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作文

時間:2021-07-14 17:15:10 清明節 我要投稿

【精華】祭祀作文匯總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祭祀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祭祀作文匯總五篇

祭祀作文 篇1

  清明節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民間祭祀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祀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與敬重。

  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逝者時,感恩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誠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性被喚醒。

  風輕輕煙雨疏稀,情切切清淚幾許。每年清明時分,我都要攜妻回到故鄉,在父母的墳前祭奠。跪在父母雙親的墓前,擺放幾樣小菜,點燃一對蠟燭,敬上三炷佛香,獻上一束白花,焚一疊紙錢,灑幾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寄托父母的無限哀思;緬懷父母的音容笑貌。

  紙錢悠悠化煙去,清香裊裊寄哀情。望著忽聚忽散的煙火,看著飄忽不定的燭光,父母雙親的身影,如同胡楊樹上飄落的花絮在眼前紛揚。紅燭淚,紙錢飛,一聲一句化香灰,墳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風雨吹。

  每到清明時節,都是我思念泛濫的季節。想起那些塵封的往昔,點點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的靈魂。

  歲月如梭,彈指間父母雙親相繼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牽掛流長。往事歷歷再現,一切又好似昨天。雙親的面容、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眼前。

  我閉上雙眼除了淚水,還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蒼蒼白發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還是當年常穿的布衣被風吹起,身影在風中瑟瑟發抖。也許他們正仰望蒼穹,渴望知道人世間的兒孫們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們,兒孫們是否一切安好。

  佛說:感恩方知足,關愛則付出,舍得方無悔,珍惜則幸福。此時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許前者更偏向于心靈的陶冶,與實用的功利無關。

  清明,踏青祭掃,仿佛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一天。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起。這一天悲傷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會。

  先讓久違的父母品嘗幾樣家鄉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們告知家族里的悲歡信息,嘮叨幾句自己的心思,祈禱父母保佑子孫幸福安康。如此一來,清明祭祀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更加真實了許多。

  清明,除了祭奠賦予我們生養之恩的父母外,還應追憶些什么?在一片縈繞著惆悵與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葉,寂寞輪回的自然規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許多。

  清明,故鄉墓園下著淚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萬里,無數的亡靈等待著親人的到來,那些再長的鞭炮,再多的紙錢,或許只是心靈深處贖過的表現。人死了,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活著時的盡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飯,梳梳頭,與他們說說心里話,都可能像暖流一樣流過彼此的心田。

  與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善待吧,善待一切應該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見或聽到陰陽相隔的悔恨,我討厭那種虛情假意的作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應該重視當下,珍惜親情,關愛家人,不要在將來面對他們的死亡離去時,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說過:“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當成子女。”我贊成這種觀點。想想不是嗎?中華民族的一代代傳承到了今天,父母給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卻是何其少啊!有幾個父母不是時刻惦記著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時刻惦記著父母呢?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愁。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無聲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有聲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牽腸掛肚;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當今社會,人情世道都在變,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現時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還是要少點交際,少點應酬,找點空閑,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的這種行為,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我雖不信天堂之說,但心之深處,卻難免不自覺地往那些虛無飄渺的事上聯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個人間,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樂。

  風飄飄紙灰飛揚,雨瀝瀝淚如泉涌。忽然間我發現自己老了許多,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墳前那棵胡楊樹已萌發出了無限生機,泛綠的枝條隨風搖曳著,仿佛在向我頻頻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戀。

祭祀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風景優美的羅山腳下,山上蒼松翠柏林立,鳥兒婉轉歌唱,樹下鮮花盛開,徜徉其中,微風送來陣陣花香,沁人心脾,仿佛到了人間仙境。

  山上長眠著我們逝去的親人。逢年過節我們都要攜帶紙錢、燒紙、鞭炮等到山上祭祀親人。每到那時,山上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充斥著火藥的氣味。除夕那天回老家的時候,走到村頭,我就看到村委會的墻上張貼著給全體村民的一封信,信中號召大家在春節期間盡量少放鞭炮,過一個低碳文明的春節。我的心里也受到了震動:是啊,現在空氣污染很厲害,電視上經常播報哪個地方是霧霾天氣,發布橙色預警信號,讓大家注意戴好口罩。過年時家家燃放鞭炮,空氣中的PM2。5指數又要升高了。

  下午,爸爸照例收拾祭祀用品要帶我上山去。我想起上午在村頭看到的那封信,就對爸爸說:“今年村里不是號召我們文明祭祀嗎?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祭祀呢?”爸爸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我和爸爸驅車來到城里,買了一束潔白的菊花,一瓶

  醇香的白酒,還有一些點心。回到村里,我和爸爸帶著買來的東西,踏著厚厚的松針,來到親人的墳前。爸爸對我說:“我的爺爺活著的時候很愛喝酒,今天我們就給他斟滿一杯酒。”我們把鮮花放在墓碑前,斟上一杯酒,擺上買來的鮮花、點心,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回家的時候,我看到墳墓前不再有屢屢青煙,空氣中不再彌漫著嗆人的火藥味,文明祭祀,低碳環保,真好!

祭祀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么多賣紙錢的,為何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里,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托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何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即使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后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后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許多關于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就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就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就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好怕的。”媽媽說:“就是啊,放鞭炮.不要怕。”

  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就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么這么怕了呢?

  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就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就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

祭祀作文 篇5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西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間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后,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后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后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精華】祭祀作文匯總五篇】相關文章:

清明節祭祀_高一作文09-03

描寫祭祀的優美段落10-13

清明節祭祀的作文10篇03-22

清明節網上祭祀活動英語作文(精選10篇)03-21

【精華】植樹作文匯總4篇03-28

【精華】植樹作文匯總三篇03-04

【精華】植樹作文匯總六篇02-06

【精華】植樹作文匯總10篇01-25

【精華】冬至作文匯總六篇02-26

【精華】奶奶作文匯總六篇03-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激情小说在线 | 一区二区日韩成人动漫 |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 | 在线视频东京熟 | 久热中文字幕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