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通用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1
原來,清明節還有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了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于是晉文公把介子推的書藏在袖中,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2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由于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節的后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后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歷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歷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說:“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凈明潔。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里說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溫、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3
從前有一個人叫重耳,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當上晉文公,有一個小兵想要殺死重耳,重耳只好逃離晉國。在逃離的路上,有位好心的大臣跟他說:“有困難我們一起解決。讓我跟著你吧。”重耳十分感激地說:“謝謝你,你叫什么名字呀?”大臣回答說:“我叫介子推。”
就這樣重耳和介子推一起去了沙漠,他們走啊走啊,可就是走不到盡頭,似乎迷了路。終于在某一天早晨,重耳突然昏過去了,介子推看見了趕快扶著重耳的脖子說:“您怎么了?”重耳痛苦的回答說:“我已經沒力氣了,實在是太餓了。”介子推說:“別擔心我現在就去給你找東西吃。”可是找啊找,都沒找到一點吃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從袖子里掏出一把小刀,過一會啊,介子推回來了。手里拿著一塊烤肉,他對重耳說:“大人,吃塊烤肉吧?”重耳看見了什么話也沒說,就先吃了。重耳吃完了說:“不對呀,這里都是沙漠,一望無際,也不見一個人,你哪來的肉啊?”介子推面露難色說道:“大人不瞞你說,這是我從我腿上割下來的。”重耳聽完大吃一驚,眼睛含著淚水跪在地上說:“謝謝你,我以后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19年后,重耳當上了晉文公。當官的第1天,很多大臣都來了賀喜,也收到了重耳的銀兩,所有的大臣都收到了禮物,就是沒有介子推的。介子推都郁悶問旁邊的大臣:“怎么還不叫到我?”旁邊的大臣說:“可能是把你放到最后。”可是到最后,還是沒叫到介子推。介子推傷心的走了。
旁邊的大臣提醒了重耳:“大人你是不是把介子推給忘記了?”重耳才記起來,把大恩人給忘記了,于是派所有的士兵去找介子推。可是走啊走,根本沒有找到他。重耳突然想起19年前那個沙漠,便帶了許多士兵去沙漠那找,可是還沒有找到。重耳再次命令:“點火照明我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士兵點了很多火把,可是都沒有找到人。找了好久,最后在一棵樹上找到了介子推,但他已經死掉了,重耳后悔莫及,花重金把介子推厚葬。還對晉國所有人民說:“以后每年到了四月初五的時候,都不能點火,要吃飯,而且只能吃涼的。來紀念這位恩人。”
于是年復一年,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會紀念介子推。久而久之,一代傳一代。于是后來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紀念自己去世的親人,緬懷英雄先烈。在這一天我們吃飯要吃涼的。從此有了寒食節,慢慢寒食節演變成清明節。就連現在我們也不例外。每到清明節,好多外地做生意、上班的人,都回家,紀念自己的祖先,還有革命先烈。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4
說到清明節可謂是眾人皆知,但是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嗎?如果你不懂就聽我說一說。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日子,也正是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日子。傳統的清明節起源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節跟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的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公子逃亡到國外,在中途餓暈了,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從而十分感動。19后他終于當上了國君,封賞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勸他去討賞,然而他去綿山隱居了。晉文公聽說后,親自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就是不出來,后來有人建議火燒綿山。大火燒遍大山,可沒見介子推,火熄滅后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和老媽媽燒死于老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這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天晉文公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生,封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把此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風箏、蕩秋千、射柳、蹴鞠、斗雞、植樹、蠶花會等。
至今,清明節已發展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5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三月的的尾巴中我們即將迎來我國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來歷初三作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通用24篇)04-30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通用15篇)04-20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14篇04-03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節作文03-19
關于清明節英語寫作素材:清明節的來歷04-21
春節的來歷英語作文(通用10篇)01-18
家鄉的清明節初三作文03-30
鬼節的來歷作文08-30
元旦的來歷作文03-27
作文初三清明節最新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