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談孝道作文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談孝道作文,歡迎閱讀!
談孝道作文1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遠近。今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是我的內心深受啟發。本次頒獎典禮共評出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們都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
這十位孝心少年分別是:黃鳳、趙文龍、吳林香、徐沁燁、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路玉婷、龍花、邵帥、王芹秀。等十位孝心少年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黃鳳,六歲時父親癱瘓,母親也離開的家,家里還有雙目失明的奶奶,黃鳳每天除了要照顧爸爸以外,還要照顧奶奶,那時對于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可想而知會具有什么樣的壓力,但是黃鳳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要撐起這個家庭的重任,后來她聽說上海的醫療技術有可能會治好父親的病,黃鳳找來村里的焊工,為爸爸焊了一張鐵床,推著爸爸便走著去了上海。但是上海的專家也對爸爸的病沒有辦法,小黃鳳仍然沒有放棄,依然照顧著爸爸。她堅信,只要自己做到家了,就會有奇跡發生。
吳林香,父親去世,母親患有重病,家中還有年邁的姥姥,她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一邊照顧媽媽和姥姥,同時還要照顧弟弟,也要上學,但是她也并沒有因此退縮,也是選擇了要把母親照顧好,現在,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小林香,在為小林香頒獎的時候,主持人問她,想不想再看一眼母親的照片,小林香說想,當看到母親照片的那一刻,小林香留下了眼淚,在那一刻,感動了全場的所有人。
面對種種的'不幸,她們卻能堅強的去面對,始終把自己的母親放在第一位,為了母親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在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當中,她們有和我們是同一年齡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我曾經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傷了父母和其他親人的心,浪子回頭金不換,現在改正,還算不晚,父母把自己美麗的青春都獻給了我們,我們也要回報他們,贍養老一代和撫養下一代是我們長大成人后的責任,從小播下孝的種子,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所必須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都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只有這樣才會讓家庭美滿,讓社會美好,讓國家富強。
談孝道作文2
“笑聲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無孝怎知人間情。”正是那聚首的歡笑,離別的憂傷,讓我倍加珍惜親情的可貴。
孝,是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里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父母在,不遠游”,“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中國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當頭。友情故然可貴,但親情更可貴,而“孝順”則是對長輩的關懷或證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談得上愛我們這個國家呢。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談孝道作文3
古人有云;百山孝為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為人。的確,作為中國歷史悠久,蘊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為中國的代言詞。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對孝的感知;今有今對孝的回報。孝道,千百年間,流轉回蕩在各色人物之間。停駐在每個的心里,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孝看似無法觸及其邊,其實似千千萬萬條小溪江匯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邊不起眼的小事拼湊而成的。亦如年幼時期的吳猛,為父不在受蚊蟲叮咬之苦,使身為餌,喂飽蚊子,自身卻受到數不清的蚊包傳來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關為心父親做的這種行為成功而感到喜悅的吧!
孝,百善孝為先,功名利祿也無其重要。古代孝兒朱壽昌大人曾為尋找多年以前的母親而毅然放棄奮斗多年的職位,放棄誘人的高官厚祿,一人獨自踏上尋親路。也許,在他的心里任何東西都比不母親的地位吧。
‘孝’亦為‘笑’當父母不開心時,為父母分憂,使父母快樂是我們身為兒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們的榜樣,看到父母在大堂上郁郁寡歡的.樣子,他便開始想辦法讓父母親快樂,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戲彩娛親。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與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為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關注,也更受人們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舉辦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等,活動中那些孝敬父母和長輩的少年們,他們是我們的小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學習。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傳遞正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孝要把握當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等到親不待時才欲養。
談孝,讓孝住進我們心靈深處;讓孝伴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們身邊小事中的孝,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的甘甜與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帶來的滋養。
談孝,讓我們盡孝。以小事匯集為浩蕩的大海,讓生活處在孝親的暖陽里。
談孝道作文4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肴,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里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里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余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于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么。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后,埋怨母親為什么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么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