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夏至的習俗

時間:2023-06-27 11:46:40 曉麗 習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廣東夏至的習俗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廣東夏至的習俗,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

廣東夏至的習俗

  廣東夏至的習俗

  冬至餃子夏至面

  農歷五月間(陽歷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饑餓。漢族風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面(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自制炸醬面老北京的最愛

  夏至這天,在社區里的面食店,手搟面、鮮切面銷量都會上漲。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還是愿意吃自家做的手搟面、抻面。老北京人吃面可是有講究,要說花樣那就更多啦。面條煮熟后用涼水一過,調上炸好的醬,講究點的拌上黃瓜絲、水蘿卜絲、黃豆芽,再就兩瓣蒜,嘿,這老北京炸醬面吃起來那叫一個香!或者,用芝麻醬、花椒油、老陳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醬拌面,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此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云“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廣東夏至的習俗

  1、面條

  “冬至餃子夏至面!边@句俗話說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條不但營養豐富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吃著巧手制出的眾多樣式的面條,還能給生活帶來多樣的樂趣。

  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面祛暑。夏至食面,主要是因為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悶熱潮濕的天氣往往食欲缺乏,如果此時來碗面條,再配上點爽口的小菜,不僅能喚起人們的食欲,而且會讓人享受到更多的清涼,起到解暑的作用。

  2、圓糊醮

  以前的時代里人不分貧富都在夏至日的時候祭其祖,俗稱“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規的貢品之外,還會特別加上一盤的薄絲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3、粽子

  西北地區會在夏至當天吃粽子,并且會取菊用灰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夏至到來,陽氣一天天萎縮,陰氣一天天生長,這個時候要送走舊的陽氣,粽子里的糯米、紅棗,從中醫角度來看是象征陽的東西,人們把它們包起來吃下去,就是和陽的季節告別的意思!俺贼兆樱钤缡且环N儀式性的吃!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開始食粽。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黍”。其原料主要是黍米。而且,一開始人們食粽就不限于端午,而是端午和夏至并重,晉周處的《風土記》就說“俗,重端午與夏至同!绷骸肚G楚歲時記》也說夏至這一天吃粽子。即使后來粽子成了端午節的流行食品,有些地方也仍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傳統。如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詩:“憶在蘇州日,常憶夏至筵,粽香筒作嫩,炙脆子鵝鮮。”可見,至少在唐朝時,蘇州夏至吃粽子。

  4、涼面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里是要吃涼面條的,也就是過水面,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撈面吃,對于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游戲,充滿了樂趣。

  清代時“夏至伏面”已發展成為各種花色冷面。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

  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下鍋的面條或面葉多是手搟面,一般是用剛剛收下來的新麥子面搟成的。這樣的面條或面葉糧食味香濃,吃起來口感好,易消化。夏至涼面的做法和吃法都很講究,不但要用涼開水或山泉水把煮熟的面條或面葉“拔涼”,還要搭配多種小菜、調料。

  5、餛燉

  江蘇無錫的人在夏至這一天,早餐會吃麥粥,然后午餐吃餛燉,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后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 了餛飩可得聰明。筆者幼時聽祖母說:“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毕闹脸责Q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史載,宋代宮廷中,每適夏至,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帝 后妃嬪食用。其實,宋代宮廷不光是夏至這個節令吃餛飩,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個節氣亦均吃餛飩,故宋代宮廷便有一道“二十四節氣餛飩”的著名面點,南宋高宗尤嗜食餛飩。

  包餛飩的手法也各有不同,包出來的餛飩樣子也不同,有的像元寶,有的像官帽,這和吃餛飩的本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涵義是一致的,表達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狗肉

  狗肉在民間來說一直都是滋補的佳品,而嶺南地區更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吃了夏至狗,西風繞場走”,也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吃了狗肉的話,身體就會強壯到足以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了,身體更加的健康。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狗肉是一種燥熱的食物,夏至吃狗肉要根據各人身體體質來決定是否能吃,民間說法有些不太科學。另外,據說因為當地大量屠狗,一些狗目睹同類死亡,承受很大的恐懼跟心理折磨,當地的狂犬病爆發率高與此不無關系。小編提醒,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吃狗肉行為不應該推崇。

  7、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還有吃荔枝的習慣,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都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癥,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點鹽水或者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有解暑、的功效。

  夏至的傳統習俗

  1、夏至面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這天,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滑拙(餃子)入伏面!闭羞h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峰山山洞里避暑。

  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夏至面”。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區都非常盛行。山東各地夏至日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這是因為夏至雖然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就會進人“三伏天”。三伏天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吃涼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意思。膠州地區把這天的面條稱為“人伏面”。

  也有直接煮新麥粒吃的,山東龍口、萊陽一帶煮新麥粒吃,孩子們用麥秸編一個精巧的小筑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往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樂趣。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北京人在夏至這一天講究吃面,按照風俗習慣,每到夏至,人們都會大吃生菜和涼面。在氣候炎熱之時,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可以降火開胃,也不會因此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大大小小的面館顧客盈門,打鹵面、炸醬面等各種面條非常受歡迎。

  在山東,夏至這天各地的人們也都會吃涼面。在煙臺、萊陽、黃縣一帶,夏至日薦新麥,煮新麥粒吃。小孩子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筑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麥粒,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樂趣無窮。在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地區,夏至面的品種也非常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米線、麻油涼拌面等。在江蘇,夏至少不了的是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覓菜、蠶豆和蒜苗,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褚芽,水三鮮是螺蜘、細魚和河豚。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各地夏至食俗雖有差異,但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俗,很久以前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因為夏至日后收獲了新麥,所以夏至食面有嘗新的意思。夏至面的做法比較講究,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面。而是過水面,古時候一般是現從井中打來清涼的并水,手搟面煮熟后,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中,待面拔涼,撈入碗中,澆上事先做好的鹵汁和小菜。炎熱的夏天吃清涼的過水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用意。另外,民間用細長的面條比擬夏至的白晝時間長,正如人們在過生日時也吃面一樣。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

  2、夏至吃狗肉

  嶺南一帶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俗。相傳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當地人認為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有抵抗西風惡雨人侵的能力,感冒少,身體好。由于這一良好愿望,才有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當然,夏至吃狗肉,為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要適量,不宜吃太多。

  據相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第二年,六月炎熱,疫病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3、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在山東臨沂一帶流行。人們會在伏日煮麥仁湯喂牛喝,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干活,不流汗。有民謠說:“春牛鞭,紙牛漢(公牛),麥仁湯,紙牛飯,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在嶺南一帶,一直就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在廣東,尤其是陽江地區以及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人們都非常喜歡在夏至這天吃狗肉和荔枝。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

  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家家戶戶殺狗,致使狗無路可逃。按照民間的說法,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秋冬季節食用比較合適,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內熱,對身體不利。而在夏至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會因熱氣引起不適,反而會對身體有益。當然,夏至天氣炎熱,狗肉不能多吃,應適可而止,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至此,“夏至狗肉”就成了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夏至家家戶戶殺狗的場面已不存在了,而吃狗肉的習俗卻依然流傳了下來。夏至日吃狗肉,俗信可以解祛邪補身。抵御瘟疫。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瘟疫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狗肉性熱,俗信夏至吃狗肉,不但不會上火,反而會對身體有益。有諺語日“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說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身體就能抵抗西風的入侵。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吃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4、嬉夏

  在浙江紹興流傳著“嬉,要嬉夏至日”的侄語。古時,不論貧富悠哉夏至日祭祖的習俗,俗稱“做夏至”。除了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也會吃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5、祭祖祭神

  在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金壇一帶,人們以新收獲的米麥粥祭祖,讓祖先嘗新。浙江會稽一帶,則用面食祭祖。在浙江東陽,農民要置辦酒肉,祭祀土谷之神,還要用草扎成束,插在田間祭之,叫做“祭田婆”。在湖南醴陵,居民在夏至日祭祀土地神。明清時期,皇家每年在夏至這一天要在地壇舉行祭地儀式,愈為企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6、吃生黃瓜和煮雞蛋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i胃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7、煮麥仁湯給牛喝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舔牛漢(公牛),麥仁湯,舔牛飯,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比敕笫欠N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廣東夏至的習俗

  夏至吃補食習俗

  在農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外代犬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覓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魚時魚和咸鴨蛋。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

  夏季飲食禁忌

  1、宜吃的食物

  多吃水果及蔬菜:夏日炎熱,人體皮膚毛孔疏松,容易出汗,我們適宜多吃水果及蔬菜,既可補充流失的水份,亦容易消化,不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少量辛味食物:若不感燥熱時,亦可適量吃些辛辣食物,令脾胃的功能活躍起來。

  水果方面,特別一提的是西瓜。西瓜又稱為夏瓜,有解暑除煩、生津止湯、清熱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的佳品。不過,體質虛寒的`人,即容易頭暈、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者,則不適宜進食過量,以免傷及陽氣,令虛寒加倍。同樣地,許多蔬菜瓜果的性質亦帶寒,例如芥菜、生菜、芽菜,白菜等,虛寒人士亦不宜多吃。

  2、宜飲的湯水

  多喝一些消暑去濕的湯水,例如用冬瓜、葛根、蓮葉、牛大力、冬瓜子、赤小豆、扁豆煲湯;亦可煲酸梅湯。在曬太陽后,芥菜湯能有效驅散暑熱。

  3、冷飲問題

  夏天的冷飲特別受歡迎。雖然一杯冷涼的飲品能令我們心曠神怡,但不宜過量。炎炎夏日,我們的身體處于一種“陽外陰內”的情況,就是說外界氣溫高,皮膚表層血管擴張,血液流向體表,因而感到發熱,即“陽外”;但相對而言,腹中的血液便呈不足,即“陰內”。此時若喝下大量冷飲,便會引致消化不良、腹痛泄瀉、食欲欠佳。

  下列人者特別不適宜冷飲:腸胃差或患有慢性胃炎、胃病、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病人(以免刺激喉嚨,引致痕癢、加重病情);患冠心病及高血壓病人(體內的大量冷液,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此外,小孩的腸胃嬌嫩脆弱,過冷的刺激可能會令他們腹痛、腹瀉、咳嗽痰多、胃口欠佳。老人的腸胃功能衰退,亦不適宜喝過量冷飲。

  4、夏至進補問題

  許多人以為夏天出汗多,不宜進補。其實,中醫學上有一理論:“冬病夏治”,認為罹患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的毛病,在夏天病情稍為穩定時應扶正進補,以增加抗病能力,固本培元,不致在冬天再度病發。不過,應如何進補的問題較為復雜,須按病者當時的身體狀況作出判斷。

  廣東夏至的習俗

  中國二十四節氣夏至是什么: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疤斓卣,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

  廣東夏至的習俗

  一、夏至節氣的特點和習俗

  夏至有明顯的特點。這個節氣一般是陰雨天氣,其次是高溫高濕。夏至和冬至一樣,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天文學規定夏至是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之后,雖然陽光直射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南移,但北半球的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的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但由于空時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多于地面散發的熱量,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氣溫還會繼續上升。所以說夏至不太熱。雖然夏天日照時間最長,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在黃河以北地區,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是7月,然后是8月,氣溫只能排在6月的第三位。

  二、夏至吃什么傳統食物?

  1.生菜和涼面

  以前老北京有句話叫“冬至餛飩,夏至面條”。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每年夏至都可以吃生菜和涼面。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降火,刺激食欲,但不會因為太冷而損害身體健康。所以夏至臨近,冷面等食品開始熱銷。

  2.熱面條

  有些人在炎熱的夏天愛吃熱面條,這被稱為“挑鍋”,據說是“邪惡”的意思。吃熱面是為了驅邪,多流汗以擺脫困在人體內的濕氣和暑氣。

  3.夏至湯

  在夏至,長沙人吃用糯米粉拌紫草做成的湯圓,取名“夏至湯”。民間有句俗語叫“吃夏至湯,坑是麻石做的”,“吃一個球(讀作“陀”),就一只腳過河”,比喻力量大,輕如燕。

  4.夏至蛋糕

  夏收后,新麥上市,所以每天吃面條是一種習俗,也有人用小麥粉拌起來攤成煎餅烤熟食。配蔬菜、豆莢、豆腐、培根等。,俗稱“夏至餅”,祭祖后食用。

  5.豌豆蛋糕

  在這個夏日,按照老南京的習俗,大人讓孩子坐在門檻上吃豌豆餅,可以預防一切疾病。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夏天天氣炎熱,人們不太想吃東西,讓孩子們先吃豌豆餅來刺激食欲。另外,老南京夏至要吃一碗涼面給自己稱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時,將整個雞蛋煮熟,去皮,與紅棗一起煮,稱為“吃夏至蛋”。在湘南,主要是嘉禾、蘭山、桂陽在夏至的早晨起床,把整個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染料染好蛋皮,然后放在小網兜里,系在少年兒童的胸前,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然后剝去蛋殼,把雞蛋吃掉。人們認為夏至吃雞蛋可以強身健體,健胃健步。俗話說“夏至吃蛋,石板碎!

  7.新小麥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有在夏至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稈做的小樹籬去撈新麥粒在湯水里吃,既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游戲。

  8、圓糊。

  “夏至,吃個圓糊,踩個石頭,吼一聲。”以前很多農民會穿上竹簽,插在水田的縫隙里,燒香作為祭品,祈求豐收。所以浙江紹興至今仍有夏至吃圓糊的習慣。

  9.粽子

  一些西北地區在夏至吃粽子。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陜西,這一天要吃粽子,菊花化為灰燼,以防止小麥受損。

  10.麥片粥

  無錫人在夏至時早餐吃粥。麥片粥不僅香味濃郁,健脾養胃,而且美味可口,為咸宜人所喜愛。能有效緩解人們在“苦夏”食欲不振的情況,同時還能祛濕利尿。這是夏至節難得的美味。

  11.混沌

  無錫人中午吃餛飩,意為亂與和。民間有句話:“夏至是冬至團,四季是安康人的團圓!边有一種民間習俗是給孩子吃了餛飩燉肉后稱體重,希望孩子長胖,身體健康。

  12.莧菜和葫蘆

  有些地區在夏至,未成年的侄子侄女會去父母家吃飯,舅舅家會準備莧菜和葫蘆做飯,意思是吃莧菜不會生病,吃葫蘆腿會給你力量。

  13.狗肉

  在一些地方,夏至吃狗肉的習慣仍然流行。吃狗肉可以強身健體。史書記載,“秦人以犬制其招數。俗話說,夏至宜吃狗肉。”表示夏季疫病較多,夏至適宜吃狗肉增強抵抗力。所以夏至吃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14.荔枝

  除了吃狗肉,還有吃荔枝的習慣。廣州的粵語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夏至的時候都很愛吃狗肉和荔枝,不辣一起吃。大量吃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也就是“荔枝病”,所以一定要適量。

  15.渡水。

  在夏至的這一天,山東各地都要吃涼面,就是過水,用麥秸編織一個精致的籬笆,在湯里一次次把面條舀進嘴里。對于孩子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種游戲,充滿了樂趣。

  三、夏至節氣的傳統習俗

  1、向神和祖先獻祭

  夏至是小麥的收獲季節。自古以來,這個時候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是一種習俗,以祈求救災和繁榮。因此,夏至作為一個節日,被列入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中。《李周·官純》載:“隨著夏天的到來,去當地的東西!贝碇芟贾寥占漓肷耢`意味著消除饑荒、饑餓和死亡。夏至就在小麥收獲之后。農民不僅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還祈求“秋報”。夏至前后,一些地方舉行盛大的“夏麥節”,這是古代“夏節”活動的遺跡。

  2、夏天和避難所

  夏至的時候,女人們會互贈折扇、粉餅等東西!坝详栯s?李益》:“夏至,入扇,粉脂囊,皆有言。”“扇”,從而產生風;“粉脂”,與之配合使用,可祛除體熱引起的濁氣,預防痱子。在宮廷中,“夏至”過后,王室取出冰塊“冬存夏用”,以“消夏避夏”,從周朝開始,歷代都在使用,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制度。

  3、“夏至”食物

  “麥粽子”、“夏至餅”:江南飲食習俗一般有麥粽子、玉米小米、話梅、餛飩、面湯等!秴墙h志》:“夏至,做麥餃,先祭畢,互酬!辈粌H吃“麥團子”,還互相送人當禮物。在夏至這一天,農民們還會卷薄煎餅,烘烤它們,并把它們與蔬菜、豆莢、豆腐和熏肉混合在一起。他們在祭祖后吃月餅,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夏至餅”,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條:中國民間自古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條”的說法。江南地區夏至吃面條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夏至吃面條后,一日短”的說法。南方有很多種面條,如陽春面、湯粉面、肉絲面、三鮮面、麻油面和冷面等。,而打鹵面和炸醬面在北方。“因為夏至的新麥已經出現了,夏至吃面條也意味著嘗試新的東西!

  廣東夏至的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禮樂的方式,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故《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來,民間即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民諺還曰:“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因夏至新麥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嘗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面,而是過水面,古時候從井中打來清涼的并水,手搟面煮熟后,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中,待面拔涼,撈入碗中,再澆上事先做好的調料和小菜。古人炎熱的夏天吃清涼的過水面,有提醒人們注意防暑降溫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間用細長的面條,比擬夏至白晝時間長,正如人們在過生日時也吃面一樣。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

  3.食夏至餅

  在古代,夏至之時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肉類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贈親友,謂之“夏至餅”。夏至這天,古時還有食麥粽之俗,而且亦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4.夏至稱人

  在古代,夏至日稱人,以驗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時夏至稱人習俗,表達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強烈愿望。

  5.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古時還有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古人會在夏至日煮麥仁湯喂牛,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干活,不流汗。

  6.吃補食習俗

  農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入犬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古時民間便開始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古代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7.互贈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婦女有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習俗!队详栯s俎·禮異》載:“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鄙,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這些皆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婦女以此相互贈送,來消暑避伏。

  8.吃餛飩

  夏至這天,古代有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習俗。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惫湃顺赃^餛飩之后,開始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長,身強力壯。、

【廣東夏至的習俗】相關文章:

有關夏至的習俗大全范文01-28

夏至習俗諺語(精選90句)05-26

廣東習俗作文(通用57篇)02-21

廣東潮汕中元節習俗01-27

廣東中秋節的習俗作文07-20

廣東過七夕的習俗范文01-26

關于廣東的中秋節習俗作文01-31

廣東大暑吃燒仙草的習俗范文01-28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精選86篇)03-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日韩精品在线盗摄 |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