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鬼節都有哪些

時間:2023-04-23 11:43:40 煒玲 時事論據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四大鬼節都有哪些

  中國其實不只一個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就是鬼過的吉日,在中國其實有四個鬼節,而在這一天,不同地區的人們也會用不一樣的方式來過這個節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國有哪四大鬼節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有幾個鬼節?四大鬼節都有哪些?

  提問:中國四大鬼節是哪些?

  回答: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據各地風俗,有的地方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有的地方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十月初一。

  清明節

  清明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操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后,從宮中傳出新火。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蕩秋千。

  三月三

  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里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七月十四或十五

  七月十四/十五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中國四大鬼節

  上巳節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春浴的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專派女巫掌管此事,成為官定假日。到漢代,上巳被定為節日,魏晉以后,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當時重要節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

  上巳節之所以名列“四大鬼節”,源于一個傳說:在遠古的時候,陰陽兩界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和活人的魂魄可以在兩界之間來往,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松。三月初三是陰間的盛大節日,晚上,街市到處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游玩。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游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游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翌日,陽間一片哭聲。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畫符招魂。但是,念經畫符只能喚回一部分人,七天后還沒召回的魂魄就長離人間了。因此,農歷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是春分之后第十五日,《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

  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于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其他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中元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并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寒衣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關于寒衣節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比較廣為認知的,一說源自先秦的迎冬禮儀,一說源自朱元璋“授衣”的傳說,一說源自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中國四大鬼節都有哪些】相關文章:

介紹中國四大鬼節的習俗范文01-27

中國鬼節的由來01-27

中國鬼節的來源01-27

鬼節禁忌有哪些01-27

鬼節有哪些習俗08-10

中國鬼節傳統的由來01-27

中國三大鬼節01-27

春聯都有哪些合集02-16

2015年鬼節禁忌有哪些01-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