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文學常識

時間:2022-01-28 12:06:17 文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儒林外史的文學常識匯總

  《儒林外史》

關于儒林外史的文學常識匯總

  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時,由于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托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長恨歌》

  白居易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題材是歌,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歌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作興致所至。抒發感情,句數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

  《九歌》

  屈原寫的

  《楚辭》篇名。“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九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間的神,實質上是現實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既活潑優美,又莊重典雅,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復活》

  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后的一部長篇小說,

  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凈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丑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

  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儒林外史的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11-07

文學常識:外國文學常識07-24

文學常識10-11

經典文學常識07-23

文學常識:宋代文學07-31

中考語文文學常識:宋代文學常識08-10

中國文學常識-文學體裁常識02-02

中國古典文學常識文學常識03-25

常識性文學常識01-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