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又到清明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又到清明作文1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陰雨綿綿的日子又讓我想起了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而這句詩又勾起了我對爺爺的想念,想念那與我“素不相識”的爺爺……
其實,我的爺爺在我很小,哦不!應該是在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去世了,是爺爺把我帶到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可能你們都會覺得奇怪,事情是在十三年前:
在我還在媽媽肚子里時,我的媽媽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喜歡男孩,在媽媽第一次生下姐姐時,爸爸就開始對媽媽開始抱怨,吵架聲就開始連連不斷,滿懷希望等著媽媽的.肚子又有了我后,爸爸帶著媽媽去醫院檢查,發現又是個男孩,矛盾又激發了!突然一天早上,爸爸對媽媽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后來媽媽得知:爺爺給爸爸托了一個夢,夢里的爺爺抱著我,并把我給了爸爸,還說,這孩子將來會很有出息,時代變了,你的腦子怎么沒與時俱進,生男生女不都一樣!就是因為這樣,我才平安無事地從媽媽肚子里“鉆”了出來……
從我媽媽告訴我這件事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在天堂的爺爺啊,謝謝您把我帶到了人世,你對我有如此期待,我怎么會枉費你的心意,我現在一直認真、努力地學習,我知道雖然你不在我身邊,卻一直在看著我!我經常想:如果你在我身邊看著我健康快樂地長大,該有多好!如果能讓我看看你,該有多好,哪怕就一眼!
今天的天氣還真有點細雨蒙蒙的感覺呢!
又到清明作文2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并沒有下雨。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民伯伯們也都要忙著干農活,投入到了繁忙的耕種季節。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初升的太陽,透過窗戶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因為今天是4月5日,我要跟隨著爸爸媽媽與同行的叔叔伯伯們一起去祭奠祖先,懷著對祖先的思念踏上了祭祖之路。在路途中,大伯給我講起了曾祖父,他說曾祖父是一個干活利索的人,那個時候正是抗戰期間,曾祖父為救他的戰友而犧牲了,曾祖母是一個身材矮小的人,但她卻很堅強,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時候的先烈們是怎樣頑強的進行抗戰的。我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染。我們少先隊員佩戴的紅領巾不就是無數的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嗎?身在這樣幸福而又和平的年代,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本領,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本領。
又到清明作文3
“人,好比一杯水,是什么品性,一眼就能看清,出了深處可能看不見底,但,不良的習氣是藏不住的。”他常對我說這句話,使原本淘氣、調皮的我領悟很多,懵懵懂懂中深以為這是人間第一真理。它永遠指導我的人生。但,如今又誰來對我說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為何而斷魂?因人?還是因物?透過玻璃窗,我清晰的看見外面飄著雪花,朦朧中,仿佛想到了什么,卻又似發絲,抓摸不住。抬頭望了一眼日歷,今天,是清明。唉,又是一年清明時,難怪外面的天氣如此的凄涼。
一絲悲涼從雪花中傳來,透著窗戶刺痛了我。我盯著飛舞的雪花,想起了我的舅舅,那個疼愛我甚于自己兒子的舅舅!
“媽媽。”我叫喊著,掙扎著,而他卻抱著我,使勁地用他那堅硬的短短的胡茬貼著我的臉,扎著我的臉。我想舅舅是想以此來表達對我的喜愛吧!我看著窗戶反射著我腮邊淡淡的絨毛,就像舅舅的胡茬一樣。又想起了從前的那一幕,歷歷在目。然而,現在卻只能是想起。
白色的雪花紛紛落下,又像是當初那一張張通往彼岸的冥幣落在地上,像刀子一般落在人心上。割疼我的心。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大盒箱子般的紅紅的`棺木,裝載著曾頂天立地的舅舅啊!逝者,不能重生。我安慰著別人,也安慰著自己。
記得當初,每當他熟睡時,我大叫一聲大舅,他便起來,而今,我叫了千百聲,又為何無人應答?記得當姥爺臨走的時候,我捧著一大羅紙錢,心痛地說:“姥爺,到那邊一定要買個官當,要大的。”姥爺笑著抱了我一下。強笑一下說:“傻孩子,別的不會,竟投機取巧的。”而今,我是否又應告訴他也投機取巧呢?
雪花落下,慢慢的融化,而淚水落下,卻慢慢的聚起。
又到清明作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就是掃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稱為“鬼節”。民間還有上墳、添墳的習俗。晚輩帶著燒紙,供品等,到已去世的親人墳上,燒紙磕頭。最后給墳墓上添新土,還要在墳頭上壓白紙條。聽老人們講這是給已去世的親人修房屋,防備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來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此時我想起了大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正是春天的時候,萬物復蘇,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郊游的活動。這時,人們就會帶著家人到野外去游玩,來放松放松自己因工作而緊張的情緒,還可以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好季節。因此又有插柳植樹的活動。聽老人們說舊時候有“清明不插柳,來年變黃狗”的諺語。
除了以上的風俗以外,清明還有吃蛋的習俗。這就如同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樣。這些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已經被淘汰,有的流傳至今,有的還增加的新的內容。
清明除了這些習俗之外,還有我們小伙伴的歡樂活動,蕩秋千,放風箏。最好玩的要數放風箏了。大家在一片寬闊的空地上,跑來跑去,歡聲笑語,共同把風箏送上蔚藍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飛歡樂,放飛夢想,放飛希望……
又到清明作文5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天,是適合踏青的季節;春天,也是適合祭奠親人的季節。
記得小時候的那年春天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驅車趕到了家鄉——胡場。下了車,我和表哥買了幾盒鞭炮,沿著一條路,過了橋,便出發祭奠親人。
一路上,我和表哥你向我丟鞭炮,我向你丟鞭炮。走了一會兒,媽媽說:看誰先把老家找到。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我們對著河對岸指指點點。終于,我們發現了老家。老家在綠樹的掩映下,高樓大廈旁,顯得那么孤單。
到了下午,我們又踏上了旅途。到了鄉間,春天的一切都好像歡迎我們似的。鵝黃的`柳樹舒展開柔軟的枝條,跳起了瘋狂的霹靂。快活的燕子唱著春天的歌,從樹梢掠過。成群的鴨子跟鴨媽媽在小溪里戲水,眼前的大片無際的油菜花田啊,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發現了種在小路兩旁長在白色毛茸茸的植物,只要它被風一吹,就會飛走。我向表哥問:這是什么東西啊?表哥說:這是一種叫蒲公英的的植物,只要它的種子被風一吹,就會四散開,飄到別處,長成一株蒲公英。我說:哦,那我們比賽誰打的蒲公英多。哥哥答應了。我們每人抄起一根樹枝開始掃蕩。棍起棍落,天空中頓時飛起了一大片蒲公英的種子。我們正在爭論誰打的蒲公英多時,一顆很小蒲公英的種子飄進我的口中,我下意識地把它吞了進去。起初,我還不以為然,后來這件事告訴了表哥,表哥哈哈大笑起來:哈哈,這回你可慘了,蒲公英的種子會在你肚子里生根發芽的。我頓時想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我想把它吐出來,可是就是吐不出來。我急的快哭時,媽媽安慰我說:傻孩子,蒲公英是不會在你肚子里發芽的。我心里舒服了許多。
臨近黃昏,在與去世的親人相聚的歡樂和滿面的春風中,我們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又到清明作文6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揮之不去,這樣在心頭纏繞,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會顯得出他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的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兒時,清明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副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路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灑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給予我的急救就是這樣一種恬美。
這已天,我們會來的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祈福,并在心里默默的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和我們一樣能夠幸福的生活。此時我們會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叫的桃花,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黃,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色,又暗示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生命開始的季節,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又到清明作文7
或許是前些日子飄了些細雨,今年的清明節格外明朗溫潤,春潮翻滾,草長鶯飛,無限春光盡倘佯。
清明正是踏青的時節,你是否也開始呼朋喚友,沿春草,順花溪,開始了尋春、賞春、踏春的旅程?綠樹幽篁,曲水蜿蜒,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中,人們放一只風箏,紙鳶連軸線,也讓夢想和思念在天空中一同飛翔遠航。看似小小的一只風箏,卻縮短了天與地的距離,我們盡情地翩躚追逐,連那高遠的夢想也離我們愈來愈近。
而清明,又是祭祖的日子。中國歷來有祭祖的習俗,南宋詩人高翥曾吟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之時,人們祭奠祖先,憑吊故人,遙寄哀思。無論是至親、朋友,我們都會點一柱香燭,遞一束百合,撒一抔黃土,掃一掃塵埃,將那聲濃濃的相思與懷念傳至墳塋,埋于心間。
這一年中,我們的地球家園接連發生了數次災難:云南地震、日本海嘯……許多人也因此失去了至愛的親人和久居的家鄉,甚至老無所依,無家可歸。當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畫面出現在我們眼前時,即使未曾謀面,我們也因他們的痛苦而感同身受。因為懂得失去的痛苦,才能體驗到活的幸福。
清明節的源起是提醒我們感恩與勿忘,而今年百度的清明logo正是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與祭奠,青花瓷中的幾株柳絮隨風展揚,昭示我們心中對生命的向往,對逝者的`緬懷;對未來的期待,對過去的詠嘆。大自然在人類的血液中埋下了一條條尋根的蹤跡,而清明節正是喚起了我們對生命的遙想與對祖先的緬懷。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讓我們臨風回首,一同祈愿逝者天堂安息,生者生活幸福。
【又到清明作文】相關文章:
又到清明作文03-02
(精選)又到清明作文02-15
【經典】又到清明作文02-19
(通用)又到清明作文12-19
【熱】又到清明作文02-28
又到清明時小學作文10-01
又到清明作文(精選63篇)04-06
又到清明作文(精選51篇)04-06
又到清明時作文500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