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與我同齡時1500字_初一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公與我同齡時1500字_初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外公出生于1938年,父母去上海謀生,生活不穩定,便把他和兩個哥哥寄養在無錫鄉下的大伯家。1945年,外公7歲,進入一所公立的國名小學讀書。不到一年,小學不知何故關門,外公只能轉到一所私立小學讀書。因為一年級尚未讀完,所以外公被要求重讀。1947年,曾祖父母在上海安好了家,接我外公三兄弟到了上海,外公被送到了家附近一所非常簡陋破舊的正言小學求學。因為那時的外公仍未讀完一年級,所以還是被要求重讀,就這樣,外公僅一年級就讀了三年。1949年建國時,外公讀三年級,曾祖母所在的大中華橡膠廠成立了子弟小學——德元小學,外公終于能在這樣一所設施完備的學校里讀完小學六年級的課程。那一年是1953年,外公小學畢業已經15歲了。
接著,外公考入私立的南洋模范中學,后又因為學習成績不錯,直升進入本校高中。也就是這次直升,曾使外公懊悔不已。那時,曾祖父母把家安在肇嘉浜路南邊的和平新村里,是由大中華橡膠廠出借地皮,讓職工自己造房子形成的一片居住地。因為絕大多數人的家庭條件都不好,要四處借貸才能和別人合造起一幢兩層樓房,通常是一個門牌號住兩家人,一間房少的住三、四人,多的住七、八人,所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貧民窟”了。外公從小學讀到初中都不曾有過一張寫字臺,作業都是在一張骨牌凳上完成的。像外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讀完初中考技校,然后由學校分配進入工廠開始獨立生活。外公說他們家雖然兄弟姊妹多,生活條件差,卻因為父母都有工作,從沒有凍著、餓著,所以他一直是糊里糊涂過日子的。糊里糊涂讀書,糊里糊涂升學,一直到高中畢業才發現自己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自己去找工作,很難;要么繼續讀大學,大學畢業再由國家分配工作。外公不得已考入了位于青島的`山東海洋學院,糊里糊涂地成為和平新村第一位大學生,無奈地使一家人的生活變得窘迫。雖然讀書不花錢,可是吃飯、日用品等卻是不可少的花費,外公又好面子,覺得一個城市里來的學生不該跟農村來的同學們爭助學金,所以他一人外出求學,曾祖父母每月要從家用中另撥出二十元作為他的生活費。要知道,那時曾祖父母的工資總共一百四十元,雖然兩個兄姐已經工作能貼補一些家用,可外公下面還有五個弟妹呢,他們這樣的家庭,日常生活外的每一分錢都是要算著花的呀。
外公說,一直到高中他都不曾有過零花錢,每次偶得一毛錢都是他的節日。有了一毛錢可以不必來回走五十分鐘的路回家吃飯,能在武康大樓下的飲食店內吃一碗八分錢的陽春面,若再加一個三分錢的羅宋包就吃得飽又吃得好了;花一毛錢可以租一輛自行車在大街小巷足足騎上兩小時玩個痛快;三分錢買個小羅宋面包可以讓營業員用刀剖開往里灑一些鮮醬油,五分錢就能在里面夾色拉,有土豆和小粒紅腸……現在常說“四大金剛”是上海市民最本土、最實惠的早餐,其實外公一個月也不一定有機會吃一次。要正好碰到家里什么吃的也沒有,手頭又不緊,父母才會大方地讓孩子花七分錢去買一副大餅油條。12
【外公與我同齡時1500字_初一作文】相關文章:
爺爺與我作文12-15
青春與我作文01-30
挫折與我成長作文11-07
報恩與我同行作文03-05
正值桃花爛漫時-初一作文大全02-14
文化與我們高中作文10-05
雷鋒叔叔與我同行作文10-09
表弟與我作文2篇01-12
文明與我肩并肩作文03-04
音樂與我作文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