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詩歌文學常識大全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xiàn)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詩歌文學常識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人物簡介
01、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著名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
后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
02、王維(701-761年),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字摩詰,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使至塞上》
03、李白(701—762年),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與杜甫并稱“李杜”。
后世人稱其為“詩仙”。
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
04、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世稱白傅、白文公,謚號“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白氏長慶集》、《觀刈麥》、《錢塘湖春行》
05、劉禹錫(772-842年),唐代中晚期詩人、哲學家。
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
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
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陋室銘》、《秋詞》、《望洞庭》、《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06、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與韓愈并稱“韓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zhàn)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
《天說》、《天時》、《封建論》、《柳河東集》、
《捕蛇者說》、《小石潭記》、《黔之驢》
07、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
字希文,謚號文正公。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漁家傲(秋思)》
08、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
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戲答無珍》)
《歐陽文忠公文集》、《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
9、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傷仲永·集句》
10、蘇軾(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蘇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他與他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合稱“三蘇”。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浣溪沙》)
《東坡七集》、《東坡樂府》、《念奴嬌》、《水調歌頭》、《浣溪沙》
11、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詞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破陣子》)
《西江月》、《稼軒長短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唐詩的體類
(1)大歷十才子 活躍在唐大歷年間(766—779)的十位詩人。分別是: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翃、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其詩多為應景獻酬之作,少部分詩刻畫了動亂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發(fā)了懷才不遇之情。詩風追摹謝朓,清空疏秀,語言洗練,藝術造詣較高。
(2)王楊盧駱體 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號稱“初唐四杰”,其創(chuàng)作扭轉了齊梁詩的綺靡之風。對唐詩的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古人對四人詩風有如此評介: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
(3)元白體 指元稹、白居易淺切平易的詩風。
(4)元白張王 指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主要指他們的樂府詩。四人均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重要成員。從詩風而言,元白較平易,張王則偏凝煉。
(5)韋柳體 韋柳是中唐詩人韋應物、柳宗元之合稱。二人長于山水田園詩,詩風淡遠。但風格有異,韋較為簡古,柳則更為淡泊。
(6)長慶體 元稹、白居易首創(chuàng)的以鋪敘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體,如《連昌官詞》、《長恨歌》、《琵琶行》。
(7)西昆體 李商隱詩辭采華麗,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稱之為“西昆體”,對宋代詩人頗有影響。
(8)張王 中唐詩人張籍、王建之合稱。長于樂府詩,詩多反映民間疾苦,詩風淺近,也稱之為張籍王建體。
(9)宮詞 一般描寫宮中生活,對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諷刺,寄托滄桑之感。宮詞中以抒發(fā)宮女孤寂哀怨的宮怨詩為主。形式以七絕為主。
(10)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岑參之合稱。二人是邊塞詩派的杰出代表,詩風雄渾豪放。但風格同中有異,高適悲壯而厚重,岑參奇逸而峭拔。
(11)初唐體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極年間(618—712)。其總體詩風尚未完全擺脫陳隋綺靡詩風的影響,但已趨向雄麗,氣格較為淳厚,遣調用語富麗典贍。這也是古體向近體過渡的一個時期。對這一時期影響很大的有陳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問等。
(12)盛唐體 唐開元至代宗永泰年間(713—765),唐詩的空前繁榮時期,不僅古近體兼?zhèn)洌艄?jié)優(yōu)美,而且內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所謂風骨和興象兼具,氣象渾厚,神韻軒舉,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胸襟開闊,樂觀向上。詩的流派眾多,詩體豐繁。杰出詩人紛涌,風格各異,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維的精致,儲光羲的真率,王昌齡的聲俊,高適、岑參的悲壯,李頎、常建的超凡。
(13)中唐體 唐大歷至敬宗寶歷年間(766—826)。中唐前后詩風有明顯差異。中唐前期以大歷十才子為代表,其詩風格調舒宛,音節(jié)流暢,理致清新,遣詞省凈,風格閑雅,韻味悠長。比如韋應物之雅澹、劉長卿之閑曠、皇甫冉之沖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間詩風有所變化,詩人輩出,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張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風格上既有韓孟的奇險豪縱,也有元白的淺切平易。同時出現(xiàn)“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傾向,缺少了蘊籍,這一傾向對宋代歐陽修、蘇軾等都有影響。
(14)晚唐體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詩人雖多,但只李商隱、杜牧能稱為名家,詩風也頗為復雜。追求立意過深的則流于僻,過淺的則傷于浮;寫景狀物力求貼切,其不足在瑣碎;遣詞用語或輕靡,或又過于俚俗。與盛唐相比;少風骨、缺興象、乏蘊籍。
詞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繪畫術語。指用筆有力,勾畫出所描繪人物或所抒發(fā)情感的創(chuàng)作手法。長篇慢詞用這種方法尤多。
(2)比興寄托 “比”“興”原是《詩經(jīng)》的兩種表現(xiàn)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興手法在詞中更是廣泛運用。
(3)白描 原是繪畫術語。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風。像李清照《一剪梅》、蘇軾《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寫詞時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語,以此抒情寫意。辛棄疾之詞就很好用典。
(5)點染 原是繪畫術語。指根據(jù)詞的主題需要,突出重點,同時用側筆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鈴》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鋪敘 指鋪陳敘述的寫作手法。這種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后來柳永將其用在慢詞創(chuàng)作上,以達到層層鋪敘、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聲聲慢》。
詩詞的風格(藝術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詞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來則指清雅不俗的風格。
(2)平淡 用樸素淺近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歷來著各的評論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導這種風格。
(3)尖新險麗 尖新,原是指寫文章尖巧新穎;險麗,意為奇險俏麗。這種風格往往追求擺脫平庸,用尖巧之筆,寫險麗之境,但處理不好則易出現(xiàn)險怪空虛之弊。
(4)本色當行 本色和當行同義,都指內行。以此評論詞時是指該詞具有鮮明的詞的風格體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評詩的,后成為詞學批評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個標準。自然是針對雕琢而言,追求渾然天成、清新脫俗的天然之美。
(6)陽剛陰柔 這是詞審美風格的兩個基本類型。陽剛之詞,多氣象恢宏、境界闊大,筆力遒勁;陰柔之詞,多意境幽微,情思細密,運筆細膩曲折,風調諧婉。蘇軾、柳永是這兩種審美風格最著名的代表。但這二者并非是對立的,有時是相互影響的,甚至在一個詞人身上都有體現(xiàn)。
(7)曠達 這本來是魏晉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適、任性所為的一種風度。常用來評詩,其后也用以評詞。詞中這類風格的杰出代表是蘇軾。蘇詞的曠達,影響著同時代和后來的許多詞人,形成了重要的風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評詩。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淺露,語不窮盡,令人回味無窮,所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宋代詞人秦觀、周邦彥、吳文英等在這方面尤為出色。
(9)閑談 原指超凡脫俗的性格。評詞則是指一種閑適淡泊的藝術風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評論文章和詩歌。杜甫的風格就是“沉郁”。以此論詞,則指意在筆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內涵。但過分強調比興寄托,不免穿鑿附會。
(11)質實 指凝澀晦昧,往往與“清空”相對,過多地使用麗字、代字、僻典,給人以雕琢和晦澀難讀之感。
(12)渾成 即渾然天成。指結構完整,形式內容完美統(tǒng)一。
(13)渾厚 指渾樸厚重的藝術境界。原是用于品評文章的。詞人通過細致綿密的敘事和寫景,自然而然營造出一種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給人以渾厚深邃之感,宋代詞人周邦彥是其代表。
(14)艷麗 原形容南朝宮體詩的風格。用于詞則多指以華美的詞藻描寫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蘇軾的詞即以清雅獨標一格。
(16)清新 流暢而新穎,不落俗套。原用于評詩,后以此評詞,像李清照和辛棄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顯的這種藝術風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過于追求此類風格會導致過度重視寫作技巧和音律聲韻,忽視詞的社會意義。
(18)飄逸 先用于評詩。詩的飄逸公認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樣。南宋隱逸題材的詞往往多有此種風格。
【小學生詩歌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小學生文學常識03-11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11-07
經(jīng)典文學常識07-23
小學生文學常識積累11-09
高考文學常識:元代文學05-24
文學常識試題02-07
文學常識大全03-14
明清文學常識03-30
文學常識范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