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作文[錦集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細節決定成敗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1
什么是細節?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卻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情的成與敗,往往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會對最后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細節往往決定成敗,如果想要成功,那么就一定要注意細節。
為什么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呢?牛頓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為什么水燒開了之后,水壺的蓋子會跳起來呢?瓦特因此發明了蒸汽機……這一些事情在我們眼里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那些科學家卻能在其中發現許多不被我們所知道的細節。那些偉大的發明與發現,那一個不是他們認真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而發現的呢?同樣一件事,給不同的人看,他們會發現不同的細節。生活中的細節無處不在。一個善于發現細節的人,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細小的事情往往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一個細節,可以使你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飽受失敗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由無數個小的細節組成的,每一個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條鐵鏈,有無數節鐵環組成,每一節都很重要,其中的哪一部分斷了,整條就都沒用了。
就像我平時常常不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說數學題目的過程我就常常只寫其中的'一部分,把另一些給漏掉。格式常常不規范。這一些細節我在寫的時候并不在意他們,也沒有發現他們,但是等老師改出來之后,變要后悔了。
但是想要做到重視細節并不是很簡單的,需要你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著,因為細節不會擺在你的眼前,需要你去尋找并發現他們。
每一個發現細節,都會成為你將來成功的鋪墊;每注意一個細節,都會使你的成功多一分希望。每當你用心地去發現他們時,你都會有驚喜的收獲。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2
大家對小數都很了解吧?可它們也有很深刻的道理哦。
1.1,1.0,0.99這些數字看似很相近,卻失之毫厘,就差之千里。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一年365天,我們用365次方來算。1就是每天的任務;1.1就是每天多做0.1;0.99就是每天少做0.01,讓我們來算一下。1.1在乘以365次方是37.8,而0.99乘了365次方是0.03。所以,細節決定成敗。
在英國有一個歌謠,缺了一枚釘子,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丟了一次戰斗。丟了一次戰斗,輸了一次戰役。輸了一次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我們在生活中的種種小事就可以顯現出來。菜市場里,兩個人就為那幾毛錢爭得你死我活;街頭上,一個個廣告非常醒目:新式手機1000元,現在只要999.9元!大家飛跑去搶購,結果都以為賺到了,其實廣告商就是要1000元啊!
有時細節能讓考試成功,讓公司逆轉,甚至可以救一個國家。請大家再次銘記這組數字:1.1的'365次方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等于0.03,所以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3
生活中有很多細節,很容易被人忽視。我們不僅僅要以大局為重,還要處理好細節的重要性。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
生活不易,十有八九不容易。細節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有時候你會發現細節,也能被人所感動。比如春天里的豆芽,埋在地底下,也能努力向上生長;光禿禿的樹木不知不覺長出綠葉,花兒,在夜間開放,母雞為了保護小雞,不被翱翔在天空的老鷹抓到,這些例子不就是被生命所感動嗎?往往細節有時候是最吸引人的,難道不是嗎?
注重細節的人,往往是一個最細膩的人。這樣的人從來不被生活,所忘記。相比粗枝大葉,注重細節的'人,他們更喜歡追求完美。
注重細節的人,就是一個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在家他們能照顧人,在外他們能處理好人際關系,都是力求完美。
其實工作中我們也需要這樣的人。譬如,科學家在工作中的一絲不茍,物理學和家化學家,對待研究不差分毫。這些難道不是對待細節的重要性嗎?
讓我們把細節處理得更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我們不被細節打倒,離成功更進一步。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4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海爾總裁張瑞敏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為什么古人會總結出:泰山不擇細壤,江海不擇細流的道理。”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教室的墻上就張貼著這樣一句話。細而想之,難道不是嗎?細節和平凡而又出彩的,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理念等。細節也許就是混凝土中的某一種試劑,很容易被忽視,但如果你輕視了它,它會讓你嘗到失敗的“痛苦”。
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可以看到細節,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個細節時代正在向我們邁進。生活的細節、工作的細節、學習中的細節、戀愛中的細節,一切的一切太多太多。正是這諸多的細節從而筑就了成功的橋梁。可見細節決定成敗。
任何一件事情,其實都是由無數個小細節組成的。細節就像自行車上的鏈條,如果其中一個小小的鐵鏈壞了,這條完好的鏈條也就毀于一旦了。眾所周知的,某國家的導彈在進行導彈試射時突然燃燒爆炸了,事后調查發現原來是一位調試員在某個小數點前粗心地多加了一個零,結果造成了多名工作人員傷亡和直接的經濟損失。這不正是細節對我們最大的告誡與懲罰嗎?就在前不久,廣州某地的一對姐妹花在停車時就沒有注意到周邊的情況,結果導致姐妹花被迎面駛來的一輛水泥槽罐車壓得粉身碎骨。可見細節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其他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反之,如果那位調試員細心一點,這對姐妹花把車停在安全的'位置,那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其實,大部分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都是細節惹的禍。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關注每一個細節,都能重視起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我相信天災人禍就會減少很多。高三的高考是一個容不得半點細節問題的考試,每一位,包括我在內的考生都必須正確看待每一個問題。細節決定成敗。
同樣,我還是要說的就是老子的那句話——“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簡單的事都沒有能力做好,更不要說難的事情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握住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方可成功!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5
考試結束了,成績如一團亂麻,無法理清,過去那個自信的我快被壓跨了,當看到血淋淋的分數時,我有一種暈的感覺!大哭一場,大嚎一頓。換來一句至理名言:只要你有信心,永遠都會成功;換來一局人生哲理:細節決定成敗小心駛得萬年船。
數學成績挺糟糕的,15分什么概念?我居然是白丟的后果實在嚴重別課的成績再好也壓不過別人了,我徹底的被擊敗了,但是我總結了:我想告訴自己的一句話是,一條鏈子是由若干個鏈扣組成,一個鏈扣看似小,但正是由于這一個小小細節使整個鏈子不能起到作用。
學習也是如此,你一直想知道為什么你和同學一樣努力,為什么你的成績不理想,那就是你的細節沒有注意到。細節往往決定成敗。由100個鏈扣組成的鏈子,縱然有99個鏈扣是好的',但只要有一個壞的鏈扣,它永遠也是不安全的。
我又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馬失社稷一個蹄鐵亡了一個國家啊。那是何等的遺憾。
我很小就聽到了這個故事,很小就聽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那個少年不把忠言當耳旁風呢?驕傲的認為自己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毛病,一再的自以為是,終于,我看到了結果。我嘗到了得失。為什么明明能做對的題就是做不對呢?還是不細心啊!
我明白了細心是什么。細心首要細目,就是要學會多用眼睛認真觀察事物,不能什么事情都一晃而過,眼睛是人的心靈窗口,幫助我們把周邊事物的表象收集到大腦中儲存起來。
其次要細心,細心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經常犯的錯誤在哪里,然后要每天檢查自己是否又犯了類似的小錯誤,如有,就要立即改正,同時,將看到的東西進行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再次要細做,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把好的、成功的經驗總結起來,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確保萬無一失。
細節決定成敗,想做大事的人不少,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不少,但精益求精的執行者很少;各種規章制度不少,但不折不扣的執行很少。我們應該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重視細節,從小事做起,這樣,才能做到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要重新振作起來,一次的失敗不等于永遠的失敗,一次的跌倒不意味永遠也爬不起來。我一定會重新充滿信心,正式自己的問題,再次揚帆起航!相信自己,我能行!
這個暑假我明白了: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 篇6
注意好細節,就有可能逆轉你的命運;相反,倘若你是個有眼無珠的人,卻是你失敗的前兆。一個細節曾讓一些人逆轉了自己的命運。
一把椅子讓菲利由售貨員身為億萬富翁。
一天午后,下起了的傾盆大雨,一個渾身是淋濕的老婦人和其他人一樣,躲進了一家商店避雨。看著他狼狽的模樣和簡樸的衣著,許多售貨員都不理不睬,只有那個叫菲利的售貨員關心她,她從那位老婦人的神情看出她不好意思,就專門在門口放了個椅子讓她坐,讓她安心的坐哪等雨停了再離開。不需要因不買東西而尷尬。
雨停了,老婦人向她索要了一張名片,沒過幾天就收到一封信,讓她接管一座城堡,寫信人正是那位老婦人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就這樣,她以她一貫的'忠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地位僅次于卡內基。
細節很保護你也會傷害你。
三個旅者旅行,第一個帶了雨傘,第二個帶了拐杖,第三個什么也沒帶。可帶雨傘的卻渾身是水,帶拐杖的渾身是傷。原因是因為帶傘的因有雨傘而不怕卻淋了雨,帶拐杖的因有拐杖,不好好走路才摔傷了。如此一個細節讓他們輸在起跑線。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9-09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精選)09-07
(經典)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9-02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經典]10-18
(精選)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7-05
【精選】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7-11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精選]07-12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6-17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10-22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