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清明作文五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作文 篇1
清明節是個踏青的好時節,今天,我和姥姥一起去郊外踏青。
天氣晴朗,春風拂面,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路旁的柳樹抽出了新的枝條,吐出了嫩綠的葉子;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給光禿禿的大地鋪上了一層翠綠色的地毯。這個時節開的花已經不少了,有桃花、梨花……我們遠遠的望去,桃樹停滿了一只只粉色的小蝴蝶,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朵朵桃花,這些桃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含苞待放,隱隱約約的看到里面有一束小花蕊;還有的欣然怒放。每一朵花都有五片粉色的花瓣,花瓣之間的花蕊,像一束束展開的煙花。深深的吸一口氣,一股淡淡的清香鉆進了我的鼻孔,沁人心脾。
來踏青的人可真不少啊!有放風箏的,有玩耍的,還有欣賞春天的美景的。啊,我真喜歡這有趣的清明節。
清明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說起傳統節日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傳統節日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說起傳統節日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清明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父母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非常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后,父親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自己的父母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假如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許多外地的車輛,母親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母親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母親說:“當時,家里不是非常富裕,但是,母親總是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母親在當時算是非常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母親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清明作文 篇4
二十四節氣,節氣到清明。
家鄉的天地間便彌漫著特殊的氣息,生機和活力張滿了大地和天空,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鮮艷而明麗,萬物祥和而生動。
回憶以前的清明節,真叫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蕩秋千,那可是一個孩童的必備技能。
我家秋千在院子外面,將粗粗的繩索拴在一棵大樹的兩根健壯的枝干上,繩索間拴著一塊木板;坐在結實的秋千上,兩腳用力蹬地,身子就隨秋千飄蕩起來,如同古老的吊鐘;忽上忽下、忽近忽遠,大地和天空隨著美妙的曲線晃動、旋轉、跳動起來。或干脆閉上疲勞的雙眼,忘卻一切,盡情享受飛翔的快感。或哼起歌聲,任清風帶向遠方,學習的重擔和生活的煩惱也隨其帶走,高山流水,豈不悠哉。
清明時節,風箏難耐寂寞,凌風而起,傲視千雄,翱翔于藍天之上。
風箏是一個淘氣的娃娃,但只要你摸透了他的性情,任憑繩子怎么扯動,它都會在空中為你戲耍、表演。隨風而起,風箏才會翱翔,任其自由的舞蹈,伴隨童年無盡的想象。一線一棍,只為飛翔而生,鳳舞九天,傲視千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經典的詩句,經典的詩意,勾起了我對過去清明的暢想。回想過去,審視現在,暢想未來,清明將何去何從,逝去的清明能否重現,選擇權永遠在我們之手。傳承中國文化,理所應當,望君珍之慎之。
清明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爺爺,哥哥在老家掃墓,而媽媽和奶奶在家做飯。
在以前掃墓有一個習俗,就是女生不能去,但我還是去了,這都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思想了,在學校我不是照樣去嗎,到了以后,我們發現墳墓上有火燒的痕跡,這是別人家燒草留的痕跡,真可惡!竟然在我的祖宗頭上動土,真是太不文明了!爺爺說我的老爺爺最喜歡喝酒了,所以特地拿了些汾酒給他喝,而且還拿了許多票子,希望他們在天堂過得好一些。我聽爺爺說他們生活很樸素,平常什么都舍不得吃,都要留給爺爺們,所以爺爺才燒那么多的票子給他們花,唉——回想起他們那個年代,生活真是艱辛啊!還要和日本人對抗,想想我們現在已經夠好了。在回去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以前的封建社會真是不平等啊。
所以我們現在才要更努力的學習知識,要打好基礎,為精彩的明天再次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