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12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信,肯定對各類書信都很熟悉吧,書信有助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那要怎么寫好書信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1
在朱子文化苑實地探訪看到,整體建筑為仿宋建筑風格,飛檐斗拱,紅柱青瓦白墻,里面展出了明、清、民國時期的各種匾額、楹聯、中堂、照壁、屏風及各類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蓋了傳承朱子理學的名言警句,教化獨到的家訓家規等。
相鄰的開山書院是福建最具影響的官辦書院之一。據尤溪縣朱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琳介紹,開山書院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原修繕,集中展示朱熹一生中所創辦的`書院,還陳列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文房四寶以及當年書院曾有的文具、古籍、教本等。
尤溪縣不僅對這些珍貴的文化古跡進行保護研究,更重視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給尤溪留下重要的文脈。
據尤溪縣相關負責人蔡曉斌介紹,尤溪縣先后出版了《朱子行跡傳》《朱子詩選》《朱子文化基礎知識簡明讀本》等12本共200多萬字的有關著作,還整理規范了朱熹祭祀活動,成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尤溪縣加大對朱子史料和文化的挖掘,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合作,集全國近百位專家學者精心編撰了《朱熹大辭典》一書。
朱子家訓文化在當地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弘揚。尤溪縣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朱子家訓的研究,并把朱子家訓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2
在遺產保護的同時,福建正將朱子文化建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
朱子詩詞格言大型歌舞《朱子之歌》大陸巡演50多場,并應邀赴臺、港、澳和馬來西亞演出8場,10多萬人觀看演出。
《朱子文化小學篇》《朱子文化初中篇》經過立項、編寫、審查等程序,即將進入福建省88所試點中小學課堂。
以“道在武夷,理行天下”為主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朱子文化節成功舉辦,朱子祭祀典禮、朱氏宗親聯誼、朱子學文獻研討會等活動讓朱子文化進一步在海外傳播。
南平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吳禮清說,南平市把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進“保護、學術、傳播、教化、交流”五工程,促進文旅融合。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3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為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后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蒙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家風,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將中華民族文明精神融鑄于其中,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表現,而我們,也就是靠著這樣一種方式來將文化、文明傳承下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實踐中,改善,摒棄,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社會,國家不喪失原本的內涵并且穩步發展,繼續流傳著千年炎黃華夏文明。
家風與傳統踏過歷史長河,走過時空的煙塵,帶著古老的意志,來到現在。 —— 后記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4
今年是朱熹誕辰885周年,4月2日上午,“武夷書院講壇”首場講壇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啟動,旨在弘揚普及朱子理學與福建書院文化。
本次武夷書院講壇由朱子學會、中華朱子學會、清華大學國學院、廈門大學國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福建省社科聯主辦。
據了解,武夷書院講壇每年舉行6講,每講為期1天,邀請2名海內外朱子高層次專家學者作主題演講。首場講壇邀請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講授主講“朱子文化的當代價值”,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所教授朱杰人主講“《朱子家訓》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朱熹是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偉大的儒學大家。他所創立的`閩學體系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熹從14歲起,在武夷山從學、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學在武夷山這里萌芽、成熟、傳播。在數十年的治學傳授歷程中,朱熹始終堅持以書院作為重要基地大力弘揚儒學思想,推動修繕并親自創建一批對宋明理學的發展與傳播產生重要影響的知名書院。在朱熹影響下,歷代理學家在閩北特別是武夷山建書院,設學堂,使得福建成為當時全國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中心。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5
朱熹為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福建各地市現有多處朱子文化遺存,朱熹本人、弟子及受其思想影響的人修建的書院,在福建境內就達400余處。
地處南平武夷山市的五夫鎮,因朱熹在此從學、著述、授徒近50年而名揚海內外,被稱作朱子理學的.搖籃。隨著朱子理學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理學研究活動日趨頻繁,千年古鎮也開始重獲新生。
古街是五夫鎮歷史遺跡最為集中的地方,有朱熹講學立說的興賢書院,有濟災救荒的朱子社倉,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而今,古街上仍然居住著近千位村民,他們恪守朱熹“韜晦深藏”的古訓,成為古鎮“千年記憶”的守護者。
此次政協會議上,南平市政協主席張建光表示,總投資83億元的“中國朱子文化研學旅游基地項目”已提上日程,五夫朱子文化園、考亭書院、延平書院等重點子項目正順利開展。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6
武夷山是朱子成才、成就、成名之地。上午9時,鼓聲響起,武夷山市政協主席楊永華主持儀式,武夷山市代市長林旭陽恭讀祭文,莘莘學子齊誦《朱子家訓》。
來自福建省、南平市和武夷山市的代表,朱子后裔代表,朱子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韓國朱子文化交流代表團,以及武夷山社會各界代表,肩披綬帶,手持金秋丹桂,分別向中華茶博園內的朱子像敬獻花籃、桂枝,并致鞠躬禮。
“朱子理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夷山歷來高度重視朱子文化保護建設。”南平市副市長朱仁秀表示,此次開展朱子祭祀典禮,不僅是對先賢的景仰和紀念,更是對朱子理學思想的繼承與弘揚。
2015年8月,朱子祭祀典禮被列為南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6年6月,南平朱子故里被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今年以來,來自韓國、日本以及“朱子之路”沿線城市的近千人來到武夷山開展游學活動,朱子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
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代表黃柏翰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朱子文化對臺灣民間的影響很大,所以朱子文化已經成為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通過繼承弘揚朱子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動兩岸文化的交流。
目前,武夷山加快推進五夫朱子文化生態園項目建設,五夫朱子文化生態園項目被列為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點項目;同時,在全社會普及弘揚朱子理學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并依托各類朱子文化活動強化與韓國、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7
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朱子學”(或稱“閩學”)的創始人,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他在歷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實際影響僅次于孔孟,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還遠播海外。
同安是朱熹的首仕之地,為朱熹的思想轉變和理論形成提供了扎實的實踐經驗,同安由此被稱為“閩學開宗之地”。朱熹一生為官9年,其中有4年多是在同安擔任主簿,在同安期間,他的思想經歷了“逃禪歸儒”的重要轉折,最終使其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介紹,朱熹任同安簿事前,受劉子羽、劉子翚、胡憲三位業師禪學的影響,對佛學禪學非常有興趣,還借用禪學作文而考中進士。赴任同安途中,朱熹拜訪了其父生前好友,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介紹自己學習佛釋的情況,李侗對此并不贊許,勸朱熹好好看儒學的`圣賢書,朱熹“心疑而不服”。
到任同安后,朱熹進一步理解儒學中“理一分殊”的道理。他本希望用佛教教化百姓,相信佛老之學可以治理社會,但在現實中卻發現行不通。回看圣賢書,漸覺有味,其思想有了明顯的轉變。朱熹在同安做了很多實事,最終體會到為官應該“務實”,而非佛老主張的“清靜無為”。在同安期間,以自己的政績驗證了“理學”對鞏固封建制度的功用,因此“三年之績,有百年之思”。
離開同安后不久,朱熹便拜李侗為師,逐漸構建起理學的思想體系,逐漸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8
近代東亞教育、科學的發展,曾借用朱子學的格物致知觀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學,是朱子學觀念在中國學術近代化發生積極作用的一個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學的格物論有益于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外,還應看到朱子學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視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因為朱子的格物說的確不是朝向某些專業的科學研究,而是重在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習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寬闊胸懷。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則是關于經典文本學習的課程,經典的意義在于經典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在歷史篩選過程中經歷選擇而積累下來的精華,對經典的不斷學習與發展是文明的傳承的重要途徑,這正是朱子所始終重視的一點。由此可見,對于當代的`通識教育來說,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資源。
在朱子的四書著作中,對《大學》的研究和闡發,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達了朱子的儒學思想,《大學》固然著眼于成年讀書人的修身,但也關注社會風俗的改善。如其《大學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學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無小補云。”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達出,不僅學校教育著眼于全民,所謂“當世之人無不學”;而且即使是大學,也并非只與君子精英有關,強調大學之教不僅與“學者修己治人”有關,也與“國家化民成俗”有關;不僅與“治隆于上”有關,也與“俗美于下”有關。因為就教育和學習的內容而言,儒家的學校教育與佛教不同,對士大夫來說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對普通民眾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所以,其教育的結果,“其學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學習者經過學習,不會脫離人倫日用,而能夠更加理解自己的性分和職分,在其本職位置上盡其分盡其倫盡其職、盡其力盡其心盡其性。每個人都在其社會職位上盡其力,國家自然就得化民成俗之效了。“性分”指個人命定的社會地位和活動限度,“職分”是指對所處社會地位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性分的概念本出自玄學,朱子則由此闡明儒家教育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即使人安其性分,盡其職分,移風易俗,指出化民正俗的重要性。朱子一生的小學蒙學著作也很多,是對傳統蒙學教育貢獻最大的人,他的著作如《童蒙須知》《小學》《增損呂氏鄉約》等,流行甚廣,對儒學價值的大眾化、通俗化,對培養少年兒童,養成德性,起了積極的作用。今天應當重視朱子這方面的貢獻,在福建可使朱子的這些著作與目前流行的《弟子規》一起,古為今用,在道德教育中起其應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禮、家訓也不僅對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義,南宋以來對社會風俗、化正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要把朱子學的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培育結合起來,使中華文化、朱子文化成為涵養社會價值和個人美德的源泉與基礎。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9
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對后世影響深遠,其所創立的閩學體系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國學思想,武夷書院講壇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啟動。歷史記載,武夷書院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根據規劃,武夷書院講壇每年舉行六講,邀請海內外朱子文化專家學者做主題演講。同時,武夷山正著手加快修復一批書院,將其打造為普及朱子文化、傳播儒學思想的'重要平臺。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具有現實意義的朱子文化正迎來多重機遇,將會促進中華文化海內外的傳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還披露,將實施朱子文化建設“五項工程”,建立朱子遺跡遺存數據庫,對五夫鎮、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朱子文化遺產實施有針對性的保護修復;適時提升一批文化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格。
作為東亞文明的象征,朱子學傳入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區后,至今影響深遠。在對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將推動朱子文化對外交流,配合舉辦“朱子之路”研習營、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等對臺對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動。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10
18日,海峽兩岸朱子齊家思想與當代家庭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武夷山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朱子后裔以及在家庭建設中承擔主要工作和重要角色的婦聯干部、武夷學院師生近200人參加了活動,共同研究朱子齊家思想,探討當代家庭建設。
今年是朱熹誕辰885周年,海峽兩岸都將舉辦一系列活動進行紀念,而此次研討會也是系列活動之一。一直以來,海峽兩岸都在實踐和推廣朱子文化。臺灣方面已先后舉辦了紀念朱熹誕辰880周年系列活動、六屆的朱子之路研習營活動、三屆的武夷山朱子文化節等,并結下豐碩成果。
當日,參會的兩岸人員在武夷學院師生的領誦下,齊誦《朱子家訓》。兩岸專家還分別從《朱熹的道德思想對家庭美德建設的`價值》、《朱子對孝的詮釋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啟示》、《修身是齊家之本,齊家是治國之本》等20多個角度,論述朱子齊家思想的社會價值和對兩岸家庭建設的意義,讓與會人員飽享精神大餐。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11
今年以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以紀念朱子誕辰885周年為契機,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積極打造“武夷書院講壇”“武夷書院·講理堂”活動品牌,努力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在普及朱子理學思想、弘揚書院文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在省委宣傳部指導下,南平市、武夷山市會同國家級和福建省朱子文化研究機構,每年舉辦六場“武夷書院講壇”活動,已邀請陳來、朱杰人、朱高正、李存山、張建光、吳邦才等知名學者主講,“朱子文化的時代價值”“朱子家訓的由來及實踐運用”“朱子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意義”“朱子文化漫談”等主題演講,對朱子文化的宏觀議題進行學理分析和實踐解讀,初步建立了常態化普及朱子文化的高層次平臺。《光明日報》整版刊發陳來教授演講內容,《福建日報》先后用兩個專版刊發第一講、第二講的精彩內容,海內外媒體報道武夷書院講壇活動消息,各大網站競相轉載。同時,為了推動朱子理學向基層延伸,武夷山市啟動“武夷書院·講理堂”活動,設置機關、行業、企業、學校、村鎮、社區等六類講理堂,分門別類安排課程,“朱子文化遺產保護”“朱子文化與文明旅游”等輔導報告,深入淺出地普及了朱子文化的'思想精髓,引起了基層干部群眾的廣泛共鳴,有力推動朱子文化的宣傳普及落實、落細、落小。截至目前,“武夷書院講壇”已舉辦五講,“武夷書院·講理堂”已在6個基層試點單位全部啟動。
在培育朱子品牌、傳揚書院文化的過程中,武夷山市既堅持高起點的國學傳承,又注重基層的素質提升;既堅持公益傳播和資源整合,又注重社會運作和實體建設,極大地發揮了武夷山朱子理學搖籃的優勢,加強了書院文化的挖掘整理,潛移默化地在基層群眾中普及朱子文化。與此同時,武夷山市還將整合朱子文化資源優勢提上日程,合作打造國學傳播與教育陣地。9月10日,武夷山市政府與武夷學院共同簽訂了《共建朱子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的框架協議》,將以重新修復的屏山書院為依托,充分整合雙方資源優勢,以朱子文化品牌建設為核心,開展面向基層群眾的國學教育和面向游客的旅游研修項目,推動朱子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 12
“延平書院是朱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復建延平書院,是保護傳承朱子文化的重要舉措。”昨日,延平書院復建工程開工動員會在市區九峰山腳下舉行,李侗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國柱很是興奮。
“延平書院是兩宋時期福建最早的官方書院。”李國柱介紹,宋代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為紀念延平四賢,南劍州知州陳宓在九峰山腳下仿白鹿洞書模式建造了延平書院。自建成后700多年間,均有重修,近代因環境影響而不復存在。“四賢文化是理學文化的集粹,朱熹與‘南劍三先生’(楊時、羅從彥、李侗)理學相承,可以說,延平書院不僅是理學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更是南平乃至福建歷史上一座重要的`書院。”
為了充分挖掘延平“四賢文化”資源,弘揚朱子文化,2014年3月18日,南平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確定復建延平書院。經多方比選,最終敲定項目地塊和設計規劃圖。
按照規劃,書院東側與規劃建設的九峰山公園東大門毗鄰,南側為即將修建的閩江大橋至316國道連接線,西、北面倚山,環境幽靜,交通便利。書院占地面積8671平方米,總投資約3500萬元,計劃2017年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書院明確了講學、交流、展示的功能定位,致力于弘揚國學經典、傳播社科知識。”延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我市保護傳承朱子文化的重要舉措,它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完善延平旅游設施建設,加快延平旅游產業發展。
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照南,市政協主席、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張建光,市政府副市長、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朱仁秀出席了開工動員會。
【最新弘揚朱子文化書信】相關文章: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10-10
關于朱子文化的征文(精選18篇)03-08
弘揚傳統文化06-10
關于傳承朱子文化營造和諧校園的作文10-17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7-12
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02-27
孝道作文:弘揚孝道文化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