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作文

時間:2022-06-08 14:56:5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名人的故事作文合集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的故事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guān)于名人的故事作文合集5篇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1

  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的文學巨匠。他與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間,曾發(fā)生過一件趣事。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著一本破舊的作業(yè)本問巴爾扎克:“大作家,你給我瞧瞧,這小子有沒有天分,將來是不是塊當作家的料?”

  巴爾扎克接過作業(yè)本后,認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說:“嗯,這小子天賦不高,靈氣不多,憑這很難當作家。”

  老太太聽后,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道:“好小子,我以為你們當作家的什么都懂,沒想到,你連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學作文都看不出來!”

  巴爾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學老師。

  巴爾扎克的判斷顯然是錯了,因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礎,卻忽視了孩子將來的努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巴爾扎克在成名之前,他寫的那些文稿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困境,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干面包,喝點白開水。但是他挺樂觀,每當就餐,便在桌上畫上一只只盤子,上面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后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這段最為失意的日子里,巴爾扎克破費了700法郎,買了一根鑲著瑪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正是這句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座右銘,支持他度過了難關(guān)。后來,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文豪。

  巴爾扎克的作業(yè)和手杖,又一次證明了無數(shù)成功人士堅信的箴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2

  我讀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不光學習了很多成語,還知道它們分別對應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歡幽默詼諧的叫《空中樓閣》的故事。 故事講了一個財主從沒出過遠門,一天他看到鄰村的一棟樓房很羨慕,心想:“我有錢,也可以造呀!”財主一回家,就找了幾個工匠來造樓房,工匠們很快就買來材料,開始打地基造房子了。有一天財主來看,很不滿意地說:“我要的是三樓,誰讓你們從一樓開始的。”工匠們哭笑不得趕緊放下東西走人,只留下財主一個人在地基上發(fā)愣。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金錢是永遠抵不過智慧的,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習那無知的財主哦!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3

  20xx年10月27日,盧拉當選為巴西第四十任總統(tǒng)。這位工人出身的勞工黨候選人,3歲在街上擦皮鞋、12歲到洗染店當學徒、14歲進廠做工,只讀過5年小學。在21世紀,能以如此卑微的身份登上總統(tǒng)寶座,是非常罕見的。許多傳記作家都想揭開盧拉的成功之謎。

  前不久,盧拉總統(tǒng)前往一個名叫卡巴的小鎮(zhèn)視察。該鎮(zhèn)的小學請他帶領(lǐng)學生上一節(jié)早讀課,盧拉總統(tǒng)欣然同意。

  盧拉總統(tǒng)領(lǐng)讀的是一篇題為《我的第一任老師》的課文。讀完后,一位同學怯怯地問了這么一個問題:“大胡子總統(tǒng),您的第一任老師是誰?”

  盧拉總統(tǒng)深思了片刻,在課堂上簡短地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也是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我放學回家,在準備開門的時候,鑰匙找不到了。當時我的爸爸在貝倫碼頭,媽媽去了一個叫蒂若卡的地方,他們星期天才能回來。怎么辦呢?于是我轉(zhuǎn)到房子的后面,想從窗戶里爬進去,可是窗子是從里面關(guān)死的,不砸壞玻璃就無法進去。就在我準備爬上房頂從天窗里跳進去的時候,鄰居博爾巴先生看到了我。“你想干什么,小伙子?”他問。

  “我的鑰匙丟了,我無法從門里進去了。”我說。

  “你就不能想點辦法嗎?”他說。

  “我已經(jīng)想盡了所有的辦法。”我回答。“不會吧?”他說,“你沒有想盡所有的辦法,至少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鑰匙,把門給打開了。當時,我一下愣住了。原來,我媽媽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鑰匙。

  你如果問我,誰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我認為是博爾巴先生。

  盧拉總統(tǒng)和同學們告別了,這個故事從此也就傳開了。當這個故事傳遍整個世界時,也許不會再有人對一個只有小學文化但善于以生活為師的人當選為總統(tǒng)感到驚奇。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4

  最近,媽媽教我看了一本書叫《名人故事》,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華人首富——李嘉誠這篇文章。文章中講述了李嘉誠出生于一和窮人家族,當時,為了躲避戰(zhàn)爭他們只好來到香港。李嘉誠苦苦找了一個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當茶館的伙計。他踏踏實實的工作,經(jīng)過了幾年的努力成為了一家塑料玩具廠的總經(jīng)理,有自己用積蓄7000美元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不久便有人來和李嘉誠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誠必須要找一位有錢的人為他擔保,李嘉誠求遍了所有他認識的人,就是沒有人肯為他擔保。李嘉誠沒有欺騙對方,誠實的告訴了這位外商,自己認識的人不多,并沒有有錢人愿意為他擔保。這位外商被他的誠實所打動,便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和李嘉誠合作。從那以后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誠是個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歲時已經(jīng)成為了億萬富翁!!!

  我認為,李嘉誠能夠成為華人首富并不是因為他出身尊貴而是靠他自己的誠實感動了所有人,讓人們覺得他可信,都來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們,每天都被一些謊言所迷茫,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里,沒有真實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們能夠找到真實的自我,向李嘉誠一樣,讓人們相信你,這樣,你才能成功!!!!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5

  母親節(jié),想起了陳毅元帥孝母故事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 在中華文明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母愛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之大,在史可鑒,有口皆碑。而子女對母親的深愛與崇敬,也是刻骨銘心,綿綿如縷。蕓蕓眾生如此,杰出英才亦然,陳毅元帥愛母敬母之情,更是感人肺腑。

  1962年,陳毅任中國外交部長。一次,他率團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xiāng),決定抽出時間去探望病重的母親。陳毅的母親年高病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見到兒子來探望她,非常高興,正要和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濕的褲子還放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心里也非常激動,他連忙走上前去拉住母親的手,親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陳毅問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在床下了?“母親看著瞞不過去,只好說出了真情。陳毅聽了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由我去洗吧!”母親硬攔住,不肯讓他洗,并說:“你是國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遠回來,快歇歇吧!和媽媽聊聊。”陳毅說:“我們做兒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現(xiàn)在回來看您,幫您洗幾件衣服是很應該的。”說完就把母親的臟衣服全拿過來泡在盆里,搓洗起來,母子倆,愉快地說著話,直到陳毅把母親的衣服全洗干凈。

  陳毅元帥作為共和國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功勛卓著,位高至極,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guān)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至今聽來仍然令人感動感慨。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guān)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識,有的自己成人成家后,拒絕贍養(yǎng)父母;有的不但對父母言語粗魯,而且在精神和肉體上傷害父母,讓社會感到震驚和痛心。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何談親情、友情、手足之情?何談生活、事業(yè)、國家大業(yè)?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guān)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中成長;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yè)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因此,我們都要像陳毅元帥那樣孝敬父母,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名人的故事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名人故事作文11-27

名人故事作文09-03

名人故事作文01-11

名人故事作文09-22

名人故事作文09-26

名人故事作文10-17

名人故事08-23

名人故事06-28

名人故事08-04

經(jīng)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亚洲性图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亚洲а∨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