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時間:2023-08-12 16:23:15 [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精華(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400字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精華(6篇)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1

  1. 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立意鮮明。

  2. 觀點明確,好惡立場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 主題直接凸現于內容之中,明了扼要,毫無贅意。

  4. 主題嚴肅,思想高尚,進取心較強。

  5. 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6. 主題含混晦澀,文意渺茫含糊,寫作目的不清。

  7. 雖有中心主題,但表達不夠充分有力,言而不實,空而無力。

  8. 主題不夠嚴肅,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10.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11.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12.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14.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15.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16.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17.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18.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9.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2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投汩羅江而死的賢臣屈原,便劃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蹤影,人們借劃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蝦,從免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之后每一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這一活動。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為廣泛的習俗,也是節日中心不可少的事兒。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瑩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經很普遍了。元、明時期,粽子包裹材料已從菰葉變為箸葉,后來又用蘆葦葉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初,中國百姓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

  再來說說香囊吧。端千節時,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習慣,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再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你還知道哪些端千節的習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3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著與這邊不一樣的過節風俗!

  我們過節吃的年夜飯是用自家種的大米做的.,飽滿粒大。我們還要吃餃子、湯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里會放少許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甜美;還有一種“長壽果”,大多是給老人吃的,是在餃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長壽。我們還把餃子和面條一起煮,餃子包的像元寶,名叫“金針穿元寶”。

  過年時我們還要貼對聯、貼年畫、拜祖先、敲鑼打鼓......但最開心的還是我們這些晚輩了,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表示了長輩們對晚輩新一年的祝福。我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過,我們要送禮物,都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臨走時,主人便會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贈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中、在人們吃年夜飯的快樂中漸行漸遠。這也明顯地展示了中國文化風俗的魅力!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4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5

  在美麗的大草原上,處處可見一朵朵盛開的白花”,這就是牧民們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狀亦有圓滿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語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滿智慧的牧民們為了生活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房子”。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門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決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個,面積有600平方米左右,遠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僅方便建造與搬遷,而且還具備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來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細細觀察蒙古包,看著這白色的帳篷以及包頂天藍的圖騰時,仿佛正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們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內心一度震撼。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虛傳呀!

  蒙古包雖然沒有客家民居的壯觀,也沒有傣家竹樓的別致,但卻也因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于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體驗!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篇6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時節,況且今年的中秋與國慶在同一個假期,更增了不少喜慶的氣氛。不禁零星憶起舊長沙的一些關于月餅的舊事來。

  長沙南食坊制作月餅,其實在開春之后就已動手作準備。在那個帶有濃厚的農業味的社會里,生產的節奏總不會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月餅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儲備。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殼,桃仁、花生仁去殼之后還要去皮;及至中秋要來前的`一段時節,新鮮豬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條要切成丁,還有豆沙、蓮蓉、棗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從農歷七月起,在暑熱漸退之時,月餅在長沙就上市了,且眼見著一天比一天生意紅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圓千里共嬋娟的時分。節后的月餅如同今日一樣是“秋扇見捐,無人問津”在上個世紀30年代前,長沙還只有“油月”、“麻月”、“薄酥月”三種應市,以九如齋的“蘇式”和三吉齋的“紹式”最為有名。月餅花色,也只有“麻仁”、“水晶”、“五仁”、“干菜”、“火腿”等簡單幾種。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粵菜館南國酒家在長沙開業,廣式月餅才在長沙大顯身手,因其皮薄餡多,用料獨特,尤以“蓮蓉蛋黃”等品種,滋潤爽口,頗受長沙食客的青睞,外來的“廣月”自此與“油月”在長沙月餅市場中秋色平分。

  過中秋長沙除吃月餅之外,還興吃菱角與藕,賞月時也佐以綠豆糕和薄荷餅。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1-22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作文01-28

民俗民風的作文01-27

《民風民俗》作文01-27

民俗民風作文01-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秋霞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最新精品国产AV资源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