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民俗作文

時間:2021-09-21 13:28:37 民俗 我要投稿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民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八篇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1

  在我眼中,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歷久彌香。而在我的心中,家鄉的民俗文化也同樣博大精深!

  說起我的家鄉——段村,真有一點兒自豪!它被國家評為“歷史文化名村。”而段村名字的由來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段村始建于西漢文帝元年,初名印駒城,隸屬晉陽縣。交城素產良馬,為朝廷所嚴管。印駒城專為進入交城牧苑之馬匹打印火記。后汾水泛濫,汾河出岸穿城而過,將城沖為二段,東日東城,西日西城。漢代之后城廢遂為民居,得名段村。

  在我的記憶中,給我印象最深,經常縈繞在夢里的是家鄉正月十五鬧“紅火”的場景。我的家鄉是個大村子,三千多人,文化活動也是轟轟烈烈。正月十五鬧“紅火”是我最盼望、最高興、最自豪的事。無論是抬鐵棍、扭秧歌還是放焰火,都能夠吸引相鄰幾十里的人前來觀看。

  看那于人頭攢動之上揮袖起舞的,是最具吸引力的鐵棍表演。鐵棍是富有地方特色并別具一格的雜耍之一,只有我們滿溢著鄉土氣息的農村才有。它需要十二名年輕力壯并有豐富經驗的漢子才能抬好。鐵棍上站著四個小孩子扮演的人物。有的是各種古代名人,有的是各種戲劇人物。隨著各自的配合,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等到夜幕降臨時,便見煙花滿天,爭相綻放。家鄉段村的焰火表演久負盛名,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焰火助興。這些焰火其實也蘊含著傳統,是寓意吉祥的。有“金錢落地”“滿天星”“鴻運當頭”等等,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在我家鄉,若說起其它民俗文化,就要數每年四月初十的古會活動了。傳說它是人們為了祈求下雨而產生的。而這種活動人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他們組織市場交易,并會唱戲助興,而對于我們這些懵懂少年來說,其實也就是一場有各種好吃,好玩的東西的“盛會”罷了,但在我們心底,也悄悄埋下了一顆熱愛家鄉民俗文化的種子。

  家鄉的民俗文化真是豐富多彩!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來保護這些美好的民俗文化,讓它們能夠永久地被傳承下去,不斷地滋潤我們的文化生活!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2

  清明節到了,我非常想念您——外婆!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是清明節,我依然想念您!雖然我今天無法趕到外婆的墳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開心的,因為在今天我們許多親人都特別的想念您。我三月份回家參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壽,去給外婆掃墓,插親。感觸很深。

  許多時候,我們做晚輩的都是感受不到他們對我們深沉的愛,有時候或許還覺得他們多濾了。隨著我慢慢長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夠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從小我最喜歡外婆,雖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農村里是個非常平常的人。她對我特別的好,有什么吃的總是留著,等我周末從枝江趕到那里吃,記得有幾次我很小的時候,她偷偷給我吃東西,其實吃到的東西已經壞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媽媽還會怪她!不可否認,外婆很偏心,她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我一個外孫。按道理說應該喜歡的是孫子啊,可是她從小就特別疼愛我,常常也會引起媽媽的話語。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協商要離婚,問我跟著誰?我當時非常迷茫,我說我想跟著我外婆過日子,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離棄了我,我的外婆不會!雖然最后沒有如愿,但我還是在心中有個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過來跟著我住!結果還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外婆被查出來是癌晚期,我悲痛欲決!

  總是等到我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曾經答應外婆要陪她坐飛機去上海玩的!

  我親愛的外婆,您在天堂還好么?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么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干、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著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爭先恐后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里、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么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說來聽聽吧!

  篇二: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4

  說到我家鄉過年的民俗,那數最隆重的可謂是過年了,過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時候了,也是最快樂時光了,因為可以玩那些只有過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還可以拿紅包,自己看著那說厚不厚,說薄不薄的紅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也有一種奇怪的‘傷感’。

  要數最忙的就是過年了。過年的前一兩個星期都要準備好過年的必備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過年的東西,都要一一準備好,準備好了以后等到過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東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為了“祭神”吧?對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個姓,幾乎都有,不過村里有什么姓氏才會建那所屬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這件事。

  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來準備好今天要拜的東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時間了,你會發現打開水龍頭是沒有水的,為什么呢,拜托,這是全村,全鎮甚至全區全市大家所‘統一的洗澡時間’,好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國內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貼春聯,千篇一律的感覺。

  我家鄉是這樣過年的,你的家鄉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5

  元宵節,是一個溫馨,充滿愛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有些特別的習俗,這也要從一個傳說說起……

  正月十五是農歷的元月,古人把“夜”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說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許多習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做湯圓是元宵節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吧!開始,我認為做湯圓太容易了,后來才發現其實還挺難的。讓我來說一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吧!

  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糯米粉,些許芝麻,一點面粉,適量的水,還有豬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許糖,再把大塊的豬油放入慢慢攪拌均勻。真沒想到,磨了十分鐘,我就感覺手臂酸得就快斷了。接下來,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個大大的球,再發酵30分鐘……

  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始最關鍵的包湯圓的環節!這可是最難,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們把芝麻餡放入攤平的湯圓皮上,一邊轉一邊將湯圓皮裹起來,最后變成了一個圓子。我連試了三次,都失敗了。我問奶奶怎么辦?奶奶說:“是你包的芝麻餡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沒問題啦!”我恍然大悟。看來奶奶做湯圓的經驗已經爐火純青了。這下子我連續成功做了五個,一個個堪稱完美。最后,我們把做完的湯圓放到鍋子里煮十分鐘。煮熟后,我們一起開心地品嘗起來,真的太美味了啊!

  這就我們家鄉的元宵風俗。通過這樣的學習不但讓我學習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經驗,也讓我們一家人在元宵佳節,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6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圣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并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系,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并不陌生,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么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觀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里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里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發展而演變為模仿排兵布陣的娛樂活動,而后又被發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桿,頂端扎上帷帽,周圍掛上五彩繽紛的彩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余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后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xx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并且于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準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7

  清明節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是清明節,我依然想念您!

  雖然我今天無法趕到外婆的墳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開心的,因為在今天我們很多親人都特別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參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壽,去給外婆掃墓,插親。感觸很深。

  很多時候,我們做晚輩的都是感受不到他們對我們深沉的愛,有時候或許還覺得他們多濾了。隨著我慢慢長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從小我最喜歡外婆,雖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農村里是個很平常的人。她對我特別的好,有什么吃的總是留著,等我周末從枝江趕到那里吃,記得有幾次我很小的時候,她偷偷給我吃東西,其實吃到的東西已經壞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媽媽還會怪她!不可否認,外婆很偏心,她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我一個外孫。按道理說應該喜歡的是孫子啊,可是她從小就特別疼愛我,常常也會引起媽媽的話語。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協商要離婚,問我跟著誰?我當時很迷茫,我說我想跟著我外婆過日子,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離棄了我,我的外婆不會!雖然最后沒有如愿,但是我還是在心中有個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過來跟著我住!結果還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外婆被查出來是癌晚期,我悲痛欲決!

  總是等到我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曾經答應外婆要陪她坐飛機去上海玩的@!

  我親愛的外婆,您在天堂還好么?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今天,就讓我帶著你走進我的家鄉,領略一下那歷史悠久而傳統的習俗——搗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必吃的食物。搗年糕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費時費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從米缸里取出來,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徹底濕透以后,再把米撈起來過濾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著把磨好的米粉倒進一個特制的桶里,放到鍋里蒸,待到廚房里的蒸氣彌漫著米香時,米粉已經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進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搗,使木槽里的米粉變成膏狀,再用力,使那些膏狀物從一個方形的小口里擠出來,鉆出長條,像是一條巨大的蠶從蛹里爬了出來。邊上的婦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來,期間還要給它不斷地翻身,等年糕完全變硬之后,就可以裝入袋子里保存起來了。

  家鄉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剛成型時,還冒著熱氣,黏黏的,撒上一些紅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變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歡的吃法。也有人喜歡吃咸的,放入榨菜絲包起來,這樣吃甜絲絲,咸滋滋。

  搗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三篇09-11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合集6篇02-05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合集9篇02-04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合集10篇02-02

【精品】家鄉的民俗作文十篇01-10

家鄉的民俗作文(集錦15篇)12-23

家鄉的民俗作文(精選25篇)01-24

家鄉的民俗作文(精選15篇)12-23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12-22

家鄉的民俗作文精選15篇12-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 亚洲n∨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