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

時間:2022-02-08 15:34:43 民俗 我要投稿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匯總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匯總10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殺年豬是我們當地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村吃年豬飯相當于過年的預演,親戚間相互請吃殺豬飯,主要是為了加強聯絡感情、也是一種表示慶賀,下面我們就帶大家去看看這個喜慶的民間節日。

  每到這樣的殺年豬季節,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只要你走進村寨,都會受到熱情的邀請。在殺年豬時,只要主刀者一聲令下,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豬圈,將選好的豬團團圍住,這時大家七手八腳,拽耳朵的拽耳朵,拽腿的拽腿,共同用力將豬按倒,把豬的四腿綁到一起,然后將一個木頭杠子插在四腿中間,大家齊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殺豬是個技術活,主刀者憑經驗與感覺,要一刀斃命。豬停止呼吸后,開始不停地往豬身上澆開水,待把豬身上的毛都澆透后,開始開剝刮洗。在這樣喜慶的殺豬客里,主人家都會把剛殺好的新鮮豬肉,分割切成小塊,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客人們吃著美味可口的烤豬肉,互相勸著自釀的“苞谷酒”或是苦膽酒,真是猶如過大年一般。在年豬席上,都是一些用豬肉烹制出來的菜系,有酥肉、粉貞、豬血湯等等,都是一些可口的農家菜。按照習慣剩下的豬肉與腸肚,每家每戶還要淹制一些臘肉、香腸以備來年食用。

  雖然殺年豬只是一種民間風俗習慣,但它以成為農村中每家每戶,一年到頭最喜慶、最熱鬧的節日,也是農民群眾一年到頭大豐收的重要標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也許大家還不了解傣族的潑水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傣族,了解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源于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后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云南傣族地區。潑水節是傣族新年,也是傣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在傣歷3月舉行,共舉行三天,前兩天送舊,其中第一天,傣語稱為"麥日",第二天,傣語稱為"惱日"。最后一天迎新。

  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頂端站立著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則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上,為佛洗塵。然后,青年男女提著木桶,一時間水花四濺。他們要借這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據說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被別人潑到越多水,就越高興。因為說明他受到的祝福也很多。

  在節日期間潑水節另一項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到此時被推倒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觀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紛紛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中。

  在節日期間,到處充滿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祥和的節日氣氛中。

  經過我的解說,你對傣族的潑水節是不是了解了一些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投汩羅江而死的賢臣屈原,便劃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蹤影,人們借劃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蝦,從免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之后每一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這一活動。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為廣泛的習俗,也是節日中心不可少的事兒。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瑩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經很普遍了。元、明時期,粽子包裹材料已從菰葉變為箸葉,后來又用蘆葦葉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初,中國百姓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

  再來說說香囊吧。端千節時,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習慣,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再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你還知道哪些端千節的習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后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結很費事,二戰后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艷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篇二:春節的民風民俗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里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在我記憶深處一直有顆星星在閃爍,它永遠也不會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過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大街上張燈結彩,處處燈火輝煌,大街小巷里車水馬龍,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整個街上熱鬧非凡。各個店鋪里堵得水泄不通,望著這熱鬧勁,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誦了起來,卻毫不發覺姐姐以悄無聲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這樣看有什么意思,咱倆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連忙拍手叫好。

  來到街上我們也融入了這個熱鬧的氣氛里,姐姐拉著我走東躥西,一路逛下來,我們發現了不少燈籠,每一個都獨具特色,讓我垂涎三尺,有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廣場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馬燈,這只走馬燈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遠處的夜空中鞭炮齊鳴,當煙花綻放在夜空中時,吐露出“元宵節快樂”的五個醒目的大字,這個原本就熱鬧的元宵又增添了幾分韻味,那一盞盞美麗的蓮花燈,幫人們傳遞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卻享受做花燈的過程。做花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選好竹子是關鍵,竹子的好壞直接決定花燈的成敗,不過我只會說說而已,這光榮的任務就交給實戰經驗豐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準備好了,我可不能閑著這刺繡就交給我了,你可別小看我,我可是臥虎藏龍哦,說得輕巧,實踐起來可難著呢,不是刺錯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經過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務了!班,不錯不錯可以買個好價錢了。呵呵”

  在這一天,縱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掃而光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

  我的家鄉在東北,現在生活在大連,不管去怎么理論,我也應該是個東北人了吧!有句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過話說回來,東北那里和其它地方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吧!首先,東北地區民居就與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東北那里,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房。東北人在住房上從不拮拘,從不去認認真真地分什么臥室、什么客廳、什么廚房的。他們所做的,僅是一墻之隔而已。東北的廚房有一口地窯,不太大,用來存放土豆之類的食物。東北的廚房還有一口生活的爐子,燒出的熱氣通過一根鐵管子給輸送到臥室,用來取暖。再看,就是兩口鑲在大水泥中的鍋,當然,要一個通口來生火用。中間56個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軟軟的床(我現在也是!)而東北那,睡得卻是“炕”,所謂“炕”其實是一種又長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兩三米呢。4蚕掠幸粭l空洞,是用來連接廚炊的。這樣一來,當外面在做飯時,你做在熱炕頭上,如果是冬天,該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呀!東北民居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客廳,從正門進去,先是廚房,再就是有炕的臥室了。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有一間小屋子。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就會毫無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顯親切!其次,東北人家的口味也與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東北人尤其愛吃燉菜。什么豬肉燉粉條什么小雞燉蘑菇什么土豆燉排骨,都是東北人的最愛。再說,東北哪里的文化習俗也與其它地方的文化習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幾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東北的二人轉卻是不同凡響,清新脫俗。二人轉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绞畮讱q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隨時隨地那么來上一段,既不需要舞臺,又不需要服飾。可以一邊哼哼歌曲,一邊載歌載舞,又養眼有養心,不開心時來上一段,說不定心情會多云轉晴呢!

  最后,東北人的性格也與其它民族有些不同。東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特樣風情,讓人頓生親近之意。有句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就是東北這些獨特的民風、習俗養育了像東北人這樣大方、豪爽、不拘小節的民族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遼闊的大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時用的“美味佳肴”。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將皮剝去后放入鍋中,放入調料,進行蒸煮,可謂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來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飲食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品嘗過的,令我們感到很新奇!

  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愛,是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制成,大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領子很高;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作為裝飾。男袍大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大多為紅色、綠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著裝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兩種。布靴:美觀別致、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

  蒙古族的服飾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嘗試過的,令我們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人們的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光線也很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習慣和地方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居住過的,我對蒙古族的民居的風格有著一種很強烈的喜愛!

  這就是蒙古族人們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因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對自己的民族有著獨特的感情!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眿寢屗斓恼f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其它的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慣,我只介紹漢族的。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與殷商時期。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一月一日叫春節。在春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比如我家今年的對聯是由書法家親自書寫在紅紙上的。有的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即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這些都是要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趕在春節前回家團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聽說媽媽單位的一個北方阿姨介紹,他們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并且在十二點準時吃的。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們有過年吃年糕、包粽子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說了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當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開心的看春節聯歡晚會。

民風民俗作文 篇10

  過年了,這是一年當中辭舊迎新的時刻,而且過年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慶祝新年了,而且還流傳下來了許多習俗,至今人們都保留著,比如貼對聯,吃年夜飯,拜新年。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開始貼對聯,我們先準備好漿糊,然后我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看著那大紅吉祥的對聯,把我家的大門裝飾的很漂亮,我們的心里就非常美。

  貼完對聯后,到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過了除夕后,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了,一聲聲“新年好!”道出了人們心中最大的祝福。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匯總10篇】相關文章:

有關于民風民俗作文-民俗作文01-23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熱】12-19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精】12-22

【薦】關于民風民俗作文12-21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推薦】12-21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熱門】12-21

【熱門】關于民風民俗作文12-21

【精】關于民風民俗作文12-21

【熱】關于民風民俗作文12-21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匯總9篇02-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无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