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春節習俗的作文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1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蚌埠地區也不例外。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
過小年送灶神。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打掃衛生迎新春。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團團圓圓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如今,一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里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總把新桃換舊符。
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紅吧壓歲錢。
現在流行微信紅包。以前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有很多習俗。例如貼春聯,喝屠蘇酒,燃爆竹,包餃子等等。今年過年我是在外婆家過的。而外婆家這里還有點元寶的習俗,就是在房子的四周點上一個個白色圓形的圖案。
所謂點元寶,就是只要拿一個裝了石灰的網子往下一碰,形成一個圓。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媽媽告訴我,點的元寶要在同一個直線上才好看。我自以為點的很直,其實弄得歪歪扭扭的,單看不怎么樣,可連起來看,還是有特色的。
媽媽講,點元寶的習俗跟敬財神一個意思,都是祝愿新的一年財源滾滾,我很喜歡點元寶,希望新的一年爸爸媽媽廣進財源,這樣我也可以多增加些新玩具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3
春節傳說之一: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結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4
春節的由來與風俗 春節大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原為農歷的元旦,民國時改稱為“春節”。新中國成立后,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真正被廣為流行至今。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 這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
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有傳說春節始于舊歷"元旦",便是皇帝戰勝蚩尤的勝利紀念日。 也有傳說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另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能為人們帶來災難,通過燃鞭炮可以把“年”趕走。也有傳說 “春節”起源于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荷包蛋、全魚、美酒、花生、瓜子、糖果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小孩穿新衣、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鐘馗、舞獅子、耍龍燈等眾多活動,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5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我的老家過年是這樣的!
今年的春節我們家過得有點特別喲,由于媽媽生了弟弟,我們沒有回老家。可是,我們也沒有省去回老家拜年的習俗!
早上爸爸開車,帶我和姑姑爺爺一起回老家去拜年。在路上,望著窗外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艷艷的春聯,原來光禿禿的大街立馬變成了燈的世界,五彩繽紛,感覺過年真好!到了老家,我們看到了街道上歡聲笑語,都走在去祠堂和拜年的路上。我們按照老家的`習俗:五更起來點“旺火”,預示著一年都紅紅火火!然后去了祠堂,把我弟弟的名字寫到了族譜上面。我們就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拜年,祝長輩們萬事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長輩們也祝我新年快樂,而且給了我壓歲錢。
拜完年以后,姑姑帶我去豪豪家玩了以后,我們還得回家照顧媽媽和叮當,就戀戀不舍地開車回家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6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么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只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么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干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么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作文一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么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只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么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干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么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作文二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么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只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么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干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么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的習俗》的作文08-04
作文春節習俗11-06
春節習俗的作文精選11-18
春節習俗的作文03-18
春節的習俗的作文01-03
春節習俗作文10-25
春節習俗作文07-20
春節習俗作文07-20
★春節習俗作文07-14
春節的習俗作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