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說明文的特點
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說明對象,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事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事理說明文的特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邏輯順序事物的因果、遞進等關系,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認識事物的規律。
說明文雖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了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征,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么”,還要說明“為什么”。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征,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于后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語言》屬于前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畫圖表(作圖表)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采用多種說明方法,是采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總結: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國石拱橋》。語文課本上的《恐龍》《海底世界》等等。邏輯順序不但要運用在段落關系上,句子之間也要按照這種順序來寫。
拓展:
說明文的特點三要素
教學大綱對說明文的訓練要求為:
(1)能寫簡單的說明文,說明對象明確,能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2)能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采用適當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注意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簡明和平實。因此,對于初學寫作說明文的同學,要牢記這幾條要求(即說明文的三要素):
1.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寫說明文,一定要對說明對象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即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標志,即該事物所特有的個性。它往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顯性特征,如事物的顏色、質地、空間位置、形狀、溫度等;二是內隱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變化過程、內部結構、習性、性能、風格等方面。
2.要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寫作說明文時,往往以一種順序為主,當然在具體運用的時候,有時出現了說明順序的并用與交叉的現象。如:《中國石拱橋》在說明趙州橋的構造特點時采用了邏輯順序,而在說明中國石拱橋輝煌成就時,又采用了時間順序對其修建時間做了逐一說明。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一要考慮所說明的事物的結構特點(上下、左右、內外各部分的組成情況)和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二要考慮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順序(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三要考慮說明的中心與材料的關系。
3.要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讀者理解。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沙漠地區的日照時間長,說“那里日照時間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通過列數據、作比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再如,要說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漿比較一下。水同豆漿一比較,白色的是豆漿而不是水。水,什么顏色都沒有。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要求靈活地選用。
怎樣閱讀分析說明文
第一,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從而區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進一步理解說明內容。接著還要重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說明對象,以此為突破口,進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要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必須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尤其要注意仔細揣摩關鍵詞句(中心句、過渡句、體現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
第二,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結構并不復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概說)——分(具體)——總(概說)”式、“分(具體)——總(概說)”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內容要領。說明順序是多種多樣的。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取決于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有時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時間順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體、先整體后局部的邏
輯順序進行說明。各種順序在語言上都有一定的標志。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志作用的語言,可以更加順利地分析說明順序。總之,說明文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分析時可同步進行。
第三,分析說明方法。為了說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須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閱讀說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么對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這樣分析才透徹、扎實。
【事理說明文的特點】相關文章:
關于事理說明文的特點04-24
事理說明文體裁的特點01-31
事理說明文11-09
事理的說明文作文06-05
事理說明文的技巧01-29
事理說明文通用03-06
事理說明文作文03-03
事理說明文閱讀方法03-28
事理說明文(精選19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