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與生活作文三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與生活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1
今年國慶節,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說,你們學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今天爸爸要來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說,考就考唄,誰怕誰啊,請出題。
爸爸想用一塊長1。5米,寬0。8米的紅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標志用,小旗的規格兩條直角邊都是40厘米,你幫算算這塊布總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題,覺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們班隨便挑一個學生都能算出來,還想難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筆“唰,唰,唰”地寫了起來。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會兒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給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卻說我這是錯的,并說我沒有認真分析。我很納悶。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來一張紙,試著讓我用畫圖的方法去解答。一畫圖就發現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畫不到邊,這樣我不就把剩下的邊角料也算進去了嗎?肯定算多了面數,不可能有15面。我仔細分析剛才畫的圖,終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幾個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幾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滿意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夸獎我愛動腦筋,不愧是我們家的數學小博士。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大圖形的邊和小圖形邊的長度不成整倍數時,不能用大圖形的面積除以小圖形的面積來計算。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死學習,要將課堂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學得活,用得靈。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2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經歷過喜怒哀樂,經歷過酸甜苦辣,當然我也不例外,有的讓我開懷大笑,有的讓我至今難忘……
原來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樂趣藏在心底,也可以用筆記錄下來,也可以分享給大家聽,今天我就把自己小時候的一件數學小故事講給你們聽一聽。
那是一個陽光充足的雙休日,一大清晨,我就把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寫完,無所事事地坐在那里看電視,媽媽見我不在學習,便交給我一個任務——幫助她買菜。
我一聽,心里突然緊張起來,不知能否完成任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從來還沒有一個人去過菜市場,更別說是買菜了,但又想著如果今天能為媽媽分擔一點事情,或許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還能鍛煉我,于是我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媽媽。我拿著媽媽給我的30元現金,來到了離我家不遠的一個小型菜市場,雖說菜市場小,可賣什么的有。一開始,我很緊張,就連跟別人打招呼的勇氣都沒有,但經過我的仔細觀察,原來也沒那么難,膽子也越來越大,于是我打算買我最喜歡吃的雞腿,原價是3元錢一只,但老板看我是小朋友,就說給你優惠價5元錢兩只,兩只的話少1元錢,我一聽挺劃算,我說:“好的,叔叔謝謝你,那就兩只,辛苦了。”老板聽了,點了點頭拿了兩只熱乎乎的雞腿,我給他10元錢后,便走了,來到了蔬菜區買了一斤青菜,花了3元,買了一斤香菇5元,買了兩斤毛豆6元,可買完以后總感到手里面的錢不對,算了一下,果然少了5元錢,想一想,對了,第一次買雞腿忘記拿找零的5元錢了,這可怎么辦呢?我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來到剛才買雞腿這里,老板見我便說:“剛才我喊你,你沒聽見,下次可要小心點。”我點了點頭說了聲謝謝。回到家,把剩下的零錢交給了媽媽,并告訴這些菜分別是多少錢,媽媽看我左手兩個菜,右手兩個菜,可高興了,還對爸爸講,說我長大,能幫她干活。可她那里知道,我差一點就出錯了。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知識,數學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聽了我對數學介紹,你是不是覺得數學很神奇呢?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3
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數學,體會到數學,所以,數學是與生活同行,與我們同行。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馬路上,在市場里,在學校中,隨處都可以見到。例如:學生每天幾點上課?學生每天學習時間是多長?休息時間是多長?就像這樣簡單而又瑣碎的問題,卻在大千的世界里構成一連串美麗而奇妙的數學問題。從那高高的海岸紅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亞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東西。在它上面我們能夠發現一些諸如同心圓、同心圓柱、平行線、概率、螺線以及比,等數學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用一個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疊出不同的形狀和式樣。華羅庚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謎,日用之繁,數學無處不在。”這句話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還是數學。
而如今祖國的花朵們,卻以什么樣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數學呢?
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詞語出現在課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大家紛紛說道。
教育專家指出,以前考試過分強調解題技巧,試題人為編造嚴重,故意設置陷阱和障礙,造成數學教育變成解題訓練,學生陷入題海戰。
而現在的應用題不僅題長,有時達200多字,而且與生活聯系緊密,要求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了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后,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學生要有“數學問題是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通過相關訓練加以鞏固。
那么該怎樣培養學生的.的生活實踐能力呢?我認為真正的學好數學,不是死記硬背書上的定義、法則,而是靈活運用知識,在生活中也能活學活用。僅僅常被人們忽略的東西,在考試時總是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你的面前,讓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個東西,每一種物體都要留心觀察,仔細的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與課本的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網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長在培養孩子實際的解決問題時,用的方法很簡單卻又很實用。在孩子一年級時,家長每天都帶孩子去買菜,讓他從生活中直接發現數學的存在,并要求孩子準確的算出買菜要付多少錢,哪一家的菜質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級時,家長能夠主動要求孩子擔任家里的“小小計算員”來負責家里的水、電費計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級時,讓孩子獨立解決實踐問題,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在六年級時,家長出門逛街總要拉著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還是買一贈一實惠?等等的一系列問題。
只有真正的認識數學,發現數學,才會愛上數學。
【數學與生活作文】相關文章:
生活與數學作文05-10
數學與生活作文07-25
數學與生活02-08
作文:生活中的數學05-18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精選03-15
我的數學與生活作文05-14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8-07
數學生活作文03-31
生活中的數學的作文06-15
生活里的數學作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