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包清明果作文(精選2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包清明果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清明果作文 篇1
每年的清明,家家都要燒香祭祖。滿山的掃墓人川流不息,各自在墳前叩拜,焚香燃燭,祭奠先人,祈福后人。
在我們家,俗稱“請公公”、“拜太太”。“請公公”時,要放一碟鹽和一碟米;“拜太太”時,要端上飯和燒熟的菜,如果有大塊的肉,或者是整只雞和鴨,一定要插上筷子。酒盡量倒在小杯里。光飯菜還不夠,還要放上一些水果。準備好了,就拜一拜,燒點兒紙錢,并祈福。這樣的儀式,不得有一點兒馬虎。
當然,我記掛清明,那是因為奶奶的清明果。
清明果的皮是青色的,像春天的新綠,但又要比它濃一點;形狀類似于餃子,里面的餡兒與餃子不同,比餃子要多,所以更顯得大而豐滿。
做清明果并不難,只要有上好的配料就行,然而奶奶總是很認真地準備餡料。果味怎樣,主要取決于餡料。清明果一般分兩類,一類是甜的,一類是咸的,我喜歡吃咸的。咸的餡料需要雪菜、筍、豆腐等。
再做果皮。果皮的主料是艾蒿葉、糯米粉。先把部分糯米粉和水調勻,再把被煮沸的艾蒿葉同翠綠的湯汁舀到木盆里,然后反復搓揉,直到變成嫩綠色的一團。奶奶捏出的果皮不薄不厚,包出的果子的.樣子像翠綠的元寶。果子還沒出爐,我就能聞到面料里淡淡的清香。一出爐,就更不用說,翡翠般的色澤迷住了我的眼,咬一口,更是回味無窮。
清明節一年只有一次,一年做一次清明果,真叫人企盼,更想參與。家鄉的清明果,是我童年的眷戀,是我童年美好的記憶!
包清明果作文 篇2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包清明果。
前一天,奶奶一大早就背著一個大籃子,準備出門。我問奶奶:“奶奶,你去哪兒啊?”奶奶說:“我去采集明天要包清明果的葉子。”“我也要去!”我興奮地趕緊跟在奶奶的身后。
到了山上,我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樹林,但并沒有看到包清明果的葉子。我在想這些的時候,奶奶已經在采葉子了。我跑過去看了看,“這不就是普通的嘛!”我撇了撇嘴。奶奶笑著說:“這可不是普通的葉子,你看這片葉子的頭是凹進去的,而普通的葉子卻是圓圓的。”說完,我們就四處尋找,最后找到了一大籃。
第二天,奶奶把葉子和面粉糅合在一起做成了一個綠色的'大面團,然后用刀把面團切成小塊小塊的。我又跟在奶奶的身后,說:“奶奶,你教我做清明果吧!”奶奶點了點頭,說:“先把面團揉成圓形,將大拇指戳進圓形的面團里,像鳥窩一樣。然后把紅糖放進去,用右手捏住一個角,再用左手捏出另兩個角來,這樣就做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清明果。”
我做第一個時,由于糖放太多,紅糖都露出來了。我突發奇想,把這個失敗了的清明果搓圓,偷偷地混進奶奶做的三角形清明果里。等到奶奶打開蒸屜,一看,說:“咦,這是誰做的?”我笑嘻嘻地說:“這是我做的!”不過第二次,我就做得很成功了。
當清明果吃到嘴里,糖和面團都黏黏地裹到了一起,那味道甜甜的。我的心里也甜甜的,因為我又學會了做一樣東西——清明果!
包清明果作文 篇3
今天,奶奶從野外采來了青,說是要包清明果。奶奶將青煮了一下,就把米粉和在一起,炒好了餡,就開始包了。
奶奶把大團子搓成一個個小丸子,然后把這些丸子壓成月餅狀,捏成一只碗的形狀,最后把餡放入“碗”中,把碗對折、捏好,在折一些花邊,就這樣一個清明果包好了。
我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哎呀!我的皮兒破了!”妹妹尖叫起來。“沒關系,我只要補一點兒皮兒上去就行了。”說著奶奶從大團子上取下一點兒補了上去,說:“這不就行了嗎?”我們繼續包著,前邊的幾道步驟我們還行,最后折花邊,我們就不行了,奶奶只好慢慢的教我們折。
在奶奶的耐心指導下,我們學會了包清明果。于是我們便大顯身手開始包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清明果。不知不覺,我們包完了,奶奶開始煮清明果了。
奶奶摘來幾片青菜葉,放在蒸鍋上,然后把清明果放在上面就開始蒸了。這時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蒸鍋上要放菜葉?”奶奶說:“因為蒸時,清明果會粘在蒸鍋上,所以要放一層菜葉!。”“哦!原來如此,我懂了。那么奶奶蒸多久才可以吃呢?”我追問道。“你真是個急性子,快了,快了,馬上就可以吃了!”奶奶笑瞇瞇地答道。
過了一會兒,清明果蒸好了,奶奶把它裝在碗里。我連忙拿起一只清明果,咬了一口,哇,太爽了,特別是里面的`餡,吃了讓人回味無窮,不一會兒,我就吃下了好幾只。
包清明果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
包清明果作文 篇4
清明節快到了,細雨綿綿,有點涼意,傳統習俗在家家戶戶中度過。在方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吃,在我心中色美俱全的就屬清明果了。
清明果是方前清明節時吃的食物,如糕狀,香甜可口。做清明果的原配料方言叫“青”,青在三月就有許多,布滿遍地,每到這個時節,大家都去采艾青。做清明果的材料有:果印,粽葉等。
在做清明果前,要把“青”完整的挑出來,放進水里煮熟。再把煮熟了的“青”放進搗臼里(一種凹形圓柱形的石塊)用搗錘用力地砸下去碎。搗“青”的工作可要叔叔、伯伯和爸爸他們干了,因為搗“青”要用力才行,這樣吃起來的清明果才會更香更有韌性。“青”準備好了,再把適量的面粉放進青團內一起搗成團,這樣做清明果的“外皮”就完工了。
做清明果很簡單。第一步:把青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放進有面粉的盆子里,讓小圓球沾上面粉,這樣就不粘手了。第二步:把青團用手輕輕地壓在果印上,一個漂亮的`清明果就做成了。把做好的清明果一列列整齊的排在粽葉上,放進鍋里蒸熟即可。這樣做成的清明果大多是甜的,里面的餡以豆沙為主。一個模具印出了一個個相同形狀的清明果,出爐后,排放在粽葉上的清明果綠如翡翠,如光煥發。
做咸味的清明果稍微復雜一些。清明節正值是筍長得正旺的時節,所以清明果內的餡都有筍。餡的種類很豐富,咸菜、豆腐、筍、蘿卜皮、腌肉等炒熟了,等放著涼了才能開始包清明果。這時只要按餃子的包法就可以了。聞著剛出爐的清明果那淡淡的青草香,讓人垂延三尺。
清明節是民俗傳統節日,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但在我們方前,它也是方前小吃之一,甜咸兼有,人人都有口福品嘗。
包清明果作文 篇5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是清明節人們時常說的一句話。以前的人家每逢清明時,就在田里種瓜和豆,也可以出門走走,踏踏青,但現在的清明和以前不一樣了。
到了清明節,我們義烏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吃清明果。清明果可不是水果,而是一種手工做的食物,它有著三個角,像個標準的三角形,可每條邊都往里面凹,深綠色的外皮上有幾個黑色的小點點。以前清明節都是在外婆家過,外婆和媽媽做好清明果,我等著吃就好了;但今年的清明,我要自己做一個清明果。
做清明果需要面粉、紅糖、水和清明草四樣食材。我在廚房拿來了紅糖、面粉和水,可青草我要自己去外面割。我拿上了鐮刀,跑了出去,望著田野里一片片的青草,猶如孫悟空要用他的火眼金睛分辨出妖怪似的。我仔細地盯著每一棵青草,如果發現草上有一層白毛,摸起來綿綿的,就立刻把它割下來放到手上,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拿著一小叢深綠色的清明草跑回家中,看見媽媽已經做了幾個,我火速行動了起來。我用刀把草切碎,把它和面粉一起放到碗里攪拌,只見面粉好像換上了新裝,滾動著它綠盈盈的身體。可以正式做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這里一捏,那里一扭,結果做出來的好像是一只長著兩個大觸角的螞蟻。我再拿點面粉,把三只角捏得均勻,其余部分都切掉,但做出來的又太小了,一小口便可以吞下去。我這次把大小控制好,里面用紅糖塞得滿滿的,又把角弄均勻,做出來的和媽媽的'差不多,外婆拿來蒸屜將它放了進去。
揭開濃煙和香霧籠罩的蒸屜,我吃了一口自己做的清明果,紅糖水像清泉一樣在嘴巴里流了出來。此刻,清明節的滋味,包裹在黏黏的、甜甜的清明果里,有一片淡淡的青草味,那也是童年的味道。
包清明果作文 篇6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組織三年級同學去西施故里踏青。那里春色滿園,萬物復蘇,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欣賞美麗的景色之時,我們還參加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做清明果。
做清明果的第一大材料就是一種名叫艾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然后就是糯米粉和餡了。餡分為兩類,一類是甜的`,是用豆沙和白糖做成的;另一類是咸的,用咸菜、肉丁、鮮嫩竹筍、蔥丁炒在一起做成的,那樣子的餡白中帶綠、顏色鮮艷,聞起來也是清香撲鼻,一下子會勾起人的食欲。
材料準備好后,就可以做清明果了。先把艾草的汁水和糯米粉放在水里攪拌,待粉團變成青綠色時,就抓一小團兒,把它放在手心,輕輕地揉,等到粉團變得又圓又光滑時,就把它壓成一個小餅,然后用大拇指、中指、食指一邊轉一邊捏,讓它的厚度均勻,然后放上餡,再把口封住,最后捏上漂亮的花邊。
不過,還真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啊!我想給清明果加上漂亮的“發箍”,但手指好像不聽我使喚,花邊捏得不是這邊歪了,就是那邊斜了。我正焦急呢,想看看別的同學是怎么做的。我抬頭一看,哇!他們做的清明果千姿百態,有的像一個幾天沒吃飯的餓漢,癟著肚子;有的挺著一個大大的將軍肚,根本無法站起來。更好笑的是桌上趴著一個清明果,它的餡正在不停地往外流,活像一個小孩咧著嘴巴流口水……原來做清明果好難哦!最后,在幾次失敗的試驗后,我總算給清明果按上了一個漂亮的“發箍”。
煮熟后的清明果,油綠如玉,糯韌綿軟。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心里真是比吃了蜜還甜。
包清明果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我們要吃清明果,所以我決定今天學做清明果。
第一步要找艾草。奶奶給我一張圖,說:“這就是艾草,你照著上面找”。我點點頭說:“嗯。”然后就開始地毯式搜尋。一株株嫩綠的艾草頭頂上開了幾朵淺黃的小花,如同戴了黃帽子的婦人。我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拆入籃中,一逢逢,一簇簇的艾草堆滿了竹籃子。
滿載而歸后,我看見奶奶把艾草放在盆里搗碎,接著擠出汁,放到糯米粉里使勁地揉啊揉啊,搓啊搓啊,散亂的'糯米粉不久就變成蔥綠色的青團子了。我好奇地問:“奶奶,你為什么這么反復地揉搓呢?”奶奶說:“這樣一方面是為了讓糯米粉和艾汁均勻地揉和起來,另一方面是為了清明果有勁道,吃起來更有嚼勁。”聽了奶奶的話,我恍然大悟。
開始做清明馃了。奶奶先把大青團摘成一個個小青團子,接著把小青團子壓平,然后把筍肉的餡放進去,再把青團子包好,放在一個模具里一按,一個帶有梅花圖案的清明果做好了。我也照貓畫虎學了起來。可是我做的清明果,一邊鼓鼓的,一邊扁扁的,“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正納悶著。奶奶笑著說:“因為你沒把餡放在最中間啊。”我若有所悟。接著,我又繼續做起來,越做越好。后來,靈機一動,我就隨心所欲地做了起來。青團子在我手中變魔術一般,一下子粘成了一個憨憨的豬頭,一下子粘了一只可愛的鴨子……奶奶看了我的創意,贊不絕口,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今天,我終于學會做清明果了,真開心啊!
包清明果作文 篇8
早晨,太陽正被薄云纏繞著,放出淡淡而耀眼的光。今天是清明節,我一大早就起了床,滿面春風地來到了包清明果的地方。
終于要包清明果了,媽媽問我:“你會包清明果嗎?”“會。”我答道。我拿起一塊綠色的東西,照著大家的樣子,心平氣和地包起來。我先把兩個大拇指放在綠色的東西上,按出一個洞,慢慢地轉,一邊換方向,一邊把“皮”給捏薄。我捏出了一個“碗”,然后把菜放到“碗”里,大家的放三勺,可我的“碗”放兩勺半就放不下了。
我好不容易才把邊粘住,因為它太黏了,手總是要把“皮”給粘上來。媽媽告訴我要沾一點兒面粉就行了。我一試,果然靈。我可算包好了一個粿,洋洋得意的舉起來給大家看。“蘿卜條呀!”表哥笑我包得難看。
我拿著我的粿和小舅媽的`粿一對比,還不能和小舅媽的粿相提并論呀,可是我對我包得第一個粿還是喜不自勝,對大家下令:這個粿一定要給我吃。小舅舅把我叫來,教我怎樣做好清明果的花邊,我喜聞樂見的聽小舅媽說,我看了小舅媽怎么樣做花邊的整個過程,點點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我的花邊做得很好了,只要把邊捏薄,然后用大拇指一段一段地推,用食指和拇指一起把邊捏住就好了。可我的菜還是包得太少了,不管大家怎樣千方百計地教我,我也不知所為。媽媽說,“雨晴,要不,我們倆合作吧,我來包,你來做花邊,我的花邊做得太難看了。”“好吧。”我回答道。
我和媽媽做了好多粿,我開始厭煩包清明果了,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我就在一旁看著,等著清明果做好了吧!
包清明果作文 篇9
時間過得太快,轉眼間到了清明節,那么這也意味著我們將要放三天小長假嘍!
不過說到清明節就不得不提清明果。清明果是清明節必吃的傳統美食,是將艾草擠出汁拌入面糊中,攪拌至艾草汁完全與面糊融合在一起。再將其中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我從小就愛做美食,清明果就更加不用說了。到了清明節我們回到了老家,一到做清明果的時候,只聽外婆一聲大叫:“大家快點過來做清明果嘍!”安靜的廚房中瞬間擠滿了人。有的在做清明過的外皮;還有的在做餡料……有做甜的,有做咸的。作為甜食愛好者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甜的,我主要的是將清明果印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先將印花木板上抹上香油,再將清明果放入木板中摁壓。然后將木板反手換一個方向,盡力向下一敲,可現實卻不像我想象的那般順利,清明果卻沒有掉下來,再敲擊了幾下,可還是紋絲不動。我開始煩躁了起來,拼盡全力向下一敲,那頑強的清明果終于掉了下來。緊接著我的手法越來越熟練,廚房里不停的傳出“咚!咚……”的聲響,過了兩個小時左右,清明果終于大功告成啦。
大家將自己做好的`清明果蒸好,放在餐桌上。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走了一個甜的清明果,張大嘴巴咬下了一大口,天哪!一咬都是芝麻和豆沙的飄香,熱騰騰的白糖水從里面向外流出甜滋滋的,再加上軟軟糯糯帶有艾草想起的外皮,那完美的結合,不同的味道匯聚在口中是我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沒兩下我就將一個清明果吃光了,整個大廳其樂融融都是清明果的香味。
轉眼間三天很快就要溜走,我戀戀不舍地離開老家,下一個清明節我還會早點來。
包清明果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果紛紛,果香四溢滿堂飄。”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咱們文成人都會做上一些清明果,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今天我們二八班同學準備來一次清明果DIY,你們快過來瞧一瞧吧!
我們把手洗得一干二凈,老師把我們分成七個一組、八個一組。我們戴上白色的廚師帽,男生變得帥氣透頂了,女生變得秀氣無比了,一個個“小廚師”就閃亮登場了。萬事俱備只差食材,我們換著食材,迫不及待的想躍躍欲試。
老師把食材發下來,我一拿到面團,就如同拿到了尚方寶劍一般,立馬就行動了。我揉了一個又大又圓的面團,就像“翡翠雞蛋”。用右手的大拇指,其他指頭在旁邊轉就像綠碗,再打來一勺子紅豆沙,一個清明果,就大功告成了。放在桌上細細觀賞,像挺著大肚子的壯丁。
我正要繼續第二個的時候,一抬頭看了看其他同學的杰作。哇!同學們做的清明果,無奇不有。有的做了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綿羊,有的.做了一個很大很大的餃子,我也不甘示弱,我做了一頭胖乎乎的小豬。先做兩個面團,用紅豆沙裝點它的五官,一頭栩栩如生的小豬,就大功告成啦。我真想騎著它去旅游啊!
下面就是蒸清明果的時候了。我們把一個個奇形怪狀,千奇百怪的清明團子秩序井然的飯進了蒸籠蒸了起來。在蒸的時候,教室里不斷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艾香撲鼻而來。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清明果盼來啦。一端來,香味就把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疑似嘴巴發大水。我拿了一個清明果,吃起來,哇!真好吃!
“清明時節‘果’紛紛,果香四溢滿堂飄。”這次活動讓我們流連忘返。還讓我大飽手福,大飽口福。這次活動讓我學到了一個道理,自己動手做,味道會更甜。
包清明果作文 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欲斷魂。在這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們家鄉有祭祀先祖,吃清明果等習俗。可你們了解清明果的做法嗎?今天就跟我來做個清明果diy吧!
外婆告訴我,清明果的外皮是由清明草和一些米粉攪拌放在石臼里錘打而成的.。前個星期天,我就跟著外婆到附近田野采摘了一籃清明草,洗干凈搗碎預備著,就等著我清明節放假回家繼續做了。
我們先將米粉蒸熟,然后跟打成泥的清明草一起放在石臼里錘打,直到清明草與米粉完全融入到一起,果胚已經變成淡綠色了。
外婆將果胚弄成條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可以做一個清明果。然后拿起一小段,揉成碗形,加入餡。餡可分為咸餡和甜餡。咸餡主要由筍干,榨菜,粉干組成,甜餡是芝麻加糖。最后封上封口就大功告成。其實做清明果的過程與包餃子差不多,只是花邊比較別致,我擁包餃子的方法做,外形還可以不斷變換花樣呢!
我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清明果葉上,就這樣不斷地做,夠一籠以后就放到蒸籠上一起蒸。我還要告訴你一點,清明果葉也是清明果是否好吃的關鍵一環,這種葉子是古代一直口口相傳延續而專用的。這張葉子,一來不讓清明果粘在蒸籠上,二來讓葉子的清香沁入清明果中。
放入蒸鍋后,過了大約30分鐘,就聞一股樹葉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混合而入,逐漸彌漫整個空間。讓人不禁很想品嘗一下清明果的滋味,我強忍著沒有揭開鍋蓋偷吃。
終于,清明出籠了。我接過媽媽隨手遞過來的一個,走到門口就迫不及待地塞進嘴巴大大地咬下一口。媽呀!燙得清明果在我嘴巴里不停地打轉,我卻還是舍不得吐掉。
春春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這次做清明果,讓我增加了一項生活能力,還讓我多地了解了清明節的傳統與習俗。
包清明果作文 篇12
要是有人問我最喜歡哪個傳統節日,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清明節。因為清明節能吃到我最愛吃的清明果。
白色的清明果中間嵌著一點紅色和綠色的小面粒,綠色的清明馃中間嵌著兩點白白的小面粒,一個個躺在大面盆上甚是可愛,看得我直流口水。清明節那天,我迫不及待地請求奶奶:“奶奶,奶奶,快蒸清明果,我好想吃了。”
過了十來分鐘,廚房里的灶頭上翻騰著縷縷熱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咽了咽口水,急切地問“奶奶,好香呀!熟了沒?”“快了快了,嘴饞貓”奶奶笑著說。我著急地等在那里,一手拿著碗一手拿著筷子,不停撥動著碗筷。
“熟了,熟了。”奶奶一邊揭開鍋蓋一邊說。只見變色的荷葉里躺著一只只白的綠的清明果。,白色的清明果,白得清爽,白得透亮,像一塊純潔無暇的白玉;綠的'清明果,綠得發亮,綠得流油,像一塊無價的翡翠。我肚子里的饞蟲早已蠢蠢欲動了,夾起一個就咬,哇!清脆的筍丁中夾雜著一絲酸酸的味道,真好吃!一看餡料,墨綠的酸咸菜中,混著嫩黃的筍丁和碧綠的小香蔥,仿佛自己品嘗的不是一個普通的清明果,而是一件完美無缺的藝術品。
一個清明果很快就吃完了,我又拿了一個甜的吃起來,先咬一小口子,然后吸里邊的芝麻醬,甜甜的香香的,順著喉嚨緩緩流入我心田,那感覺真是太爽太舒服了!
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肚子吃撐了,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廚房,但那種柔軟和清香的味道一直回味著。真希望一年能有很多個吃清明果的節日!
包清明果作文 篇13
清明節前后,正是家鄉做清明果的季節。
那時,奶奶總會上山將一些艾草的嫩葉采回來做清明果。首先,要將嫩葉洗干凈,挑出好的,再下鍋汆一下,倒上石灰水用來去澀,然后撈起來,放入盆里,和些米粉,揉啊揉,直到揉得有勁道,這時,米粉團呈現出深綠色。
每當這時,我會自告奮勇,開始包清明果。在奶奶洗手的催促下,我總會胡亂洗一下,等不到手干,我就拿著小刀,將奶奶搓好的一段米粉團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拿起一小段,輕輕的粘一點面粉,開始捏。
我把它捏成一個個碗形,底厚、邊薄,這樣就不容易破,再小心的放入餡,或是香甜的豆沙餡,或是可口的雪菜春筍豆腐餡,這時,就可以做最后一步了————成形。
清明果的樣子既不像餃子,也不像餛飩。要是咸的,奶奶就會把它合在一起,上面捏一個尖尖的'“帽子”,再在兩側捏兩個小小的“手”。要是甜的,就把它做成一個“雪團”,所謂“雪團”,其實就是把清明果捏成圓形,在外面粘一層糯米,蒸熟后外面白白的一層,活像一個“雪球”,所以才給甜果取名為“雪團”。
包好十幾只后,就放進鍋里蒸,直到屋里熱氣滕滕,彌漫著艾草的香味時,便可取出。拿起一個,輕輕的咬一口,頓時汗水流出,嚼起來十分勁道,讓你吃了還想吃。
后來,我到了杭州,每當走過艾草旁,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這時,我又想起了家鄉的清明果。
包清明果作文 篇14
你吃過清明果嗎?它可好吃啦!雖然它的名字里有個“果”字,但是它并不是水果。它呀,是一種面食。每年的清明節,咱們文成人都會做上一些清明果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
今天我們班也舉行做清明果的活動,我連忙跑到洗手間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再跑回教師。家長把一頂白如雪的廚師帽給我們戴上。男生戴上可帥了,女生戴起來可美了。我們盯著講臺上的材料,真想動手試一試。
老師終于大發慈悲把材料發下來了。我連忙掰了一小塊面團放在手心上揉呀揉,就像一顆圓溜溜的雞蛋。再用大模子壓一下,然后盛一小勺子紅豆放在里面,最后把開口處合攏一個清明果就大功告成了。肚子圓圓的,就像一位孕婦。
啊!我抬頭看著同學們有的做大餃子、有的做一只兔子、有的做一顆鳥蛋、還有的'做了可愛的小熊……我也不甘示弱,做了一只胖乎乎的小豬,可愛極了!大家都夸我做得栩栩如生,我心里可像吃了蜜一般甜呢!我真希望他能陪我一起學習,一起打羽毛球。
家長把清明果放到了蒸籠里蒸,我們等啊等,已經過了很長時間,終于盼來了蒸好的清明果了。同學們看了各個垂涎欲滴,有的同學狼吞虎咽地吃著,還有一些人是慢慢品嘗。我咬一口,甜甜的,真好吃呀!真的是“清明時節果紛紛。”
春春艾葉綠,年年果泛香。如果你想吃的話就來和我們一起做吧!
包清明果作文 篇15
四月初,清明時節,卻無雨。
明媚的下午,天空展覽深遠,萬里無云。春風徐徐吹來,拂過我的面龐,愜意。我跟著媽媽在清明小長假中逛街。雖說并沒有去掃墓,但是這樣過也很不錯啊。這時候,風把一陣清香送來了,很好聞。我嗅了嗅,頓時明白了什么,把媽媽拉到了街角。
果然,是賣清明果的小店。媽媽看了,笑了笑,覺得這樣也好,就讓我嘗嘗清明果吧。
不一會兒,我受上多了兩個香噴噴的清明果,一個甜一個咸。根據香味,我決定先嘗嘗咸的。剛咬下去,是糯米的軟,有種淡淡的甜,對啦,還有下面的一片葉子呢,媽媽說這是橘子葉。
再咬深一點,就是餡了。就像五味雜糧,有咸菜、豆腐、蝦皮等,如果麥餅里是這景象,那就一定很美味,可在清明果里,那就不一定了,外面甜里面咸,甚至有點兒苦澀。
我皺著眉頭,硬著頭皮吃完,接著目光又轉向了那誘人的甜清明果。再次咬開,里面黑黑的,如夜空一般,白芝麻就是星星,穿在銀河中,黑芝麻卻看不大清楚。嘗了嘗,甜得很。
我露出了滿足的'神情,果然還是甜的好吃,可沒幾會兒,便被我吃完了。只剩一片墨綠的橘子葉蜷縮在手心,留有余香。
知道了清明果的傳說,又嘗清明果了,那種充實的滿足填滿掃墓踏青的空虛。
包清明果作文 篇16
記憶中的那團青色,依舊是柔和的、內斂的。不甚明艷,卻一直在我的記憶中存在著……永不褪色。
大自然中的色彩不計其數:熱烈的明紅,活潑的嫩黃,深沉的暗灰……我卻獨愛富有生機的綠色,不是那濃艷欲滴的綠,而是柔和內斂的綠,就像小時候做清明果時常用的葉子的顏色。在我年幼的時候,常在清明前后趨車趕往鄉下的外婆家。
記得有一年,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帶走了城市的喧嚷,平添了一點靜穆。我騎著車,斜風夾雜著雨絲和我撲了個滿懷,到外婆家時,早已狼狽不堪。
我扣門,外婆來應門,見我濕漉漉的,趕忙讓我走進門檫干身上的雨水。進門,我的視線瞬間就鎖住了那飄著霧氣的廚房,我直勾勾地看著,就連外婆走到我身邊也沒有察覺。外婆瞧見我那小饞貓樣,不禁輕笑了兩聲,主動領我進了廚房,我在后面寸步不離地跟著,外婆揭開爐蓋,彌漫的熱氣蒙住了我的眼鏡,眼前白茫茫一片,可我卻還能隱約看到鍋內的那片青色。我不顧其他,急忙摘下眼鏡想一看究竟。哦,原來是清明節家家戶戶必做的清明果。
我向來喜歡外婆做的清明果,不同于外面買來的甜膩,清清爽爽的甜對我的味蕾是極大的享受。我伸手就想去抓,外婆適時地阻止了我,嗔怪地看了我一眼,柔聲地說:“小饞鬼,不知道燙吧?”語罷,便自己伸手去拿。我嬉笑了兩聲,只見外婆在手上附了條濕毛巾迅速地拿了幾個清明果給我。看著外婆那雙粗糙的大手,心里說不清是感動還是心疼。外婆見我半晌不語,以為我是嫌棄她做的清明果,眼中閃過一陣失落。我這時才回過神來,立馬抓起一個清明果就往嘴里塞,邊吃邊說:“嗯!還是外婆做的清明果最好吃!最喜歡外婆了!”我見外婆的眼睛彎得像月牙般充滿笑意:“多吃點,喜歡就好。”我們相視而笑,此時的空氣中都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我低下頭,在看到清明果時,已不認為它只是清明節傳統文化的'象征了,而是外婆多年來對我深沉的愛。可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傳統美德嗎?心思百轉千回卻又回到生活,我伸出手摸了摸外婆的大手。外婆手中的那一道道溝壑便足以驗證她心中的愛吧。
世事變遷,那團青色已在我的記憶中永存。它體現的不僅是外婆對我深沉的愛,更是一種中華美德的傳承。
包清明果作文 篇17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飄香。每到清明節時,我們余杭人家家戶戶都會吃上清明果,那也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供品。這里的果可不是水果,也不是堅果哦,而是用艾葉和糯米做成清香滑糯的清明果。
每到清明節時,田間地頭就會看到一簇簇、一蓬蓬的艾草,走在田梗上,微風中會夾雜著一股清草味,摘一棵放在鼻前,那香味就更濃郁了。每當這時候我就會隨奶奶一起去田野里喜滋滋地采艾草。艾草一定要挑那種顏色淡綠、又嫩又大的,上面還會有一層細細的毛,毛絨絨的像嬰兒的皮膚一樣柔軟。回家看著那青青鮮鮮、滿滿當當的一籃子艾草,我的腦海里早已浮現了一個個又大又綠、又香又糯的清明果,不禁往肚子里咽了一口口水。于是就纏著奶奶趕緊給我們做清明果。
接著,奶奶就開始了復雜的工序,先把艾葉洗凈放入鍋中,再加點石灰煮五分鐘,撈出,放入容器,用石頭把艾葉搗碎,直到莖都看不到為止,那一撮撮的艾葉就變成了綠糊糊,這時再把綠糊糊摻入白白的糯米粉中。一開始是白綠分明,漸漸地是半白半綠,最后變成了全綠,圓圓的米粉團,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麒麟瓜”,翠艷欲滴,看著就讓人嘴饞。
這時,媽媽則在一旁準備著清明果的餡,有蘿卜絲餡、有咸菜冬筍肉餡、有豆沙餡。等粉揉好、餡準備妥當,就開始包了。奶奶先從“麒麟瓜”身上揪下拳頭大的一塊,把它揉成碗狀,再把餡灌入碗口,最后把碗口收緊,上面捏出一個小尖尖頭,就像綠包子一樣。而這時的我總會嘻皮笑臉地在奶媽身邊晃悠,央求奶奶給我一團揉好的粉團,奶奶總是極不情愿地揪下一小塊給我,我則樂顛顛地在一旁做起專屬于我的清明果,有兔子清明果、有刺猬清明果……
一會工夫,奶奶就把整個麒麟瓜都變成了一個個“綠包子”。最后就在蒸籠上墊上箬葉,把一個個“綠包子”整齊地擺放在箬葉上。爺爺早已坐在土灶邊生起了火,最后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鍋里蒸十幾二十分鐘。我總是等不急地搬個小凳坐在灶頭邊等清明果出鍋。一出鍋,奶奶總是第一個夾在碗里遞給我。我迫不急待地送到嘴里,咬一口,餡里的油就會從咬破的.皮里流下來,再嚼一口,餡和皮就混在了一起,這時候,餡的油膩就不再油膩,皮的清香也不止是清香,只剩下油而不膩、滿嘴含香,讓人吃完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親情牽。每想到清明果,就會想起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做清明果的場面。而清明果的意義也不僅僅是用來祭奠先人,而是讓忙碌的現代人可以坐下來一起感受一家人團聚的濃濃親情。
包清明果作文 篇18
有人敲門。我打開門,竟然是奶奶!奶奶在外地打工,難得回來一次,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奶奶回來了!”
原來,要過清明節了,奶奶回來給我們做清明果。媽媽買來了清明果面皮、豆腐干、雪菜,還有一只又粗又壯的筍。奶奶先把豆腐干、雪菜、筍切成碎末,然后放進鍋里炒,沒過一會兒,香味溢滿了整個屋子。
開始包清明果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面皮團揉成一個小球,再用大拇指在小球的中間按下去,反復擠按,讓小球變成蘑菇蓋。“啊,按得過度了,成了一個餅干了。”我只好重新包,這次又是菜餡加太多了,口都封不上,留了個窟窿。我慢慢地在學習怎么包清明果,雖然丑點,但是因為是我包的,我還是覺得樣子非常可愛。
這時,媽媽走過來,看到我的杰作,驚呼:“天,這兩個這么難看!還是我來吧!”可是媽媽包的也沒有好到哪里去,窟窿也是時有時無。這下,媽媽一聲不吭了,我看著媽媽“呵呵呵呵”直笑。奶奶是包清明果的高手,包的清明果小巧玲瓏,非常光滑細膩。
清明果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嘗嘗。味道清香鮮美,我一口氣吃了兩個。小伙伴們,你們吃了清明果了嗎?
包清明果作文 篇19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要做清明果去祭祖墳了。媽媽做清明團可有一手了,我決定跟她學學。
我和媽媽先去野外采“野艾”,到了野外媽媽對我說:“采野艾的時候要采紅色莖的野艾,不能采青色莖的真艾。”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不能采青色莖的真艾呢?”媽媽說:“因為青色莖的真艾只能做藥用,口味不好。”聽媽媽說完,我就認真的采了起來。沒過多久,我們就采了好多,然后我們把他拿回家洗干凈,媽媽把它過一下開水,然后再切碎。另外把面粉和糯米,以一比一的比例和野艾和勻。媽媽柔好面團,再把清明團子搓成長條,再切成一斷一斷的,然后,取一小段捏成一只小“碗”,再往里面裝餡,喜歡吃什么,就放入什么餡,然后把“碗”口封閉起來,最后把它搓成圓,這樣一個清明果就做好了。做清明果看上去很容易,其時還是有點難度的。每次做清明果,我都做的'怪模怪樣的,有的像小狗,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小船……雖然媽媽的比我做的好,但我還是覺得我的清明果做的又好看又可愛。
包完后,媽媽就把清明果上籠蒸,沒過多久就可以吃了。今天的清明果特別美味又非常香,因為這是我親手做的。
包清明果作文 篇20
清明果是我最喜歡吃的點心。今年外婆已經給我做了三次清明果了,可我還是百吃不厭。但是,做清明果工序繁瑣,所以我打算這個清明節到外婆家好好學習這門手藝。
一大早外婆就到菜市場買了豆腐干、酸菜、豬肉、榨菜、筍、豆芽……外婆先把菜切碎,再把菜拿去炒,不一會兒,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餡兒就出鍋了。吃好中飯,外婆把浸泡好的'糯米及粳米以及糊狀草泥拿到加工廠的機器上榨成粉團。外婆的準備工作終于完成了,也就是說,我終于可以大干一場了。我接過外婆給我的小面團,我用大拇指捅了一個洞,然后慢慢地把面團捏成一個小碗的形狀,為了清明果的餡兒多一點,我把面團捏得稍微薄一點。我舀了兩大瓢餡兒,然后就是把餡兒封起來。
我放到果醬盒里,使勁一按,餡兒都跑出來了。外婆說:“這個清明果破了,你自食其果吧!”雖然是破果子,我覺得還是很美味。第二個我吸取了教訓,我給面團捏了一個小洞,然后放了一點點餡兒,封口以后放在外婆的作品邊上,顯得很小,簡直就是一個餃子。我趕緊放進嘴巴,把它毀尸滅跡了。第三次,我把面團捏成一個不大不小的碗兒,放進適量的餡兒,封口以后,外婆仔細端詳了一番,說:“咦,還不錯嘛!繼續努力吧!”接下來,我就慢慢地掌握了包清明果的技巧。
晚上,外婆給我們煮了自己包清明果。我覺得包清明果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品嘗著親手包的清明果,感覺味道更好。
包清明果作文 篇21
下個星期二,就是清明節了。這個星期六,我和媽媽,還有伯母一起,在我家做清明果。
雖然我知道我不會做,但是我可以跟她們學的。媽媽調好了調料后,就開始動手了。只見她們倆抓、捏、包……非常的熟練,做得非常的快,而我只能先在旁邊傻呆呆的看著,心里默默的學著。過了一會,我覺得自己會了,就忍不住了,于是也動起手來。我學著她們的模樣:抓起一點面料;輕輕的、慢慢的.捏,捏出一個“小酒杯”;加入餡……我做好了一個,挺不錯的了。可拿去和媽媽她們的一比,才發現自己做得又小又圓,簡直就像一個小湯圓,引得媽媽和伯母“哈哈”大笑。我的臉剎那間變得燙燙的,可我還是繼續做。我又做了幾個,雖然有點點像了,可比她們的還是小幾倍,誒!失敗!不做了!真的就這樣放棄了嗎?不行!我又重新拿起材料做了起來,經過一次次的努力,我終于做成功了。
爸爸見到后,還夸我做得比媽媽、伯母的還要好呢,我雖知道不是真的,可我心里還是美滋滋的。不過我決定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會半途而廢了,那樣才會像今天做清明果一樣,做得好!
包清明果作文 篇22
清明,在人們思念親人的情懷中,從人們對祖先的敬愛中來臨了。這天,家家趕做清明果,把哀思包起來了。
圓滾滾的胖乎乎的大肚子,披著一件油綠如玉的大衣,一股淡雅的氣息迎面而來。艾草的清香混著水蒸氣布滿了整個房間,芳香在空氣中流動,全身的'細胞格外活躍起來,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了。一口咬下,有似麻糍之風味,質感滑糯,糯韌綿軟,香甜流入心扉,味蕾像是全被激活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筍的微咸,豬肉的緊實,豆腐干的爽口,成就了清明果的獨特風味。
好奇的我來到廚房,探究是何等技術使這美味佳肴廣為流傳。把似楓葉般卻翠綠的艾草與糯米粉搓和至一起,反復揉捏。不一會,面團便脫了雪白的連衣裙,披上了艾草的綠衣裳。在清水的幫助下,反復捶打,讓清水滲進每一粒面粉,直至橡皮泥般柔軟。把筍、豬肉、豆腐干一股腦地塞進圓滾的大肚子里。送入鍋中,二十分鐘的烈火煎熬,一開鍋,清香撲鼻而來。清明果挺著大肚子,擠滿了空間。胖墩而又緊實,油綠如玉,色如翡翠 單看他那蓬松樣,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后來偶然間得知清明果還有一個傳說。傳說在一年清明,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殺,被一位好心的農民救助,并用艾草制成團子躲過清兵給他送食。后來,劉秀成將這種團子命名為清明果……就這樣,清明果寄托著人們的哀思,秉承著對祖先的懷念與崇敬,流傳千古。
包清明果作文 篇23
在這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的“清明節”里,我和我媽一起去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參加制作清明果的活動。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進去后就看到六張大桌子,上面擺了刀、鍋、鏟子等鍋具,和糖、鹽、豆沙、紅豆沙等佐料,還有艾草、豬肉、豆腐干、冬筍、咸菜等許多食材。
過了半個小時后,所有人都到齊了,我們就要開始做清明果了。我首要的任務就是把艾草老的部分給摘掉。你可別小看了這個任務,這可是做清明果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廢時間的。因為,別看有一盆的艾草,其實把它榨汁榨出來的也只有一杯而已。我們就把艾草汁加在面團里揉呀揉呀揉,揉到艾草汁和面團完全融在了一起才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冬筍和豆腐干、豬肉切得粉碎就OK了。豬肉因為是生的,而且軟綿綿的,我不敢切,所以我就讓我媽幫我切了,我自己來切豆腐干和冬筍。豆腐干倒是挺好切的,可以冬筍就又有點難了,因為你們知道嗎?那些冬筍的`形狀居然是圓錐體!!!這下我可是遇到麻煩了,這要怎么切呀?!不過,我終于還是把這個麻煩給收拾掉了。
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做清明果了。今天做清明果可是有要求的:有創意、有美觀度而且操作臺還要保持清潔。好,開始了,我把面團攤開,放了兩勺糖和一勺紅豆沙,接著把它包起來,揉成橢圓形,再用一些小面團做出頭、尾巴、四條腿,又用一點點紅豆沙做出眼睛,最后用刀在背上輕輕地劃了幾刀。看,一只活靈活現的小烏龜出來了!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果,對于我的這個作品我自我感覺非常滿意,而且很多其他組的成員及老師都對我的作品贊賞有加,嘻嘻!我真是太高興了。
后來,我和媽媽一起又做了很多十分卡通的清明果,媽媽做咸的,我做甜的,我們做了蘋果、向日葵、熊貓、花餃子、笑臉等等。最后一步程序就是蒸了,大概二十分鐘后,我們的作品終于出鍋了,看著香噴噴、好看的清明果,我還真不舍得吃掉它們。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不但讓我對清明節有更深的了解,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制作清明果,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得了這次活動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