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饒平中部山區的七月半習俗范文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饒平中部山區的七月半習俗范文,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饒平中部山區的七月半習俗范文
在一年一度的農歷七月十五即將來臨之際,饒平中部山區群眾心懷孝敬祖先追求合家平安調順的理念,在百忙農事活動中備好糖、豆、糯米、粘米、芋頭、三鳥等食品及香金紙燭,過個豐盛圓滿的傳統佳節。
農歷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公節或稱鬼節,是繼清明、端午節后的又一個大年節。晚輩出于對祖先的孝心,專心致志備好祭拜陰間的各類食物和物資。這時恰遇農忙季節,水稻的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等,忙個不停,但百姓不顧繁忙,仍一手抓田管,一手購買節日所需物資。
節日前夕,各家各戶舂粘米糯米成粉做?的石臼聲與石磨磨米漿的咕嚕聲、碾米聲,聲聲交錯,形成節日氣氛。做?的婦女分工合作,有的在鍋里煮豆、松豆,有的烹調好內餡;有的揉?捏?上印模印出?個,當?個和芋?蒸熟上鍋時十分可口,令你吃一想二!是日清早,各家各戶忙碌萬分:女子忙于做菜烹調,竹筍煎豬腳或排骨、鹵雞鴨……頓時香味撲鼻香溢村頭巷尾;男子忙于抬桌擦床、端香爐打掃周圍環境衛生,讓眾人把擔來的?桃菜肉統統端上桌,焚香燒紙燃放少量鞭炮跪拜保佑家中內外大小出入平安,合家幸福!如此熱鬧祭拜充分體現香火旺盛,子孫興旺發達,一代更比一代興盛!
相傳40多年前山村各地七月半后還有其它天神鬼節,如浮山圩場7月下旬群眾性祭拜大仕爺,也稱祭孤,鄉規習俗制定:祭拜前的?、菜肉不得先吃,吃了會惹來不吉利或疾病發生的說法。當日還請來潮劇紙影(木偶)戲到現場演出和大鑼鼓班弦樂表演旨在驅神祭煞,讓百姓平安調順。至七月尾,百姓非特殊情況一般不外出探訪旅游,三十晚不宜到野外散步閑游,據傳是天公關天門有煞氣。八月初始迎中秋風和日麗艷陽天,探親訪友旅游任選擇,晚間村民們喝工夫茶聊天活躍文化生活,心平氣和,打開收音機或錄音機,收聽縣鎮文化部門播送的潮曲《京城會》、《楊門女將》、《紅燈記》等樂曲,弦樂喧天,中老年叔伯嬸姆笑逐顏開不亦樂乎。
七月半習俗
農歷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中元節潮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游燈等民俗活動。
1、恤孤
潮汕民間俗稱此節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后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語土話中,稱“施”音為“薛”,比如詞匯“閃失”等發音就是如此,因此時至今日,民間稱呼“薛孤”的發音詞語其實正是指這項祭祀活動。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節,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扎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后,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簽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3、做七樣棵晶
惠來縣中元節要做七樣棵晶:新婦仔、荷葉包、三角樓、六角樓、雞規團、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潮安中元節也制作多種果品,其中有一種叫“鯉魚果”,用糯米皮包米餡,捏成鯉形狀,皮為紅色,點綴節日的拜祖物品。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這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讓其清醒復原。
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只只用大陶缽制成的豆油燈,并把它們放下江里,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
當法師高坐祭臺之上,敲響引鐘,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后,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6、游燈
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此日午后,小孩子忙著趕制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游燈,做一個小小的游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
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游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7、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饒平中部山區的七月半習俗】相關文章:
七月半鬼節的燒紙禁忌08-13
七月半鬼節的禁忌有哪些07-01
《月半小夜曲》的歌詞04-30
月半小夜曲歌詞03-29
月半小夜曲原版歌詞08-18
七月半是什么時候幾月幾號07-01
正月初七的習俗02-24
精選習俗的作文七篇01-30
習俗的作文七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