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俗作文(熱)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的民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的民俗作文1
北方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去逛廟會,今年,我來到了南方過年,這里的人每縫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去逛花街。
聽說廣州花街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這幾年,花街分別在8個市屬區舉行,形成了花街總長幾十里、幾百萬人在一起逛花街的壯觀景象。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地人,舍棄與家人一起團圓的機會,從各地趕來,特地來目睹廣州花街的氣勢。
今年的除夕前夜,我們也來到越秀花街來沾沾喜氣。看來傳聞是真的,還沒走到花街入口,只見花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來來往往的游人手上大多拿著桃花、水仙、小柑橘樹、蘭花。我問爸爸:“為什么游人買的都是這些花呢?”“這是人們為了寓意大吉大利、大展宏圖!”爸爸摸著我的頭說。
我們來到了花街的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有高貴典雅的蘭花、有粉紅動人的桃花,有千姿百態的菊花、有暗香浮動的水仙、有艷壓群芳的.郁金香、有紅色美玉之稱的玫瑰……你看,那一朵朵百合綻放出一個個笑臉,像在夜風中向你問好;一枝獨秀的大花惠蘭傲立在花海中,像是高傲的公主;天真無瑕的馬蹄蓮迎著微風翩翩起舞;藍紫色的蘭花如同一只只花蝴蝶在微風吹拂下向我們飛來。實然,我被眼前一串串金黃色的葫蘆吸引住了。我問爸爸:“這是什么花?長得這么古怪?”爸爸說:“這是金葫蘆,人們叫它“五代同堂”,把它放在家里象征健康長壽。”哦,原來每種植物人們都給它蘊寓了豐富的內涵,寄托著美好的愿望。
花街上不光只賣花,還有各種賣小工藝品的檔口,我自己買了一個迷你五彩小風車,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陶笛,我一直吵著要買一個肉肉小植物,爸媽經不住我的糾纏,終于給我買了一盆內內小植物。這次逛花街我們真是滿載而歸。
耳邊聽著喜慶的新年歌聲,鼻子聞著醉人的花香,眼睛看著千姿百態的花草、工藝品,我不由得唱起媽媽教我的廣州童謠《行花街》。“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
中國的民俗作文2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節”。雖然酸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中國的民俗作文3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要努力,文明待人更重要。遵守學校規定,尊敬師長是常態。同學間要友愛,友誼要牢不可破。愛護公物用心去,樹立新風我在做。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小時候,我總是乖乖地聽父母的教導,他們告訴我見到熟人一定要主動打招呼。于是,每當遇到熟悉的人,我會高興地叫上一聲,稱呼他們為阿姨、叔叔、姑父、姑母……
現在的我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不太喜歡隨便叫人了,只有在家長的要求下才會這樣做。通常見到熟人也只是微笑而已……媽媽總是強調“見到熟人一定要打招呼,這是基本禮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提醒“在校園里要尊敬師長,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但是現在的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總覺得叫人有點兒做作,一直口中叫著阿姨叔叔的感覺,會被同學朋友取笑。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后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讓我們一起學會用禮貌贏得他人的喜悅吧!禮貌是一種無需花費金錢卻能獲得一切的寶貴品質。不僅能讓受禮貌對待的人感到愉悅,也能讓有禮貌的人心情愉悅。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從現在開始就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吧!
中國的民俗作文4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x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x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奶,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中國的民俗作文5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和許多國家一樣,都有自己的節日,我們中國有很多節日:春節,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等,這些節日中,慶祝得最轟轟烈烈的,習俗最多的,非春節莫屬。
春節的習俗實在歷史中沿襲下來的,比如“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掃塵,掃塵在民間的說法是因為“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聯和窗花。春聯也叫春貼、對聯、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除了這些貼的,還有守歲,拜年,點爆竹,蒸年糕,包餃子等習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許拜年是最好的習俗,因為拜年可以得到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你們知道餃子的來歷嗎?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辭官回鄉時,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中國的民風民俗的作文
中國的民俗作文6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于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后,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布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中國的民俗作文7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就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就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中國的民俗作文8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但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
說起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它長得非常兇殘,居住在海底,每當除夕夜晚,它就會上岸,到附近的村莊吞食牲畜,傷人命,所以大家都會躲到山上。有一年除夕夜晚,正當大家紛紛逃亡的時候,有一位老翁站在大家面前,他長著蒼白的胡子,看上去十分和藹,他說:“讓我來對付它,它怕紅色和響聲。”人們都在門上貼上了紅色的對聯,用竹子相互敲打,發出“咚咚”的響聲。“年”看到了,聽到了,嚇得落慌而逃。這個習俗在周圍的村莊也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的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今,人們在過年時不再貼對聯,而是掛起五彩斑斕的燈籠;不再敲打竹子,而是點燃煙花爆竹。在團聚吃過年夜飯后,大家會聚集到寬闊的場地放煙花。煙花綻放時,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五彩斑斕的`火花在空中綻放,猶如絢麗的花朵在爭奇斗艷,如同璀璨的流星雨,如花瓣般飄灑,仿佛天女在空中撒下花瓣。有金黃色的、妖艷紅色的、清新綠色的……煙花把夜空點綴得如夢如幻,五光十色,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美好的回憶。
春節真快樂!
中國的民俗作文9
春節的味道,有如梅花的幽香,妙而歡喜。
春節的味道,有如菊花的清香,淡而優雅。
春節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望已久的新年終于來了,可是今年的新年與往不同,因為今年是在小城中度過。小城中的新年氣氛明顯不同,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還沒到新年呢,就漫天煙火。我便騎著自行車滿城逛,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哪都有小攤小鋪,處處是歡聲四溢。我想,今天是新年肯定會更熱鬧。
新年真的是激情,我最盼望的是晚上,這就是我們這最熱鬧的時候了。年夜飯必定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一家子人在一起熱鬧,也就是最幸福的時刻。一般年夜飯要吃一個多小時,五點左右開始。因為我知道今晚廣場一定很熱鬧,所以吃完后便拿著買的孔明燈直奔廣場。
我還沒到呢,就已經看見了如繁星般的煙花。煙花姹紫嫣紅,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花炮升騰五彩斑斕,整個城市沉浸在節日的煙花爆竹聲中。煙花時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開;時而像彩蝶翩躚、巨龍騰飛;時而像火樹爛漫、虹彩狂舞。漂亮的.煙花,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于它們,整個世界隨著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間。十幾支煙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姹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我沉醉其中,有如在花海中睡去。那一刻,我的孔明燈也緩緩升起,載著我的夢想和祝福升起。
我想我不會忘記那個晚上,不會忘記那晚新年的味道:歡喜而又激情。
中國的民俗作文10
在對色彩的崇尚上,漢族有尚紅色、貴黃色的習俗。
尚紅,早在《禮記·檀弓上》就記載說:“周人尚赤”。這種“尚赤”的風土人情在漢族古代有許多表現:中國古稱“九州”,又別稱“赤縣神州”;“赤鳥”被視為瑞鳥,又被作為太陽的別稱;純潔善良之孝子被譽為“赤子”,忠心赤誠的高尚品德稱為“赤心”;商、周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的主要原料銅,被譽為“赤金”。久而久之,本以火的顏色為“赤”,遂發展成泛指一般的紅色。
由于漢族把紅色作為吉祥、喜慶、美麗的象征,所以常把婦女的盛裝稱之為“紅妝”,并以“紅妝”代指美女;或把婦女美麗的容貌稱之“紅顏”,也指代美女;或把少婦的住房稱為“紅閨”;甚至盛裝出游的男女也被稱作“紅男綠女”。不僅如此,漢族民間把紅色作為革命的象征,歷代農民起義中,有的稱“赤眉軍”,有的叫“紅巾軍”,還有“紅襖軍”、“紅燈照”,直至現代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共領導的工農武裝也曾稱為“紅軍”。
在漢族民間習俗的賀慶壽禮、婚禮中,均要用紅色來點綴環境,渲染氣氛,如生小孩要在門上掛紅布,賀壽的壽面要用紅紙相扎,新娘要穿紅衣,逢年過節送禮也要貼紅紙,年節及喜慶送錢要用紅紙包裝,俗稱“紅紙包”。凡此種種俗稱“紅喜事”。
漢族在尚紅的同時又貴黃。《白虎通義·號篇》云“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色為五色中最高貴,代表中央。因此,漢族古代皇帝均尊黃色為正色,皇帝穿的龍袍又稱“黃袍”;祭祀時也要穿黃色的衣服以示隆重,莊嚴。
在宗教方面,不僅道教敬黃色,服黃色,而且佛教也認為黃色素雅、絕俗,有超然物外的情味,故其服裝、建筑及其他裝飾多用黃色,器皿多“鎏金”(即“涂金”)。
漢族民間貴黃最典型的是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甚至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政治口號。
此外,漢族還忌白,認為白色代表悲哀、痛苦和死亡,所以喪禮均用白色來表示肅穆哀悼。喪事又俗稱“白喜事”。
中國的民俗作文11
傳統,是世代相傳的。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中國的土地上。
說到傳統,許多人會想到各式各樣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小吃,那一個個老字號都是那么的有名聲,有生命。而我們東莞的東坑鎮,就有一美食叫“糖不甩”。相信你已經耳熟能詳了吧?相傳,這還和八仙有關呢。當時東坑鎮的人們都吸毒鴉片,整個東坑鎮都民不聊生。八仙想盡了辦法,卻還是不起作用。于是,八仙中的呂洞賓把仙丹制成了糯粉丸,這就是“糖不甩”,村民們吃了糖不甩后果然很有效果。所以,“糖不甩”也是東坑的一個象征。
除了小鎮傳統美食,我們春節的美食是我們祖國的一顆明珠,一個偉大的象征。比如說,春節元宵吃的湯圓,那種用白糖,芝麻,豆沙等等做餡的湯圓,都是中國人民的喜愛;又比如說年糕,年糕的“糕”和“高”同音,寓意小孩吃了以后,“年高”,年年快高長大,健健康康地成長。我們可以看出,在傳統美食中,表達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平安生活的祈求。
還有春節的餃子,也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美食。其實,餃子在公元196年就有了,但那時的'餃子不叫餃子,而是叫“嬌耳”。餃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這是一種在春節時常的食物,有些地區在冬至也有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的時候,有些人總是把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作餡兒包入餃子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以后的日子會更加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所以,餃子有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平時中秋節的月餅,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民俗”的一種象征。早在殷、周時期,月餅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月餅跟現在大不相同,那時的月餅名“胡餅”。后來,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有考究,出了許許多多有名的餅店。蘇東坡有句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才開始流傳。
民間的各種美食,都得到了人們的青睞。這是我們中國的一種象征,也是在美食界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中國的民俗作文12
中國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國五十六個民族風土人情的縮影。爸爸媽媽曾經帶我去參觀過,那時我雖然還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風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中國民俗文化村大門內往左是一條食街,那里有著各民族的風味小吃和手工藝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陣陣濃郁的香味就會撲鼻而來,真使人想放開肚皮大吃一頓。右邊是很大很大的廣場,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廣場上。廣場上鋪著像地毯一樣的綠草。每當夜幕降臨,各族人民就在廣場上歡聚一堂,點起篝火,載歌載舞,直至天明。廣場后面是個像碗扣在地上一樣的蒙古包。
一看見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沖進去,喝著蒙古叔叔端給我的奶茶,看著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覺就像到了廣闊的大草原一樣。我快樂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蒙古包的左邊是一座喇嘛宮,好多的.喇嘛在這里傳播著他們的文化。順著喇嘛宮前的一條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還可以欣賞到各族的風景,有恐怖的牛頭馬面,有掛在高高樹上的秋千,還有竹子做的閣樓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們的生活是那么儉樸原始。我們還欣賞到了奇異的山洞、美麗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觀音……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已近傍晚,我被一陣美妙的音樂吸引過去,擠進人群。啊!好大一個噴泉!當它噴出水時會發出美妙的音樂聲,漂亮極了。一會兒,一道彩虹橫貫噴泉上空。
啊!美麗的彩虹姑娘也來到人間與我們共享人間美景了。民俗文化村的風土人情真是看不完,聽不夠,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勞把我帶進了夢鄉,我在夢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歡快地玩著、笑著……
中國的民俗作文13
月餅:
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趁八月十五(陰歷)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作暗示,以次相互號召反孟復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月餅的人文內涵不斷被豐富,時至今日,它已經象征著團圓和美滿。
月餅的種類:按產地分:有蘇式、廣式、京式、寧式、潮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就造型而論,又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和孫悟空、老壽星月餅等。目前,全國月餅可分五大類:京、津、廣、蘇、潮。
月餅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也能夠起人們對往日的回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注重家庭的團圓、美滿,月餅的外形正好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食品。月餅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深厚文化。
粽子:
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端午節前家家戶戶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七成人端午吃粽子,八成人不會包粽子(《解放日報》)
由一個標題想到的(燈花)
近些年來,圍繞著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文化遺產項目,國人一直很反感韓國人搶在我們前頭,把我們中國、特別是漢族人固有的傳統節日作為他們的什么項目去申報了,似乎掠了我們的美。但我們自己是否應該反省一下呢?這么多年來,我們對自己的傳統節日注意得怎么樣了呢?其實是不夠的,至少與我們小時候經歷的那種節日氛圍與情景相比,現在除了春節,其他如端午、七夕、重陽,甚至包括中秋節,我們重視的程度已經遠不如從前了,有時節日過了才突然想起。用時髦的話來說,叫“淡化”了。既然如此,既然你安于做“八成”中人,你怪人家搶先、掠美又有何用?倒是應該檢討我們自己的觀念,端正一下對民族傳統節日的態度。
現在有些人對國外的情人節、愚人節十分熱衷,但數典忘祖,對自己國家或民族的傳統節日卻“冷靜”了、淡卻了。所以,我認為,每逢重大傳統節日來臨,不僅要在生活中營造一些節日氛圍,而且媒體上也要適當做點文章。這是很必要的。
茶:
茶是世界上最受青睞的植物沖泡飲料之一,與咖啡齊名。中國是茶的故鄉,盛產名茶。茶葉以產地來分,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江西婺源,福建普洱等。沖泡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比較著名的有工夫茶。好茶大都葉片細嫩,沖泡后茶水清澈、碧綠,有著濃濃的'茶香。茶葉有止渴、解熱、助消化、利尿、明目等功用。飲茶有益健康。茶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龍:
龍是中華民族幼年時期所創設的圖騰崇拜物。它的外形是由牛的眼、鹿的角、蝦的須、麒麟的頭、蛇的身體、魚的鱗、鷹的爪等組合而成。“龍生九種,種種不同”,人們賦予它們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本領。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封建社會皇帝自封為“真龍天子”,坐龍椅穿龍袍;民間有舞龍、賽龍舟等娛樂、紀念活動;中國特有的生肖上有龍的一席之地;有關龍的成語俗語更是數不勝數: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神龍見首不見尾……
有這樣一首歌:“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形象會隨著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而傳遍世界。
文明:
抓清潔,就是抓民生,抓生活品質
杭州要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
“以前,來杭州的游客都說‘西湖真美麗’,但少有人說‘杭州真干凈’,現在,我們要用五年時間讓杭州干凈起來。”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近日召開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動員大會上,作了如上表態。
提高生活品質、全面改善民生,這是杭州提出的自我要求,。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清潔就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之一。
著力抓好:農貿市場、河道環境、“八小”行業等整治。(八小:小餐飲店、小副食品店、小食品加工廠、小浴室、小美容美發廳、小歌舞廳、小旅館、小網吧。五亂:攤點亂擺、車輛亂停、廣告亂貼、垃圾亂扔、工地亂象)這樣,到20xx年,杭州市區將彰顯清潔、清靜、親水、無視覺污染的城市特色,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花更艷,老百姓喝得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看得到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的環境生活品質,成為國內外公認的中國最清潔的城市。
中國的民俗作文14
媽媽對茶有著濃厚的興趣,她認為茶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品茶是一種享受,不僅注重茶具的選擇,還要注重品飲時的心態、姿態和禮儀。此外,茶飲與茶具密不可分。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
品茶的藝術在于細細品味,有一種說法是:“一口品,二口解渴,三口是享受。”喝茶要慢慢來,一口一口地品嘗,第一口感受茶的溫度,第二口品味茶的香氣,第三口才是真正享受茶的味道。這樣才能體會到茶的深厚和醇厚。
媽媽常常邀請我一起品茶,一邊品茶一邊講述茶的'文化。我國茶區廣泛分布,茶類繁多,飲茶習俗盛行,茶藝精湛,茶史悠久,堪稱世界獨一無二的茶文化。
每一種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只要你仔細品味,多加研究,就能夠領略到更多中國古老茶文化的奧妙。
中國的民俗作文15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女生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女生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女生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女生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女生呢?他就會在晚上女生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女生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女生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中國的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的民俗作文05-24
中國的民俗作文[精品]05-27
中國的民俗作文(通用)05-28
中國的民俗作文(優)05-30
中國民風民俗作文06-30
中國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14
中國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8-24
[經典]中國民風民俗作文09-05
中國民風民俗作文06-22
關于中國民風民俗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