民風民俗的作文03-26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久热 | 日本熟女乱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