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

時間:2023-08-14 10:06:02 文圣 寫作方法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8個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

  寫景狀物是指寫文章的一種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寫自然現象、地理環境、名勝古跡的,小編收集了8個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歡迎閱讀。

  寫作方法

  1、分類描寫法

  分類描寫是按描寫對象的不同類別,如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狀、顏色、聲音等的順序來寫的。因此描寫時,不一定要交代觀察點,也不一定要按時間或空間的順序進行描寫。采用分類描寫法要把握景物的總特征和各類景物特征的關系。描寫各類景物時,都要圍繞景物的總特征。采用分類描寫法,還要注意準確地“分門別類”,避免重復交叉。

  2、圍繞中心法

  我們描寫景物時,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寫下來,而且也不必要全寫。圍繞中心法就是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選擇有關的景物進行描寫。采用圍繞中心描寫景物,首先要確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寫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確定來自對景物的細致觀察。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確定以后,就要對觀察到的景物進行篩選。能表現中心的就要進行細致的描繪。能襯托中心的也要進行必要的描寫。與中心無關的,就略去不寫。

  3、移步換景法

  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于游記或參觀記,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覽或參觀的路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見到的景物具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看到一幅幅絢麗多彩、內容豐富的生動畫面。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要注意圍繞一個中心展示不同的畫面,避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其次要進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刪去一般性的描寫,避免記流水帳。

  4、定景換點法

  同一景物,從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現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景物的差異寫出來。采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使讀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觀察到的。其次交代觀察點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寫景物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反映,使讀者對景物有整體感。

  5、定點換景法

  運用定點換景法描寫景物,首先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選擇好觀察點。因為表現同一事物時,立足點不同,觀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現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達效果大不一樣。其次描寫時要注意把觀察點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專門說明,也應該讓讀者能從描寫中領會到作者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寫時要按照一定順序,即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從左到右或從右至左等等。這樣可以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逼真,有立體感,給讀者以如臨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6、日內變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內不同的時刻,景色是不一樣的。采用日內變化法描寫景物,我們必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去勾畫景物的不同畫面,并做到各有側重,避免畫面相似。采用日內變化法描寫景物,不能只改變景物的地點,但是側重點可以變化。這樣,才能做到同中有異。

  7、隨時變化法

  隨時變化法一般運用于描寫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變化,以及描寫刮風、下雨、下雪等氣色變化。采用隨時變化法描寫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時間的推移過程中,景物所發生的細微變化,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寫景物時,要把時間的變化交代清楚,這樣能反映景物變化的時間進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個時間里自身特征的變化描寫具體,使讀者好像看到一場景物變化的小電影。

  8、季節特征法

  采用季節特征法描寫自然景物,一定要對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進行仔細觀察。描寫時,既要逼真地再現具體的時令特征,又要表現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時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為一體。在描寫景物的四季特征時,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側重。此外,運用季節特征法描寫景物時,不能變換景物的地點,要對同一地點的不同季節景色描寫。

  寫景狀物的寫作技巧

  一、認真觀察,留心細微之處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需要仔細留心觀察的。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狀態、情趣等,都可以寫。

  如魯迅《故鄉》文章一開始的景物描寫: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進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里,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陰晦”“ 蒼黃” “吹進”“ 嗚嗚”“ 橫著”等詞形象地寫出了故鄉沉寂、荒涼、死氣沉沉的景象。

  “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抖”字就像電影里的特寫鏡頭,使一派肅殺之氣撲面而來,表達了“我”回到故鄉時內心的悲涼。

  這些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對于表現人物的情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的主題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修辭手法的運用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8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我有一年整理出了20多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根據九年級《中考說明》的規定,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修辭手法有10種左右:比喻、擬人、夸張、對比、排比(這5種最常見,所以放在最前面),還有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借代、引用、雙關、反語等。

  其中,比喻和擬人用的最多。

  在描寫景物的文章中,運用比喻和擬人,能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我經常告誡學生,要記住“生動形象”4字,因為考試做題時經常用到這4個字。

  擬人,要找到景物和人之間的相似點。

  比喻,要想想這個景物與什么事物相像。

  找相似點:如輪廓相似、顏色相似、聲音相似、大小相似、動態相似等。

  比喻:

  如《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于是,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边@里把“小屋”比作“心靈空間”,生動形象。

  擬人:

  如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覙洹⑿訕洹⒗鏄洌悴蛔屛,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在作者的筆下,春風輕拂,大地回暖,萬物復蘇,仿佛一個“剛睡醒”的人,

  “欣欣然張開了眼”。初春,好一種淡淡的氣息;初春,好一派朦朧的景象。其中,將“太陽、桃樹、杏樹、梨樹、野花”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陽的特征,表現了春陽的溫暖,更展示出春陽內在的神韻。

  三、全方位地描寫

  全方位描寫,就是抓住景物的形態、顏色、聲音、味道等方面的特點,全方位地進行生動具體的描寫。

  如《孤獨之旅》:“一大早,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蕩成了一片黑!R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過來,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枝蘆葦被風折斷的咔嚓聲!

  這一段暴風雨的描寫,寫出了:

  顏色:“黑”“ 陰沉”寫出了天昏地暗的駭人景象。

  聲音:“如萬輛戰車”“ 咔嚓聲”,形象地描繪出雷聲的聲勢浩大和風的強勁有力。

  動態:“滾”“ 折斷”顯示了暴風雨的可怕威力。

  極寫天氣之惡劣,渲染了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預示著有什么事情將要發生,為下文寫“鴨逃人找”做鋪墊。

  四、富于變化,突出主題

  寫作中要注意動靜的結合,進行細膩傳神的描寫,這樣寫出來的景物才有生趣。還要注意景物的變化。如時間的變化,形態的變化等。

  如有的同學寫校園的桂花樹,就采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來寫,各具情態。

  還有的同學,從“早晨——中午——晚上”3個時間點寫桂花樹,寫出了它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景色,表達了自己對桂花樹的熱愛和品質的贊美之情。

  這樣寫,給人一種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感覺。

  寫作中,還要注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到所寫的景物之中。也就是寓情于景。抒發真情實感。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人極度盼望于勒回來時,看到的海面是這樣的:

  “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綠色大理石”,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呀!表明了金錢夢給一家人帶來了喜悅和希望,為后文埋下了伏筆。

  最后,遇到了窮困潦倒的于勒,全家人夢碎了。

  這時候看到的哲爾賽島是這樣的: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贝藭r的景物描寫,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白仙年幱啊闭Z義雙關,既實指哲爾賽島,也象征著籠罩在菲利普夫婦心頭的一抹陰影。

  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才有感染力,才能觸動讀者的心弦,引起共鳴。

  寫作手法

  寫景詩的表現手法主要包括景色描寫的手法、修辭手法和情景關系三個方面。

  首先介紹景色描寫的手法,常見的有遠近俯仰相結合、視聽嗅觸相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白描、細節描寫等手法。

  虛實相生也叫虛實結合、以實寫虛、以虛襯實、景隨情遷、情隨景生等!皩崱本褪茄矍暗木拔铮疤摗本褪窍胂蟮木拔。如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钡谌湓娛恰懊坊洹钡牟鹩茫瑯嫵梢环N虛景,仿佛風吹的笛聲化作滿地落花。景象虛實相生,視聽相通,與雪凈月明的實景相配,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使思鄉之情感而不傷。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指人物和花卉畫,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短靸羯城锼肌分小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均是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

  其次是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設問、反問、用典、雙關等。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不再贅述,這里重點解釋一下“互文”、“用典”和“比興”。

  互文指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為了達到文字簡潔、含蓄凝練的要求,讓兩個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例如《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杜甫《江上逢李龜年》中“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馬客在船”。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為借古諷今,多是作者將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話傳說、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運用到自己的詩歌中,推陳出新,表達對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們平常所說的“舊瓶裝新酒”,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則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句子。

  比興,最早在《詩經》中運用較為普遍!氨日,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比喻、比擬!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起興、興喻。如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比興兼用的手法,用風雨中飄搖的黃葉樹比喻孤燈下凄涼的白頭人,烘托了悲涼的氣氛。作者先寫“黃葉樹”以引出下文的“白頭人”,是為“興”。

  最后是情景關系,也就是與寫景抒情有關的表現情感的手法。一般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觸景生情,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反襯,以景結情,移情于物,烘托、渲染等手法。

  烘托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側面描寫即通過對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2001年高考題選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卻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蒙蒙的細雨。再如《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環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渲染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某一方面的形象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痹娭幸浴凹壹矣辍薄疤幪幫堋变秩疽环N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例如杜甫《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薄敖翊骸敝安豢芍^不美,但“看又過”包含著時光流逝,歸期遙遙,遠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全詩是以樂景襯哀情,極寫春景之美,更能反襯出歸心的殷切和鄉思之深。

  以景結情是詩歌結句的一種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如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移情于物是我國古典詩歌常用到的表現手法之一,也稱“對寫”,是“主客移位”中的一種寫法。明明是主人公對對方有所舉動,作者卻不直接描述,而從對方下筆,把深摯的情思表達得婉曲含蓄。例如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8個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相關文章:

寫景狀物作文寫作方法01-27

寫景狀物作文的寫作方法「匯編」01-25

寫景狀物有哪些寫作方法02-01

寫景狀物作文的寫作方法指導08-23

8個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02-06

寫景狀物作文10-24

景狀物寫作基礎01-28

寫景狀物的方法01-31

寫景狀物的小學作文09-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v亚洲v中文v日韩v专区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