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作文(匯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家鄉的春節與別地方不大一樣,無論貧富,都講究團圓,重視年夜飯,之后串門探親,隆重又隨意,沒有什么條條框框。但在外的人都會回家過年,感受年味。
掛禮燈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掛禮燈了,禮燈其實就是紅燈籠。那些禮燈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做的,就是用紅紙,竹條織成籠狀就成了。做禮燈是有規定的,只得讓輩份最大的來做,我們這些小輩并不得參與。這是一種習俗,意味著來年紅紅火火。
放小炮
從掛禮燈這天開始,小孩兒們也開始放小炮兒了,這個時候不是放那種開年用的紅鞭炮,是放那種玩具小炮,炸起來“啪啪"響的那種。我們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種噴出來的小煙花,噴出來有一米來高,但持續不了多久,那“呲呲……”的聲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細語,孩子們都想投入到這美麗的對話中,享受這綻放的快樂。
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點鐘每家每戶都醒了。大人們要做的就是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每個人都是笑著的,忙著的'。小孩兒們早就把大紅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們今天不到別處去玩,在家里守著。大人們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兒們也在一邊守到晚上。團圓飯對于每家來說都很重要,而中國人過年是必吃雞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雞烹好了,手撕雞,香菇燜雞,板栗燜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著團年飯,道著今年的總結和明年的計劃。這時無需什么華麗的詞藻,就是平樸無奇的話也能嵌進心窩。大人和小孩們開心地吃著桌上的菜,笑語里都是愛,眼睛里都是欣悅。
守歲
團圓年飯從七點吃到九點左右,算結束了。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喝茶聊天吃點心,其樂融融。之后的時間就是守歲了。伴著央視春晚的歡歌笑語,十一點后鞭炮聲一陣一陣噼里啪啦地響著,這是送舊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規矩,誰家炮聲響,誰家來年旺。整個縣城充滿了鞭炮的爆響聲,彌漫著火藥的香味。每家每戶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來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煙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禮花盛開在天空中,璀璨美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遞著迎新的快樂氛圍。
零點以后,夜終于安靜下來,歡樂了一天的人們終于靜下來。有些老人們會一直坐守到凌晨兩三點,說這樣守歲,可以守財遠,守福運。
新年第一天,當人們打開房門,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氣息。走出去,看見地面上鋪滿了紅彤彤的絨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煙花的碎屑。踩著厚厚的“紅地毯”,一種別樣的喜悅在心頭蕩漾。
家鄉的除夕就是熱鬧,我不禁想起幾句話:千門萬戶慶團圓,送舊迎新賀新年。誤把紅燈作紅臉,明年福運又當頭。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很熱鬧的。
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陸陸續續的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和媽媽忙著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趕緊幫忙,雖然整的'滿身都是面粉,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爸爸則要擦窗戶打掃全家的衛生。然后爺爺和爸爸貼春聯,我也跟著指指點點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來了,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到很晚才睡覺。
春節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聲叫醒了。人們都要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說著祝福的話,人人都興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來。我和哥哥給爺爺、奶奶拜年,是要給壓歲錢的。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隨后的幾天里,人們還要走親戚,招待客人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節過完一樣。
春節真是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城鎮,就坐落在一個群山環抱的水島邊。這兒一年四季都是那樣風景如畫,而那濃郁的家鄉風味,也如一顆閃耀的星星,永遠亮著,亮在家鄉人的心中。
要提到我們這兒的名小吃,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臭豆腐”、”小籠包“什么的,而我最鐘愛的小吃卻是家鄉的燒烤。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場上開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一架架四輪的小推車也出來了,一輛接著一輛,上面擺滿了早已用竹簽子串好的新鮮食物,遠遠望過去真是琳瑯滿目,花花綠綠的樣子讓出來散步的人都驚喜無比。什么骨肉相連、雞中翅、還有串得整整齊齊的藕片、茄子,看看那白色的藕片,洗得干干凈凈,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反射出澄亮的光澤,讓人忍不住要咬一口。
我們這兒的燒烤,有點兒像人們口中所說的烤串一樣,而且種類豐富,還有一大好處是絕對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因為啊,這種專門做小燒烤的小推車都是經過嚴格考證的,每一種食物都是現取現串好的,全都分門別類規規整整地擺放在一個個瓷盤里,絕對不作假;燒烤用的火爐子呢,也要經過換煤炭等復雜的工序。我最愛在盛夏的'晚上,挽著姐姐的手走到廣場上來,找尋著我最熟悉的那個燒烤叔叔的影子。
啊,找到了,劉叔叔,他做燒烤這一行有十年了,絕對是不折不扣的老字號。誰知道,我們還沒靠近燒烤攤,那兒的燒烤師傅都笑呵呵地吆喝起來了:“小朋友,吃燒烤啊,來我們這兒,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包你吃得好!”“小朋友,阿姨這小攤才是最正宗的燒烤,麻辣鮮香,妙不可言哩!”我還是走向了劉叔叔的燒烤攤,挑了幾塊年糕、魔芋和雞翅,劉叔叔麻利地打開火爐子,隨著那藍色的小火苗跳著舞蹈,劉叔叔擺開大廚的架勢,一只手嫻熟地翻著燒烤,另一只手拿起一旁的好些塑料瓶,動作迅速地撒上鹽、味精、孜然、花椒粉等作料,再翻過另一面,上上下下地擺動起來,好不歡樂!瞧那燒烤上的一串串小年糕,白色的小臉兒被烤紅了,那嬌嫩的皮膚也變得皮開肉綻,那土豆呢,更像是搖搖晃晃地跳起了霹靂舞……幾分鐘過后,美味的燒烤出爐了,我和姐姐坐在河邊,一邊滿嘴流油地吃著帶勁的燒烤串兒,一邊欣賞河面的景色,那感覺真是勝似人間天堂!
說了熟悉的燒烤,再來瞅瞅我們家鄉的一絕——米線吧!
家鄉的米線雖然不如云南的過橋米線那樣名揚海內外,但其制作的工序卻也是十分謹慎。就拿我們樓下那家老牌店來說吧,店面不大,專做早餐米線,里面有好些個服務員,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了,洗菜的洗菜,煮米線的煮米線,燒雞湯的燒雞湯……我曾觀察過,煮米線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則米線會斷裂,但也不能太小,不然就達不到那種技藝,總之,得用一種十分勁道的文火煮上十幾分鐘,然后出鍋,又進行一次烹煮,在里面撒上蔥花、牛肉,最后再淋上一瓢熱騰騰香噴噴的雞湯,米線就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品嘗著美味的米線,時不時地咂咂嘴吧,意猶未盡的樣子!
啊,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味,它樸實無華,卻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著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里的水清澈見底,那里的山綠得發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著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里,繼續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為一體時,就把火關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制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只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別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著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干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后,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目依舊那么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跡的魔術……各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著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著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里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著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的轉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發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沖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托著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習俗是什么呢?趕快告訴我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三明大田,在這里有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迎靈相尊王”活動,五年一次,周期比奧運還長,吸引媒體之盛,熱鬧之極,人們興奮之至尤其令我無法忘懷!
盼望中,迎尊王活動在人們的期盼中慢慢的到來了。活動開始前,大家都在靈相尊王廟前集中準備,正裝待發,那種專注,似乎隨時等待神的召喚。首先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樂隊和舞獅隊,接著十里八鄉的人都慢慢趕到了,四處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著尊王起身的時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靈位都有兩名壯士前后抬著,隨著20發手提火炮的鳴放,活動開始了。整個隊伍行進時,是由火炮隊帶頭的,每過一地,他們都會鳴放,以為著驅魔趕鬼。緊跟在火炮隊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兒童組成的紅旗方陣,里邊最小的兒童只有四、五歲,最大的也不過八、九歲。每次,紅旗方陣往往成為孩子們最揪心的,最搶手的活動。因為大人們認為,為靈相尊王拿紅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鍛煉孩子筋骨。接下來是七架“鐵機”,之所以叫“鐵機”呢,是因為整個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鐵組成的“機器”。這些鐵機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個立方體的空心木架,再用鐵在木架上方搭制簡易的椅子,然后讓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圍以花朵修飾。鐵機被人們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著的孩子離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這就特別需要一些膽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響這還了的氣氛了。
鐵機后邊緊跟著樂隊,在那最熱鬧的時刻,往往是他們將氣氛推向最高潮。接著是舞獅隊。要說這些舞獅子,那是相當的有意思。共由兩種獅子組成,一種是布獅子,一種是獅子身由布做的,而頭確實由大平木頭鏤刻而成,這些巧奪天工的民間手藝都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獅子”里藏兩個人,正如大多數人所知道的`,一個人負責舞獅子頭,一個人彎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獅尾”。再就是金鼓隊,共20個人,一根兩頭漆紅,中間漆黑的大棍做擔,一頭綁著紅毯子,以示喜慶,另一頭掛著金鼓,整個金鼓隊一起敲著相同的節奏,總能吸引旁觀者的許多注目。
尾隨金鼓隊后的是三位菩薩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薩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轎子里,由兩名虔誠的教徒前后抬著。
整個行進隊伍有好幾百米長。它們從靈相尊王廟出發,環繞村子的每個角落,“靈相尊王”經過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來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鳴放鞭炮,響聲震天,村子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隊伍每到一個祖祠都會停下,把尊王們的轎子齊放一塊,許多村民邊蜂擁而至,燒香祈福,鳴放鞭炮,熱鬧至極。這時舞獅隊、樂隊、花鼓隊也會在也會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獅等節目,圍觀的群眾每每達到幾堵墻那么厚,里三層,外三層,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獅對打”“雙獅對斗”……更是引起歡呼陣陣!
整個隊伍在村子里的環繞,速度較為緩慢,因為在這個南方村莊,大大小小的橋梁還真不在少數。隊伍在橋上的行進可謂小心翼翼,特別是舞獅隊,總是左探深右探淺,謹慎異常。因為獅子怕水!最驚險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橋,隊伍經過這個橋時,舞獅的人要被繩子綁著,從橋上被吊到水面。這種場面在淳樸的農村也可謂驚險壯觀了!
鄭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們會請來戲班,演社戲,要知道,在農村,看戲可是最好的娛樂休閑方式,所以整個戲場座無虛席,見縫插針,連行進都有困難,知道半夜才會散場。
為期兩天的“迎靈相尊王”活動告一段落了。興奮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尊王游行活動。解放初,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度招致破壞,許多風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榮起來。其中的每個細節都足以讓人神游古國。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碩果,體現了農村物質建設,精神建設的新風貌。在尊王活動中村委干部團結合作,分工負責,是活動圓滿成功,獲得了《三明日報》等媒體的極大好評。也是村民兼加強了了解,加強了團結,相處更加和諧了。村干部的辦事能力也得到體現和提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延續了傳統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這喜慶的氛圍隨時間發酵,越釀越醇,越釀越香!揭開紅布蓋,醉的春風楊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國各地的風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復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習俗作文精選02-02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1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6
作文:家鄉的習俗01-28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7
家鄉習俗作文02-01
家鄉習俗作文06-22
家鄉習俗的作文12-10
家鄉的習俗精選作文01-28
家鄉的習俗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