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家鄉的民俗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民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民俗作文1
你見過“跑燈”嗎?這是我老家井陘縣燈會的民俗活動,燈籠像扇子合上的樣子,下面有一個木棍,然后在燈籠上畫上畫,把里面的蠟燭點上,前面有一個人先領著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蠟燭滅了,就算輸了。
這是春節的一天晚上,村里舉行跑燈比賽。我哥哥張震和兩個賽手舉著跑燈準備出發,他的燈籠是玉米圖案的。這時周圍來了許多人,老太太、老爺爺和小孩們喊著“加油!”我哥哥有些緊張,一會兒站著,一會兒又蹲著,我跟哥哥說:“只要前進,不管滅不滅,都要走。”
“預備——開始!”哥哥猛地沖出去,蠟燭差點滅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著加油……他們拐過路口不見了。大家興奮地議論著,有人說:“誰會是第一呢?”有的說:“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過了好半天,只見他們跑回來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帶笑容。他跑到終點,大家都圍著我哥哥,高高舉起了燈籠,我心里高興而自豪。
別人都說:“張震贏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獎品。
家鄉的民俗作文2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么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里,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一個戲臺“包圍”得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是站在外面豎著耳朵聽吧,這人群是任憑你怎么擠也是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游子聽到了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著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并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里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家鄉的民俗作文3
一大清早,一聲聲吆喝聲便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這么多人,雖然有些嘈雜,但也十分的熱鬧。每個人從身邊路
過,伴隨著一陣陣香氣,伴隨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什么東西令他們如此幸福?早點。
孝感早點并沒有上海那樣食物美味,又不如重慶那邊辣得有特色,也沒有國外那邊滿街的芝士味。我們孝感的早點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樸的。
孝感米酒,應當屬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選才考究,制法獨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又聞著有種隱隱的酒香,卻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品種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櫻桃米酒,銀耳米酒......,種類繁多,但樣樣都十分美味。
老人帶著小孩去吃熱干面,老人呢,在旁邊點壺龍井品茶,小孩就在旁邊吃著,吃完抬起頭來,滿嘴都是芝麻醬,用小手一擦,卻越擦越臟,熱干面不同于涼面,又不同于湯面,面條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蔥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來面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有種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點的人們都散了,但賣早點的人們又忙了起來,準備著第二天要賣的早點。
家鄉的民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鄭州,在那里,有許多過春節的習俗。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也是小年。從今日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聽媽媽說,這一天,大家都要拜見灶王,還要吃麻糖,這日的麻糖特別難買。
臘月二十四日是“掃房日”,大家都要徹徹底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了我一首過年的歌謠:“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頭手;大年三十,包餃子,福字、對聯貼上門。”
過年貼春聯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每逢過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意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我們還在門上倒貼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臨門”。
在我的家鄉,重頭戲就數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飯前,還有大年初一凌晨我們都會放鞭炮。使我最開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響。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爭先恐后放響新年第一炮。每當倒計時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一個人看著電視給放炮的人數著倒計時,一個人用一根長棍子挑著炮,一個人拿著打火機,等著那千鈞一發的一刻。“5、4、3、2、1”。頓時,全社區雷炮齊鳴、爆竹聲聲,熱鬧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習俗:餃子里包上錢,看誰來年發財,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串親戚等等。過年好熱鬧啊!
你的家鄉有什么習俗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5
我的家鄉在江西上饒,那里雖然沒有都市那么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光吃的就有無數,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數一數二的。豆食醬、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塊一塊的,每塊捏得大小均勻。再放到太陽底下曬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鍋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處儲存,拿出來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壓每個地方都要被打爛,拿出來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濃濃的甜味,有股家鄉的感覺,是那么溫馨和藹。
當然,我們過年時也有規矩。每逢過年,大人們十分忙亂,除打掃衛生外,還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們開始燒菜,魚啊肉什么都有。把它們擺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說他們回來吃。小孩不能呆在旁邊,否則祖先會生氣的;大人拜完也要馬上離開,中途還要燒香,為祖先們燒紙錢,讓他們在極樂世界過得安好 哪些食物擺在那幾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對祖先的尊重。
除了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親人們會請來道士,保他們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還要背個小紅包。過三天下葬,帶著棺材一路敲鑼打鼓,一路悲傷嘆息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你要是來我的家鄉玩,就找我當導游,因為我了解家鄉的一切,我愛我家鄉!
家鄉的民俗作文6
在我們家鄉流傳著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活動——煉火,又稱“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著蒙蒙細雨,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去看煉火,前來觀看煉火的人,有來自浙江省電視臺,金華、磐安電視臺的記者,有來自各鄉的廣大村民,還有我的同學親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煉火就要開始了,十一位男子漢赤膊上陣。他們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過了十幾分鐘,一位老爺爺把“圣水”吸進嘴巴里做了一個動作,然后把“圣水”吐進“圣火”里,老爺爺帶領他們從東走到西,又從西走到東,又從北走到南,還從南走到北,繞了一個圈。煉火正式開始了,男子漢們接二連三地沖向“圣火”,赤膊、洗腳,高歌狂舞,大聲吶喊,沖進通紅的火炭,那動作粗糙有力。好似驅趕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禍消災。
煉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鐘時間,就把一堆熊熊“圣火”煉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們歡呼著,蹦跳著,這聲音震耳欲聾,傳遍了整個古老的村莊、傳遍了整個磐安縣城,傳遍了大江南北。
煉火的場面刻在了人們的心理,據道家說“煉火”是修煉成“真果”的必經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歷盡千辛萬苦,不畏艱險”之意。又有借助某種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驅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圖。對民間來說則好愿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煉火能千古流傳。成為一年一度的民間活動,民族文化。更為雙峰鄉質樸勤勞的人們增添了一份和諧的樂園。
家鄉的民俗作文7
花燈民俗文化節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在這天,人們會放花燈、舞獅、舞龍、踩高蹺、打鐵花……
節前,爸媽帶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節日那天,天剛蒙蒙亮,我就被屋外吵鬧的炮聲和大人們的談話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床去外面玩。我立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過節氛圍就是不一樣。大街上到處都是人,我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左顧右盼,目不暇接。忽然聽到一聲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么?心中充滿了不解,于是我隨著大家的腳步向人群中走去。原來是踩高蹺啊!一個個表演者穿紅戴綠,踩著高蹺行走自如,還不時地扭起了秧歌,仿佛是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為節日增添了喜慶。
“看!那有舞龍的!”頓時,人們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轉移到了下一個地方。只見舞龍人把兩條龍舞得歡蹦亂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龍就在我眼前飛舞一般,多么有靈性啊!聽姐姐說,舞龍意味著來年風調雨順,消災降幅,得到龍的庇佑。
街上還有賣各種各種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竄天雷、煙花,當然我也抵擋不了它們的誘惑,買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門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聲不斷,我心中的歡喜也不斷。
晚上還有花燈展覽,一個個可愛又美麗的花燈在眼前閃爍,使我們眼花繚亂。最后去看的是打鐵花,那鐵花飛射到在空中,像一顆顆閃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這就是我老家的花燈民俗文化節,真是熱鬧非凡,令我大開眼界。
家鄉的民俗作文8
家鄉民俗——拔拔燈我的家鄉在南安市英都鎮,是一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家鄉一年中最熱鬧的不是春節,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
這一天,家鄉的昭惠廟前都會聚集數萬名群眾,以“拔拔燈”的形式期盼豐年,場面甚為壯觀。聽老人們講,這項民俗活動開始于明朝萬歷年間,至今已有幾百年了,可謂歷史悠久。又逢農歷正月初九,下午二、三點,村民們就開始準備“燈陣”。這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允許我跟他去“拔拔燈”,我心花怒放。只見游燈者在一條近百米粗大的纜繩上懸掛幾十甚至上百盞紅燈籠,稱為一陣,共有二十多陣。各陣間還穿插著“大鼓吹”、“拍胸舞”、“舞獅”等。二十多陣的燈隊排成了一條長龍,前望不見頭,后望不見尾,人心攢動。我感覺自己置身于一片燈海之中。夜幕降臨時,氣勢磅礴的“拔拔燈”便開始了,我隨著隊伍緩緩前進,人潮如流,穿梭于村落之間。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在門口燃放煙花、爆竹,俗稱“迎燈”。
霎時間,鼓樂聲、爆竹聲、人的嘈雜聲匯集在一起,震耳欲聾,好不熱鬧!抬頭一看,空中火樹銀花,絢麗多彩。轉身一瞧,兩旁的男女老少笑逐顏開,充滿喜慶的氣氛……“拔拔燈”民俗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據說“英都拔拔燈”還榮登全國九大燈會之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9
一大清早,一聲聲吆喝聲便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這么多人,雖然有些嘈雜,但也十分的熱鬧。每個人從身邊路過,伴隨著一陣陣香氣,伴隨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什么東西令他們如此幸福?早點。
孝感早點并沒有上海那樣食物美味,又不如重慶那邊辣得有特色,也沒有國外那邊滿街的芝士味。我們孝感的早點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樸的。
孝感米酒,應當屬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選才考究,制法獨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又聞著有種隱隱的酒香,卻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品種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櫻桃米酒,銀耳米酒。種類繁多,但樣樣都十分美味。
老人帶著小孩去吃熱干面,老人呢,在旁邊點壺龍井品茶,小孩就在旁邊吃著,吃完抬起頭來,滿嘴都是芝麻醬,用小手一擦,卻越擦越臟,熱干面不同于涼面,又不同于湯面,面條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蔥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來面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有種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點的人們都散了,但賣早點的人們又忙了起來,準備著第二天要賣的早點。
家鄉的民俗作文10
說到我家鄉過年的民俗,那數最隆重的可謂是過年了,過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時候了,也是最快樂時光了,因為可以玩那些只有過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還可以拿紅包,自己看著那說厚不厚,說薄不薄的紅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也有一種奇怪的‘傷感’。
要數最忙的就是過年了。過年的前一兩個星期都要準備好過年的必備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過年的東西,都要一一準備好,準備好了以后等到過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東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為了“祭神”吧?對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個姓,幾乎都有,不過村里有什么姓氏才會建那所屬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這件事。
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來準備好今天要拜的東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時間了,你會發現打開水龍頭是沒有水的,為什么呢,拜托,這是全村,全鎮甚至全區全市大家所‘統一的洗澡時間’,好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國內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貼春聯,千篇一律的感覺。
我家鄉是這樣過年的,你的家鄉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11
夜幕悄悄降臨,我們一家人來到屋子的后院,準備一邊燒烤,一邊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兒。
我一邊等著月亮出來,一邊吟唱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著羊肉串望著天空,心想:月亮怎么還不出來啊,難道它今晚不打算出現了嗎?
“大家快看,那帶著一圈圈金環的月亮終于從后山起來了!”弟弟大聲的說,大家都笑了,笑得那么燦爛,那么甜美……
月亮姐姐先是金黃黃的,徐徐的穿過一縷縷青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
“白了,又變白了。”我笑著說。它傲然的、高高地升起了。它圓的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道道日光。
啊!皎潔的月光,你引起了多少人的想象。
就在這時,爸爸大叫起來:“糊啦,雞翅燒糊了呀!”我大笑,哎呀!爸爸太沉迷月光了呀!
我,多想和嫦娥作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那可愛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遙遠,我多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個地球嬌女,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覺得真的好美,好美……我又思念在香港的爺爺奶奶,此時,他們在做什么呢?難道跟我一樣在欣賞月亮嗎?呵呵,這幾不應了著名詩人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嗎?
家鄉的民俗作文12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么豪華,那么漂亮,但是一但到過年,那是多么令人難以忘記!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每當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地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打掃完以后,人們就會去天虹,大超市里賣各種各樣的年貨,比如糖,水果等,這一去就會大包小包地提回來。
你知不知道人們為什么要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家門上貼上對聯和放鞭炮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從前在一個山谷里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著一只叫做“年"的怪獸。在這個山谷下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年到了過年的最后一天的時候,就會下山來害人,這村莊里的人就會把門關得緊緊的。可是,年依然有辦法進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東西,村民沒有一點辦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過年。有一年,村民們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對村民們說:“這怪獸最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了。”村民們聽了后,就把紅色的對聯貼在了門上,把鞭炮放在了門前,怪獸一來,就會看見紅色的東西和“砰砰砰”的響聲,嚇得直往山里跑。就這樣,過年放鞭炮和貼對的習俗就持續到現在。
我家鄉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頓豐盛的飯——年夜飯。家家戶戶忙東忙西的,燒了一桌子的菜,有雞,魚等。讓人看了一定會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媽媽會給我一件很帥氣的衣服,大人會給我們壓歲錢,里面的錢還不少哦!
過年還真是令人難忘啊!
家鄉的民俗作文13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14
一年里,有許多節日要過,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等,可是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枸杞節。
枸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藥果,我的家鄉就是世界聞名的枸杞之鄉,據說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這里盛產的紅枸杞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枸杞節也是因此而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鮮紅的枸杞掛滿了枝頭,田野里散發著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這時你來到田間地頭,到處可以聽到杞農們的歡聲笑語。紅紅火火的枸杞節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這盛大的節日。
首先是有一個隆重的開幕式,有精彩的文藝演出,絢麗的焰火表演等。然后,從遠方來參加節日的客人們可以到枸杞園里去體驗采摘果實的快樂,去親口品嘗那鮮美的枸杞果,去欣賞那枸杞園的美麗風光。當然不止這些,由于枸杞的藥用價值很大,所以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枸杞產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鮮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瑯滿目的枸杞商品會讓你目不暇接,饞涎欲滴,一個枸杞商城,會讓你轉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氣,火辣辣的節日!
怎么樣?暑假的時候,歡迎您也來到我的家鄉,來參加盛大的枸杞節,來品嘗我們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鄉的民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家鄉的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民俗作文12-06
家鄉的民俗作文11-07
家鄉民俗作文08-27
家鄉的民風民俗的作文08-05
家鄉新年民俗的作文07-27
作文范文:家鄉的民俗09-02
家鄉傳統民俗作文04-25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07-21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07-21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