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的作文(合集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遺產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1
北京的頤和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你想了解頤和園嗎?請聽我來介紹把!
首先,我們來到頤和園的長廊久負盛名,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指石丈婷,全長728米,是我國第一長的長廊。1990年,他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被評為世界最長的.長廊,它彎彎曲曲綿延在昆明湖的西岸,把一座座分散的建筑物串聯起來,長廊之中有四座八角亭,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2
我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后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恒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于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后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并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3
中國的文化遺產有很多,古代的兵馬俑便在其中。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現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時墓葬的一個類別。古代隨奴隸制建立而盛行了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人殉,在殷商時期十分興盛。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余人。周王朝之后,各朝吸取了之前暴政的教訓,并強調“明德保民”,逐步減少了人殉,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秦代的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人們在西安市一共發掘出了三個兵馬俑坑,加起來19120平方米,足有50個籃球場那么大,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兵馬俑也最多。1974年3月,附近村民打井意外發現了一號坑,該坑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為13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著斜坡門道,氣勢十分宏偉。
在最早發現的一號坑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那么它們就是二號坑和三號坑了!1976年4月23日,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北側發現了還有一個兵馬俑的坑,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相當于14個籃球場,與一號坑十分相似,但陣型卻復雜得多得多,它里面的兵馬俑各種各樣的,非常的齊全。三號坑是于1976年5月11日在一號坑的西北側發現的,約為520平方米,相對來說,比第一二兩坑更加小巧一些,但從布局來看,是一二號坑的指揮部,而且三號坑保存得更好,顏色比較鮮艷。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兵馬俑就發掘于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秦始王繼位后便開始興建自己的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當時秦國非常強大,還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城墻連接起來,修筑了長城,來抵擋匈奴的襲擊,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秦始皇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做了眾多創舉,真不愧是“千古一帝”!
兵馬俑種類眾多,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馭手俑專門駕駛戰車,它身穿長袍,披著鎧甲,手上還有護手甲,在古代戰爭中戰車殺傷力極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騎兵俑,出土于一二號坑,共有116件,多用于暫時奇襲,因為兵種特殊,所以裝束顯然不同,他們頭上戴著小帽,身披小鎧甲,衣服短小輕巧,特點就是在行動中十分敏捷;軍吏俑分為中下兩級,坑中的數量不過十件,非常稀有,他們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從外形上來看,鎧甲將軍俑頭戴長冠,身穿甲衣,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花結裝飾華麗多彩;武士俑是軍陣的主體,主要作用是作戰的力量,平均身高約1。8米,在秦俑坑中出土數量最多,也分為兩類,戰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他們靈活機動,持實戰兵器氣質昂揚;立射擁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品種,出土于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一起組成了弩兵軍陣,他們身著輕裝戰袍,束發挽髻,腰系革帶,腳蹬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姿勢標準,從這個兵馬俑看出,當時秦國的射擊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兵馬俑可真是豐富吶,看出了當時秦國軍隊人數眾多,分工明確,級別分明,在戰爭中占有了很大的優勢,可見當時秦始皇打仗時的輕松強大。
兵馬俑不僅樣式眾多,建造工藝也十分的高超。
兵馬俑主要是采用陶冶燒制的方法做成,在當時來看,這種方法的制作要求非常高,一要把握好火候,二色澤要鮮艷并要繪出和諧的彩繪,三要硬度高,不容易碎。兵馬俑創作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制作者的手法十分細膩明快,把每個兵馬俑的外形特征描繪得十分活靈活現,仔細看,連每個陶俑的裝束和神態都不一樣,把每個秦俑的個性特點全都描繪出來了,整個群體顯得更活躍,真實富有生機,可見當時的秦朝是多么的強大,它們的制作者手藝也是非常高超。
兵馬俑不僅蘊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蘊含著秦始皇的堅定意志。
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有一處美麗的風景,叫龍門石窟,是世界遺產。
它位于洛陽市西郊的伊河邊上,風光秀麗。
走進景區大門,可以看到山崖上開鑿了無數個洞。
這些洞有大有小,密密麻麻,像蜂窩一樣。
其中著名的有萬佛洞、古陽洞、蓮花洞、奉先寺等等,每個洞里都雕刻了很多佛像。
萬佛洞有一萬五千多尊佛像,個個栩栩如生。
大的.像人一樣,最小的卻只有4厘米高。
蓮花洞的頂上有一朵巨大的蓮花,洞里墻壁上有一尊尊小佛像。
中間有一尊大佛像,都非常漂亮。
繼續向前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奉先寺。
奉先寺真高大呀!其中,最大的佛像通高17。
14米,頭高4米,光是一只耳朵就將近2米。
跟萬佛洞里4厘米高的小佛像比,差距真是太大了!
歡迎大家到龍門石窟去旅游,你一定會喜歡這個地方的。
【世界遺產的作文】相關文章:
世界遺產作文08-08
世界遺產作文【精選】07-12
世界遺產的作文08-27
[經典]世界遺產作文08-14
(精選)世界遺產作文08-20
[精選]世界遺產作文08-22
世界遺產作文08-09
世界遺產的作文(經典)09-17
【經典】世界遺產作文01-21
(經典)世界遺產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