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名人故事:孤獨是他的能量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李嘉誠的名人故事
在我們的身邊有著很多的名人,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激勵著我們,那么你知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李嘉誠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名人李嘉誠進軍地產業的故事
1958年初春的今晚,剛完成一樁生意的李嘉誠懷著難得的好心情,獨自驅車前往郊外。這幾天,李嘉誠心里頗不平靜,他在尋求新的發展。經營塑膠花為他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李嘉誠預測到塑膠花市場有限,只有幾年黃金時間。該從何處著手呢?李嘉誠苦苦思索著。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進軍房地產!他想起了連日來工廠的業主只肯簽短期租約,每次續約,又得大幅度加租的情形。如果自己興建一座大廈,不僅可以解決工廠自身的問題,而且可以做業主,將大廈空余的廠房租出。對,就向土地賺錢。直到今天,李嘉誠一直保留這種習慣,只要一有靈感,他就牢牢抓住,決不讓它成為遺憾。
50年代末期的香港,經濟處于突飛猛進的時期。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彈丸之地的香港成了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特殊的社會環境使香港如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樣,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香港,一下子變成了寸土尺金的地方。
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北角購地興建了一座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開始插足地產界,兼營房地產。1960年,李嘉誠在柴灣購地興建了兩座工業大廈。這兩座大廈的面積共12萬平方米。而在香港經濟迅速發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島和新九龍中心地段地價猛升。洞察先機的李嘉誠,統率長江先人一步跨入地產界,并成為其中最積極的一支勁旅。
他將自己的經濟發展方針訂為: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盡管是小心翼翼,不勁易冒險,但他還是技高一籌地將經營塑膠花工廠所賺取的利潤,以及第一幢工業大廈源源不斷的巨額收入,全部投資到房地產經營上。
幾年以后,由于香港局勢的動蕩不安,香港的房地產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顯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
在這個人心浮動、百業蕭條的大動蕩中,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他獨具慧眼、遠見卓識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緊穩固大后方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繼續使之在塑膠工業中獨占鰲頭;一方面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現金、用最低價格收購那些急于將牧業膠手,棄船而去的有識之士的地皮和樓宇。
李嘉誠充分掌握地產發展的大趨勢,被人們贊譽為商業奇才,他總是能夠因勢利導地變逆境為順境,既大展拳腳,又穩中求進,為他以后的蓬勃發展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1年6月,李嘉誠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經營房地產業務的軌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誠把握香港股市處于牛市巔峰的機會,將長江地產改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向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上市,11月1日獲準掛牌,法定股本為2億港元,實收醬是8400萬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價格開始公開上市發行。在香港股市處于巔峰期時正式掛牌的長江實業,一出臺就受到股民的寵愛。
沉穩持重的李嘉誠在塑膠花、房地產經營方面顯示了他的獨創性之后,又在經營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現出他的遠見卓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規律超乎尋呼尋常的領悟力。由于對房地產業行情看好,這樣就在人們用低價賣出物業并用所得的錢去買股票時,李嘉誠統率他的長江實業一邊發行股票,一邊用發行股票所吸收的資金成批地收購那些低價出賣的物業。
1974年5月,李嘉誠領導長江實業與實力雄厚、作風穩健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誠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加拿大怡東財務有限公司。這個聯營公司的建立,不僅為發展中的長江實業引進大量現金,而且為長江實業在接下來的拓展海外、橫向發展的過程中,開辟了一條潛力深遠的高速公路。
1974年6月,長江實業更大開香港股在加拿大的先河:
在李嘉誠的創業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這一年是李嘉誠和他的李氏財團經過20余年的穩打穩扎、步步為營的奮斗,真正脫穎而出的一年。他大開華資吞并外資之先河:著名的美資永高公司帳購戰,以及力挫群雄,擊敗香港置地房地產公司,購得中區新地王的兩次戰役,成為使香港英資、外資驚詫不已、而使中資興奮不已的熱門話題。
位于香港中區地下的中環和金鐘站段,是香港中區最繁華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價高達1萬港元如果能在這塊享有地王之稱的地皮競爭上奪標并成功地發展物業,不僅能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且奪標公司還可由此增強信譽且名聲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誠就獲悉香港地鐵公司為購得中區郵政總局舊址地皮,曾與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鐵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現金支付,但是港府堅持用現金購買。于是既精通經營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誠,再次利用出售僂宇和發行新股的方式,集資數億港元現金,以打有備之戰。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獲悉香港地鐵公司與政府達成有關九龍灣車廠及郵政總局舊址的批地協議:地鐵公司必須耗資近六億港元現金購地而急現金盡快回流的具體情況,提出一個將兩塊地盤設計成一流的商業中心和寫字樓相結合的綜合型商業大廈的建議,而且一反地產界只租不售的常規。為了穩操勝券,李嘉誠還相繼拋出了兩個誘餌。其一是為了滿足香港地鐵公司急需現金的要求,長江實業主動提出提供現金做建筑費;其二是將商業大廈出售后的利益由地鐵公司和長江實業公司分享,并且再超平時分紅各五成的常規,由地鐵公司占51%,長江實業占49%.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正式宣布,中環郵政總局舊址公開接受招標競投。素有地產皇帝之稱的置地公司,一度盛傳是奪標呼聲最高的公司。消息傳到長江實業,李嘉誠聽后淡淡一笑,說:傳說總最是傳說,到底名花誰主現在尚無法定論。在這次地王公開招標競投活動中,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先后收到30個財團以及地產公司的投標申請。
1977年4月5日各家報紙以大標題報道:長江擊敗置地,奪得舊郵政總局地段。
這塊平均地價每平方米1萬港元的地王,早為大財團覬覦,卒為長江投得。據地下鐵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長江實業所提交的建議內列舉的條件異常優厚,終能脫穎而出,獨得與地鐵公司經營該地的發展權。
李嘉誠終于力挫多家競爭對手,一舉擊敗一度呼聲甚高的香港地產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們譽為長江實業擴張發展中的重要昊碑,乃華資地產的光輝,值得開香檳慶賀,并一致認為此舉意義重大,算得上三級超升。
1978年5月,李嘉誠投標所建的環球大廈開盤,總價值約5.92億港元的物業,于廣告刊登后8小時內全部售完。
1978年8月,李嘉誠投標所建的海富中心開始拍賣,交易總價為9.8億港元,創造開盤售樓一天交投最大的記錄。
耗資近2.5億港元,以豪華、莊重、典雅的面貌呈現于香港人面前的華人行新大廈,雄踞于港島中區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帶;并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聯手合作,對半出資成立華豪有限公司,以全新的香港速度,重機關報創建華人行商業大廈,可以說是李嘉誠又一杰作。
1978年李嘉誠與包玉剛達成協議,他放棄對尋龍倉控制權的爭奪,從而改善了與匯豐銀行的關系。以此為契機,他于1980年蛇吞大象式地收購了匯豐手下的和記黃埔,轟動整個香港并令股市狂升。香港新聞界轟動到極點,各報刊雜志紛紛用醒目的標題,形容李嘉誠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購,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其石破天驚的能量,不僅轟動整個香港而且令股市狂升。
1986年,李嘉誠所統率的和記黃埔捷報頻傳。在李嘉誠的揉和中,在西方之精華的高科技管理之下,和記黃埔成為除銀行業之外的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及貿易公司,是香港規模最龐大、獲利最豐厚的桂冠集團之一。正如李嘉誠在1986年度和記黃埔的業務報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團堅持不渝之目標是不斷茁壯成為一家基礎廣大,而主要業務以及控股權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國際性集團。
這一年,和記黃埔屬下的和記電話,通過28處無線電發射,接受臺通達全港各地,成為香港分區訊號系統式手提及流動電話的最大經銷商。同時,早在1986年就著手收購的和記傳呼有限公司,動用港幣2億港元收購香港20家傳呼公司,成為占有率達4O%的全港最大的傳呼公司。
1986年11月,李嘉誠部署和黃與長江實業重新組織一家公司,在歐洲發行總值港幣7.8億元的可兌換的國泰航空公司股份債券。通過這次變相批售國泰航空公司股份,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獲利高達2.5億港元。
1987年9月14日,大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之氣勢的李嘉誠在記者招待會上興奮地宣布:其控制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已經集資1O3億元,并且動用其中的29億收購英國大東電報局4.9%之股份,其余用于擴建第六、第七號碼頭,以及興建四號碼頭貨物分發中心。
自80年代后半期以來,李嘉誠一改從前在香港所進行的長期策略性的收購活動,重新著眼自身結構與業務的整頓和進一步加重業務國際化的比重之有關政策。
首先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組活動:1987年將港燈集團的非電力業務分拆成為嘉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988年長江實業進一步將青州英坭私有化。
李嘉誠這一系列調整集團內部的組織結構等措施,不僅僅便于理順集團內部的業務分工和利潤分配,而且也為今后新的投資創造條件。接下來,李嘉誠還通過加強對和記黃埔的貨柜碼頭和電訊業務等方面的投資,促使業務進一步多元化。
1986年,李嘉誠財團趁石油價格處于低潮時期,收購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權。其中李嘉誠家族占9%;和記黃埔和嘉宏國際各占互成權益的Union Faith占43%,共耗資32億港元。
1986年,李嘉誠進軍北美能源業的同時,并沒有放過歐洲能源市場。同年12月初,李嘉誠私人斥資港幣1000萬元,收購英國倫敦上市的克拉夫石油公司4,9%的股權。
1988年4月,李嘉誠聯合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以及李嘉誠持有股份1O%的加拿大國際商業銀行,在加拿大成立協和太平洋公司,獲得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的發展權。
1988年6月,李嘉誠將擴張的目標回首注目于騰飛之中的亞洲地區。
李嘉誠聯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軒、曹文錦等,投標獲得政局穩定、深具潛質的亞洲四小龍之——新加坡的展覽中心發展權。
1990年6月,和記黃埔又以1.6億港元收購美國通訊器材制造業AT&E集團的可換優先股。
李嘉誠流灑自如地揮舞著集資收購戰的魔棒,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行動。
統率李氏王國內外并舉、縱橫馳騁的李嘉誠,為他嘔心瀝血的大半生所奠定的宏偉基業,在激動人心的全球大商戰中進行著令人為之振奮的全面出擊。
李嘉誠請客名人故事
幾年前的一天,李嘉誠在香港宴請一批來自內地的著名企業家。
大家以為,作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一定是等到大家都坐齊了再入場,然后簡單、禮節性地跟大家打個招呼,講幾句話便會匆匆離開。因為大人物一般都是這樣的,他們時間寶貴,絕不會提前來或者最后走,更何況此時的李嘉誠已經是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了。事實卻是這樣:當一行人從電梯里出來時,一眼便看見了李嘉誠——他正站在電梯前等待來賓們,在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后,他親自向每個人遞上名片。
接下來的事情則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接到名片的人,被引領到一個箱子旁抽號,這是接下來李嘉誠和大家拍合影時的座位號,誰能坐在李嘉誠的身邊全憑運氣,跟這個人的社會地位、知名度和財富沒有絲毫關系。拍完合影后,一行人又被要求再抽一次號,這是吃飯時的座位順序。
宴會開始前,大家熱情地邀請李嘉誠講幾句。李嘉誠謙虛地說,那我就簡單說兩句吧,全當與各位分享,但在講話過程中,他分別用了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原來在場的還有少數幾位外國人。
宴會正式開始時,李嘉誠并沒有從頭到尾都坐在某個固定的位置上,而是分別在每桌上坐15分鐘,不偏袒和獨愛哪一桌,更不會只與某一個人或幾個人交流。李嘉誠并沒有提前離席,而是一直等到宴會結束后,把大家送到電梯口,并跟每個人握手道別,包括酒店里上菜和上茶水的服務員,也一個不漏掉,并且感謝他們熱情周到的服務。
降低自己,尊重他人,用謙卑的態度,讓別人因為他而感到舒服和愉快,這便是李嘉誠做人的低調智慧。
李嘉誠請客名人故事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親李云經也受過很好的教育,以教書為職業。李嘉誠從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環境的熏陶,3歲就開始讀唐詩,到小學畢業時,已經能讀《紅樓夢》、《老殘游記》、《資治通鑒》了。
可是,李嘉誠3歲時,祖父就去世了,從此家里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困難。父親幾次丟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沒賺到錢,最后還是回到家鄉來教書,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誠放學后,常常到碼頭邊去撿煤屑。父親生了病,也沒有錢去醫院,還要堅持工作,有時候一邊批改學生的作業,一邊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誠深感心痛。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嘉誠一家人離家逃難,先后在汕頭、惠陽、廣州等地流浪,經常露宿車站。父母和小嘉誠都不得不到大街上賣香煙、糖果、針線掙點錢,忍饑挨餓過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難。李云經積勞成疾,終于病倒在床。1943年,還不到40歲的李云經就離開了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李嘉誠從此失學了。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到處都是失業的人,李家寡母孤兒,就更難找到工作了。母親設法批發一些塑料花去賣,每天只能賺到幾角錢,根本無法養活一家五口。李嘉誠是家中的長子,對母親非常孝順,他不能不幫助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負,所以到處找事情做。一位茶樓老板看他們可憐,答應收留小嘉誠在茶館里當燙茶的跑堂。16歲的小嘉誠,從此踏進紛紜復雜的社會,開始了頑強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對一個未成年的少年來說,這實在是太難熬了。小嘉誠也抱怨過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但是他想到母親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責任為家庭分憂,就是再困難也得拼下去。
有一次,因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壺開水灑在地上,濺濕了客人的衣褲。當時他很緊張,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訓斥,可是那位客人反而為他開脫,不準老板開除他。這件事給李嘉誠的印象很深,幾十年以后,當他成為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后,還感慨地說;“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讓他安度晚年。”他還說:“這也是一次教訓,誰叫自己不謹慎?父親曾多次告誡我,要作男子漢,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會吃苦。”
李嘉誠在茶樓里一泡兩年。他對這段生活從來沒后悔過。他說,茶樓是三教九流聚會的地方,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都能看到聽到。久而久之,就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從事什么職業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面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也知道了該怎樣與這樣的人相處。他讀書不多,但是學會了利用環境觀察別人,這也算是社會心理學吧!這時練出的本領,對他一生的事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名人故事:李嘉誠的領帶
1994年8月的一天,李嘉誠外出談生意。在公司總部門口,一位員工攔住了他:“老板,我覺得你今天的這條領帶有些問題。”李嘉誠愕然:“有什么問題?”員工說:“老板您穿著一身黑色的西服,不應該系紅色的領帶,這樣看起來不是很協調,而且,還可能影響到您談生意的效果。”李嘉誠看了看胸前那條紅色的領帶,思考了片刻,朝員工投去嘉許的目光:“你說得沒錯,謝謝你的提醒!”說完,李嘉誠轉身回到辦公室,換了一條黑色的領帶。
李嘉誠的領帶當他再次走出公司大門的時候,那位員工還在那里,看到了李嘉誠換了一條領帶,他才滿心歡喜地離去。可是,等到員工離開,李嘉誠從手包里拿出原來的那條紅領帶,重新換上,而將黑領帶放回了包里。
這個舉動被一旁的保安看在眼里。保安走上前來問李嘉誠:“老板,你為什么又要換上紅領帶?”李嘉誠笑著說:“我今天會見的是一位老朋友,每次與他見面,我都會系一條紅領帶,而他每次都會稱贊我系紅領帶顯得更精神。也就是說,他喜歡的是紅色的領帶,而不是黑色。”“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剛才那位員工呢?”保安又問。“雖然他不知道我那位生意伙伴的喜好,但他能細心地發現我身上領帶與服裝搭配不協調,并熱心地告訴我,所以我必須用我的行動來保護他的熱情。”
員工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向李嘉誠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建議。但李嘉誠沒有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反而保護了他的熱情和積極性。李嘉誠之所以會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為他懂得,員工都希望自己在老板面前有尊嚴,被老板重視,被老板尊重。因此,善于給下屬留得尊嚴,這既是李嘉誠的管理秘訣,也是他為人處世的交際之道。
李嘉誠簡介
李嘉誠(Sir Ka-shing Li),大紫荊勛賢,KBE,JP(1928年7月29日-)加拿大籍香港企業家。出生于廣東潮州潮安。1940年,12歲的李嘉誠移民到香港,成為香港人。他不論說粵語還是普通話皆帶有極之濃烈的潮州口音。創立的企業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的企業,李現在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能源業、網絡業、電訊業以及傳媒業。是現在香港、大中華地區首富,綽號“李超人”。
2011年,3月10日,李嘉誠以260億美元(約合1680億38萬人民幣)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1位,蟬聯華人首富。
2012年5月25日,李嘉誠公開表示,長子李澤鉅將管理長和系全部資產。
福布斯2013年度全球富豪榜中,上榜億萬富豪達到創紀錄的1426位,卡洛斯·斯利姆以73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蟬聯全球首富,比爾·蓋茨、阿曼西奧·奧特加分列二、三位,李嘉誠排名第八位。
【李嘉誠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李嘉誠名人故事:孤獨是他的能量04-26
李嘉誠節儉的故事(通用7篇)07-26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2-29
經典名人故事02-21
名人故事07-30
經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名人哲理故事10-30
物理名人故事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