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的方法分析

時間:2021-08-08 15:13:28 寫作方法 我要投稿

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的方法分析

  作文是其主體——學生的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現實生活的記實敘事,還是的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只能來源于生活外部和內部的刺激,才能激發傾吐的欲望,.寫作的動機和創造性表達的熱情,獲得持久的動力。而濃厚的興趣,卻是作文的一種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的源泉。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學生的作文興趣呈現出相當明顯的冷淡趨勢,許多人興趣不高,認為是一種“苦差事”,討厭作文,懼怕作文,產生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理。只有極少部分人有濃厚的興趣,視作文為快樂。

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的方法分析

  我對班上學生的作文興趣問題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對作文“十分厭惡”在30%,這些學生在主觀上放棄了作文練習,敷衍了事,有消極對待的情緒;對作文“毫無興趣”占25%,這些學生.寫作文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缺乏主動練習的積極性;對作文“有點興趣”占25%,這些學生大多愛看課外讀物,除完成課堂作文外,在課外也練習.寫作;對作文“興趣較濃”的學生占20%,這些學生喜歡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經常練筆,作文多次獲獎。這種鮮明的對比說明興趣是作文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只要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自覺地、勤奮地吸收范文的精華,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理當充分地挖掘利用興趣這一巨大動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要積極發展學生作文的興趣,首先就必須探究當前學生作文興趣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學生獲取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人大腦的門戶,而成為小學生作文材料的呢?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分析一下。讓學生帶來各種小動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園的草坪上進行了一次觀察、想象、作文訓練——在這次訓練中,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帶來的布娃娃和小動物玩具,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編童話故事。學生觀察后如果用話言來表達時,出現過于直白、層次不清、單一形態認識,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入大腦的門戶,成為小學生作文材料,走進美麗的童話故事的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說來,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

  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征。人們通過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攝取。眾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轉化為生物電脈沖,通過神經傳導輸入中樞,最后投射在大腦皮層上。

  這第一步,從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有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有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的神情,小狗黃黃的動態,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獲取作文材料心理過程的第二步是“疊印”。

  事物的種種信息通過人的各種感官進人大腦后,必然激起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大腦對感官提供的種種信息整理、結合而產生的直接映像與以往經驗中的表象疊印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表象。譬如,剛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信息,通過視覺感官進人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后,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像。

  這是一個什么小動物呢?它有什么樣的個性和本領?于是,大腦就把這一知覺映像同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相對照,從而識別出來了:這是一只小熊。緊接著,以往曾經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類小熊——動物園中的小熊,圖畫上的小熊,童話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腦里留下的種種表象,則同這只玩具小熊的映像疊印在一起了。這時,他頭腦中的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化的姿勢、神態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正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篩選”。讓哪些信息成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的。環繞著要表達的中心,她著重抓住了小熊圓圓歡樂的表情,小狗黃黃演奏的動態,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貝貝恬靜、喜悅的神情,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

  這就需要作者善于篩選。剛才所說的是篩選中的一種情況,在知覺事物的過程中,作者主動篩選。

  作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篩選,還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種情況。

  心理實驗證明,就在感官脫離具體事物的一瞬間,這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便立即開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和鮮明性。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表象便無可避免地受到遺忘的淘汰和篩選,但同時又受到新的映像的輝映和烘染,從而發生一系列變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沖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則可能被加強、濃縮、凸出了,長期貯存在記憶系統之中,成為庫存的作文材料。

  也就是說知覺、觀察不僅是獲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響著記憶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二、目標過高,學生情緒受挫

  作文教學離不開知識,認識水平這一基礎,兩者之間是同步發展,循序漸進的整體。目前還有不少教師對作文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常追隨考試這根指揮棒,講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學超綱,拔高的現象極普遍。如有些學校三年級就要求命題作文,高年級則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學指導中,產生了盲目、偏高、偏難及對學生習作評估要求過高等現象,使學生覺得.寫作“商不可攀”,嚴重地反沖了作文教學應有的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作文的情緒就會受到挫傷,使之消極、厭煩,對作文失去興趣。

  三、封閉式教學,作文脫離學生實際生活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仿襲用舊有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大多側重于命題作文的指導,重形式,輕內容,習慣于教師,學生寫,導致學生“舉一”有余, “反三”不足,這樣不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來引導的作文教學模式,無異于“閉門造車”,此類奉命作文,學生的思想受到牽制,個性遭受制約,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學生圍著《優秀作文選》和教師的指揮棒轉,依樣畫瓢,奉命而作,無論是選材主意,安排結構,還是語言特點,總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為無源之水,毫無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樣狀態導致學生產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機械的思維定勢,當然談不上作文的興趣。作文教學應該以人為本,開放作文形式,采取規定范圍的自己命題的方式進行,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四、不作及時鼓勵,學生喪失信心

  學生學習.寫作有一定的艱苦性,但是一旦發生興趣時,就會“樂此不疲”,愉快地學習,這樣才能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鑰匙。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習作求全責備,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顧地去挖苦譏諷,使學生覺得無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極的體驗就會發展為對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會自行消退。特別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學生,他們對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懼心理,教師若再不給他們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產生一種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的方法分析】相關文章:

淺談在閱讀中學會寫作文的方法11-09

小學生寫作文的方法03-05

指導小學生寫作文的方法07-22

教小學生學會寫作文08-15

如何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08-20

有關教授小學生寫作文的方法02-27

小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有哪些02-17

克服小學生怕寫作文的方法09-08

教小學生寫作文方法指導08-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