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書信吧,借助書信人們可以傳遞思想、交流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一封信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朱光潛的一封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
敬愛的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我是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忠實讀者。我從您的字里行間中悟出了許多深奧的道理。
您在您的第一封信“談讀書”中提到,“如果你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盡讀書知之事,就是大錯特錯。”這道理本是告訴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淺,卻被誤解成課外書,只是課本的墻頭草。當今社會,課本有誤的爭議還在繼續,爭議內容竟是講義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內容不符。我記得您還說過,“我們要以批評的態度去看待書籍”。是啊,但有一個人站出來,也就不會釀成這么大的“悲劇”了。
您的觀點提到好啊,可就是有幾個人太固執。我的老師也總是這樣,看到任何書籍內的知識與講義不符,便毫不猶豫地斷定,一切都按照課本里的內容來。這個社會怎么了?更嚴重的是,只要是名家提出的道理,任何人都選擇無條件信任。您聽說過牛頓第一定律嗎?首次接觸到這一定律的大科學家是在一幾幾年提出的,直到一八幾幾年才被重新提出并修改。這能說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出過一名科學家嗎?不能。我想,伽利略的想法和您一樣,要敢于突破重重權威的障礙,打破人們心中的執念。
光潛先生,是您的文字點破了這人們心中的固執,是您的文字拉我們上岸,給我們精神的家園。
“讀書好比冒險,總有些事是值得我們去批判的。”書也是作家們一筆一筆譜寫出來的,又有誰能保證一字不錯呢?
在此,我是多么希望您可以再用您的那只溫暖的筆桿,幫社會譜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2
親愛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
當之前為了完成老師的課業而悻悻的拿起先生的書,但之后直至讀完才不舍的放下。我將先生的書放在床頭,多次翻開,書并不厚只有薄的一本,但在我的心中是我對社會的第一本啟蒙。文章僅有十二封信,但是每一篇都映射著不同的道理,讀完此書后只覺得“相逢恨晚”啊!
先生在第六封信《談多元宇宙》中提到:“人生是多種元素構成的,根據不同的情況都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所以不能用甲宇宙的標準來衡量乙宇宙的價值。”
當我讀到第六封《談多元宇宙》時,我不免內心有些失望,以為這是一篇枯燥的哲學論文,可當讀完第一段,作者說“但是你不用駭怕我談玄,你知道我是一個不懂哲學而且厭聽哲學的人”這句話不但抹去了我的失望,并且讓我感覺與你更親近了。我認真讀了下去,讀完本文,聽了先生的話我不禁思考,即然不同宇宙有著不同的標準,您在本文中說了“科學的字宙”便不能用善惡來進行衡量,那么既然沒有絕對對錯,那我們在生活問題中要分出錯與對,是與非便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了罷……
您的第十一篇讓我有了更大的感觸,《談在露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文中作者舉例了美國人看《孟洛里莎》,不過去看看這幅畫,“提升”所謂的藝術修養,并沒人能真正愿意懂得他。您說:“我們固然沒有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的確我們當代人做事過于膚淺,如同現在的打卡勝地,只不過是人們去拍幾張照。
我們打著高效率的名號,做著低效的事,不正是一種膚淺么。
您的文章讀來,我時而思考,時而反省,您的書讀我一次次領略新高度……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3
親愛的光潛:
我是您的“朋友”,雖未曾見過面,但在您所著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常那么稱呼我。那這回,我也以朋友的視角來與你交談。
我曾聽聞那么一個故事,屬真屬假并未了解:一位男士在一個藝術展柜臺上擺上了自己的墨鏡,然后站在了一旁,后來有一波“藝術家”趕來,對這副墨鏡大加論賞,到最后,男子才將墨鏡拿起,架在了自己的鼻梁上:“這個不是藝術品,只是我私人的且普通的一副墨鏡罷了!”雖不知可不可靠,但現實中,的確出現了那么一群“藝術家”。
我非常疑惑,為何在藝術與美的方面,也開始蒙上虛偽。你在《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中講道:“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孟洛里莎》了。”可現如今,他們似乎把所有物品都歸類于藝術了!
面對這樣虛假腐敗的情景,這不僅僅是在藝術,在各方面,似乎認為在某些高級人士說道都是真理,不加以辨別與批判了,且真正有見解的人也只在墻角發光,又很快被埋沒。
光潛,我該對何去對待這情景?這可能不是“虛偽”也有些可以稱為“盲目”,有了熱情罷,真情與真心又何在?我不甘淪于此,也向山海。你是一位美學家,也是作家,一定對此也有些發現,有獨道的見解了。看到這里,您是否能解答了?
我真的非常需要一束光透過我那裂縫的地方,我憑一已之力也無法扭轉局面,我有我的想法但也不成現實,糾結之下,相信你一定能幫助我!
期待你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4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
這幾天我閱讀了您給青年寫的十二封信感觸頗深從中汲取了許多精神養料。今天我給您寫信是想和您談談“做人與作文”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懇請指點!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一個個孤立存在的相反我們需要融入一個大集體里才能不斷成長。這便考驗了我們對做人真諦的理解。我的學校有一篇“做人三字格”其中有一句便是“先做人后作文”我也認為“做人”是最首要的事情。
人生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您在信中曾寫到:“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是啊人生不就是圖個簡單快樂嗎?我想做人也正是如此要做出灑脫做出輕松。自然之美永遠比矯揉造作出來的“美”要好得多。擺脫困擾活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才是最好的。以此為宗旨做立意的文章才該是“真”的文章先生您說是嗎?
做人要用心那是應該用理智還是應該用情感呢?在我看來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沒有理智那就是隨心所欲的天下沒有情感那就是毫無意義的時光。我很欣賞您在信中的一句話:“問理的道德迫于外力問心的道德激于衷情問理而不問心的道德只能給人類以束縛而不能給人類以幸福。”然而我又在推想你沒有明確表述的半句就是那種問心而不問理的道德是否也給人類以幸福雖然會有您提到的“束縛”?據心立意的文章固然有真趣那么據理立意的文章是否也有真善在其中?因為據為看來真趣真善皆是美的。
做人做事都切勿輕浮粗率也就是您所謂“美國旅行家看《蒙娜·麗莎》”。走馬觀花式的為人肯定會顯得不夠真誠別人也不會用真心相待到頭來只是自討苦吃罷了。因此我們時刻都要保持著一顆真誠的心這樣才能在做人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越來越好。我想作文也是如此道理。
至于在具體的作文方法上我嘗試總結了一下您在信中所寫的內容:讀書模仿反復斟酌。只有認定目標去臨摹去感悟才有可能自成一派風景。有句話說的好:“文章不厭百回看。”無數次的推敲后佳作才會誕生。
以上便是我對“做人與作文”的一些淺淺的領悟衷心感謝您的十二封信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信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我真誠的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冉麗瀅
20xx年7月26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5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是您十二封信的讀者,您的信使我倍受啟發,隨著我的成長,我漸漸開始為許多事而煩惱。害怕事倍功半,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站在原地,猶豫不前,我總是躊躇著。
從你在第十一封信中所得的一個感想,我發現我總是走回頭路。我無法專心致志完成一個目標,會因為路旁的磕磕絆絆氣餒而放棄,會因為做錯一件事而懊惱。你說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的,我十分害怕。光潛,我不甘于平庸,可我又無法在這個世界熠熠生輝。
你說:“舞臺上的悲劇生于沖突之得解決,而人生的悲劇則多生于沖突之不得解決。”“因為從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生命亦是如此,與朋友之間的相互責怪,與父母之間的矛盾,那些不得以解決的沖突終會在感情上刻下一道道無法褪去的疤痕。可我卻束手無策。
會為感情糾結,有時我無法踏實學習。你在信中告訴我,“理智沒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縱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勝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一旦憤怒或是悲傷占據了心靈,理智是連絲毫都控制不住的。以致于我的生活總是不能安穩度過。光潛,我渴望我在生活中似乘風破浪,又希望一帆風順。
光潛,您的話似光一般點醒了我。我渴望有人將我拉出沼澤,可我又清楚那個人只能是我自己。只有我自己才能做自己的避風港。
我希望您能幫我指點迷津。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6
親愛的朱光潛:
您好!
我是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讀者,這十二封信以我們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令我受益匪淺。
這十二封信分別對應十二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我們青年人應當思考的問題。比如十二封信中第五封信“談十字路口”,您以十字路口想到人生道理:“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汨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里去。”還有一句話讓我感同身受,就是“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須時時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
“談十字路口”與“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差不多。“談盧浮宮”里有一句話,“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了”,這說明現代的人們已經沒有了那種對美的熱情,沒有前人的那種追求的苦心,現代人們只有三分鐘熱度,過了那時已經沒有了興趣。現在,人們容易把事情想得簡單,認為許多畫并沒有流傳的那么著名,但件件都不是這樣,中世紀畫《蒙娜麗莎的微笑》的人須自己制畫具,配顏料,一幅往往要三年五載才可成功,但現在美術家每日可以畫出幾幅乃至于十幾幅畫“創作”,現在的盧浮宮好比十字街,任人來任人去了。
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只靠十幾個人,要靠整個國家的人。這本書使我感受到了未來的希望和一些自身的問題。我希望您可以帶領我們走向光明,見證一個新的時代。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祝您快樂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7
親愛的光潛叔叔:
您好!
我是您《給青年的12封信》的讀者,您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很大,在讀這本書時,我從字里行間看出您對我們這一代的期盼值很高,仿佛您要把如何為人的方法都教給我們一樣。
看您這本書之前,我并不是什么優秀的孩子,對自己沒有目標,目標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并沒有去完成它,讀書也是很散漫。但當我看了您的這本《給青年的12封信》的第一頁,看到了那句“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嗎?”,印證了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才知道,哪怕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也要利用那點時間。
我需要一雙手,把我從沼澤里拉出來;我需要一盞燈,來幫助我從黑暗中走出。我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20xx年8月7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8
親愛的光潛:
您好!
我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實青少年讀者,您的十二封信讓我深有啟發,在讀您寫的信件時,我總是可以從字里行間中感受到您對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期望和等待。
您總是落款為您的朋友——光潛,所以這封信我十分想要和你以朋友的關系來交流。隨著歲數的增長,我漸漸對我的人生有了好奇和期待,同時還有了要求,但我并不是一個學習優秀的青少年,我總是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這便讓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身邊的鉆石耀眼奪目,我這塊黃金就只能一直在他們的影子里散發著微弱的光芒。
光潛,我不甘于平庸,可我卻根本沒法改變這種日子。
我總是在空閑的時間讀您的信,您說青年總會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的經歷,可我卻找不到自己的路。
光潛,我十分需要一個人,幫助我從黑暗的地方將我拉出,重見光明,給我黑暗中的一盞油燈,給我這只流浪貓一個家,一個精神的家園。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這個難關,解決這個問題。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9
親愛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
讀了您寫的十二封信,使我有所改變,受益匪淺。在讀您的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嗅到您對我們這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期望。
令我感觸最深,最有啟發的一封信是“談擺脫”。處于年幼的我們,學不會擺脫,不知如何拒絕,從而引發悲劇。正如您所說的“因為人人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變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
隨著年級升高,我們的作業量也增加了,不得不利用在學校課間的每分每秒,使我們變成作業的奴隸。當老師需要幫忙時,不得不去做,從而影響到完成作業的進度。到了晚上,作業還沒寫完,不得不熬夜寫。這樣看來生活是擺脫不了的,壓力越來越大,悲劇可能隨時會發生。
讀完這封信,我似乎變得輕松了,也許是我學會擺脫了吧。
通過你的信,我解決了許多問題,期待你的來信。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0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中學生讀了您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感慨良多于是我也拿起筆想給您寫一封信來說說我對中學生與社會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還請多指教!
有人說經典總是歷久彌新的我想這就是《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吧通過閱讀您的書我發現書中探討的某些話題在過了近一百年的今天仍是我們大家都在探討的問題不禁佩服您的見解之超前。首先我想在此感謝您在書中的建議對我來說非常受用也一下子給予了我正確的思路。
比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您在談多元宇宙中說的“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發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我們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讀到這兩句話時我不禁眼前一亮——這一下子解決了我正疑惑的問題。恰如老人家總是基于綿延種族的觀點說應該戀愛讀了您的書后我明白了這是在“道德宇宙”中的角度。而在“戀愛宇宙”中戀愛是至上的、純真的應該“為戀愛而戀愛”。
但是我還有一點不解多元宇宙之間的界限難道一定需要劃分清楚嗎?社會本就是多元化的我們作為中學生更應該接受多元化的教育。您在書中說“美術無關道德”可是依我拙見有些藝術作品的確能夠體現作者的道德層面、思想。比如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畫派關于革命的'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歌頌人的價值精神我認為這或許也算是“道德宇宙”中的一部分如果將兩者剝離那些藝術作品可能會失去其價值。況且一名中學生應該多角度看待并分析問題對于藝術也一樣。不知您是否贊同我的觀點。
另外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向您請教。您提倡青年人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汩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里去。這個“自我”應該伸張到何種程度呢?倘若我們中學生過度自我而盲目抵制外界事物——畢竟中學生的辨識能力還不夠我覺得這或許也是一種誤入歧途。而且您說“圍著你的全是浮淺頑劣虛偽酷毒”會不會有些絕對?或者我們作為中學生在社會中難免眼花繚亂關于“浮淺頑劣虛偽酷毒”的界限模糊若盲目憑借少年意氣來“沖突”恐怕與您所說的情形背道而馳了。所以在此我想詢問一下您對“浮淺頑劣虛偽酷毒”的詳細界定。
以上是一點點個人微不足道的看法最后再次感謝您書中的寶貴意見與建議給予我的莫大幫助!
此致
敬禮!
讀者徐瑞姍
7月26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1
親愛的光潛先生:
青年就如您說的一般,內心的躁動,心理、生理上的煩惱與外界帶來的種種,總會讓我們變得脆弱。
青春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顧慮,我知道這顧慮從哪來,為什么而來,但我卻不知道如何解決。
有時我也會學著廣大學者一般,看著那一幅幅字畫,總認為自己明白了很多,但回過頭,卻發現其實并沒有。我那自以為是的心性,從未進步一星半點。就如您說的那般,“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蒙娜麗莎》了。”
但等到我讀完您的作品之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的煩惱與疑問大部分都被解除了。您用幽默的語氣、真實的例子來包裝背后的道理,和對我們的勸誡。我許許多多的觀點也得到了您的支持。我與您在心靈中總會產生共鳴,也許我們應當成為朋友,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光潛先生,您的每一句話在作品中,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這本書能陪伴我度過在成長中的難關,為我點燃一盞燈,為我指明一條路。
您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2
尊敬的朱光潛先生:
您好!讀了您的十二封信我想就人生理想談談我的想法懇請您花費寶貴的時間指教一二!
在您的第十封信“談擺脫”中您說:“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沖突場”?人的欲望和理想有很多因而常常在選擇的歧路上徘徊不知追求哪一個好心中總懷著憂愁不如“拿得起放得下”擺脫世俗的困擾洗滌心中雜念專一的往一個方向去不管正確與否都奔著那一個理想才會不落后與他人。
雖然我知道擺脫是好但也總想著權衡。比如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想刻苦學習每天競爭在戰場一般的考試中但我又想放松不讓自己一直保持著疲憊的狀態可現在只有將學習擺在第一位想盡全力實現人生理想又苦于“悲劇”之中不知您有什么好的建議能讓我化解“擺脫”?
您的第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中說“人們并非在這個世界來享福的”春天蝴蝶美麗吸引著人們但狂風暴雨來臨時便無影無蹤卻是那在天寒地凍時被雪壓而不倒的勁松更耐苦持恒我認為人亦是如此在追求人生理想時有的人剛開始浩浩蕩蕩器宇軒昂認為萬里江山都可以拿下;當失敗來臨才發現自己是多么的失敗和渺小真正達到人生理想的人不是那些徒有其表而是一些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人生活就是生活為何因人生的苦惱而苦惱。
您還說“人在平凡中出莊嚴在黑暗中出光彩”我們追求理想時必然會遇上挫折至小也有“黎明前的黑暗”面對那些悲劇要以平靜的心態認為:“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算人生”這樣走過黑暗的人。必然達到人生理想!
盡管是要正確看待成敗但我身臨其境時確實避免不了心中的高低浮沉您能否指導一下怎樣才能完美地解決這種心里困境呢?
以上為我為我對“人生理想”的一己之見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
此致
敬禮
一位讀者蘆藝
20xx年7月25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3
敬愛的朱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讀過您的十二封信后,頗有感觸。您就像朋友,師長一般對我們耐心又細致。
我想通過這封信與您聊聊我在讀書后的一些感觸與困惑。您說:“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的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讀的價值。”確實是這樣,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各類網絡小說拔地而起,幾乎都沒有多少知識底蘊,只為了迎合一時的社會心理,這樣的只能稱為消遣。而真正經典,能帶來思考的書,卻似乎枯燥又難懂,就像您所列的書中有些并不易讀。
像這樣只想讀輕松娛樂的書,而不愿意真正沉下心去讀名著,該怎么辦呢?
在快時代的推促下,好像很難做到您所說的:“眼光要深沉,戒驕戒躁,不貪容易,更不能隨了世俗,急功近利。”我們的時間被工作學習堆滿,休閑的時間用來打游戲,盡力熬夜追劇,刷小說、刷視頻,好像一整天都滿滿蕩蕩,但真正做的有意義的事——例如看書卻幾乎沒有。
光潛先生,我們應該怎樣才能靜下心,像您告訴我們那樣領略靜中趣味,在百忙中,在塵世喧囂中悠然遐想,讀一本好書?希望您能給我解答,像燈一樣照亮我的前路,為我指明未來。期待您的回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4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可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實的青年讀者,您那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淺。在讀您的每一封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感覺到您對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殷切的希望。
您總是落款為您的朋友——光潛,所以這一封信我想與你以朋友的方式來交流。隨著時間的流失,我們的年齡慢慢地增長,總有一些事我總是無法擺脫。這便讓我懷疑自己,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停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曾也想過用其他的事物來吸引自己,但還是沒有一點作用。
光潛我不想一輩子就生活在這里,可我卻無法改變現狀。我每次想要在空閑的時候重讀你寫的那封信,您說青年總會有一段在十字街頭的經歷,周圍都是偶像,我們卻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
您還說過:“要能與叫囂擾攘中,以恬淡態度灼見世漪,以堅強意志克服障礙。”是的,我曾經也有想過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對,可那曾經的陰影,一次又一次地將我推倒在地。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難關,解決我的問題。
期待你的來信。
此致,
敬禮!
你的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5
親愛的光潛:
見字如面。
我是你十二封信的忠實讀者,您的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淺,在讀您的信件時,我總能透過字里行間感受到您對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而現在,光潛我想借此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這變遷的時代呢?
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有著比先前更加進步的科技,有著更加美好充實的生活,也有更全面的文化教育。但,正如您在給我們的第十一封信中所講到的一樣: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和熱情了。是的,這句話放到我們現在也適用,并且告訴我們這些苦心和熱情也快要在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中流失殆盡……雖說我們通過各種文化教育,消去了前人的呆氣。可又有多少人會愿意幫老師搬一下作業?又有多少人會給陷入解題困難的同學伸出援手呢?很明顯,并沒有多少人。
先不說我們,光是這個社會就已經十分復雜了。就如第三封信中說:可是十字街頭的叫囂,十字街頭的塵糞,十字街頭的擠眉弄眼,都處處引誘你汩沒自我。這十字街頭就好比是這個社會,但如果把我們直接置身于這片復雜中,又怎么會不碰壁呢?
光潛,我非常需要一雙手,把我從沼澤中拉出,給我黑暗的前路點一盞明燈,給我這只找不到方向的小船一個棲息之地,一個精神家園。
我希望您可以幫助我渡過難關,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這一代的青年讀者
8月8日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15篇)】相關文章:
給母校的一封信 給母校的一封信畢業篇09-14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_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12-15
給朋友的一封信_給朋友的信12-14
給朋友一封信_給朋友的信12-14
給導師的一封信12-31
給小明的一封信12-19
給小紅的一封信12-19
給太陽的一封信12-17
給妻子的一封信12-14
給婆婆的一封信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