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作文【熱】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先祖掃墳。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干干凈凈。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墳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后,先祖的墳碑先祖的墳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傳統清明節是個祭拜先祖的節日,是我們我們應該做的,掃墳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墳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我們有沒有想過,先祖功勞有多大?先祖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先祖,就沒有我們,先祖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傳統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墳的想法,把已過世的先祖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墳。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傳統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了,孩子,明天爸又能跟爺爺說說話了。”老爸用他那有點沙啞的聲音激動的對我說。我好奇的問老爸:“清明是什么日子,讓您這么激動?”老爸掃了我一眼,意味深長的說:“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吃完晚飯,我纏著老媽,想知道這個日子為什么這么特殊,讓老爸突然間會激動。老媽嘆了口氣,撫摸著我的頭,重心長的對我說:“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祭奠自己的祖先,以表達自己的哀思。”頓了頓,老媽看了看老爸一眼,又接著告訴我說,老爸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從此奶奶帶著爸和兩叔叔依為命。老爸是大哥,承擔起了家里的重擔,每次,當他覺得很累的時候,總要去爺爺墳前坐坐,跟爺爺說說話,每當清明時節,不論老爸走多遠,都會想辦法趕回來,年年如此。
聽了老媽的話,我扭頭看看老爸,的確,歲月的流逝,家庭的重擔壓得老爸揣不過氣來,但老爸從來不讓我們兄妹擔心。
第二天下午,我們準備了一點祭品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父親很鄭重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父親的思念,我也收起了以往頑皮的心,神情嚴肅的用我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老爸看著我有點驚訝。我在心里默默的說,老爸,女兒已經長大了,我也會為您分擔憂愁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想,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3
4月4日清時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想起杜牧寫得《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去給自己去世的親人掃墓。家人要團聚,或祭祖掃墓,或踏青春游。
這一天我、爸爸、媽媽和親戚們去陵園,給我去世的太公、太婆掃墓,還要提著香和紙錢去爬山,奶奶還買了一束鮮花。咱們懷著哀傷的心情將鮮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著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媽媽就有點傷感,爸爸告訴我,太公是個慈祥的人,太婆是個為人好的人。爸爸用紅油漆將太公和太婆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了一遍。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太公和太婆:我已經長大了,念四年級了,太公、太婆你們現在要是還活著,那有多好啊!我還看見旁邊的人有的在燒紙錢,還有的人在哭泣。這時爺爺也開始燒紙錢,爸爸連忙跑過去幫爺爺燒紙錢。燒完紙錢,奶奶就敬上一杯酒,咱們一起在外公的墳墓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便說:“祝太公、太婆在天上保佑咱們一家平平安安。”
我是多么的喜歡清明節。因為這一天可以給去世的親人送上一些禮物,表示對他們的尊敬。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東至與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五月四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是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在民間亦相仿效,于次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源于商朝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四月五日前后。清明節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與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人體,都在此時換取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歷代承襲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添加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與燒紙,其實掃墓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節我到了文化宮去“踏青”,中午在外面野炊,晚上又去給去世的姥爺燒“錢”,嘴里還要不住的說:“姥爺,我們給你燒錢了,你安息吧!”
清明節也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戴柳,射柳,打秋千。遼代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呢!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5
對于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我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是淚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與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是,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于現在的我們又有什么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假如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么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么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假如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的機會,那么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一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么?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游人笑語不絕。
人么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的宣泄,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是我國奠基親人和緬懷先烈的日子。所以我們學校放了假,我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回到了老家,剛一回到老家,爺爺就說下午2點去祭祖。
我和爺爺吃完午飯,爺爺在家拿個墊子,還在商店買了一些紙錢,我便和爺爺匆匆忙忙的走了。走在路上,花沒有以前開的那麼旺盛,小鳥也不在嘰嘰喳喳的叫,路上的行人臉上都掛著一副嚴肅的表情,手里還拿著紙錢。樹上還掛滿了許多白色的紙條,好不美麗。
到達了目的地,爺爺在一碑墓停了下來,說:“到了”。然后爺爺把墊子放了下去,跪在上面磕了三個頭。我也學著做,一本正經的磕了三個頭。聽爺爺說,這碑是我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墓,我聽爺爺這么一說,想這碑墓已經有非常長的“歷史”了該燒紙錢了,爺爺把打火機拿出來點著后,我拿了一點說:“太爺爺,太奶奶,你們在天堂吃好,喝好,住好。我們這里一切都好,不用為我們操心。”我說完這些話,我看見爺爺的眼淚涌了出來,說;“我孫子長大了,知道讓人省心了。”
在回家的路上,爺爺還給我講了許多關于帶爺爺和太奶奶的事情,說太爺爺和太奶奶管他非常嚴,可想太爺爺和太奶奶為爺爺花了多少心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7
今天是星期2,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妹妹姥姥一起去花山玩兒,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別的,是去的路上,由于有很多人都要去花山,所以157上人很多我們不光沒有坐下,還被擠成了肉夾饃,我覺得這真像是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呀!經過千辛萬苦,我們終于到了,上了一個大坡之后,妹妹開始又哭又鬧,買這個買那個,買了一大堆東西,我真想說她幾句,唉!在路上,人擠人的,本來路就窄,;路旁還有許多擺攤兒的,真是沒法走呀。好不容易走了一大半的路,看到了許多燒紙的人和燒香拜佛的人,不由想起了5歲時來花山拜佛時的樣子,那時候可真是好有意思呀。
燒的紙滿天飛,落到了頭上,就像下雪一樣,不過有一股難聞的味道。走了一會,妹妹又看到了賣好吃的了,這只小饞貓就死活不走,站在吃的面前,姥姥只好掏出錢包,買了。
經過了這么多事情,我們又迎來了下一個困難:擠公交車,一位老爺爺,重重的踩了我一下,沒等讓腳休息一下,一個阿姨有踩了我一下,我的腳呀,我真想哭出來。
今年的清明節這時有艱辛有快樂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8
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但卻不是什么好日子,因為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和媽媽帶我去鄉下掃墓。
我們乘車到了老家,下了車來到了一個公墓區里,這里有一個墓就是我爺爺的。我對爺爺的印象已經十分模糊,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聽奶奶說,在我和姐姐、妹妹中爺爺最疼我了。我對爺爺唯一的印象就是,老家門前路的盡頭有一條小河,爺爺經常帶上我拿上魚竿去釣魚。爺爺的樣子我只有一點朦朦朧朧的印象,只有看到爺爺的遺像時才能想起來。記得爺爺去世那天,我家里來了許多人,他們都在哭,姐姐也哭了,可是我那時還小,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圍爺爺哭,在我看來爺爺只是睡了,不久以后就會醒來。可爺爺并沒有醒過來,而是永遠睡在了墳墓里。
爸爸跪在那兒給爺爺燒紙錢,我也在幫忙,可是腦子里還是在胡思亂想,爺爺現在在哪里?在那兒生活的好嗎?,這些問題我當然不會知道答案,可卻包含我對爺爺的思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寄托了我們對逝去的親人懷念,可時光不能倒流,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在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以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0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4月4日清明節又到來了。在這個節日里,我們全家決定去南郊踏青。天下著蒙蒙小雨,呼吸著山間、田野特有的新鮮空氣,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抬頭仰望天空,幾只小燕子落在遠處的電線桿上,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哇!時停時舞的燕子正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正演奏著一首歡快的“春之歌”。彎彎曲曲的小路旁,楊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桃花露出了粉紅的笑臉,梨花綻開雪白的臉龐,它們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細細觀察,那一滴滴雨珠在花瓣上滾動著,好似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小草似乎也不甘寂寞,爭先恐后地從褐色的土壤里探出青綠色、細嫩的小手,也許是它要和春天來個親密接觸吧!綠的芽,紅的花,青的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把田野小徑裝扮得分外美麗。
繼續向縱深前進,眼前出現一條小溪。清澈的溪水“嘩啦啦”地拍打著石塊,歡快地流著。潺潺流水中,幾條不知名的小魚順流而下,享受著“免費旅游”地快樂。小溪邊的草地上,聚集了許多出門踏青的游人。綠草地上的那一頂頂帳篷似朵朵大蘑菇,五彩繽紛。老人三五成群打著太極拳,年輕人則圍成一圈玩起了撲克。草地上不時響起“咯咯咯”的笑聲,那是小朋友最開心地笑。你看,他們不顧雨點的涼意,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清明節是美好的節日,更是我們外出踏青的好時光。我愛清明,更愛那清明踏青的習俗。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1
清明節的源起是提醒大家感恩與勿忘,昭示著大家心中對生命的向往,對逝者的緬懷;對未來的期待,對過去的詠嘆。大自然在人類的血液中埋下了一條條尋根的.蹤跡,而清明節正是喚起了大家對生命的遙想與對祖先的緬懷。
南宋詩人高翥曾吟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之時,人們祭奠祖先,憑吊故人,遙寄哀思。無論是至親、朋友,大家都會點一柱香燭,遞一束百合,撒一抔黃土,掃一掃塵埃。
清明節,我和爺爺一起去老家掃墓,祭拜我逝世的老祖母,一路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去掃墓的人,有手捧拿著白花的,有手拿祭禮的,人們以不同方式表達對親人的緬懷,大家也在他的墳前燒了一些紙錢,放了一束花,將那濃濃的相思與懷念傳至墳塋,埋于心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天下起了蒙蒙細雨,好像老天爺也為清明流下了眼淚。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2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祖父、父親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后。我和父親、祖父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墳地里。祖父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父親一份,祖父自己一份。然后對著公公的墳鞠了三個躬,嘴里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父親隨后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了三躬。然后祖父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了三躬。然后叫我把袋子里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里念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愿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祖父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后,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后。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了。我們三個又向家里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后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里,祖母在廚房忙著。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祖母擺好了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祖母叫住了我,然后,把好菜夾到一個碗里,把筷子插在飯里,然后鞠了一躬,鞠躬后還留了一個空座。
吃完飯后,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3
春去冬來,迎來了一個節日——清明節。我們又一起到了父親的墓前。
我跪在父親的墓前,伴著縷縷青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透過燒紙錢的煙霧,我仿佛看到父親,那烏黑的短發,那濃眉大眼,那高挺的鼻子,那方形的臉頰仍多年不變。仿佛此時陰陽不再相隔。我好像小時候那樣依偎在父親懷里,一瞬間的幻覺消失得無影無蹤,淚水再次擋住我的視線。
五個三百六十五個晝夜,我都在思念父親,父親的離去,簡直是晴天霹靂,一時間束手無策的我,整個精神世界都崩潰了,整天向媽媽吵著要爸爸,媽媽沒辦法,就對我說爸爸去遠處的天堂,那里很美,爸爸在那里不用受疾病的痛苦,過得無憂無慮。媽媽還說天上那顆最亮的星星是爸爸,他會在天上看著我的。
回想起爸爸在的情景,他可以騎著摩托車載我上學、放學,可以耐心地教我每一道題,可以陪我一起嬉戲、玩耍,可以在我睡覺前給我唱歌、講故事……可是,這些只能作為美好的回憶了。
還有一件事讓我銘刻在心,父親那時已患病在身,爺爺要父親鍛煉身體,我和哥哥扶著父親鍛煉,日子長了,難免有些煩,哥哥找來一根棍子給父親拄著,然后我們飛奔到電視前,看我們心愛的動畫片,父親拄著木棍,不一小心摔了一跤。爺爺看到后,把我們罵了一頓。之后,我非常后悔,后悔沒有把父親照顧好。
如今父親走了,我能做到的,也就是好好讀書,報答父親和孝敬爺爺、奶奶和媽媽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4
一年一季的清明節到了,那天有的人家去掃墓、有的去踏青、還有的去植樹,而我和爸爸則是去黃山旅游。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就踏上去黃山的路。
一路上,小鳥嘰嘰喳喳得叫著,仿佛在向我們打招呼。小花綻開美麗的花瓣,好像在向我們炫耀自己的美麗。當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各種各樣的美麗的景物。
到了黃山,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聳入云的山峰,特別是天都峰,于地面幾乎直上直下的,我還看到黃山的稀奇古怪的奇石,有的像豬八戒吃西瓜、有的像天狗望月,還有的像武松打虎……這些石塊似乎就像真的一樣。可是當我快要被這些奇石迷住時,我忽然聽到一個聲音,我的心被牽動了,同爸爸帶著好奇聞聲而去,到達了那個地方,原來是一座清澈可見底的溫泉,還冒著陣陣熱氣,如果跳到里面去洗個澡,那真是很舒服啊;還有就是黃山的云海,更是美麗無比,站在山上往下看,云海有的像蝴蝶,有的像綿羊,有的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站在云端翩翩起舞。
黃山的日出是非常的絢麗,當你坐在山頂看東方,不大一會兒東方出現了像魚肚白一樣的顏色,又過了一會兒魚肚白變成了粉紅色,粉紅色又變成了橘橙色,不知過了多久東方出現了太陽的邊緣,又過了一會兒太陽從云海里跳出來,剎時間天空霞光萬道,無比的絢麗,無比的光芒,像一個孩子掙脫了媽媽的懷抱。
啊!這就是黃山,美麗的黃山,我們安徽人的驕傲。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熟悉的詩句在我耳邊響起,清明節是四大“鬼節”之一,其他三個“鬼節”分別是:寒衣節,上巳節和中元節。
今年清明節,媽媽帶我回到了老家,在車上的兩個多小時,我不斷看到路兩旁綠油油的麥地里,有人在燒什么東西。媽媽說,那是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讓他們在地底下有錢花。到了大姨家,我和大姨二姨還有媽媽一起去了姥爺的墳旁,姥爺已經去世了10多年了,我從來都沒見過姥爺,只能想像姥爺的樣子,很慈祥。到了姥爺的墳旁,周圍已經有些人在燒紙了,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在麥地里燒紙,媽媽說以前大家都沒錢,并且農村沒有專門的墓園,所以大家都把親人埋葬在自家的麥地里。
媽媽在墳前畫了一個半圓當做一個小門,把冥幣和疊好的金元寶和黃紙放在小門里,在點著,媽媽邊點邊說:“爸呀,我們給你送錢來了,您收好,別舍不得花,花不完就存到銀行里。”我也對姥爺說:“姥爺,我來看你啦,你愛喝酒,買點酒喝,別委屈自己了。”
清明節,有的地方還有吃冷食的習俗,傳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清明節不僅要掃墓,還有踏青,插柳等習俗,雖然我沒有見過姥爺,但我想姥爺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老人,姥爺,希望你能在天堂過得幸福安逸,姥爺,我們都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