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童年發現作文(必備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發現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發現作文1
小時候,我就是個愛思考、愛幻想的孩子,腦子里總是充滿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當然,我也有一些“重大”的發現哦!現在,我就說一個我最引以為豪的“重大”發現。
一個溫暖的下午,我和好朋友去爬梅子山,走著走著,突然,我發現邊上有一個綠色的小東西,我對好朋友說:“你看,這兒有一個小東西,咱們來看看吧!”好朋友被我的話吸引了,忙說:“好啊,咱們快跟上!”
我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螳螂!我們躲在灌木叢后,靜靜觀察它的.一舉一動。我們正商量著抓它時,這時不知從哪里又跑過來一只,朋友說:“太好了,又來了一只,正好我們一人一只。”我們撲過去想要抓住它們,卻看到了恐怖的一幕:一只螳螂居然把另一只給吃掉了!我們頓時驚訝得嘴巴都張大了。好朋友瞪著眼睛,對著我說:“太恐怖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回答他:“我也不知道啊,咱們想想吧!”經過好一陣的絞盡腦汁,我們達成了共識:螳螂是一種恐怖的小動物,一下子找不到食物時,就會吃掉自己的同類,自相殘殺。
我們決定先把這只殘忍的“殺人兇手”抓住,拿回家里觀察它。回到家后,我跑去問媽媽:“媽媽,你知道螳螂為什么會傷害自己的同類呢?”“這……”媽媽頓時回答不上來了,“你還是自己多動動腦筋吧!”
放學后,我去看放在盒子里的螳螂,驚奇地發現,盒子里又多了一只小螳螂!原來,這是一只母螳螂,它生下了孩子,我才想起那只被吃掉的是公螳螂。那為什么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呢?
我想了許久,猜想:是不是母螳螂因為要生小螳螂了,需要更多的營養,但是附近找不到食物了,公螳螂就讓母螳螂吃掉自己來維持營養呢?
過了幾年,我上三年級了,語文課上,老師為我們介紹了螳螂,還解釋了螳螂為什么會自相殘殺。這個積壓在我腦海中許久的謎題終于有了答案。老師告訴我們有關螳螂的習性和我一年前自己的想法居然完全一樣,我開心極了!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其實,昆蟲學家達爾文早在《昆蟲記》里就解釋過。當時我還自以為是呢。哈哈!
這就是我童年的“偉大發現”,你們的呢?
童年發現作文2
每當回憶起童年往事,我都禁不住笑出聲來。
北京夏令營的一個下午,我和小伙伴玩得正開心。突然聽到了叫聲:“快過來,快過來看,這兒有蝸牛!”我們聞聲跑過去,只見地上背著棕色螺旋形殼的蝸牛,它們用肉體牢牢地抓住了葉子、樹木,一步步往前爬,你怎么拔也拔不下來。
我提議:“我們比賽捉蝸牛吧,看誰捉得多。”話剛說完,大家就分頭找瓶子去了。我也盡快取來我喝完水的礦泉水瓶子捉起蝸牛來。
看見地上那么多蝸牛,就像阿里巴巴看見了寶藏,不停地抓,直到我的礦泉水瓶已經裝了滿滿一瓶蝸牛。
看蝸牛太臟,我試著給它洗澡。便捉一只到水龍頭上使勁沖,左沖右沖,直到干凈的連肉體都快透明了,把它放到桌上半天不動,原來它死了。蝸牛是不能洗澡的。
我氣喘吁吁回到宿舍,在瓶身上扎了幾個小孔,讓蝸牛能呼吸。
書上說蝸牛有眼睛,它不只靠觸角識別方向。那么蝸牛的眼睛在哪里呢?我怎么看不見呢?
我捉出幾只蝸牛放在桌子上,瞪大眼睛看,半天不見它們出殼。又找來幾片葉子,想看清楚蝸牛的眼睛到底在哪兒。
我第一個探索目標是蝸牛上身,我想蝸牛的眼睛應該和其他動物一樣在嘴巴周圍吧。一會,一只蝸牛探出了頭,頭上的兩只觸角也伸了出來。只見它慢吞吞地爬到葉子上,慢吞吞地吃起來。我找來放大鏡對著它,朝嘴巴那看。也許嘴巴太小,幾乎看不出它在咀嚼。但放大鏡中嘴巴的周圍,除了細小的條紋外,沒什么像眼睛的。
第一個搜索目標——失敗!
我的第二個搜索目標是蝸牛的'觸角。因為它吃葉子的時候,都要先用觸角碰一碰。果然不出我所料,當另一只蝸牛爬到葉子上后,便伸長觸角碰一碰。我便用放大鏡對著它的觸角看,只見觸角的頂端有兩顆圓圓的眼睛——跟其它動物一樣,眼白中間有一黑圓點。
我又反復對其他蝸牛作了觀察,證明我的發現是對的。
我的第二個探索目標——成功!
真高興,我發現了蝸牛的眼睛,在觸角的頂端。
童年是無暇的、自由的、讓人留戀想念的。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
童年發現作文3
我的童年就像是一個裝滿了多彩多姿趣事的匣子,匣子里有我的一些美妙的事,也有我的一些"傻事"——小"發現"呦!
我的一個"偉大的發現"就發生在我家的院子里,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正在院子里玩,忽然一只小黃狗跑了進來,我害怕得跳了起來,大聲喊道:"狼來了,救命吶!"爸爸媽媽聞訊跑了出來,可他們看到的是,一只小狗正圍著我跑呢,我被嚇得魂兒都跑了,可爸爸媽媽呢不但不幫我,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對我說:"那不是狼,是小黃狗,它不咬人,特別可愛".這一說,我對小花狗產生了興趣,我近距離的觀察它并和它玩了起來.發現它跑的很快,仔細一看.哦,它四只腳都在地上趴著呢,我一想,我如果想跑快的話,也四只"腳"著地,不就行了嗎我為自己的發現而感到高興,還想著誰也不要告訴呢.聽到這里,你想笑吧,你笑就笑吧,反正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我的這個"發現"竟使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到了第二天的體育課上.老師說這節課比賽跑步,可把我樂壞了,心想:我的"發現"這下可有用武之地嘍!
"跑"隨著老師的一陣吶喊,我趴在地下竭盡全力的跑了起來.忽然"叭"的一聲,我的'臉重重的摔到了地下,這一摔把我的腦袋上摔起了個大包.我疼的大哭起來,這還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兩顆潔白的大門牙也"光榮下崗"了.老師急忙過來扶起我.我下的不知怎么做了.最后,老師帶我到醫藥室去包扎了包扎才算止住了.
我現在想起這件事來都還想笑,我當時是多么幼稚呀,這件事使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同時也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童年.
童年發現作文4
在許多人的心里都隱藏著童年的發現,這些發現是那么的有趣。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的童年發現。
好久沒下雨了,我們的自然老師叫我觀察螞蟻。螞蟻總是在6~7點起床,7-8點清掃衛生,8-9點工作,下午5-6點收工。這是我在書上所看到的,可見螞蟻的生活很有規律。我早早就起了床,螞蟻和我昨天一樣,可是5點的時候不見它們收工晚上7點多還在忙,這是為什么呢?我細心的觀察,只見一只只螞蟻嘴里銜著一顆顆小土粒從洞里爬出來,堆在洞口周圍。它們出出進進.忙忙碌碌,一刻不停地在洞口周圍用叼出的土粒筑起一道環形的“圍墻”。最后還見一只螞蟻用一顆較大的.土粒把洞口封住,這才算是結束了這一天的工作。自然老師告訴我們:這是螞蟻在銜土“筑壩”,這種現象預示著明天將要下雨。我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起了床,今天螞蟻沒有提前“開工”。這時,天空陰沉沉的,天上烏黑一片。可是我還是照樣觀察,洞口仍舊被土粒蓋的嚴嚴的。過了一會兒,洞口仍舊原樣。又過了一會兒,老天果然下起雨來了,雨下的還不小呢!從早上下到下午,好一場中雨,基本解決了旱情。我有發現螞蟻又在“筑壩”。根據“螞蟻筑壩,不陰就下”的經驗,又根據螞蟻筑的壩的大小,我們發布了那天天氣“陰有小雨”的氣象預報。
可是到了下午5點了,天空仍然那么晴朗,沒有一絲云彩,根本沒有下雨的跡象。為什么哪天預報不靈了呢?我又跑到螞蟻窩跟前仔細觀察,見到螞蟻仍在出出進進,個別的仍銜著土粒“筑壩”。我撿起幾只螞蟻用來“筑壩”的土粒,用手指捏了捏,怪事,怎么用勁捏也捏不碎?我們把它與泥土比較了一下,啊,原來這些螞蟻用來“筑壩”的東西,像土粒而不是土粒。自然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個螞蟻從洞中清除去來的排泄物。噢,我被螞蟻的假象欺騙了!
瞧,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發現。
童年發現作文5
童年是最有趣的,童年也是最可以發現事物的,很多人都在童年發現許多事情,因此獲得了許多獎項。我也不例外,我發現了許多人家異想不到的事情,雖然我沒拿到什么獎項,但我得到了一個很不錯的發現。發現在一個傍晚。
那是在5年前——我7歲的時候。有一次正是黃昏時分,我獨自趴在窗口上望著遠處的天空,思索著什么。忽然,我的目光落在紅通通的夕陽上面,頓時,我的小腦瓜里便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時的太陽為什么是紅色的呢?我想了半天,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便去問媽媽。媽媽聽了我這個奇怪的問題后,逗我說:“那是因為見了你害羞了呀!”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太陽也有害羞的.時候呀!
從那以后,我天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想到了許多與他有聯系的事物。
有一次,我想到了彩虹。啊!彩虹!我知道了彩虹的秘密嘍!它跟太陽有些聯系。它的七種顏色代表太陽的七張不同的面孔:紅色代表太陽害羞的臉;橙色代表它高興的臉;黃色代表它輕松的臉……一直到紫色代表它生氣的臉,正好把太陽的面部表情全部表現出來了。
“太好了,我知道了!”我對這個答案非常滿意。
但在三年后,有一次在課堂上,老師講到了彩虹的秘密。我清清楚楚地聽見老師說彩虹是下雨后太陽光照射在空氣中的小水珠上反射出來的光。我當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到的竟是這樣一個答案,便決定回家問問媽媽。
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這件事告訴媽媽。沒想到媽媽聽后先是一陣前俯后仰的哈哈大笑,然后講了同老師講的一樣的結論。我這時才意識到我想錯了。
雖然我挺為在腦海中隱藏三年之久的結論是錯誤的感到可惜,但我還是從這件事中總結出一個結論:任何發現都是要經過反復觀察思考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來證實才是最可靠的。
童年發現作文6
夏日即將拉開帷幕,現在的蘇州被熱氣包圍,蚊子也紛紛拜訪著每一戶人家。因此,很多人的身上都會有那么幾個大紅包。
在我們家中,身上大紅包最多的就數我的媽媽了。爸爸想節省一點電費,就在每次睡覺前都會把紗窗開上一點縫隙,使得蚊子趁機溜進來,蚊子把媽媽的手臂咬的全是紅包,看著就會瑟瑟發抖。
因為媽媽不想再被蚊子咬,所以就買了一個滅蚊器。當媽媽買回來的時候,我非常好奇,迫不及待地打開它。它是一個長方體,在它的三分之一處是空的,在上方還有一束燈光,這是來吸引蟲子的。蟲子進去后回來到一個密封的透明的小盒子里,原本還是活蹦亂跳的,但是過了一會兒后,蚊子們就奄奄一息了。但是,蚊子為什么會進入這個盒子里呢?這個滅蚊燈的原理是什么?
我就去詢問爸爸,:爸爸,這個滅蚊燈的原理是什么?它為什么會吸引蟲子進入到那個盒子里呢?爸爸思考了一下,回答我說: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字吧。蚊子中的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可吸植物汁液以保持個體生存,但必須吸食人或動物的血液后,卵巢才能發育,繁殖后代。成熟的雌蚊如能容易地吸食到人或動物的血液,通常每二天可產卵一次,故一生可產卵3-7次,也有少為一次多至十余次的,每次產卵幾十個至幾百個不等。因此,吸引、捕捉并殺死雌蚊可以阻斷卵和幼蟲的產生,從而可大大減少周圍環境蚊子的密度。哦,原來是這樣。我拿起了小本子,記了起來。現在讓我們了解下滅蚊器的原理吧。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科學證明是人體吸引蚊子的'物質。滅蚊器,它在工作時能產生蚊子喜歡的光線、熱量、二氧化碳、水蒸氣、流動的空氣,摸擬人體呼吸引誘蚊子,將蚊蟲從您的身邊吸引開,落入捕蚊氣旋中,使其脫水風干而死。光觸媒還可以凈化空氣,殺菌消毒。原來是這樣,怪不得蚊子都跑到盒子里了。
那七彩的童年,歡樂的童年,令人留戀的童年,真是讓人向往。雖然這段金色時光正慢慢離我遠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
童年發現作文7
在漫長而有趣的童年中,我常發現日常生活的小秘密,但最難忘的還是那次發現了有關蘋果上福字的秘密。
那是發生在不久前的事情:一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一起到街上玩。路過一個賣水果的攤擋時,我無意中發現攤上擺著許多又紅又大的蘋果,奇怪的是,每個蘋果上都印著一個個青綠色的福字,有的甚至還印上一帆風順等祝福語,有趣極了!在感到新奇的同時,我腦海里又浮現出個大問號:怎么蘋果上會有個福字呢?于是,我便向媽媽提出了疑問,豈料媽媽只是神秘地向我閃了一下眼睛,說:要獲取知識,就必須自己去研究啊!光靠人是不行的。你想想看吧!然后就走開了。我馬上回到房間,左思右想:蘋果上的字是寫上去的嗎?不,不可能,寫上去的字一抹就掉,保存不久。難道那是貼上去的嗎?更不可能,貼上字的蘋果就吃不了,不就白費工夫了嗎?要是刻上去的呢?蘋果一會兒就腐爛了,怎么吃?思前想后仍毫無頭緒。于是,我便向《十萬個為什么》請教。當我讀到萬物生長靠太陽,有充足陽光的植物就可茂盛生長,反之就會失去原來的光澤。這一句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就躍然腦海,我興奮得手舞足蹈。當然,我不滿足于紙上談兵,因此,我決定做實驗來證實一下。下午,猛烈的陽光照射著大地,我找來一塊膠片和一個小夾子,來到陽臺的花盆前,輕輕執起一片葉子,把膠片放上去,用小夾子小心翼翼地夾好。若干天后,我又回到這里,此時陽光已經不那么猛烈了,我迫不及待要看看自己的實驗成果,我細心地取出夾子,拿開膠片,看到原膠片的顏色轉淡了,與其它地方翠綠的顏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頓時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原來蘋果上的字是由于陽光不足造成的`。只要在蘋果未完全熟透的時候在上面貼上字,那么一段時間后把字撕出,上面便會清楚地出現這個字了。這是因為貼著字的地方長期受不到陽光的照射,變成了綠色,跟四周紅通通的顏色成了對比。看上去就像真的有一個字似的。我連忙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不錯,繼續努力吧!
這次小小的發現使我明白了:凡事只要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把事情辦好。
童年發現作文8
啊!經過我的努力研究,終于發現了“手同尾是1”的兩位數的快速算法。它給了我很多啟示,不反讓我嘗到了動腦的跳投,還讓我悟出的真理。
那是我13歲的一個晚上,家人都津津有味地在飯桌旁吃晚飯,爸爸突然問我:“馨兒,你能盡快口算出爸爸出的這幾道題嗎?”“哪些題,您說吧。我爭取達標”。“好”。爸爸眉開眼笑地說道:“41X41、51X51…限你五分鐘內算出所有的答案。”我立刻抓緊時間在大腦中計算。但由于都是兩位數的,所以,搞得我腦子里一團亂麻。這時,爸爸見我一籌莫展的樣子,微笑的說:“算不出來吧。你發現這些口算題都有什么特征嗎?你好好想想,肯定能很快選出來的。”我回想了一下這些題,發現頭數都是相同的,而尾數都是一。我感到這些題一定有快速計算法。于是,我發誓一定要把這種簡便法運算研究出來,我的發明就這樣開始了。我先計算出41X41的結果,是1681。我抓耳撓腮,絞盡腦汁,但還是毫無眉目。我又計算出51X51的結果,是2601.從此以后,我吃飯在想,睡覺在想,連走路都想。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我終于找出了竅門:先用這兩個因數的首數先乘,再把它們相加,而個位上則都是1,這樣就可以快速算出答案了。我為了證明,就試驗自己能不能口算出其他類似的題。我琢磨著:61X61,6X6=36,6+6=12,12滿十進一,連起來得數是3721,我利用同樣的`方法算出了另外幾道題。口算完后,我再一道一道地計算,結果一模一樣。此時此刻我那開心的勁兒真是難以言表。我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撥通爸爸的手機號碼,把這個喜訊告訴了出差的爸爸。爸爸聽了,直夸我肯動腦。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
自從這件事過后,我懂得了一個到了: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知識長河,沒有正不服的知識高峰。只要你愿意,勇于嘗試,災難的題也會迎刃而解。只要你肯動腦,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童年發現作文9
小時候曾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就像人一樣:搖籃里不滿一尺長的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巨人,連螞蟻也不例外。小時候在兒歌里經常聽到“小螞蟻,愛勞動”之類的話,所以對地上的螞蟻頗有好感,常常趴在墻角邊仔細觀察它們的'活動,看它們排著隊運食物、搬家,和比它們大幾倍的飛蟲打架……大約五歲的時候,我突發奇想:為什么不能把螞蟻們像養雞鴨那樣養著?給它們吃,給它們喝,它們一定會長得比蟋蟀和蟈蟈們更大。
我找到一個有蓋子的玻璃藥瓶,然后把捉來的十五只螞蟻放到瓶子里。就這樣,十五只螞蟻便有了一個整潔的新家。我興致勃勃地觀察螞蟻們的一舉一動,只見它們不停地搖動著頭頂的兩根觸須,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來回走動,好像在找什么。我想它們大概餓了,便旋開瓶蓋丟進一些米粒,可它們卻毫無興趣,依然驚惶不安地在瓶子里踱來踱去。第二天,我一起來就是看瓶子里的螞蟻,只見那十五只螞蟻橫七豎八地躺在瓶底,安安靜靜地,一動不動,它們都死了!我很是傷心,想了半天,得出結論:是因為瓶子不透氣,螞蟻們是悶死的。
原因已找到,新的辦法便隨之而來。我找了一只火柴盒,準備為螞蟻們建一個新居,又怕它們悶死,我用大頭針在火柴殼上扎了一些洞眼,作為透氣孔。我又抓來了一些螞蟻關進火柴盒里,還放進一些餅干。這樣,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溫暖的家了。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聽,在這若有若無的窸窸窣窣聲中,我曾經有不少遐想,我仿佛已經看到快樂的螞蟻們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
然而我的試驗沒有成功。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們都逃得無影無蹤。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拼搏,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對它們來說,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加可貴。
童年發現作文10
我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身高變化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捧腹大笑呢。后來我跟你的想法一樣,是啊,這么深奧的事,我怎么會發現呢?
我的發現從爸爸給我量身高開始。每月我都量一次身高,有時我也會急不可耐地讓爸爸提前給我量,迫不及待想看看我長了多高。我小小的內心對每月少許的幾毫米長高充滿了好奇,“為什么每個月只長這么點?”邊說邊用手指比劃著。沒人回答我這個問題。
我以為別人都能長很高很高,像姚明一樣。但是有一天我終于弄明白了,他們跟我一樣,也只長那么一點。每當看見一成不變的朋友,我就暗暗嘆氣,怎么長得這么慢呢……
后來量身高的時候,我發現每次都是早上量。我跑去問爸爸,爸爸說:“晚上量不準,所以要早上量。”為此我感到十分不解。有一次量完身高,我就決定晚上再量一次,看看到底有什么區別。哎!晚上的身高怎么比早上矮了5毫米!這一發現讓我大開眼界。
為什么呢?為什么呢?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哈!終于想出了眉目:“這就是晚上為什么要睡覺的原因,晚上睡了覺休息充分了,就能長高了。媽媽不是說‘睡覺的時候在長身體’嗎?白天的時候玩啊,肯定是疲勞了,結果剛長了一點又矮下去了。”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了,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
過了好幾年,我上小學了。有一次在網上瀏覽,無意間點進了一個網頁。上面寫著:人在睡覺時,消除了重力對脊椎的擠壓,就長高了。當白天我們以直立姿勢活動時,這些環狀的軟骨盤在重力作用下壓縮,于是我們的個頭在早晨就比晚上高了那么一點點。這些科學驗證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發現,笑出了聲。
沒想到,小時的一個發現就能讓慢慢大起來的自己回憶出一個想象的空間,這樣一個內心的發現又使我開始了新的思考。
童年發現作文11
我的童年就像是一個裝滿了多彩多姿趣事的匣子,匣子里有我的一些美妙的事,也有我的一些"傻事"——小"發現"呦!
我的一個"偉大的發現"就發生在我家的院子里,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正在院子里玩,忽然一只小黃狗跑了進來,我害怕得跳了起來,大聲喊道:"狼來了,救命吶!"爸爸媽媽聞訊跑了出來,可他們看到的是,一只小狗正圍著我跑呢,我被嚇得魂兒都跑了,可爸爸媽媽呢不但不幫我,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對我說:"那不是狼,是小黃狗,它不咬人,特別可愛"。這一說,我對小花狗產生了興趣,我近距離的觀察它并和它玩了起來。發現它跑的很快,仔細一看。哦,它四只腳都在地上趴著呢,我一想,我如果想跑快的話,也四只"腳"著地,不就行了嗎我為自己的發現而感到高興,還想著誰也不要告訴呢。聽到這里,你想笑吧,你笑就笑吧,反正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我的.這個"發現"竟使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到了第二天的體育課上。老師說這節課比賽跑步,可把我樂壞了,心想:我的"發現"這下可有用武之地嘍!
"跑"隨著老師的一陣吶喊,我趴在地下竭盡全力的跑了起來。忽然"叭"的一聲,我的臉重重的摔到了地下,這一摔把我的腦袋上摔起了個大包。我疼的大哭起來,這還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兩顆潔白的大門牙也"光榮下崗"了。老師急忙過來扶起我。我下的不知怎么做了。最后,老師帶我到醫藥室去包扎了包扎才算止住了。
我現在想起這件事來都還想笑,我當時是多么幼稚呀,這件事使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同時也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童年。
童年發現作文12
童年的發現豐富多彩,其中最令我高興的一次發現,那就是在我九歲的時候發現了蜜蜂是如何發聲的了。
蜜蜂無論是在鮮花叢中,還是林中草地,都會有它們的身影,同時發出“嗡嗡嗡”的聲音。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圖書館看書,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蜜蜂,蚊子,蒼蠅等小昆蟲,都沒有發聲器管只是翅膀不停的.震動,才發出“嗡嗡嗡”的聲音。我又拿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來看《蜜蜂是靠什么來發聲的》。其中書上也說蜜蜂是靠翅膀的震動,才發出“嗡嗡嗡”的聲音來的。可我覺得蜜蜂發聲不是靠翅膀震動引起的,因為每一只小昆蟲都應該有自己的發聲部位,而并不是靠震動翅膀來發聲的。
偶然的一天,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發現有幾只小蜜蜂聚在一起,翅膀沒有動可還是發出了“嗡嗡嗡”的聲音。我的腦袋一震,想到:難道書上的真理是錯誤的嗎?好奇心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我仔細觀察了這幾只小蜜蜂,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原來在蜜蜂雙翅的根部,都有一顆很小很小的小黑點。蜜蜂叫時,小黑點上下鼓動起來。我猜想:是不是這兩個小黑點在作怪呢?于是我立刻從書包里拿出膠卷,把那幾只小蜜蜂的翅膀粘住。可“嗡嗡”聲還有,我再一看,那小黑點還在動。我又立刻從書包里掏出鉛筆,往小黑點那里一扎,小黑點扎破了,蜜蜂頓時不叫了。我松開它們的翅膀,等了十分鐘,還是不見它們叫。因此,我覺得蜜蜂的發聲器管就是這兩個小黑點,而并不是靠翅膀震動才發出聲音的。
那么,這兩個小黑點又是什么呢?它為什么能使蜜蜂發聲呢?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科學的道路是無止境的,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我們未知的知識,需要我們去探究。對于小黑點是不是蜜蜂的發聲器管,我也不知道是對是錯。不管結果是什么,我都為自己高興,因為我有著一顆勇于探索的心。
童年發現作文13
童年的我對什么都充滿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不過,這好奇心也驅使著我去思考,驅使著我去書中尋找答案,讓我具有探索精神,什么事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一次,上幼兒園的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廣告:一個小女孩問她的母親她是怎么來到世上,她的母親回答是從肚子里出來的,女孩很生氣地問她母親為什么要把她吃掉。此時,我早已知道人是從母親的肚子里出來的,但是究竟是怎樣的,我還不太清楚,這則有趣的廣告引起了我大大的好奇心。我整天翻來覆去地想啊想,卻還是沒什么頭緒,于是,我決定去問問媽媽。
媽媽正忙著做家務,我一下蹦到她的面前:“你知道小孩是怎么生出來的嗎?”“當然知道嘍!小孩在媽媽的子宮里越長越大,等到大概九個月這樣,小孩就從媽媽的陰道里出來,就是所謂的出生。”媽媽頭也不抬。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哦,我也是這樣出來的啊!”“不是的,你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見我十分驚奇,媽媽連忙補充道:“你賴在我肚子里不肯出來,于是醫生剖開媽媽的肚子,把你抱出來。”我為自己又獲得了一個新知識而歡天喜地,跑到一邊玩去了。
長大了一些,我看起了科普書,引人入勝的內容讓我真正了解了人的出生。我的.老師從父母變成了書籍。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第8課《童年的發現》,中午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人的出生。一個同學說:“親吻使母親懷孕。”我立即反駁他:“口腔里怎么會有精子與卵子呢?”另一個男同學說:“小孩是從肛門出來的,出生時孩子滿臉都是糞便。”“真惡心!”我們幾個女同學叫道,同學們各抒己見,天馬行空地討論著,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決定去查一查資料,看看到底是怎樣的。
我聽著大家千奇古怪的想法,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還好我有一顆好奇心,學習了許多知識。不過,我覺得自己應該去發現更多,了解更多,擁有更淵博的知識。
童年發現作文14
在漫長而有趣的童年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
一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到街上去逛,路過一家水果攤。我無意中發現了好多又大又紅的蘋果,奇怪的是,每個蘋果上都有著一個青綠色的“福”字,有的甚至還有“一帆風順”等祝福語,真有趣!在感到新奇的同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個大問號:蘋果上怎么會有字呢?于是,我跑過去請教媽媽,豈料媽媽卻說:“子涵,要獲取知識,必須得自己去研究,光靠別人說,又有什么意義呢?你自己好好的思考思考吧。”說完就扭頭繼續往前走去。回到家后,我立刻沖進書房,托著腮幫子左思右想:蘋果上的字是寫上去的嗎?不,不可能,寫上去的字一抹就掉了,保存不久。難道是貼上去的嗎?不,更不可能,貼上字的蘋果就不能吃了,不就白費工夫了嗎?要是刻上去的呢?蘋果不久就氧化腐爛了,還怎么吃呢?顯然也不可能……,思前想后仍無頭緒,蘋果上的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于是,我便向《十萬個為什么》請教,當我看到“萬物生長靠太陽,有充足陽光照射的植物才能長得繁茂,反之就會失去原有的光澤”。此時,一個大膽的想法躍然腦海,使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不滿足于紙上談兵,因此,我準備找機會做一個實驗。在一個天氣晴好的一天,強烈的陽光照射在大地上,我找來一張小膠片和一個小夾子,來到陽臺的花盆前,輕輕的執起一片葉子,把膠片放上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夾好放在花盆里。大概一個星期后,我仔細地察看我的實驗成果,我拿掉夾子,取走產膠片,發現葉子上原來被膠片覆蓋的顏色變淡了,與其它地方新鮮的翠綠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頓時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原來蘋果上的字真的是由于陽光不足造成的!只要在蘋果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在上面貼上“字”,那么過一段時間后把“字”撕掉,上面便會清楚地出現這個字了。因為貼字的地方長期受不到陽光的照射,變成了青綠色,與四周紅彤彤的顏色相襯托,看上去真像有一個字似的。我連忙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微笑著說:“嗯!不錯,繼續努力你會發現更多更有趣的事情。”面對媽媽的夸贊,我得意地笑了……
童年發現作文15
我記事后,認識的第一件東西是電視。
那時我應該不滿三歲,未上幼兒園,還是媽媽的“小尾巴”。每當看見媽媽在大而薄的長方形盒子上不知按了下什么,盒子的正面就出現一個個不同的畫面,還有一個個不同的聲音從中傳出來。這時我總是蹣跚走上去,用手拍打著那面發光的地方,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總是微笑著回答:“一個會發光的盒子。”我喃喃地念:“一個會發光的盒子……”“那它為什么被你按過后,就會發光了?”“因為媽媽給它吃了糖,她就笑了,笑時就在發光。”“哦,是這樣啊。”“那我能給它吃糖讓它亮嗎?”“不行,只有媽媽手中的糖才能讓它笑。”“我不信,媽媽是大騙子。”“你不信媽媽的話,下次你就自己試試吧。”“好吧……”
那時我把媽媽的話當真了,認為真的可以試,現在想起來媽媽當時恐怕只是為了不讓我看電視而隨口敷衍的吧。
一天中午,爸媽午睡了,我又想起了媽媽的話,于是一骨碌爬下床,拖出自己的零食箱,抓出一大把糖果,從房間溜出來,走到媽媽所說的`那個“會發光的盒子”面前,輕聲對它說道:“我把這些糖果都給你,你發發光給我看看,下次我媽媽給你吃糖讓你發光的時候,你別告訴她我給過你糖,哈。”盒子沒有發光。我有些氣憤,提高了音量,對它叫:“喂!我和你商量呢。我媽媽給你一顆你都發光,我給你一把你為什么不發光?!”盒子仍舊沒有動靜。我憤怒的洪水已經過了警界線,已不顧我是沒有午睡偷偷跑出來的,沖電視用 100分貝的低音吼:“你聽見我和你說話沒有?!”我氣憤地把糖向盒子砸去。不知糖砸中了哪兒,盒子發出“咔噠”一聲脆響,隨即立刻發出了炫目的光……我滿意地笑了:還是兇它有效果。
一番得意后,我興沖沖沖向爸媽房間,還一邊大喊,”爸爸媽媽快出來,我有新發現啦!“(我的糖也可以讓盒子發光)。現在想起來自己當時的發現真是傻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