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民風民俗的作文匯編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1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
在鞏義,節(jié)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內(nèi)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愿,這叫“愿月”。
在駐馬店地區(qū),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中秋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 因恰在三秋之正中,故名,也稱“仲秋”。河南民間多直呼為“八月十五”、“八月節(jié)”。
是從古人的祭月、迎寒發(fā)展而來,作為節(jié)日,在西漢時已具雛形,晉已有立秋賞月之舉,唐代盛行,宋太宗年間始定為中秋節(jié),至今盛行不衰。河南民間,中秋節(jié)活動歷來圍繞著“圓月”(祭月)、賞月和慶豐收、樂團圓進行。
摸瓜送子。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婦女在圓月之后,多相互結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后送回家中床上,意為娘娘送子,祈祝來年添生貴子,俗稱“摸瓜送子”。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2
春節(jié),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jié)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lián)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jīng)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lián)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lián)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lián)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lián)堆在了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jīng)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3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這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jié)的風俗吧。
端午節(jié)的風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匕傩章牭竭@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xù)到今天。
就這樣,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端午節(jié)的風俗,相處各種辦法保護端午節(jié)的風俗。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4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民風民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民風民俗有趣嗎?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5
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和禮節(jié),像蒙古族的那達慕、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的火把節(jié),各式各樣,多姿多彩,讓人心動。
從西藏回來的大舅舅給我講一些奇異的西藏的民風民俗。
大舅舅說,剛到那兒,就碰到了從前的同學,于是同學把他帶到家里。讓他看兩個缸里的東西,讓他猜猜藏了幾年,后來答案是十年以上,大舅大吃一驚,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更好玩的是酥油茶。酥油,是把牛羊奶倒到木桶里用木榛快速攪拌,讓油脂從奶汁里分離出來,酥油在藏族里是視為圣物的。原來是供奉佛祖用的,現(xiàn)在加入牛奶,磚茶等一起煮,其味道濃郁,妙不可言,酥油茶一家與另一家的煮法都不一樣,但都是同樣的濃郁。味道讓人想起溫暖的太陽,坐在藏族人的熱炕上,一杯接一杯的喝酥油茶,是一件非常舒適的事。藏 人的房間里永遠燒著一壺酥油茶,那是為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準備的。
大舅舅后來跟我說,西藏其實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哈達。藏族人是一個非常重禮節(jié)的民族。他們給遠到而來的客人奉上白色的哈達,會讓客人吃雞大腿,因為這是讓客人充滿腳力的象征。
藏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是身著五顏六色的服裝,在藏族女的更是美麗,頭上身上各穿著艷麗。西藏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她身上有勤勞能干的藏族人民。
藏族的“雪頓節(jié)”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jié)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著,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jié)。
雪頓節(jié)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 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jié)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 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jié)”。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jié)”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6
我愛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jié)。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tǒng)。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后,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后的西側,女坐進包后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7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春節(jié)的習俗。要知道,過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幾年卻規(guī)定城區(qū)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想過過癮,這里可不能滿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干忍著,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這一癮頭給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時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來老廣場對面的停車場,現(xiàn)在被改裝成了年貨銷展會。展銷會更是城里許多老年人的選擇,出來的人更是贊不絕口,說那個什么東西實惠啊等等。
臘八這天,粥味也濃濃。許許多多從廟里趕來的.老和尚,照例臘月初八來老廣場施粥。年味漸漸濃了起來。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原來帶些灰塵,掉了色了的春聯(lián)也煥然一新了,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上了紅,紅燈籠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開了。放上了新春的交響曲,大街上的人明顯比原來增加了幾倍,小販們重新排上了攤位,街邊什么都有,伴著升天的蒸氣,撲鼻而來的是茶葉蛋,炸豆腐的氣味。
我們小孩盼盼盼,終于盼來了除夕,這一天原本熱鬧的大街突然冷清起來,人們把熱鬧轉移到了家中。在這天下午一兩點的時候,桌子椅子都已經(jīng)擺好了,小菜也已經(jīng)上了,只見廚房里放著各式各樣的食材,一場廚房交響曲也就開始了。不一會大盤小罐堆滿了桌子。‘吃年夜飯咯’奶奶一聲招呼,全家就圍著桌子其樂融融的坐下開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屬那條魚,新鮮的特別美味。
春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守歲,12點鐘的鐘聲一敲,我們就已經(jīng)從農(nóng)歷狗年跨到了豬年。
好了,春節(jié)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這兒了,咋樣,特別吧!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8
趕集是過年的前奏。那時候,臨近春節(jié)家長們總會商量著,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購,為家里更新掃帚、門簾等用舊的物什,但主要還是買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數(shù)媽媽這時候最糾結的就是給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多半會選擇扯回幾尺布,托付有裁縫手藝的親友,幫忙縫制,給期盼一年的孩子帶來些驚喜,在衣食尚不豐富的年代,過年時沒件新衣服,對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過,為過年而展開的美食籌備算是正式開始。蒸年糕、蒸饅頭,很多主食都是提前準備,那時候冰箱還是個神話,北方寒冷的天氣能起到很好的保鮮作用。做好主食——過年時大人們就可以不必太操勞。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沒有高壓鍋、電飯鍋這些烹飪利器,燉肉、做魚也都是提前進行,各家安排的具體時間不一。常常是誰家屋檐下飄出陣陣濃香,就有鄰居走過時大聲問一句:開始燉肉了?主婦就滿臉笑著大聲應一句。家里頑皮的孩子像只小貓圍著鍋臺團團轉,被新年的氛圍感染得心情也好起來的媽媽們,經(jīng)常是嘴里呵斥著,卻揭開鍋蓋,先用筷子夾出兩塊,給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饞。
說回到吃,和大多數(shù)北方城鄉(xiāng)一樣,幾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節(jié)是從小年就唱響序曲的。多數(shù)人家知道“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傳統(tǒng),雖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儀式,但家庭主婦們大多自這一天開始會買來糖瓜和其他一點零食,吸引的小孩子們眼神巴巴地望著那些原本該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點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愛。
我國北方一直講究“回家趕上吃三十晚上的餃子”就算到家過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對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這兩頓飯相當重視,而且在過去,多數(shù)家庭這兩頓飯都是在家吃餃子。一家人圍坐桌前,老少齊下手共同包餃子,然后等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男性長輩們有時還會喝上一點小酒,其樂融融地交流一年來的經(jīng)歷感受,那種場景與氛圍,和今天動輒酒店吃飯甚至年輕人唱歌狂歡的過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按照老規(guī)矩,大年初一的這頓餃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頓飯,尤其強調(diào)“團圓”之意,這頓餃子因為“招財進寶、福不外流”的特別寓意,在過去風俗保守的年代,不僅排斥外人,甚至連已嫁出去的閨女也不能回娘家來吃,今天看來這該算是陋習了。
三十和初一過去,鞭炮聲還在此起彼伏,春節(jié)期間吃的主題到此遠未終止。整個正月里,親戚家的互相走動,村里鄉(xiāng)里的舞獅會、高蹺會,孩子們的眼睛總會發(fā)現(xiàn)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標。雖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類似,但保定冰糖葫蘆、糖人面人和烤紅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們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興的玉米面薄餅、安新的芒子、雞頭、老菱角等各縣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納了。
【民風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
民俗民風的作文06-22
民風民俗作文05-30
民風民俗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