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

時間:2024-12-26 16:55:00 民風 我要投稿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6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慣。守歲的習慣,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慣。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位于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由于這里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里停留過較長的時間,因此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里。為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于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F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我的爸爸、媽媽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鄉的習俗也不同,那就給你們說一說家鄉的習俗吧!

  我媽媽的家鄉風俗—春節,在春節來臨前一個月大家都在不可開交的忙碌著,有的烤臘腸、臘肉,有的買對聯,有的買新衣,還有的買鞭炮…

  正是過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湯圓、吃年飯、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紅包。

  我爸爸的`風俗—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一樣熱鬧,在一個月前就可以看到賽龍舟的人們在忙碌的練習。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會來看龍舟。端午節除了賽龍舟,還有人會吃荔枝、龍眼、美味的粽子。龍舟比賽一直到下午二點多才結束哩。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那你的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著與這邊不一樣的.過節風俗!

  我們過節吃的年夜飯是用自家種的大米做的,飽滿粒大。我們還要吃餃子、湯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里會放少許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甜美;還有一種“長壽果”,大多是給老人吃的,是在餃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長壽。我們還把餃子和面條一起煮,餃子包的像元寶,名叫“金針穿元寶”。

  過年時我們還要貼對聯、貼年畫、拜祖先、敲鑼打鼓......但最開心的還是我們這些晚輩了,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表示了長輩們對晚輩新一年的祝福。我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過,我們要送禮物,都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臨走時,主人便會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贈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中、在人們吃年夜飯的快樂中漸行漸遠。這也明顯地展示了中國文化風俗的魅力!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元旦,幾個熱情的學生驅車把我拉到了遠郊的一個村莊里。在一家比較富有的農戶的熱炕頭上,圍坐在矮方桌邊,我美美的飽餐了一頓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殺豬菜。品嘗著那特有的農家風味的殺豬菜,耳聽著學生和老鄉們的歡笑聲,兒童時代的生活場景又清晰的浮現在了腦海中......

  我出生在吉林農村,兒童時代是在鄉下度過的,對東北農村過年的一些習俗有著非常深刻的美好記憶。這些習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日后的生活態度和思維習慣。殺年豬、吃殺豬菜便是這些習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東北農村,勞累了一年的農民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殺年豬、吃殺豬菜,并由此揭開農歷大年的序幕。從小年殺年豬吃殺豬菜過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團圓飯、大年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鬧花燈,再到二月二吃豬頭,傳統的農歷過大年是要持續一月有余呢。

  殺年豬的過程比較復雜,持續的時間也較長,一般得花費一個上午、好幾個人力來處理這只年豬。早上,天剛麻麻亮,主人便起來做殺年豬的各項準備工作了。在殺豬師傅的指揮下,幾個年輕小伙子合力把餓了兩頓、肚子空空、腸胃得到清理的年豬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個長條板凳上面,并在豬身下放一個大木盆。殺豬師傅手中握著一只尺把長的擒刀,非常熟練的從豬的下脖捅進去,一刀至心,絕不用第二刀。刀出豬斃,血從傷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殺豬師傅用棍不斷的攪拌流出的豬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會用來灌制血腸。院內爐灶中木拌子燃著熊熊的火,大鍋中的水也已經嘩嘩的翻開了,整只豬被放入了滾水中。翻了幾個滾后,殺豬師傅在豬腿上割了個小口,然后用長鐵釬插入小口中,左右攪動,將皮肉略微分離,再用氣桶向小口中打氣。隨著氣體的不斷進入,豬的身體也開始膨脹起來。等豬身完全膨大后,殺豬師傅開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過之處,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豬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個大案板上,殺豬師傅開始了他的解豬過程。殺豬師傅先把豬身從頭至尾在肚子這面用刀分開,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豬的心、肝、肺等五臟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腸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這些內臟后,殺豬師傅才嘩然響然的把豬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數大塊。最后一道工序是洗豬腸,這是一個很臟又很費力費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凈又不能把豬腸弄破損,十足的技術活。

  年豬宰殺整理完畢以后,殺豬師傅還得配合廚師燉制各類殺豬菜?梢哉f,殺年豬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權威的人無疑就是殺豬師傅了。在過去,一個甚至幾個村才有一個殺豬師傅,所以年關將近,正是殺豬師傅最忙碌的時候。在平時,殺豬師傅無論走到哪里,都被鄉親們另眼相看。

  雖說殺豬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卻極具東北特色,深得東北人民的喜愛。東北地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殺豬菜也不盡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認的能夠反映東北特色的,哪家殺年豬一般都會燉制的殺豬菜:燴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腸,蒜泥血腸,溜肥腸,溜苦腸,炒豬肝,豬肉燉粉條,豬皮凍等等。這些菜的顯著特點是:肉多,片(塊)大,量足,爛糊,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香味四溢,熱氣騰騰。吃殺豬菜時,主人總是要把村里德高望眾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沒有殺年豬的左鄰右舍以及親戚朋友請到家中來,共同享用這一年中不多見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兩三點鐘各種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開場白后,男女老幼興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盤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嘗殺豬菜的過程才真正開始。人們一邊吃著噴香的菜肴,一邊談論著過去一年中發生的奇聞異事;同時也猜測著來年的氣候、收成以及國家的政策,高聲宣布著自己的看法和預感。品嘗殺豬菜的熱炕頭,是村民們各抒己見,闡述自己主張的最好講壇;同時,它也是鄉親們盡情抒發豪情、表達內心喜悅的最佳場所。在這里,人們可以無所顧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說高興了還可以喊幾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說出心里話。在農家燒酒的熏烤下,人們的興致久久不減,猜拳行樂的呼喊聲持續不斷,吃殺豬菜的過程也往往要沿續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們還不斷的大聲辯論著,探討著,呼喝著......

  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腸、燴酸菜、蒸肉為代表的殺豬菜也走入了千家萬戶,F在,城市的街頭時不時的就可以看到以殺豬菜為主打菜的酒店飯館,百姓們再也不用等到年關時才能吃上一口殺豬菜了。但是,兒時殺年豬吃殺豬菜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音尤在耳。那擺滿餐桌香氣飄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幾十人圍坐在熱炕上指東劃西、談天說地、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那火爆、融洽、歡快、祥和的節日氣氛……,回想起來,這些都和我們今天努力要達到的小康目標,孜孜以求的團結、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有著頗多的相似之處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當嬰兒出生后,特別是數世單傳、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為之驚喜萬分。這時,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并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諧音“留”、“成”,在老人們看來,這些諧音都是吉利之語,對于保佑孩子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小塊布頭或是一方舊布片,老人們也會珍重地收留下來。

  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為最好。因 “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們把百家的布塊縫在一起。據老年人講,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此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后,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說明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作文06-12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8-19

民風民俗的作文(精選)08-20

【經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8-10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27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21

民風民俗的作文11-17

[精選]民風民俗的作文03-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 视频一区二区美女引诱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香蕉人在线香蕉人在线8 | 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