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他,他設計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
有一次,祖乙去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結尾: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察,精心推算,制定出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老昆明人過端午節習慣在中午12點過,家里的地上鋪滿松毛、家門口掛上艾葉與蒿枝,意為毒蟲與晦氣不會進到家里來。說到昆明端午節的飲食習慣,老昆明家庭都會包粽子、煮芽豆、雞鴨蛋,特別是煮大蒜,在端午時令吃過后可以給身體全面打毒。
在老輩人口中還得知昆明的端午節還有另外一種叫法“裹腳節”,而昆明話中“老奶的裹腳又臭又長”,一是形容一個人辦事拖沓或者說話啰嗦,二是形象的用老昆明人喜愛的“小腳清水粽”來比喻三寸金蓮。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我們都知道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年三十這一天,各地都有各自的風俗和習慣,我們這里的習俗也非常的多。比如要掃屋,要貼對聯,放鞭炮,還要守歲。長輩還會給晚輩壓歲錢,還要蒸年糕和包餃子等。
除了這些有趣的風俗和習慣外,重頭戲還在后面呢!大家都知道,這一天,一家人都要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全家人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聊,談著一年的新鮮事兒。
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里各種節目應有盡有,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還有搞笑熱鬧的小品相聲呢!
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送走了舊的一年,也迎來了新的一年。這時,人們會互送祝福,發拜年短信,可熱鬧了。
每年過春節,年年如此!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三德范,那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村莊,那里的春節有著獨特的習俗。 家鄉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家家都買起了年貨,忙里忙外的準備了起來。而小孩子們更是熱鬧,男孩子向大人要錢買鞭炮,女孩子纏著……
我的家鄉是三德范,那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村莊,那里的春節有著獨特的習俗。
家鄉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家家都買起了年貨,忙里忙外的準備了起來。而小孩子們更是熱鬧,男孩子向大人要錢買鞭炮,女孩子纏著父母吵著要買新年衣裳。可平時‘小氣’的大人們在這時總是大方地把錢從錢袋里掏出來給小孩買衣服、買鞭炮煙花。
看吧,每天都有幾個是好朋友或者是親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聽吧,每天家門外頭都沒完沒了地響著,什么二踢腳啊、竄天猴啊……各種各樣的鞭炮聲,隨著幾個男孩的笑聲響了起來。我不知道別人聽到這種奇妙而又特別的“樂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當我聽到這聲音的時候心情都特別舒暢。
轉眼間,已經是小年了,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差不多都放假了。這一天,大人開始忙活著包水餃了。晚上,一盤香噴噴的水餃擺在了餐桌最顯眼的位置,看著是多么美味可口啊。這水餃的皮兒是父母的關愛,這水餃的餡兒是父母的期望啊。
臘月二十八這天,是趕集的日子,這一次趕集和往常的不一樣,這不僅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趕集了,而且這一天大多數人都是去買煙花爆竹。小孩跟著父母,在賣鞭炮煙花的區域里逛著,東挑挑、西挑挑,不一會兒,籃子里就裝滿了煙花、爆竹,當然還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煙花。一家人就高興而滿意的回家了。
其實,最熱鬧的還是大年三十這天。天漸漸黑了的時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親拿著掛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門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熱鬧勁兒就甭提了。當天完全黑了的時候,男人們才開始放煙花,而婦女則在家里準備除夕晚上豐盛的大餐。這時,小孩是最悠閑的了。大家都紛紛爬到了自己的房頂上,懷著那種興奮的心情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當我像其他孩子一樣,站在房頂上看到那一朵朵燦爛奪目的煙花時,就會想到,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過了這一晚我就又長大了一歲,長大了一歲的我會邁向人生更高的階梯、會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跡……看完了煙花的‘表演’,大家都從房頂上下去了,回到溫馨洋溢的屋子里,會看到一桌豐盛美味的大餐,還有幾盤光滑晶瑩的水餃。這時,小孩子的爸爸會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兩盅。全家吃著可口的飯菜,看著引人入勝的春節聯歡晚會,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這一天便是春節了。不管男女老少這一天都會穿著新衣服,邁著輕松的步伐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小孩這一天會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又可以收到壓歲錢了,雖然我們這里的壓歲錢給的不多,但是小孩們都會非常開心。
接下來的幾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媽媽的娘家走親戚,這也是一種習俗,也是過春節可少的習俗呢!
大約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動也隨之來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婦女們個個容光煥發;趕毛驢兒的、扮豬八戒的老太太們個個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輕了好幾十歲;踩高蹺的人們個個都十分賣力;站在抬桿上的小朋友們個個精神抖擻。扮玩也是一門藝術,我覺得它是一門了不起的民間藝術。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正是元宵節,也叫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賞燈節也是元宵節的別名,這是因為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這一天,大家會吃著香甜粘滑的湯圓;到了晚上,每一家都會出來放煙花,有的還會去街上賞燈,有耍龍燈的、玩云彩燈的……真的是應有盡有!這一天,將又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
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也差不多就結束了,大人們去工作了,孩子們也都陸續開學了……大家都精神煥發地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學習。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樓,也沒有那么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春節是特別重要的,春節里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著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獲,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后,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春節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記憶中,初一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面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說好話,然后就等著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么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為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春節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說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春節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后的放松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后,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群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著精致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里面又期待另一個春節的到來,家鄉的春節帶給我溫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悅,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人們以正月事五至二十為元宵燈期。舊時,在元宵節前,家家戶戶用糯米粉做成各種形狀的糕團,有的形似古代絹團,銀子,還有的形似小雞,小鴨,鯉魚,棉鈴,玉米,桃子,稻堆等。正月半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下午人們還將這些食品作為祭品,去墳上拜祖宗,祭田頭,晚上,人們三五成群地或提形狀各異的燈籠,后甩火球,后過三橋,盡心游玩。在正月半點燈籠的習慣十分盛行。燈籠的形狀有兔子燈,鯉魚燈,五角大樓型燈等,燈掛的地方也很有地方風味,如把眾多紅燈排成字形或者各種圖形,燈內點上蠟燭,用竹桿高高掛起,這叫“拔紅燈”,在鄉間沒條泯溝東西之間插一根竹桿,然后掛上紅燈籠,一到晚間,點上蠟燭,頓時似同白晝,登高望去,熬是好看,這叫掛銚燈,在橋口扎成彩樓,上面掛滿各式奇異的燈籠,晚間這里又有一番風情。此外在元宵之夜還有跑馬燈,調獅子,甩田財,請坑三娘娘,元節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動。
俗話說:“吃了兩頭大,各人尋頭路”。正月十六后,歡慶的人們各自重歸各行業。至此,春節的活動也就結束了。解放后,鬧元宵,趨于簡化,但吃餛飩,做絹團,圓子和小孩玩燈的習俗尚存,并賦予新的含義,特別在縣城的大街上,元宵之夜掛彩燈,放煙火更是吸引了眾多男女老少,有的傾家而出,上街觀燈。奇特的煙火,絢麗多彩,把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它象征著祖國日益繁榮昌盛。
一千多年來,我們的先輩已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他們長期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各種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凝聚了先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們的樸實、勤儉的優良品質。當然在傳統習俗中的另一面也夾雜著一些落后、愚昧的內容。人們的傳統習俗隨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從野蠻走向文明,從愚昧走向科學。本文所載的一些舊時習俗隨著文明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有的已被摒棄,有些習俗被注入新的內容,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在世紀之交的今天,我們要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新風俗,加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在歡度傳統佳節時,不能忘記樹新風、破陋俗應是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真是好不容易盼到了臘月三十,離春節又近了一天。這一天,可以算得上是春節的前奏了。
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人們都要穿上新買的衣裳。大人們要準備好各種年貨:栗子、水果等,菜品也不少。這一天,在外邊做事的親人,都要趕回家來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夜里,家家都不會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一桌人圍坐在桌子前,你談談我,我談談你,是多么有趣啊!
當時針指向十二時,一年的高潮就到了:凡是家中有花炮的都要搬出來放,一發又一發的禮炮升上天空,一陣又一陣的響聲打破了夜的沉寂。
天亮時,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大人們都忙著準備午飯和招待客人,而小孩子們則三個一群五個一隊地從這家跑到那家。
到中午時,一家人圍坐在一張又大又圓的餐桌旁,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歡快地聊天。
下午,小孩子們一群一群地來到各家各戶拜年,有的手中還會拿上一條小金魚……
晚上,一家人又圍坐在桌子旁笑看春晚,顯得格外美滿幸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春節可真體現出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啊!
春節習俗作文 篇9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結尾: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01-26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5篇01-25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6篇01-22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04-1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三篇04-0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8篇03-25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8篇03-23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六篇03-17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九篇03-08
【精華】《春節習俗》作文合集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