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俗作文600字集合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600字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俗作文600字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頭等大節日。中華民族這個具有傳統色彩的民族,過著頭等大日子的傳統習俗可是規規矩矩的、一點也不能少。
貼春聯。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春聯上寫著對新一年的祝福。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門中還有一個福字。我們通常會將福字貼倒,意為福到了。這看似簡單的習俗。放鞭炮。我們會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就會出來傷害人畜。比較聰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個妙計:在院中擺放“年”愛吃的東西,當“年”來時,大家就放鞭炮、敲鑼鼓,是“年”落荒而逃。從此,放鞭炮的習俗也就保存了下來。壓歲錢。這個習俗是小孩們的最愛,這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的祝愿。吃團圓飯。我最愛的還有團圓飯,生在北方長在北方的我最愛吃餃子,而在北方的團圓飯中餃子又必不可少。餃子可以包很多餡,樣子也各異,是最具傳統色彩的家常便飯了。
包餃子是一門學問,別看家中長輩手十分靈巧,包餃子迅速而美觀。其實,餃子的厚薄、餃子餡的多少、煮餃子的時間……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也許少了或沒有做好哪個環節,餃子就沒有那么美味了。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餃子有餡,便有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去,以寄托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餃子這一節日佳肴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想過春節不只是吃餃子之美味,更是享受傳統節日的風俗帶來的歡樂。
【篇二:家鄉過年的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600字 篇2
繼迎新年音樂會后,學校的活動又進入了另一個高潮。那就是在這喜氣洋洋的日子里,學校一年一度的新年民俗活動開始了。下午,小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
看,同學們幸福的笑臉。聽,那歡樂的笑聲。還有那么多的美食在召喚我們。
活動項目可豐富多彩了。有做豆腐,炸麻花,拉白糖,爆米花……而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手工石磨做豆腐了。
我和同學們來到做豆腐的地方,桌子上擺著古老的手工石磨,它的上盤是圓形的,還有一個酒杯大小的放料口,用來放豆,旁邊還有一個木頭手柄,可以轉動,下盤和上盤間有一個小口,隨著手柄轉起來,白白的豆漿就從這里流出來了。
看著大人們輕松地轉著手柄,豆漿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我也躍躍欲試。抓起手柄便轉起來,誰知那磨盤紋絲不動。我生氣極了。一鼓作氣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氣,終于,白白的帶著豆香的豆漿流了出來,嘩嘩落入桶里,那聲音仿佛在說:你真棒呀。接著工作人員把桶里的豆漿倒入大鍋里煮,邊煮邊加入石膏水,不一會兒,豆漿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變成了細嫩白滑的豆腐腦了,一股豆腐的清香也是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
我正陶醉著,想等做好了就能馬上嘗上一口那嫩嫩的豆腐。場地那邊突然傳過來一場巨響,我急忙跑去看,原來是在做爆米花。只見做爆米花的大叔往一個圓鼓鼓的鐵罐里加入米粒,放在火上旋轉著烤,熱氣夾帶著濃濃的米香味,不一會兒,烤好了。只見大叔熟練地將爆米花機套上袋子,隨著“轟”一聲巨響,好多的爆米花飛了出來,像是下了一場爆米花雨。
整個小操場上彌漫著食物的芬芳,我和同學們品嘗著各色傳統手工美食,不禁為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豎起了大拇指。
一下午的活動結束了,同學們各自散去,可歡喜和激動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體驗民俗活動,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期待來年再會。
民俗作文600字 篇3
中國的傣族是一只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么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后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制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藥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民俗作文600字 篇4
玉姐出嫁的日子,是舅媽請“算命先生”推算后才定下的。吉期選在農歷的2月23日。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床,就早早地往玉姐家里趕來。快走到她家時,遠遠地望見她家門前的場子里坐了好幾堆人。我們便點燃了賀喜的鞭炮。大家聽到了鞭炮聲,只見舅媽趕忙從人堆里迎了出來。我發現舅媽的雙眼紅紅的,像兩個熟透了的水蜜桃。我們坐下后,還沒喝完杯中的茶,我便迫不及待地去找玉姐,因為我平時和她最要好啦!
誰知剛一跨進玉姐臥室的門,我便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只見玉姐趴在床頭,肩膀一抽一抽地顫動著,原來她在低聲地啜泣。我這時才想到舅媽紅腫的眼睛,肯定也是剛哭過的。哎!母女倆在一起相依為命地過了這么久,突然就要分離了,誰能舍得呢?
結婚,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個莊重而又神圣的日子。但對于舅媽和玉姐來說,那一天似乎來得特別早。玉姐出嫁那天,仿佛連天都亮得比平時早。舅舅和舅媽一大早起來,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就朝著親家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們不會忘記“算命先生”的叮囑:娘家父母必須向女兒出嫁相反的方向走,直到完全聽不見迎親的鞭炮聲和嗩吶聲,這就是我們這兒農村的“躲親”風俗。風俗乎?迷信乎?人們無法知道,但又不得不相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為了玉姐和健哥的幸福,舅舅和舅媽早飯就沒吃便遠遠地躲開了。我仿佛看見兩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雙眼滿含著眼淚,一邊留戀地回頭張望,一邊又惶急地向遠方走去……
我想:如此“躲親”,與其說是一種風俗,倒不如說是一種迷信!請鄉親們好好地想一想,這種“躲親”與新郎新娘的幸福又有什么關系呢?只不過是“算命先生”愚弄人們的一套把戲罷了!希望明智的父老鄉親們盡快地革除這種愚昧的習俗,傳承那些具有高雅文化底蘊的“民風民俗”吧!作文
民俗作文600字 篇5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臟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后,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發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發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推薦】民俗作文600字集合五篇】相關文章:
【推薦】民俗的作文04-10
民俗的作文【推薦】04-10
民俗民風作文【推薦】03-23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八篇04-25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五篇04-15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8篇04-13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5篇05-20
【推薦】民俗作文300字集合7篇05-18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10篇05-17
【推薦】民俗作文300字集合八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