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2
端午節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3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粽子有白米粽、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粽……各種各樣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不一會兒,屋子里就充滿里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里排著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伙子穿著彩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劃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劃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粽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習俗四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的習俗作文09-21
端午習俗作文09-22
端午習俗的作文06-02
端午的習俗作文07-15
端午的習俗作文06-17
端午習俗01-30
家鄉端午習俗作文05-26
泉州端午習俗作文07-26
端午的習俗作文范文06-02
重慶端午的習俗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