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

時間:2024-10-14 09:42:31 民風 我要投稿

【推薦】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壽縣春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閑,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咸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祝福腌進濃濃的臘味。

  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群眾詼諧地說“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異,家家戶戶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群眾更多起來,過后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里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春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面、麥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回天庭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春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里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于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后,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 “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農村都在初三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后,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里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并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說“過年好、恭喜發財”。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大年初一,人們紛紛外出拜年。親友相見,總要拱手作揖,并說”恭喜發財“、”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財神,一大早人們就拜祭財神像,有些人還要到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燒香祭拜。初五又稱”破五“。自這天起,年節期間的`各項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雖然人們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復常態,但仍很有節日氣氛。初八稱”順星日“,傳說眾星神于此日降臨下界。當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閃現之時,人們在院中案上放置糕點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還要把”星神馬“放在胡麻桿上燒掉。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活動的又一高潮和尾聲。從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宮苑廟宇到處張燈結彩。入夜后,觀燈者滿街滿巷,耍社火,放鞭炮。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鮮族風情: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歌舞、服裝、民風、民俗都極有特色,是我國56個民族大花園中一朵鮮艷亮麗的奇葩。

  鮮族人愛整潔,身上的衣著和屋里的器具,總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鮮族人喜歡睡火炕,炕面上鋪著油漆過的厚紙板,進屋就脫鞋,然后不論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盤腿而坐。喝茶和吃飯時,都在炕上擺放著一張小飯桌子,茶飯都擺在小桌子上。鮮族人極講究禮貌,待人友善,民風淳樸,極好客。

  鮮族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稱。男人的褲子襠大腿肥,便于盤腿打坐;上衣斜襟無鈕扣,用一條長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歡套一件帶鈕扣的深色坎肩。婦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寬而又長。上年紀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輕姑娘則是五顏六色,鮮艷靚麗的裙襖。鮮族人有自己獨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樣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翹,穿脫都方便。婦女承擔著家中繁重的勞動,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們都習慣用頭部頂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鮮族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們說“長袖善舞”,鮮族人喜穿長裙長袖衣服,舞起來自然是好看的了。連老大爺、老大娘幾步簡單動作的舞蹈,也非常優美動人。女人經常出來表演的,有長鼓舞、紅綢舞;男人經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長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風琴,是伴舞的主要樂器。朝鮮的民歌優美動聽,像《桔梗謠》、《春耕謠》等,則是讓人百聽不厭的。

  朝鮮族的民族體育,更有其悠遠的歷史傳統,在民間極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蕩秋千是他們的長項。男子比較喜愛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許用拳頭和腳傷著對方,也不用背部著地計較輸贏,只要將對方摔倒即算是結局。女人則喜歡跳翹翹板和蕩秋千。每逢端午節和中秋節,年輕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結伴地做跳板和蕩秋千游戲。蕩秋千最是她們的拿手戲,她們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飛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種舞姿動作,坐在四周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邊為她們喝采,有的也在一邊飲酒唱歌為之助興。

  拔河是鮮族一項古老的比賽項目,每次比賽規模都很大,經常是村與村、隊與隊之間在節日里舉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周圍參觀的人更多。因為鮮族人是以種水稻見長的民族,因拔河的繩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徑可達2米多粗。賽完之后,得勝者將繩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擺酒席慶賀。抬回去的賽繩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人們多用它紡織些器物使用,以作將來辦事吉利的預兆。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于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一到12月27日,母親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母親拉著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母親的.手說:“母親買。”母親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說:“母親,這些各買一盒。”母親親切地對我說:“好!”然后我們付了錢,我們拿著東西,又來到里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終于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母親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母親和我來到爸爸母親、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說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說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么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網上閱覽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

  過好久,有個老人想出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積極響應。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陜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多種居民,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房:多建于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通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墻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墻,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并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條結成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梁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于抹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于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于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墻相連,墻中間朝南開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房組成,中間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著款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飯過程中,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把多余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里,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夏至北海人習俗,都會買荔枝跟狗肉來吃。

  北海每逢大的節日或慶功典,都有舞龍、舞獅、燒炮助興及送紅包的習俗,為的是討個吉利和討個熱鬧。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現代化和豪華化。

  婚俗。北海舊的婚俗和家一樣,也有哭嫁的習慣,并且還充滿了迷信色彩,只能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來回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婚嫁實行的是新人新風尚。

  7月14鬼節---北海風俗.

  北海每年的農歷7月14,稱為鬼節。

  家家戶戶殺雞殺鴨燒香拜神拜祖宗。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取“更歲交子”之意,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趁著放假,我也體驗了一把包餃子的樂趣。

  早上,我和媽媽來到小菜場,采購了餃子皮、香菇、胡蘿卜、鴨蛋、豬肉這些原材料,回到家先加工餡料。我當媽媽的助手,先把豬肉打成肉糜,香菇切成小顆粒,胡蘿卜弄成蒜泥狀,再把它們倒在一起,放上鹽、味精、姜末、醬油、水等調料,最后打上一個蛋。我心有疑惑,媽媽一看便知,笑言:“加上一個蛋可對下鍋后餃子皮起凝固作用喲!”哦,我恍然大悟,看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啊!

  擺好盤子,上面放好紗布,我就迫不及待地包起來。照著媽媽說的先把中間的邊壓緊,再把兩邊往中間一捏。哎,餡不聽話地露出來,沒辦法,只好把這爛攤子交給媽媽補救。重新拿起一只,我少取了些餡擺在皮子中央,對折,小心翼翼地這里一捏,那里一壓,哈哈,總算裹好了,可放到盤子中間時,它又像一個醉翁到了過去。媽媽仍在一邊鼓勵我,我包得越發起勁,一個比一個站得穩。

  過了一會兒,我把餃子放進鍋里,用沸騰的水煮著,不一會兒,餃子就像一個個活潑的孩童,漲溢著臉,我把它們撈出鍋,迫切的心情使我吃它的腳步加快了,啊,真是香在嘴里,甜在心間!

  包餃子,練技藝,過大年,樂甜甜!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后父母開始把干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后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后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作文12-26

民風民俗的作文11-05

民風民俗作文06-12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03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7

[經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5-05

民風民俗的作文(經典)03-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观看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