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

時間:2023-11-25 12:50:21 習俗 我要投稿

[必備]習俗的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習俗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習俗的作文

習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位于福建閩南金三角的東南部——漳州市云霄縣列嶼鎮。她背山面海、氣候怡人。品種豐富的海鮮美食和淳樸善良的列嶼人民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情。

  海邊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捕魚為生,漁民們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會有很多祭祀活動。常聽爸爸講他小的時候過節的各種趣事。他說最隆重的要屬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每家每戶為這一天的活動要提前一星期開始準備,殺豬宰鴨,制作糕點等。當天的祭祀活動從傍晚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凌晨,燒的金紙也常把整個小鎮籠罩在濃煙中。在祭祀活動后宴請親朋好友,非常的濃重。去年的中元節我正好在老家,體驗了一把“別具風味”的祭祀活動,我發現從貢品上就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式各樣的海鮮、水果、精致糕點,家人們一天就準備好了。祭祀活動的時間也大為縮短,沒有見到空中的濃煙了。人們不再大力操辦酒席,或親人或三五好友相聚,并且實行了光盤政策。

  時代在變遷,古老的祭祀活動雖然隆重熱烈,但是造成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新時代的祭祀,在保留人們美好祈愿的同時變得更加環保、文明,這不正是一種進步嗎?

  看著忙碌的家人,望著碧海藍天,我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嶼鎮變得更加美麗!

習俗的作文 篇2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并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煙繚繞,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線加雞蛋,據說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霉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征著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的小客人“甜一下”的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的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春節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

習俗的作文 篇3

  “小腳清水粽”都是沒有餡料的。與全國各地的餡粽相比,實在平淡無奇。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簡單樸實,更能體現出粽子的清香。制作昆明小腳清水粽用料非常簡單,也非常講究,一般要選用滇池邊土生土長的蘆葦做粽葉。這樣蒸煮好的粽子,顏色微微有些發青,透著濃濃青草香。我們昆明人就是喜歡吃這個白水粽,煮熟以后就把葉子拿掉,拿線一片片的.切好,敲個雞蛋,沾點雞蛋,拿油煎,然后再來沾白糖,特別好吃。

習俗的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節一般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清明節的風俗,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

  這就是清明節的起源和習俗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習俗的作文:正月的習俗01-29

習俗的作文01-17

習俗的作文01-22

習俗的作文【經典】10-26

習俗的作文(精選)10-29

習俗的作文(經典)10-28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6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亚洲最新网站在线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