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的啟發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的啟發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的啟發作文1
歷來江河洋海,無不是水順其流,遇石則繞,遇礁則涌,水水相融,雙雙入流,匯進大懷。所以說,水是最溫柔、最柔順的事物。水的柔還表現在它的處世態度。不管把水注入怎么樣的容器,水都能漸入環境,適應其變,只要有足夠的水就能添滿足夠的空間。所以千百年來,生命誕生于水,水哺育生命,直到如今,人體內仍有70?的水,源源不斷地給我們注入新的生命力。正因為水的柔性,才使它成為世間萬靈的生命載體,正因為水的適應,才應證了“適者生存”的道理。如果金庸小說《鴛鴦劍》里說“仁者無敵”,面對這樣有柔情的水,我說——柔者無敵。
水也,剛者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凍成冰,非一日之堅。水有柔性,更有韌性。就像太極以柔制剛的道理一樣,繩鋸木可以斷,水滴石可以穿,靠的'不是水本身的硬度,而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與持之以恒的堅毅。水柔時可以逆來順受,水要是發怒,輕則海潮擊礁,涌浪拍岸,重則形成洪澇、海嘯,給人類帶來無數災難,水也只是想用其之剛啟示人們以其之柔的態度來愛護江湖,以求與人類和諧相處。
水也,大器者矣。
佛語云:海納百川。水以它浩瀚的胸懷包容萬物,所以才占世界71?,所以天上云間,地下縫里都有它的蹤跡。它無時無刻在向人們詮釋著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如水之寬容,如水之胸襟,如水之大器。因為寬容多了知己少了火氣,因為大器延了年歲益了壽命,抱怨小了,胸襟大了,所以又云:有容乃大。
水的性情之柔,毅志之剛,處世之器無不值得我們學習。相比起水來,人又該怎樣做呢?
只需一點退讓,兩顆真心,三省吾身,四目相交,五湖四海皆兄弟——便足矣!
水的啟發作文2
前幾天,我讀了《老子》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老子一生中經歷的一些事。
老子,大約生活書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經》中也不乏對水的贊揚:“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我覺得,水的精神是可貴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剛強。正如老子所說:“真正強大的不是剛強而是柔弱啊!”在公元前571―477年間,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寫的《道德經》雖然文辭簡煉,所蘊含的道理卻至波瀾壯闊的大海是由無數的水滴匯成的,滴水還可穿石,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厭倦地拍打著礁石,無私的水永遠滋潤著萬物,這是水的精神。
水從不爭強好勝,它能忍讓一切。石頭擋住了它的去路,它會繞開,繼續奔流。它又是那樣謙虛,總是往低處流,從而匯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樣的剛強有力,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乃萬物之根本。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生命。水雖然無形無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卻超越了一切。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載物,雅量容人的道理。能容天下之人才能為天下人所容。同時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上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學日益。我們才能精進有為,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當今社會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樣謙虛而又默默奉獻的人呢?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金錢而落得個臭名昭著、遺臭萬年呢?水是偉大的,它的精神會讓人們有所感悟。
深至遠,千百年來不知啟蒙了多少人的心智。可見,老子對人們影響深遠啊!
水的啟發作文3
水,一種透明,無色,無味的液體。人的一生根本就離不開水,可見水對人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既然水這么重要,人類就應該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珍惜水資源。可人類不但浪費水資源,而且破壞水資源。使許多江河湖海在世界上永遠的消失了。
羅布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羅布泊上有一個城市——樓蘭,那里美女如云,商賈成群,魚躍鳥飛……真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因為人類浪費水資源,加上地區干旱,冰川萎縮河流流量減少人類活動加劇等情況,使羅布泊干涸了,羅布泊最大的面積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一九三一年面積剩下一千九百平方公里,一九六二年面積只剩下六百六十平方公里,一九七二年干涸了。羅布泊的消失是一個教訓,是一個悲劇,如同地球遺落的一滴眼淚,永不見蹤影樓蘭也衰亡了,只留下千年滄桑的傷痕。
再拿近的來說吧,遠看我們學校背后的那座山,綠樹成蔭,還有小鳥在上面自由自在的翱翔,好一個氣派的景色。走近了,一陣惡臭迎面撲來,使你感到惡心。一看,原來是從一條小溪里發出的,這條小溪的水臟得可以當墨水了。這條小溪原來的景色可美了,清澈見底,溪里還有魚在游來游去呢,那往日的姿彩上哪去了?原來小溪的附近有一家化肥工廠,經常排放出污水,將小溪的水染成了一條名副其實“墨水”。
不僅僅是只有這兩條河流被污染,還有許多河水,湖水,溪水,包括海水。人類啊!醒一醒吧,別再讓地球母親流淚了。當世界上沒有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大家想過那樣的悲劇嗎?人類啊!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一起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讓地球母親恢復往日的笑容;恢復往日的神氣。也讓人類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